《福建省廈門市第五中學九年級語文下冊 23 愚公移山教學案 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福建省廈門市第五中學九年級語文下冊 23 愚公移山教學案 新人教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23課《愚公移山》
【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1.理解課文的寓意,把握文中重點文言字詞的意義和用法。(重點)
2.人物分析,體會對比、襯托手法的表達效果。(難點)
【課時安排】2課時
【預習導學】
1.知識儲備:
●列子與《列子》:列子,名 寇 ,又名御寇,相傳是 戰(zhàn)國 前期的 道 家人物,鄭國人,主張清靜無為。今本《列子》八篇,內(nèi)容多為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
●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以 比喻性 的故事寄寓意蘊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队薰粕健愤@則寓言故事就出自諸子散文之一的 《列子》 。
2.給下面加點字注音:
高萬仞( ) 懲(
2、 )山北之塞( ) 出入之迂( )也 汝( )
魁父( ) 荷擔者( ) 叩( )石墾( )壤 箕畚( )( )
孀妻( ) 始齔( ) 智叟( ) 厝( ) 隴斷( )
3.重點詞語解釋:
年且九十( ) 懲( )山北之塞( ) 出入之迂( )也 雜然( )
相許( ) 魁父之丘( ) 且(
3、 )焉( )置( )土石
荷擔者( ) 孀妻( ) 始齔( ) 寒暑易節(jié)( )
始一反焉( ) 智叟( ) 汝之不惠( ) 雖我之死( )
窮潰( ) 亡以應( ) 懼其不已( ) 負( ) 隴斷( )
4.熟讀課文,在課文中的原話回答下列問題(劃在文中,并簡單標出序號)。
(1)北山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2)愚公的宏偉目標? (
4、3)愚公之妻提出了什么問題?
(4)河曲智叟譏笑并且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什么?(5)文中兩處表現(xiàn)愚公的決定得到大家支持的句子?(6)說明移山路途遙遠,時間長的句子是?(7)愚公批駁智叟的話與第二段有關內(nèi)容形成對比的一句話?(8)愚公在批駁智叟的話語中闡明自己觀點的話?
【探究活動】
1.文中多處使用對比、襯托的手法,請找出其中一二,并試作簡要分析。
如愚公與智叟、京城氏之子與知叟、愚公之妻與智叟的對比。愚公有實現(xiàn)“指通豫南,達于漢陰”以造福人民大眾和后代子孫的宏偉抱負,對人力的無窮盡懷有堅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偉大,認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舉,兩相對比,一個高尚,一
5、個平庸。京城氏之子聽說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卻“笑而止之”,對比之下,更顯出智叟見解鄙陋,對造福千萬的事業(yè)的冷漠態(tài)度。愚公之妻對丈夫關心,提出合情合理的疑問;智叟極度的輕蔑,嘲諷之意溢于言表。
文中運用襯托的例子也不少,如寫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運土路的遙遠,一年返家一次對顯現(xiàn)愚公的氣魄,說明移山勞動的艱巨具有襯托作用。寫操蛇之神的“懼”和天帝的“感”,也從側面反映了愚公的決心不可動搖。
教師二次備課
備課教師:
2. 愚公是個什么樣的人?作者塑造這一形象有什么寓
6、意?
愚公是一位有遠大理想,不懼怕任何困難,有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爭,敢于拼搏的老人。作者通過塑造這一形象,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說明要克服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不懈地奮斗的道理。
3. 有人說愚公“有愚”,智叟“有智”,你的看法呢?
這是一種形而上學的觀點。寓言只是用假托的故事,就某一點來曉喻一個道理,決不能以今天的科學技術進步來看待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也不能以今天提倡的“巧干”來要求愚公。
翻譯下面重點句子:
(1)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
(2)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聰明了。
7、
(3)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
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連寡婦和孤兒都不如。
【拓展延伸】
對愚公移山的思考
對于愚公的移山,曾有過一番爭議,爭議的焦點是:該移山乎?該搬家乎?
用現(xiàn)代人的視角,搬家遠遠比移山省力,且能在廣袤的空間尋覓更佳的生存環(huán)境。何必抱著那一方深山僻壤,畫地為牢,自我束縛呢?現(xiàn)代人不是有一句叫“外面的世界好精彩喲”的流行語嗎?顯然,以這樣的觀點看,是封閉保守的意識引導愚公作出移山的決策。
持不同見解者則說,“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8、”,愚公的移山是熱愛故里,改變家鄉(xiāng)面貌,使其脫貧致富的壯舉。當今已成為人們口頭禪的一句話“要想富,先修路”,更為愚公移山的信念找到了佐證。
對于移山的愚公,爭議也由來已久。有人譏笑他的愚笨,智叟應該是最早否定愚公的代表人物了。時至今日,以為愚公是傻瓜的輿論并不乏見。
人們對愚公的爭議,無論是對愚公的移山或是對移山的愚公,我看都忽略了一個本質(zhì)的內(nèi)容。
《愚公移山》是以何種形式面世的?
《愚公移山》的文章選自《列子·湯問》。列子即“列御寇”,相傳戰(zhàn)國時鄭國人。列子的著作多是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愚公移山》則是古代寓言中的著名篇章。
寓言,系文學作品的一種形式,多是帶有勸喻或諷刺的故事,常
9、常借此喻彼,指遠喻近,托古喻今,以小喻大,寓深刻的哲理于淺顯的故事之中。寓言不是史記,更非當今的報告文學。古人或借助寓言,或借助神話,去弘揚一種精神,去抨擊一種時弊,去詮釋大千世界……愚公的移山,通過寓言這個載體,已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神奇佳話;移山的愚公,也已成為一個民族的精神象征。
愚公何以能屹立不倒?他的風骨何以如此硬朗(站立數(shù)千年)?《列子·湯問》中寫到智叟與愚公的對話: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公長嘆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與智叟一場尖刻銳利的對話,令人覺察,智叟并非智者,愚公亦非愚人也。
愚公的長息,是自我的表白,也是莊嚴的宣戰(zhàn)。其中包含了執(zhí)著的追求,閃爍著哲理的光彩,凝固了堅定的信仰,孕育出不屈的靈魂……它告誡我們:智慧應該融進深沉,毅力必須注入遠見,大智乃大愚也。
讀愚公移山,是品味他的精神和靈魂,還是琢磨他應該移山還是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