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惠東縣七五六地質學校九年級語文下冊 2 我用殘損的手掌學案 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廣東省惠東縣七五六地質學校九年級語文下冊 2 我用殘損的手掌學案 新人教版(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2 我用殘損的手掌
一、課前自學
(一)讀一讀,盡量記住下列字詞的讀音、寫法和意義。
灰燼?(jìn?):物品燃燒后的灰和燒剩下的東西。??????蓬蒿(Péng?hāo)?:繁榮、旺盛。
錦幛(zhàng):有彩色花紋的華麗的幛子。????憔悴(qiáo?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荇藻(xìng?zǎo)?: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略呈圓形,葉子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黃色,蒴果橢圓形。
螻蟻 (lóu?yī):“螻蛄和螞蟻,用來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
(二)知識積累
1、關于作者
戴望舒(1905年3月5日-1950年2月28日)?筆名有戴
2、夢鷗、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抗州。是中國現代著名的詩人。1923年,考入上海大學文學系。1925年,轉入震旦大學法文班。1926年同施蟄存.杜衡創(chuàng)辦《瓔珞》旬刊,在創(chuàng)刊號上發(fā)表處女詩作《凝淚出門》和譯魏爾倫的詩。1928年與施蟄存.杜衡.馮雪蜂一起創(chuàng)辦《文學工場》。1929年4月,第一本詩集《我的記憶》出版,其中《雨巷》成為傳誦一時的名作,他因此被稱為“雨巷詩人”。1932年參加施蟄存主編的《現代》雜志的編輯工作。11月初赴法留學,入里昂中法大學。1935年春回國。1936年10月,與卞之琳、孫大雨、梁宗岱、馮至等創(chuàng)辦《新詩》月刊。抗戰(zhàn)爆發(fā)后,在香港主編《大公報》文藝副刊,發(fā)起出版《耕耘》雜
3、志。1938年春在香港主編《星島日報.星島》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編《頂點》。1941年底被捕入獄。在獄中寫下了《獄中題壁》、《我用殘損的手掌》、《心愿》、《等待》等詩篇。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華文學藝術工作代表大會。建國后,在新聞總署從事編譯工作。不久在北京病逝。
2、寫作背景
抗日戰(zhàn)爭的炮火震動了詩人的心靈,在民族危亡的關頭,戴望舒走出了惆悵的叢林和寂寥的雨巷。1938年他來到香港,主編一家報紙的副刊,編發(fā)了不少動員抗戰(zhàn)的詩歌。1941年,日本侵略軍占領香港。次年,他被日軍逮捕,投入獄中,備受摧殘,得了嚴重的哮喘病。但監(jiān)獄的鐵窗可以禁錮他的軀體,卻禁錮不了他的拳拳愛國之心。他
4、所處的“物理場”受到限制,但在民族解放運動中,他的“心理場”卻變得廣闊了。他的心飛出了鐵窗,飛到了祖國蒙難的土地,飛到了志士流血的戰(zhàn)場。正是這鐵窗關不住的愛國之情,使他眼前浮現了一幅中國地圖的意象,這幅地圖又成為他投射主觀情思的對應物:地圖是祖國母親的象征,“殘損的手掌”則是身陷囹圄的詩人的不屈不撓的意志和對祖國的熾熱的愛的寫照。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反復誦讀引導學生理解詩中藝術形象蘊含的情感。
2、通過對詩歌對比手法的運用及表達效果的分析,深層把握詩歌的主題。
3、體會詩人對苦難祖國的深切關注和真摯愛戀,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活動:
(一)基礎
5、練習
1、給加點字注音或者根據拼音寫漢字。
河堤( ?。? 錦zhàng( ?。? xìng?zǎo( ?。?
徹骨( ) 蓬?hāo( ?。? qiáo?cuì( )
2、《我用殘損的手掌》是我國現代詩人 的詩作。詩句“我用殘損的手掌/摸索這廣大的土地”中, “廣大的土地”象征 ,“殘損的手掌”既是寫實,又表明了詩人堅貞不屈的意志。
(二)研習課文
1、整體感知
(1)反復朗讀詩歌,理清思路。
這首詩寫于抗日戰(zhàn)爭的最艱苦年代。當時祖國半壁江山淪于敵手,民族處
6、于危亡關頭。在詩中,作者面對現實,把個人的不幸同國家的命運融為一體,以深沉的思想.熾熱的感情,抒發(fā)了對災難深重的祖國的由衷關注和真誠的愛。同時,借助于詩的想象,表達了對“
”的解放區(qū)的向往。以“我”用“ ”撫摸祖國地圖時的聯(lián)想為抒情線索。“ ”指的是詩人的思緒、聯(lián)想、心理和情感,而“撫摸”則是思緒和聯(lián)想的展開,心理和情感的流動。文章層次如下:
第一層:詩人由“殘損的手掌”展開想象,總起下文。
第二層:詩人想象著用“殘損的手掌”撫摸地圖上的淪陷區(qū)。感情色彩是消極的,冷色調的。
第三層:詩人想象著用“殘損的手掌”撫摸地圖上的解放區(qū)。感
7、情色彩是積極的,暖色調的。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找一找這首詩描寫了哪些具體形象?作者借此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情?
形象:
感情:
(3)、詩歌從內容上可分為兩部分,每部分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2、句段品讀:
(1)作者感情的變化,具體體現在詩中一些起修飾作用的詞語上,這些詞語有些是消極、冷色調的,有些是積極、暖色調的,請同學們找出這些詞語,并說說詩人這樣寫有什么表達效果。
積極暖色調詞 :
消極冷色調詞:
表達效果:
(2)這首詩中,很多句子寫得非常生動形象,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從中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句談談你的理解。
8、
句子:
理解:
(3)找出詩中的一兩個比喻句,說明其含義。
比喻句:
含義:
比喻句:
含義:
(4)全詩運用對照手法,淪陷區(qū)的今昔對比,淪陷區(qū)與解放區(qū)的對照,鮮明地表現出詩人的愛憎感情。請說說下列兩句詩分別暗示了什么?
“嶺南的荔枝寂寞地憔悴”,暗示了 。
“我蘸著南海沒有漁船的苦水”, 暗示了 。
3、
9、探究質疑
這首詩描寫的對象很多,而讀起來卻不覺蕪雜,這是為什么?
參考答案
(一)基礎練習
1 dī 幛 荇藻 chè 蒿? 憔悴
2 戴望舒 祖國
(二)研習課文
1、整體感知
(1)“遼遠一角” “無形的手掌” “無形的手掌”
(2)形象:“殘損的手掌”“廣大的土地”“長白山的雪峰”“黃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嶺南的荔枝花”等。
感情:詩人以“殘損的手掌”撫過祖國大地形象化思緒,在想象中再現了他的家鄉(xiāng)、長白山、黃河、江南、嶺南以及未曾親身體驗過的解放區(qū)的景象,以手掌的感覺展示了他內心情感的變化。詩人先是凄楚憂憤,轉而
10、熱切期盼,對解放區(qū)寄予了民族復興的希望。
(3)第一部分表現對祖國命運的深切關注:雖然自己的手掌已經“殘損”,卻仍然要摸索祖國“廣大的土地”.觸到的只是“血和灰”,從而感覺到祖國籠罩在苦難深重的“陰暗”之中。第二部分寫詩人的手終于摸到了“那遼遠的一角”,即“依然完整”,沒有為侵略者所蹂躪的解放區(qū),詩人對這塊象征著“永恒的中國”的土地,發(fā)出了深情贊美。
2、句段品讀
(1)積極暖色調詞;新生、遼遠、溫暖、明亮、堅固、蓬勃、永恒……
消極冷色調詞:殘損、冷、徹骨、寂寞、憔悴、陰暗……
表達效果:通過對比更好地表達詩人內心深處的愛與憎。
(2)例1: “像戀人的柔發(fā),嬰孩手中乳”。這句
11、是以情侶關系和母子關系比喻,把詩人對解放區(qū)的溫柔感情抒發(fā)的細致動人。
例2.“不像牲口一樣活,螻蟻一樣死”。這句詩很形象地描繪出能夠把握自己命運的人民的新生活。
例3.“那里是太陽,是春”。這句詩用“太陽”和“春天”來比喻解放區(qū)的欣欣向榮與勃勃生機。
例4.“摸索這廣大的土地”這句詩用“廣大的土地”借指整個中國,用摸索中的想像把對敵人的恨和對中國人民的愛細膩地表現出來。
(3)a“像戀人的柔發(fā),嬰孩手中乳”是明喻,以情侶關系與母子關系的比喻,把詩人對“這一角”的溫柔感情抒發(fā)得細致動人。
b“不像牲口一樣活,螻蟻一樣死”是明喻,很形象地描繪出能夠把握自己命運的確民的新生活。
c“堤上
12、繁花錦障”是明喻,用“繁花錦障”來形容家鄉(xiāng)百花盛開的美好圖景。
d“摸索這廣大的土地”是借喻,用“廣大的土地”借喻整個中國。
e“那里是太陽,是春”是暗喻,用“太陽和春天”來比喻解放區(qū)的欣欣向榮與勃勃生機。
f“無形的手掌”是隱喻,用來比喻詩人的思想、聯(lián)想、心理和情感。
(4)“嶺南的荔枝寂寞地憔悴”,暗示敵占區(qū)人民的苦悶憂傷。
“我蘸著南海沒有漁船的苦水”,暗示那里人民在侵略者的騷擾下無法安居樂業(yè)的痛苦處境。
全詩運用對照手法,淪陷區(qū)的今昔對比,淪陷區(qū)與解放區(qū)的對照,鮮明地表現出詩人的愛憎感情。
3、探究質疑
《我用殘損的手掌》在想像中展開詩的內容,在想像中,詩人的手掌撫過了
13、廣大的國土。先是淪陷區(qū)的家鄉(xiāng),繼而從祖國疆域的北部一直到最南端,最終停留在解放區(qū)。對祖國大地上每一處特征性景物的概括,作者突出的是“手掌”的觸覺作用(同時也有視覺、嗅覺、味覺等感覺器官的作用),如“微涼”“冷”“滑出”“細”“軟”“蘸”等等。這樣,就把較廣泛的描寫對象相對集中起來,使之貫穿在“手掌的感受”這一條線索上。因而我們讀起來不覺蕪雜。
《我用殘損的手掌》隨堂抽測題
1、閱讀下面詩歌,回答問題。
嶺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盡那邊,我蘸著南海沒有漁船的苦水……
無形的手掌掠過無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陰暗,
只有那遼遠的一角依然完整,溫暖,明朗,堅固而蓬勃生春。
14、
(1)“那邊”指哪里?“血和灰”“陰暗”是什么意思?
(2)“遼遠的一角”指哪里?
(3)這段話主要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2、仿照下面例句,寫一段話,來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
我用殘損的手掌,摸索這廣大的土地:這一角已變成灰燼,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隨堂抽測題參考答案
1、(1)“那邊”指敵占區(qū)(或淪陷區(qū)); “血和灰”、“陰暗”寫出了淪陷區(qū)淪亡的悲慘而凄涼的景象。
(2)“遼遠的一角”指解放區(qū)。
(3)這段話主要表達了詩人對災難深重的祖國的由衷關注和真誠的愛,對解放區(qū)的向往、熱切期盼。
2、示例:我用濕潤的眼眸,?凝視著皎潔的月亮:這一頭只有殘月,那一頭不知是圓是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