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培訓心得體會.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師德培訓心得體會.doc(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讓教育回歸本原 王 潔這個暑假,我參加了溫州市教育局2010年暑期師德培訓,聆聽了浙江省教育廳副廳長張緒培、北京清華大學附中的語文特級教師和北京德育特級教師萬平老師的講座,我一直在思考著一個問題:什么是素質教育?什么才是教育的本原?張緒培說:如果哪個地方的教育局長說這個地方?jīng)]有最好的學校那就意味著這個地方的素質教育已經(jīng)落實了,這里的教育質量就是最好的。 我國 “素質教育”的口號已經(jīng)提了幾十年,但究竟什么是素質教育,目前學校、家庭和社會,甚至在教育部門內(nèi)部都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爭爭吵吵中各走各的路子。經(jīng)過幾年的課改,我們的教學似乎進入了一種十分浮躁的境地。所以,我首先想說的是整個的教育都必
2、須回歸本原。 我曾在上海教育上看到呂型偉老先生寫過一篇慶祝教師節(jié)的文章,他說:在相關資料上看到現(xiàn)在冠以“品牌”的教育有658種(什么和諧教育、理解教育、賞識教育),其實自歐洲的文藝復興以來,世界范圍內(nèi)一共只有兩種主要的教育流派:一種是歐洲的傳統(tǒng)派,有班級、有課程、有教材,系統(tǒng)比較嚴密,這是工業(yè)生產(chǎn)在教育上的反映;另一種就是杜威在20世紀提出的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方式,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個性、特長發(fā)展,學校要適合學生的發(fā)展,而不是學生要服從學校的規(guī)定。呂老先生的這番話不就是要告訴我們教育必須回歸本原嗎?不要隨便提一些新鮮口號和名詞嗎?回歸本原“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一種培養(yǎng)人的社會活動,是承傳社
3、會文化、傳遞生產(chǎn)經(jīng)驗和社會生活經(jīng)驗的基本途徑。從廣義上說,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思想觀念的活動,都具有教育作用;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據(jù)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期望他們發(fā)生某種改變的活動?!保ㄔ駠敶逃龑W)素質教育、和諧教育等等,不都是教育的本來含義嗎?所以說,教育首先得回歸本原。 再往下想,現(xiàn)在教育界喊得最響亮的詞語就是“課改”,課改進行到今天我們再來審視課改,有太多的東西需要反思和追問。 由現(xiàn)今的課程改革,我一下子就想到當年京劇改革的“樣板戲”:即領導出點子、出觀念,政工干部來操作,演員聽擺布。我們現(xiàn)在的課程改革與文化
4、大革命當年的京劇改革多少有些類似:專家出點子、出觀念,教育行政干部來操作,教師學生聽擺布。話題及此不得不提北師大王策三教授與華東師大鐘啟泉教授關于“輕視知識”的討論,這場討論在整個教育學界都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其實王老的觀點概括起來似乎也就是強調(diào)教育改革要回歸本原。他和呂型偉老先生,一南一北,可謂是“遙相呼應”。回歸本原“教育改革是什么”?一切的教育改革歸根到底就是要在學生個性的充分發(fā)展和人的社會化、傳授書本知識和培養(yǎng)實踐經(jīng)驗、教師發(fā)揮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這三對矛盾之間找到出路。(呂型偉語)仔細想想那么多的課改專家說了那么多空洞的理論、晦澀的概念、時髦的詞語,怎么說也沒能跳出這三對矛盾吧?難怪有人
5、講這些專家是“用比必要的詞語更多的詞語,來說出比他知道的東西更多的東西”。所以說,課程改革也該回歸本原,在矛盾沖突中找尋一個“中間地帶?;剡^頭來看我們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也應該是以德為基礎的。但是,良好的師德師風的形成,絕非一朝一夕,在制度約束的基礎上,也需要廣大教師提高自律意識,自覺改正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不良習慣,在學生中樹立起良好的師德形象。我認為要提高自身的師德師風綜合素質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下手:首先,要熱愛教育事業(yè),要對教育事業(yè)盡心盡力。我們既然選擇了教育事業(yè),那么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受到老師的影響而努力學習,不斷進取。其次尊重學生,我們要與學生平等相待,不能把學生當下級隨便呵斥。最后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一言一行,學生均喜歡模仿,這將給學生成長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刻刻為學生做出好的榜樣,凡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堅持嚴于律己。以上幾點是我在師德學習中的體會,我將本著“用力做一名教師和用心做一名合格的教師,把用力和用心結合起來去做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這句話不斷的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