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滬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整理.doc
《粵滬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整理.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粵滬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整理.doc(1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 —-可編輯修改,可打印—— 別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資料 ——全冊教案,,試卷,教學課件,教學設計等一站式服務—— 全力滿足教學需求,真實規(guī)劃教學環(huán)節(jié) 最新全面教學資源,打造完美教學模式 八年級物理識記知識之概念篇 第一章 走進物理世界 1、物理學就是研究聲、光、力、熱、電等各種物理現(xiàn)象的規(guī)律和物質結構的一門科學。 2、觀察和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確認識的重要途徑。 3、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是物理學中最基本的兩種測量??潭瘸邷y量長度的基本工具;秒表是測量時間的常用工具。 4、在國際單位制(SI)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符號是m;常用單位有光年(l·y)、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和納米(nm)。 5、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符號是s;常用單位有小時(h)、分(min)、毫秒(ms)、微秒(μs)和納秒(ns) 6、單位換算關系: (1)長度單位:①1l.y.=9.4605×1012km=9.4605×1015m ;②1km=1000m=103m;③1dm=0.1m=10-1m;④1cm=0.01m=10-2m;⑤1mm=0.001m=10-3m;⑥1μm=0.000001m=10-6m;⑦1nm=0.000000001m=10-9m (2)時間單位:①1h=3600s=3.6×103s;②1min=60s;③1ms=0.001s=10-3s; ④1μs=0.000001s=10-6s;⑤1ns=0.000000001s=10-9s (3)面積單位: ①1km2=1000000m2=106m2;②1dm2=0.01 m2 =10-2m2;③1cm2= 0.0001 m2 =10-4m2 ;④1 mm2=0.000001 m2 =10-6 m2 (4)體積單位:①1dm3=1L=10-3m3; ②1cm3=1mL=10-6m3 7、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看。先觀察它的零刻度線是否破損,認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放。零刻線對準被測物的邊緣,尺面要緊貼被測物體,且沿著被測長度的方向。 (3)讀。讀數(shù)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后一位,視線要垂直于尺面。 (4)記。記錄的數(shù)據(jù)由數(shù)字和單位組成,即要記錄準確值,又要記錄估計值,并注明單位。 8、誤差:(1)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誤差; (2)為了減小誤差,應該選用更精密的測量工具,采用更合理的測量方法。利用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也可以減小誤差 。 (3)誤差不可避免,只能盡量減小,錯誤是可以避免的。 9、長度測量的特殊方法:(1)累積法(例:測量銅絲的直徑、測量一張紙的厚度) (2)化曲為直法(例:測一段曲線長度、從地圖上測京廣線的長度) (3)三角板直尺配合測量法(例:測量一枚硬幣的直徑) 10、測量一張紙的厚度的方法: ①先用刻度尺測量出一沓紙的厚度為D,②數(shù)出這沓紙的張數(shù)為n(注:張數(shù)不等于頁數(shù),一張紙等于兩頁),③一張紙的厚度d=D/n。 11、測量一枚硬幣的直徑的方法:(1)方法一:①用一細線沿硬幣邊緣一圈后做好記號,②把細線拉直后放在刻度尺上測量出的長度即為硬幣周長L,③硬幣直徑為d=L/π; (2)方法二: ①把硬幣放在刻度尺上滾一圈后測量出的長度即為硬幣周長L, ②硬幣直徑為d=L/π; (3)方法三:①用刻度尺在紙上畫一直線,把硬幣沿直線滾一圈并作好記號,②用刻度尺測量出硬幣滾過的長度即為硬幣周長L,③硬幣直徑為d=L/π。 (4)方法四:用兩把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配合可直接測量出硬幣直徑(如圖1-1所示)。 (圖1-1) ( 圖1-2) 12、測量一段曲線的長度的方法:(1)方法一:①把圓規(guī)打開一個小角度,并用刻度尺測量出圓規(guī)兩腳間的距離為L0,②用此圓規(guī)在曲線上量出總段數(shù)為n,③曲線長度為L= L0/n。 (2)方法二:①用硬幣緊貼著曲線,從一端滾動到另一端,記下滾動的圈數(shù)為n,②測出硬幣的圓周長為L0,③曲線的長度為L=n L0。 13、測量細銅絲直徑的方法:①把細銅絲在鉛筆上緊密排繞N圈,②用刻度尺量出N圈細銅絲的長度為L ,③細銅絲的直徑為d=L/N(如圖1-2所示)。 14、用量筒或量杯測量液體體積的方法:將待測液體倒入量筒或量杯中,觀察液面到達的刻度,即為液體的體積。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液面凹面處相平。 15、測量形狀不規(guī)則固體的體積: (1)、先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體積的水記為V1。(2)、用細線拴好固體,并放入量筒中,記下此時水的體積V2。(3)、固體的體積V= V2-V1。 16、科學探究的過程:①提出問題、②猜想與假設、③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④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⑤分析與論證、⑥評估、⑦交流與合作。 17、鐘擺擺動的快慢與擺重和擺角的大小無關,只與擺長有關。擺長越長,擺動一次所需的時間越長。 18、在探究鐘擺擺動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利用了控制變量法。如果你家的擺鐘老是走得比實際的要快,你可以將擺錘下面的螺絲向下調節(jié),增長它的擺長。 19、正確估讀三法:在物理實驗中測長度往往要求更精確些,這就要估讀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怎樣才能正確地進行估讀呢?分下面三種情況: (1)被測物體的末端落在刻度尺的兩條最小分度線之間。如圖1-3,此時直接估讀出分度值的下一位即可。圖中物體的長度為2.32cm,其中的0.02cm即為估讀值。 (2)被測物體的末端恰好落在刻度尺的某條分度值線上。如圖1-4,此時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應為0。圖中物體的長度為1.70cm,其中最后的一位“0”為估讀值。 (3)被測物體的末端恰好落在某條大刻度線上。如圖1-5,此時應特別注意,對應的0刻度線的估讀值為0。圖中物體的長度記為2.00cm,其中前面的“0”表示對應的分度值線是0mm刻度線,后面的“0”是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的0。 (圖1-3) (圖1-4) (圖1-5) 20、四位同學做一道單位換算題,過程抄在下面。其中正確的是( ) A、25.64㎝=25.64×㎝=0.2564m B、25.64㎝=25.64㎝× m=0.2564m C、25.64㎝=25.64÷100m=0.2564m D、25.64㎝=25.64× m=0.2564m 【解析】在進行長度單位換算時正確步驟應為:數(shù)字不變,乘以目標單位與原單位之間的進率,將原單位改寫為目標單位即可。 【答案】 D 第二章 運動和靜止 12.機械運動是指一個物體相對另一個物體位置的改變,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同步衛(wèi)星相對于地球是靜止的,相對于太陽是運動的。 13.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情況,選擇的參照物不同,其結論也常常不同,這就是運動的相對性。 14.判斷一個物體是否運動的方法:先確定研究對象,選擇合適的參照物,比較研究對象與參照物之間的位置,如果位置改變的物體是運動的,位置不變的物體是靜止的。 15.按運動的軌跡是否變化可以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在直線運動中,按速度是否變化可以分為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距離相等的運動不一定是勻速直線運動。 16.以地球為參照物,太陽是運動的,月球也是運動的。以同步衛(wèi)星為參照物,地球是靜止的,以太陽為參照物,地球是運動的。 17.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1)路程相同,比較所用時間的長短,時間短的運動快。(2)時間相同,比較運動路程的長短,路程遠的運動快。 18.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把物體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叫速度。速度公式:,即。速度用符號V表示,國際單位是m/s,路程用符號S表示,國際單位是m,時間用符號t表示,國際單位是S。 19.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約是1.4 m/s,相當于5km/h,自行車的速度是4.2m/s,相當于15km/h。 第二章 聲音與環(huán)境 1.聲音的產生:(1)物理學中,把正在發(fā)聲的物體叫做聲源。聲源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 (2)聲音是由于物體振動產生的;一切正在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fā)聲也停止。 (3)人說話時靠聲帶振動發(fā)聲的;清脆的蟋蟀叫聲和蜜蜂的嗡嗡聲是靠翅膀振動發(fā)聲的;樂器中管樂器是靠空氣柱的振動發(fā)聲的、弦樂器是靠弦的振動發(fā)聲的。 2、聲音的傳播:(1)聲音靠介質傳播,一切氣體、液體、固體物質均可作傳聲的介質。 (2)聲音在介質中以聲波的形式傳播。 (3)真空不能傳聲。 (4)單位時間內,聲音傳播的距離叫聲速。 (5)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快慢不同,一般來說,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最快,液體中慢些,氣體中最慢;在同一介質中,聲速還跟溫度有關,溫度越高,聲速越大。 (6)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 3、聲音的接聽過程:(1)人耳的主要結構有外耳、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及聽神經。 (2)人感知聲音的基本過程: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個振動經過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耳蝸,再通過聽神經將信息傳給大腦,這樣就產生了聽覺。 4、老師講課的聲音是由老師的聲帶振動產生的,并通過空氣傳到學生的耳朵,引起耳內鼓膜的振動,,再經過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 5、聲音的三要素是:音調、響度、音色。 (1)聲音的高低——音調。①振動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動的次數(shù)來表示,每秒振動的次數(shù)稱為頻率,單位為赫茲,簡稱為赫,符號為Hz。②音調的高低由發(fā)聲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③可用波形來比較頻率,相同時間內,波的個數(shù)多,頻率高,音調高。 (2)聲音的強弱(即大小)——響度。①響度跟發(fā)聲體振動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還跟距發(fā)聲體的遠近有關,距發(fā)聲體越近,響度越大。②用波形來比較振幅,振幅小,響度小。 (3)聲音的品質——音色。①不同發(fā)聲體在音調和響度相同的情況下,音色是不同的。②在許多人同時講話時,即使未看到人,我們也可以分辨出熟人的聲音,不同的樂器,即使它們發(fā)出聲音的響度和音調都相同,憑聽覺我們也能把它們區(qū)分開來,原來,這些都與聲音的音色有關。③各種發(fā)聲體,由于它們的材料、結構不同,即使發(fā)出響度與音調都相同的聲音,由于音色不同,人對聲音的感覺也不一樣,它們聲波的波形是不同的。 6、回聲是指聲音碰到障礙物后反射回來的現(xiàn)象。人耳能分辨前后兩次聲音的時間間隔應大于,所以要想聽到回聲,說話者要離障礙物的距離應大于11.3m。 7、弦樂器的音調高低與弦的長短、張緊程度和粗細有關。①當弦的粗細、張緊程度相同時,弦越長音調越低;②當弦的粗細、長短相同時,弦拉得越緊音調越高;③當弦的張緊程度、長短相同時,弦越細音調越高。 8、聲音的利用:(1)現(xiàn)代建筑如禮堂、音樂廳等,都有著很高的聲學要求,它們通過采用不同的吸聲材料,設置不同方向的反射板等,使聽到的聲音更為清淅、豐滿。 (2)人通過雙耳效應可以判斷聲源的方位,欣賞立體聲。 (3)三音石和回音壁都是利用聲音的反射原理。 (4)人耳能聽到聲音的頻率范圍是20~20000Hz。振動頻率高于20000Hz的聲音叫做超聲;低于20Hz的聲音叫次聲。 (5)總的來說,人們對于聲的利用有兩大類:一是利用聲傳遞信息;二是利用聲傳遞能量。 (6)超聲波的利用:①利用超聲波定向性好、在水中傳播距離遠等特點,制成聲吶裝置,探測潛艇、魚群的位置和海洋的深度等;②利用超聲波能夠成像的原理可制成B超儀,用來檢查內臟器官;③利用超聲波使器物中的污垢產生劇烈振動,可制成超聲波洗衣機、超聲波洗碗機等;④利用超聲波的穿透力強,可制成超聲波探傷儀,用來檢查金屬內部的裂紋;⑤醫(yī)學上還用超聲波粉碎腎結石,生活上利用超聲盲人探路。 (7)次聲的應用:①利用次聲定位系統(tǒng)可以確定火箭發(fā)射和著落地點的位置;②利用次聲監(jiān)測系統(tǒng)可以判斷出核爆炸的時間、地點、強度和爆炸方式;③利用“水母耳”次聲預報儀可以預報臺風、火山和地震活動等。 9、噪聲的來源和控制:(1)從環(huán)保角度來說,凡是使人感到愉快的聲音叫樂音,使人感到厭煩的聲音叫噪聲;從物理學角度來說,凡是有規(guī)律地振動發(fā)出的聲音叫樂音,雜亂無章振動發(fā)出的聲音叫噪聲。 (2)噪聲的危害和等級:人們以分貝(符號是dB)為單位表示聲音的強弱。15~40dB是較為理想的安靜環(huán)境;為了保護聽力,聲音不能超過90dB;為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能超過70dB;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聲音不能超過50dB。 (3)噪聲的控制:控制噪聲從聲音的聲源處、聲音的傳播過程、接收聲音的人耳處三方面著手:即主要在消聲、隔聲、吸聲三個方面采取措施。①防止噪聲產生的方法:改造噪聲源、在聲源處加防護罩、在聲源處加消音器;②阻斷噪聲傳播的方法:使用隔音或吸音材料、植樹造林;③避免噪聲入耳的方法:帶耳罩、塞棉花、捂住耳朵。 10、男低音歌手在高聲歌唱、女高音歌手在低聲伴唱,這其中男歌手音調低、響度大,女歌手音調高、響度小。 11、“震耳欲聾”說明聲音的響度大;“隔墻有耳”說明固體也能傳聲;“聞其聲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據(jù)音色來判斷的。 12、有四個句子:①這首歌調太高,我唱不上去;②引吭高歌;③她是唱高音的;④請勿高聲喧嘩。其中加點的“高”字指音調的有 ①、③ ;指響度的有 ②、④ 。 13、科學工作者為了探測海底某處的深度,向海底垂直發(fā)射超聲波,經14s收到回波信號。問:該處水深多少m?(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是1500m/s)這種方法能否用來測量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距離?為什么? 解:由于v=1500m/s、t=14s/2=7s 所以水深H=vt=1500m/s×7s=1.05×104m 此種方法不能用來測量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距離,因為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14、如圖2-1所示,甲、乙兩個音叉的振幅相同,頻率不同。在相同時間內,甲振動次數(shù)少,頻率低,音調低;乙振動次數(shù)多,頻率高,音調高。 13、如圖2-2所示,甲、乙兩個音叉的頻率相同,振幅不同。甲音叉振幅小,響度??;乙音叉振幅大,響度大。 (圖2-1) (圖2-2) 第三章 光和眼睛 3.1 光世界巡行 1、光及其用途:(1)光是一種電磁波,平??吹降墓夥Q為可見光。不可見光有紅外線和紫外線。 (2)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光,光每天都為我們服務,如:①光能使我們看見物體;②太陽光使冰雪融化;③花草樹木依靠光合作用茁壯成長等。 2、光的直線傳播:(1)光源是指自行發(fā)光的物體(注意: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3)通常我們用一條帶箭頭的直線來形象地表示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這樣的直線叫光線。 (4)光沿直線傳播的例子:①影子的形成;②立竿見影;③日食、月食現(xiàn)象;④小孔成像。 (5)光沿直線傳播的應用:①激光準直;②射擊瞄準;③排隊看直;④木工檢查木板的棱是否直。 3、光的傳播速度:(1)光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大,其大小為c=3.0×108m/s=3.0×105km/s。 (2)光在空氣中的速度十分接近真空中的速度,光在水中的傳播速度大約是在空氣中速度的,光在玻璃中的傳播速度大約是在空氣中速度的。 (3)天文學上常用光年(符號為l。y。)來表示天體間的距離,它是光在1年里傳播的距離,是長度單位;1l。y。=9.4605×1012km。 3.2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光的反射現(xiàn)象:(1)光在兩種物質分界面上改變傳播方向又返回原來物質中的現(xiàn)象,叫光的反射。 (2)法線是指過入射點垂直反射面的直線;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反射角是指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3)光的反射的例子:①潛望鏡;②自行車后的反光鏡;③水面倒影;④萬花筒;⑤鏡子使商店的貨物看起來琳瑯滿目。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三者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簡記為:三線共面、兩線分居、兩角相等,光路可逆) 3、鏡面反射和漫反射:(1)鏡面反射是光射到平滑表面所發(fā)生的反射,而漫反射是光射到粗糙不平的表面所發(fā)生的反射。這兩類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2)我們能從各個方向看到表面不發(fā)光的物體,是由于這一物體的表面對光發(fā)生漫反射的緣故;我們平??春诎鍟胺垂狻保且驗楣庠诠饣暮诎迳习l(fā)生鏡面反射的緣故。 4、光反射的應用:(1)紅寶石激光器利用激光的多次反射形成激光束;人造衛(wèi)星利用光的反射,在遙遠的太空感知地面的礦藏和森林,估計農作物的產量;光纖利用光的反射傳輸信息。(2)光的反射有時也會影響人們的生活,如玻璃幕墻容易產生光污染。 5、雨后的夜晚,路面有積水,若迎著月光走,地面發(fā)亮處是積水;若背著月光走,地面暗處是積水。 3.3 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 1、平面鏡:把反射面呈光滑平面的鏡子叫平面鏡。面對著平面鏡,我們都能看到自己的像。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現(xiàn)象造成的。 2、平面鏡成像特點:(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像與物的大小相等,像與物關于鏡面對稱,平面鏡所成的是虛像(簡記為“等距、等大、對稱、虛像”)。(2)能夠呈現(xiàn)在光屏上的像叫實像;不能呈現(xiàn)在光屏上,只能用肉眼觀察到的像叫虛像。 3、平面鏡的應用:①潛望鏡;②萬花筒;③梳妝鏡;④牙醫(yī)用的反光鏡等。 4、球面鏡:(1)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鏡子叫球面鏡;球面鏡可分為凸面鏡和凹面鏡兩類。(2)凸面鏡對光有發(fā)散作用(應用:汽車觀后鏡、馬路邊的反光鏡)。 (3)凹面鏡對光有會聚作用(應用:太陽灶、手電筒反光鏡、汽車頭燈、顯微鏡中的反光鏡)。 3.4 探究光的折射規(guī)律 1、光的折射現(xiàn)象:(1)光由一種物質進入另一種物質時傳播方向發(fā)生改變的現(xiàn)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規(guī)律:(1)光折射時,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三者在同一平面內; (2)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 (3)折射角不等于入射角:①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玻璃)表面時,折射光線靠攏法線,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②光從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光線遠離法線,折射角大于入射角;③當光垂直射入水(或玻璃)中時,傳播方向不變,④當折射角增大時,入射角隨著增大; (4)光在折射時光路是可逆的。(簡記為“三線共面、兩線分居、兩角不等、光路可逆”)。(5)當光在空氣與其它介質的界面發(fā)生折射時,空氣中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大于其它介質中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3、光的折射的例子:①海市蜃樓(由于空氣的分布不均勻,從而導致光線發(fā)生折射的現(xiàn)象);②雨后彩虹;③筷子在水面處發(fā)生彎折;④看到水中的魚(在水面上觀察到的魚的位置,總要比魚的實際位置高些,因而漁民使用鋼叉捕魚時,總是將鋼叉向看到的魚的下方投擲);⑤池底看起來比實際的淺(在池塘邊上看水的深度,總是比實際的水要淺些,好像池底升高了);⑥透鏡成像;⑦冰透鏡取火。 3.5 奇妙的透鏡 1、透鏡的種類及幾個名詞 (1)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 (2)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凹透鏡對光有發(fā)散作用。 (3)有關透鏡的幾個名詞:①光心O:透鏡的中心;②主光軸:通過光心O和球面球心C的直線;③焦點F:平行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會聚于主光軸上的一點叫凸透鏡的焦點,凸透鏡兩側各有一個焦點且對稱;平行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發(fā)散,這些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在主光軸上的一點叫凹透鏡的虛焦點,兩側各有一個且對稱。④焦距f:焦點到透鏡光心的距離。 2、三條特殊光線 (1)凸透鏡(見圖3-1):①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被凸透鏡折射之后會聚于焦點;②從焦點發(fā)出的光線被凸透鏡折射之后平行于主光軸射出;③經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改變。 (2)凹透鏡(見圖3-2):①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被凹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過焦點;②正對凹透鏡另一側焦點射出的光線,通過凹透鏡后與主光軸平行;③經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改變。 (圖3-1) (圖3-2)3、測定凸透鏡焦點的方法:讓平行光平行于主光軸通過凸透鏡會聚于一點,這點就是凸透鏡的焦點。然后用刻度尺測出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即為焦距; 4、測定凸透鏡焦距的方法:讓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拿一張白紙在它的另一側來回移動,直到在紙上出現(xiàn)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見圖3-3),用刻度尺測出凸透鏡到白紙的距離即為該凸透鏡的焦距。 3.6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1、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 (1)用到的實驗器材有:光具座、蠟燭、凸透鏡、光屏。 (2)實驗過程:①把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調整它們的高度,使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②把凸透鏡放在光具座中央,把蠟燭放在離凸透鏡盡量遠的位置上,調整光屏到透鏡的距離(即像距),使燭焰在光屏上成一個清晰的像,觀察像的大小、正倒情況,測出物距和像距;③調節(jié)蠟燭的位置,重復以上操作。 (3)物距和像距:物體到透鏡的距離稱為物距(u);像到透鏡的距離稱為像距(v)。 2、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小結: 物距(u) 像的正倒 像的大小 像的虛實 像的位置 像距(v) 應 用 u>2f 倒立 縮小 實像 透鏡兩側 f-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粵滬版八 年級 物理 上冊 知識點 整理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3dchina-expo.com/p-1226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