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初二思想品德《剖析從眾》教學反思》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教科版初二思想品德《剖析從眾》教學反思(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剖析從眾》教學反思
歐東鵬
通過教學的過程,自己感觸良多,有一些收獲,反思如下:
1、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氛圍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自己把趣味帶進課堂,把鼓勵帶進課堂。置身學生之中,和學生一起交流,一起參與,一起體驗。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學生的人格就會在寬松親切的教學活動中得到健康成長。
另外,本課的教學過程中,通過調查等多種探究活動,參與并體驗知識的獲得過程,構建新知識,培養(yǎng)科學探究能力。這樣不僅能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整合校內外的課程資源,還能賦予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機會。
2、關注時政熱點、關注社會生活、關注成長感悟
教師要引導學生把基礎知識
2、和當前的熱點問題、社會生活結合起來,尋找結合點,多角度、多層次分析,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關注生活,把在現(xiàn)實生活中獲取的新觀念、新理論和所學知識相結合,根據(jù)所學的理論分析說明,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練習要與中考關聯(lián),有大中考意識。在課堂練習的設計中,自己根據(jù)中考的題型設計題目,難度也是根據(jù)中考題的難度設計,并且查資料和在網(wǎng)上查找典型的題目,使學生做起題目來新穎而有趣,快速而有效。
本節(jié)課上完之后,有如下感受:
第一,對教材要充分的理解和掌握,這是基礎也是前提。我認為,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是表面上對教材內容熟悉、掌握。例如,我在講述本課時,課本上主要講述的是“從眾現(xiàn)象”的定義
3、及理解。而在教參及目標檢測上,還提及了“從眾”的定義,兩者略有區(qū)別但不能混淆。
其次,對于教材的理解要有深度。在本次講課的過程中,我印象最深的一點就是關于對教材的理解和處理要有深度、厚度,不能給人輕浮、淺薄的感覺。例如,在講授從眾的積極作用時,我應該從小處到大處,逐漸分析上升引導,這樣才能體現(xiàn)出老師對學生的引導,對教材的駕馭,才能體現(xiàn)一節(jié)課的高度、深度,不止于覺得淺薄,不能觸及人的心靈。受益匪淺。
再次,這也體現(xiàn)為對教材的創(chuàng)造性使用。對教材內容掌握之后,就會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同時,在試講的過程中也會有一些在實踐中新的感受。因此,這時如何更好的更流暢的講述本課,就成了一個問題?,F(xiàn)行
4、思品教材,存在知識點散、不條理的特點,因此,在講授的過程那個中,要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第二,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和有效性。思品課本身講授的內容即說理、教育,可能會引起學生的抵觸,教育效果不好,同時,如果在一課中形式單一就會讓學生、讓老師感到疲勞,不易于教學效果。因此,在本課的教授過程中,采用了:游戲、錄像、漫畫等活動形式,應該說起到了不錯的效果。
第三,選材用材恰到好處。形式應該為內容服務,不能空有其表,要把材料本身用透徹。
第四,關注學生本身,設置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活動。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我們的課程應該體現(xiàn):“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的原則。例如:
5、本課設計了讓學生尋找自己身上的從眾行為的小活動,設計了讓學生參與其中的聞氣味的小游戲,編輯了來源于學生生活的四幅小漫畫,展示了學生學習、生活的圖片……這樣的活動設計不僅學生喜歡,老師也用的舒服,課上的暢快。
第五,問題及追問的設置是門學問。在歷次的參加教研活動、展示觀摩課的過程中,我學會了“追問”。這大概就是一位老師引導學生自然得出結論的一種巧妙的方式。不要想通過一個問題得出結論。而且切忌設置問題過大、過空,這不符合初一、初二學生的思維方式。
第六,教師的素質要求。這包括點評到位,有針對性,包括教學機智以及語言功底的錘煉等等。
一堂令人滿意的課,一節(jié)符合情景導學思路的課,必應有很
6、多的要求,具備很高的標準,但我執(zhí)著的認為一堂課只要有一個亮點,它就會“令人滿意”!就會給人留下印象!從我們德育教育來講,就會起到一定的效果,就有助于我們達到自己的教學效果!因此,努力制造亮點將是我在下學期工作中努力探索的方向。
在本課的設計和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不少問題。
1、一些知識點的細節(jié)問題,處理不細致,過于籠統(tǒng),不利于學生學會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梳理。基礎知識是形成能力的根基,沒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無從談起。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清晰、牢固的掌握;要讓他們注意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形成知識體系。
2、講得過多,練習的時間少了一些,在一些問題的設置上存在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突出問題設計的探究度。
首先,要把握好問題設計的難易度,做到難易適中。若問題設計得過于簡單、學生不需要思考就能得出結論,會使學生失去探究的積極性;若問題的設計過于艱深或嚴重脫離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jīng)驗,使學生無從探究,就會挫傷他們學習的信心和積極性。因此,問題的設問要難易適中。
其次,要把握設問跨度,調動學生思維。從縱向上說,問題的設置要具備一定的難度,那么,從橫向上看,問題的設置應具備一定的跨度,即緊扣教學內容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注意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和前后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