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大法學本科畢業(yè)論文《論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doc
《電大法學本科畢業(yè)論文《論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電大法學本科畢業(yè)論文《論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doc(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法學專業(yè)畢業(yè)論文 論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 姓 名: 江德強 學 校: 常山廣播電視學院 學 號: 133001263692 指導教師: 王土青 定稿日期: 二零一五年五月二十三日 目 錄 一、我國法律的
2、涵義………………………………………3 二、在市場經濟快速發(fā)展的時代下法律意識……………3 三、法律意識對其它意識的重大影響……………………4 四、對法律意識的認識……………………………………4 五、國民法律意識現(xiàn)狀……………………………………5 六、干擾國民法律意識的原因……………………………5 七、現(xiàn)我國法律意識養(yǎng)成的主要途徑……………………6 參考文獻:……………………………………………7 〖內容提要〗 當今社會已是法制社會,法律時時刻刻在影響著人們的工作、生活。因此知法懂法守法已成為所有公民的必
3、備素質之一。而法律意識是公民理解、尊重、執(zhí)行和維護社會主義法律規(guī)范的重要保證,是公民知法懂法守法的必備條件。但是,公民的遵紀守法行為是不會憑空產生的,必須要在一定的法制觀念、法律意識的指導下方可實現(xiàn)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中,提高全體公民的法律素質尤其是法律意識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一方面,盡管我國公民的法律意識較改革開放初期已有較大的提高,但離法治社會的目標仍有較大的距離,特別是一些肩負組織、管理、決策職能的領導者的法律意識仍十分淡薄,“以言代法”、“以權代法”、“以情代法”的現(xiàn)象還在一定范圍內存在;另一方面,我國學界對法律意識的研究和探討也有待進一步深入。 〖關鍵詞〗法律意識
4、社會現(xiàn)狀 法治精神 知法守法懂法 論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 一、我國法律的涵義 當代中國正處于偉大的歷史變革時期。這一偉大歷史變遷的實質乃是社會整體系統(tǒng)從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的歷史躍進,是一個現(xiàn)代化的過程。從法制現(xiàn)代化的角度而論,一方面,社會主義法制現(xiàn)代化的進程正在不斷向前推進;但另一方面,法制現(xiàn)代化又面臨著許多挑戰(zhàn)和困惑。其中最突出的表現(xiàn)之一就是法律的實現(xiàn)效益不高,法律的權威難以形成。法律權威不高有多種原因,但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公民法律意識現(xiàn)代化水平不高的問題。因之,培養(yǎng)公民現(xiàn)代法律觀念,推動公民法律意識的現(xiàn)代化就成為實施“依法治國”戰(zhàn)略的不
5、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中的基礎性工程。 法律意識的基本理論分析了法律意識的概念、結構、功能和社會基礎。 法律意識的概念。法律意識作為社會意識的一種特殊形式,是指人們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對現(xiàn)行法律和法律現(xiàn)象的感知、理解、心理體驗和價值評價等各種意識現(xiàn)象的總稱。它包括人們對法的本質和功能的看法、對現(xiàn)行法律的要求和態(tài)度、對法律適用的評價、對各種法律行為的理解、對自己權利義務的認識等等,是法律觀點和法律觀念的合稱。①法律意識的核心,很大程度上是指權利意識。法律規(guī)定的人與人、人與機關、人與國家之間的關系,實際都是一種權利義務關系。大家必須按照權利義務關系的規(guī)則來運行。然而,需要注意的
6、是,現(xiàn)在公民的法律意識在不斷提高,尤其是維護自身權利的意識不斷加強,已成為了一種直覺,但是,如果產生了違法行為應當承擔相應責任的守法意識、義務意識、責任意識還很弱,還有所欠缺,不太平衡。法律意識是一種全面意識,你不能只要求自己的權利,而去削弱或淡化你的責任意識、義務意識,這是現(xiàn)實中存在的一個問題,法律意識,就是對法律的忠誠、信仰,人們信仰法律和法律所建立的規(guī)則。 二、在市場經濟快速發(fā)展的時代下法律意識 市場經濟以利益為取向,它要求的不是“重義輕利”的道德觀,而是以義為鏡、合法取利的法治觀。必然要求對公平、公開、競爭等主體精神的認同,及由此決定的對法治精神的呼喚。試想一下,倘若法律意識淡薄,
7、無視法律的地位威嚴,為了金錢鋌而走險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這不得不說這是悲哀,更是社會的悲哀。因此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在市場經濟的迅猛發(fā)展浪潮下顯得尤為重要,只有抓好了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知法懂法守法,才能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快速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 在法律健全的國家,人們對法律存在的認識則會很高。比如對于無罪推定價值的認識,法律健全與不健全的國家是不同的。在法律健全的國家,人們認為任何人在沒有經過法院宣判有罪之前都是無罪的;而在法律不健全的國家,人們卻認為只要上了法庭甚至不論是民事庭還是刑事庭,都被認為是有罪的。 另一方面,法律意識又對社會存在起著一定的影響。最突出的表現(xiàn)就是:隨著人們對國外法學的研究,對法
8、律的認識有了重大的改變,而這一改變又使立法機關對現(xiàn)有法律進行修改。比如九三年頒布的公司法,如果站在當時的角度去看,可以說該法是一部比較完備的法律。但是隨著人們對法律意識的提高,也必然會對其補充和修改。比如對于一人公司如何處理,有限責任公司股東人數超過五十人如何處理等等現(xiàn)行公司法都沒有規(guī)定。隨著法律意識的提高,這些內容也必然得以完善。 三、法律意識對其它意識的重大影響 作為社會意識的一部分,法律意識與其它社會意識也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在其它社會意識中,政治、宗教、文化意識對于法律意識的影響是最大的。比如政治中的階級力量對比關系決定了法律的任務;宗教中信仰問題決定了法律對不同教派教徒行為
9、的價值判斷;文化中的法律觀念影響了人們對法律的認識。相反,法律意識對其它意識也有重大的影響。比如政治活動必須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不得以宗教的名義宣傳迷信思想;文化方面的議論自由不得超越法律的限度等等。 四、對法律意識的認識 法律意識就其形成來看,同樣也要遵循認識的一般過程。因此筆者認為法律意識也同樣應當分成人們對法律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兩個階段。 在對法律的感性認識階段,表現(xiàn)為對法律的感覺、知覺和表象。具體地說,應當包括人們對法律的認識,進而發(fā)展到人們對法律的情感。②但是在這一階段人們的認識還只是現(xiàn)有的法律是如何規(guī)定的,還不知道法律如此規(guī)定的價值所在。 在對法律的理
10、性認識階段,表現(xiàn)為對法律的判斷、評價,進而發(fā)展到對法律的運用。在這一階段,法律意識可分為人們對法律的評價和法律行為的外化兩個部分。 法律意識對于人們的任何行為都會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的。正如前面所述的,法律意識從認識的過程來看應當分為法律認識、法律情感、法律評價和法律行為的外化四個部分,也就是說人們認識法這一特殊事物的目的就是使自己的法律行為外化。但是對于不同的主體,其法律行為外化的方式則是不同的,也就是說法律意識在不同的群體中起著不同的作用。 (一)、法律意識對立法起到了預測的作用。我們知道,法律規(guī)范一般都包括假定、處理和制裁三個要素,那么法律意識制定了立法者如何去假定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
11、;同時決定了如果出現(xiàn)了這種問題應如何處理即立法的價值取向;如果行為人的行為偏離了這一價值取向則又如何制裁。比如罪刑法定原則的確立,使立法機關必然要在嚴重危害社會行為發(fā)生之前在法律中加以規(guī)定,以免使危害社會的人不能受到法律的制裁; 法律意識對立法起到了選擇的作用。比如對于訴訟的原則,大陸法系采用法官主義審理而英美法系則采用當事人主義審理。在對兩大法系的立法進行研究之后立法者必然按其得出的法律意識進行選擇; 法律意識對立法起到了追蹤檢測的作用。在法律現(xiàn)有的社會關系發(fā)生變化以至現(xiàn)有法律調整時,立法者必然基于變化了的社會關系產生新的法律意識,從而對現(xiàn)有法律進行廢、改、立。 (二)、
12、法律意識對執(zhí)法者正確評價行為人的行為起了重要作用。不同的執(zhí)法者 對于同一個案件的認識以及同一個法律規(guī)定的認識可能不同,這些都是由于執(zhí)法者的法律意識不同造成的; 法律意識對執(zhí)法者正確適用法律起了重要作用。正如刑罰的作用一樣,刑罰本身也是一種惡,是用不得已的惡去除惡。這種惡用之得當則兩受其利,用之不當則兩受其害。因此法律意識對執(zhí)法至關重要。 (三)法律意識影響著人們處理日常生活的行為方式。比如某百貨公司向某廠購買產品,法律意識好的業(yè)務員可能會簽訂書面合同,而法律意識不好的業(yè)務人員未必會簽訂書面合同; 法律意識影響著人們的訴訟觀念。法律意識好的人會認為訴訟是保護權益的最有效手段,而法律
13、意識不好的人則會認為“好人不為訟”,“屈死不打官司”。 五、國民法律意識現(xiàn)狀 現(xiàn)在時代是個法治時代,然而現(xiàn)實中到底有幾個人會真的會利用法律來維護自身的權益呢 ?我們不去討論法律的愿意,也不去討論他的重要性。我們就來簡單的談談涉及到我們每一個人的勞動關系的時候不同的人是怎樣來看待的。盡管勞動法勞動合同法都明確規(guī)定了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的關系,當然也規(guī)定了勞動者本身該享有的各種勞動保護措施,但是現(xiàn)實的生活中除了事業(yè)單位在這方面做得差強人意外,企業(yè)尤其是私營企業(yè)可以說這些勞動保護措施純粹是形同虛設。 在你正常工作的過程中,你會敢于對單位的勞動時間福利待遇等多方面提出質疑嗎?答案是很少有人會
14、提出異議,絕大多數是選擇了沉默。因為沒有一個人不珍惜那來之不易的飯碗,這就是現(xiàn)實的悲哀! 如果一不小心你和單位有了勞動爭議,可以說你的麻煩來了。不僅僅是工作沒有了收入沒有了,還極有可能會因為維權而要付出一定的金錢和大量的煩惱。按照程序必須先要勞動仲裁。好了那些勞動執(zhí)法者非得要你走完所以的程序才有結果(這個結果大多數是你不服的)接下來15天之內你要去法院起訴,下面就是那紛繁復雜的訴訟程序..........幾個月之后的結果可能是什么呢自己都不想知道了,你想想這幾個月下來是不是很煩很煩! 這是有一點點法律意識的人走到無奈之路,可能結果會令一些人滿意。但是絕大多數的人選擇的是放棄,這樣的
15、話就給那些黑心的老板站了大便宜了。當然上面我也說了走完那些所有的程序你自己就會有崩潰的感覺。現(xiàn)實的情況是明明很容易解決的問題有些部門老是會拖,這就是不一愿意走法律這一條路的人最明智之舉。但是我們如果真的很在意很想為自己的利益去爭取就不能怕麻煩。畢竟法律是公正的,好人還是有的。但愿我們每個人都能知法,當然也需要那些執(zhí)法之人可以站在普通勞動者的身份上面去考慮問題,真正做到違法必究,執(zhí)法必嚴。真正實現(xiàn)一個法治國家。 六、干擾國民法律意識的原因 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是我們制度和現(xiàn)實的影響,是利益沖突因素的影響。除了傳統(tǒng)文化中非理性和非人性因素的影響外,制度和現(xiàn)實因素的影響十分重大。 第一,
16、是制度沖突與協(xié)調問題。人們心目中的法律、書本上的法律、文字上的法律和他本身經歷的法律之間有時會有碰撞與沖突,這是一個普遍的現(xiàn)象。目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時期,法律與制度之間、與改革開放之間的協(xié)調問題,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他們之間存在一個磨合的問題,有著不同程度、不同范圍的沖突。在處于轉型時期的動蕩變化的社會結構中,經濟制度、體制改革、經濟利益和法律制度之間的矛盾,是會影響老百姓的法律意識的。 第二,是制度設計問題。法律制度設計,不僅形式,還應該有符合實質的公平與正義。在這方面,我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整個法律制度的設計,包括其他制度,應該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如果法律制度不能反映公
17、平與正義,不能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社會就會出現(xiàn)深層次的問題。甚至會起到一種相反的作用,在法律制度的設計上,應該考慮到公平和正義的原理。③ 第三,在我國的法制建設中,有了較好的法律制度,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能否得到很好的落實最為關鍵。而我們面對的現(xiàn)實是,很多好的法律制度在貫徹和落實的時候,遇到了阻礙,被打了很大的折扣。這不是法律本身的問題,這是制度與法律之間不配套。比如國家賠償法,這幾年間,法院依據國家賠償法判決賠償,但由于財政不給錢,判了也沒用。這不是國家賠償法的問題、法律制度本身是好的,只是貫徹落實時出了問題。 第四、法制建設在規(guī)范公共權利方面應當做一些改進。在現(xiàn)實生
18、活中,不少情況就暴露出現(xiàn)行財政制度對我們法制建設有很大的影響。比如說法院獨立行使權力,但法院的錢是財政給的。當一個執(zhí)法人員在執(zhí)法時遇到有利害關系的情形他應當回避,但是當一個部門在執(zhí)法時有利害關系時就可以不回避。許可審批要收費,年檢審核要收費,罰款要下達指標,警察拖車成為了有償執(zhí)法,等等,這些現(xiàn)狀,既便管住了一個小的不合理,卻容忍了一個大的不合理。 第五、立法、司法和行政體制的主體導向。立法、司法和行政體制作為國家制度安排的主體組成部分,其自身的設計和定位不僅直接關系到整個制度是否能真正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且直接影響了民眾法律意識的形成和成長。首先,立法的程序設計是否能真正體現(xiàn)一個法治國
19、家的要求,做到民主性與科學性的有機統(tǒng)一,是現(xiàn)行法律能否取得民眾認同的關鍵。所謂立法的民主性不僅指制定法律的機關是由民選產生的代議機構,而且指立法過程的民主、公開。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民眾從實際意義上參與立法的過程,使法律必須為他們所了解。立法的科學性則要求立法不僅要真實地反映當前社會的現(xiàn)實需要,而且要為社會的發(fā)展留下適當的空間??傊?,立法的民主性和科學性要求所制定的法律必須一方面能體現(xiàn)絕大多數人的意志,給人們或者至少是給絕大多數人帶來利益;另一方面要照顧到社會發(fā)展和變革的需要。其次,司法體制是否體現(xiàn)客觀公正的要求直接影響了民眾對法律權威的認可。民眾對法律權威最直接的感受來源于司法機構本身的權威性。
20、而司法機構的權威則主要受兩種因素的制約:一是司法權力作為國家權力的構成部分,自身應當具有足夠的獨立活動空間,這是司法公正的前提;二是司法機構在行使自己的權力時,能否真正合乎法律制度的要求,也就是所謂的“司法合法”,這是司法贏得社會公信力的根本依據。第三,行政體制能否在法律規(guī)定的框架內運作。在整個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事務中,行政管理涉及的范圍最廣,與民眾的聯(lián)系也最為密切,因此,行政體制的建構是否合法,直接影響民眾對法律的遵守。它要求,一方面,行政體制必須服從法律制度的安排,嚴格遵循職權法定的原則;另一方面,行政機關在行使對社會事務管理職能時,必須嚴格依法辦事。 七、現(xiàn)我國法律意識養(yǎng)成的主要途徑
21、 當今社會已是法制社會,一切社會制度的運行都圍繞著法律的規(guī)定展開。因此加強國民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有利于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因此,要培養(yǎng)國民的法律意識,就必須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凈化社會風氣,懲治腐敗現(xiàn)象,解決法律信仰危機,為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提供一個良好的外圍環(huán)境,從而樹立起國民“法律至上”的健康精神品格。建立起嚴明公正的社會主義法律秩序,加強學習“八榮八恥”樹立以遵紀守法為榮、違法亂紀為恥的社會風尚。使國民在這一良好的環(huán)境中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種知法懂法守法的習慣。 法律意識作為現(xiàn)代法治精神的內核,其形成和發(fā)展既可呈現(xiàn)為一個自然歷史的過程,也可以是人們有意識地選擇和培育的結果。在我國這樣一個
22、典型的主要依靠政府推進實現(xiàn)法治的國家,要培植法律意識,使全體公民牢固樹立對法律的信仰。 (一)、隨著我國國民教育和素質的普及提高和普法教育的深入發(fā)展,對全體社會成員要全面進行更深層面的法律意識教育。要使每個社會成員都懂得現(xiàn)代社會的各個領域,必須依法行為。 (二)、要繼續(xù)完善各個領域中的立法,使法律法規(guī)更具有嚴密性和細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更加有效地規(guī)范和制約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運轉。這種法治社會環(huán)境必然“感染”及于每個社會成員,形成普遍的、更具深層面的法律意識。建立健全現(xiàn)代化行政執(zhí)法、行政管理機制。使執(zhí)法者意識到其必須依法行政,所行使的行政權力是管理社會和為民服務的行政,消除以法
23、治百姓的傳統(tǒng)觀念;通過不斷改革和完善司法體制及其相應的監(jiān)督機制,使司法人員樹立嚴明司法的意識。為此,國家必須逐步完善公務員考試制度和司法考試制度,選拔高素質和相當懂得法律知識的人任國家行政、司法機關的公職。 (三)、強化民主與法制、依法治國的法律宣傳機制,通過各種渠道和各種形式傳播于全社會。要經常不斷地運用各種典型實例,有選擇地借鑒國外有益的實例,向社會各個角落進行傳播,使每個社會成員的法律意識升華于這種法治氛圍之中。 (四)不斷發(fā)展和擴大基層民主自治。要進一步消融國家優(yōu)位理念,逐步樹立起社會優(yōu)位理念。要在加強基層民主自治體制建設的同時,大力發(fā)展獨立于政府及其它權力機關的社會中介組織,努力
24、建成一個健康發(fā)展的公民社會,使公民在自治中培養(yǎng)民主意識和責任意識。同樣重要的是,要不斷健全和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市場經濟是現(xiàn)代法治社會的基礎,市場經濟對規(guī)則的需求,市場主體對權利意識的發(fā)育和擴張都為法律意識的成長準備了土壤。從歷史上看,正是市場經濟造就了市民社會的主體,拓展了市民社會的活動空間,塑造了市民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塑造了市民社會的自治體制,促進了適合于市民社會的法律理念和制度的形式。早在古希臘時期,亞里士多德就指出:“必須看到,法治和經濟并非是絕對的因果關系,而是一種結構上的功能互動的關系。法治為經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提供一種理想的秩序和制度環(huán)境,經濟為法治提供某種基礎?!庇麣v史學家湯因比在
25、對古希臘羅馬法治精神起源的考察之后,得出的一個重要結論就是生產要素的流動特別是勞動力的流動帶來得最顯著的政治法律后果就是打破了以等級和特權為基礎的社會關系格局,建立了自由、平等、契約的新格局,從而孕育和催化了人們對法律神圣、法律至上的精神追求??梢哉f,沒有市場經濟,就不可能建立真正意義上的公民社會,也就沒有法治,更談不上公民法律意識的養(yǎng)成。 無論社會還是學校的普法教育,其作用始終是有限的,只有自己能夠清楚認識到法律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要性,主動加強自身的法律知識學習。才能算是真正培養(yǎng)了法律意識和學習了法律知識。學習法律知識要懂得利用身邊的資源,通過網絡、新聞媒體、書刊、雜志、學習最想法律知識,并通過
26、相關案例學會正確客觀分析,最終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參考文獻: ①、趙震江、付子堂:《現(xiàn)代法理學》M北京大學出版客 社,1999年版,第40頁。 ②、付子堂:《法律意識形態(tài)的演進—從馬克思到鄧小平》。J重慶出版社,2000年,第39頁。 ③、參見陶鶴山著:《市民群體與制度創(chuàng)新----對中國現(xiàn)代化主體的研究》M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4—5頁 ④、程東:《論法律意識》M 1999年1月 ⑤趙秉志主編:《2004國家司法考試應試指導》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61-63頁 - 8 -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