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八年級語文上冊 第一單元 第1課《消息二則》課件 新人教版.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河南省八年級語文上冊 第一單元 第1課《消息二則》課件 新人教版.ppt(3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1 消息二則,1、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毛 澤 東 鐘山風雨起蒼黃, 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 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間正道是滄桑。,一、新課導入,作者簡介,毛澤東,字潤之,筆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jīng)_一個農(nóng)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戰(zhàn)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文體知識,1、新聞:又稱消息,是報紙最常用的文章樣式。它用事實說話,及時報道最新
2、 發(fā)生的有社會價值的事實。從廣義上講,包括:消息、通訊、報告文 學;從狹義上講,就是指消息。,2、新聞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fā)生的原因、經(jīng)過、結果。,3、新聞結構五部分: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1)標題:常利用多行形式。分為:主標、引標、副標三種。,(2)導語:消息開頭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話,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內(nèi)容。,(3)主體:消息的軀干,它用充足的事實表現(xiàn)主題,是對導語內(nèi)容的進一步 擴展和闡釋。,(4)背景和結語:背景指的是消息發(fā)生的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背景和結語 有時可以暗含在主體中,沒有明顯標志。,4、新聞的特征:用事實說話(基
3、本特征)、迅速及時、簡明扼要。,5、新聞在表達方式上的特點:以記敘為主,可適當議論。,,必不 可少,“ 三特征、五結構、六要素 ”,,我三十萬大軍 勝利南渡長江,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一、閱讀課文,找出新聞的各個組成部分。,標題: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導語:英勇的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主體:渡江戰(zhàn)斗……諸城進擊中。,結語:人民解放軍……的命令。,二、本文的標題有什么特點?,簡潔、概括。,三、找出這則新聞的要素。,時間:1949年4月20日 地點:長江前線 人物:人民解放軍三十萬大軍 事件:突破敵陣,占領南岸廣大地區(qū),,四、“新華社長江前線1949年4月22日2時電”屬于新聞的
4、什么?在新聞中起什么作用?,答:是新聞的電頭。交代了通訊社名稱、發(fā)電地點和發(fā)電時間。 電頭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實,報道及時。,著名通訊社名稱:新華社(中國) 美聯(lián)社(美國) 路透社(法國) 塔斯社(俄羅斯) 共同社(日本),五、找出新聞的導語部分,說說它在文中的特點及作用。,特點:簡潔,概括,把主要事件簡明扼要的概括出來了。,作用:為了盡快向讀者報告重要的新聞事實,吸引讀者的注意。,本文主體部分有什么特點?,以新聞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為依據(jù)逐步推進,直至現(xiàn)在的“進擊中”,脈絡清晰,節(jié)奏明快,富有視覺動感。,這篇文章的結構有什么特點?,有一個凸顯事件的開頭,又有一個鏗鏘有力的結尾,
5、叫倒金字塔與金字塔相結合結構。,當堂演練 達成目標,毛澤東最廣為流傳的八句話:,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豪邁最傲氣的一句話---一切反對派都是紙老虎 一條千古不變的真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 最謙虛的一句話---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話---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最充滿信任的一句話---你辦事我放心 最無奈的一句話--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牛刀小試,請你就校園內(nèi)發(fā)生的事情擬寫一則消息。,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2、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背景材料,一九四九年初,淮海、遼沈、平津三大戰(zhàn)役結束, 我人民 解放軍在全國取得勝利已成定局。但國民黨反動派依然
6、負隅頑 抗, 在對長江防線經(jīng)過三個月的苦心經(jīng)營后,于4月20日悍然 拒絕簽訂國內(nèi)和平協(xié)定。4月21日, 毛澤東和朱德立即發(fā)布了 《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于該日凌晨發(fā)起了渡江戰(zhàn)役。22日2 時, 新華社播發(fā)了毛澤東撰寫的消息《 我三十萬大軍勝利渡 過長江》,報道了中路軍戰(zhàn)況。22日夜,毛澤東 又寫了這則全面報道前線最新戰(zhàn)況的新聞稿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九江,江陰,安慶,蕪湖,西路軍,(35萬),中路軍,(30萬),東路軍,(35萬),,,,課文分析,1、標題:,簡潔、概括 。其中 “百萬”、“橫渡” 二詞氣勢磅礴,勝利豪情躍然紙上。表現(xiàn)了人民解放軍無堅不摧的力量和壓倒一切敵人的氣
7、勢。,2、電頭:“新華社長江前線22日22時電”,交代了通訊社名稱、發(fā)電地點和發(fā)電時間。,電頭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實,報道及時。,著名通訊社名稱:新華社(中國) 美聯(lián)社(美國) 路透社(法國) 塔斯社(俄羅斯) 共同社(日本),時間: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時,地點: 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一千余華里長江戰(zhàn)線,人物: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時間發(fā)生的原因: 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xié)定,人民解放軍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而發(fā)起渡江戰(zhàn)役,經(jīng)過與結果: 中路軍 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三十萬人全部渡過,占領長 江南岸,西路軍 三十萬渡過三分之二,已占領廣大南
8、岸陣地,東路軍 三十五萬已渡過大部,經(jīng)過整天激戰(zhàn), 殲滅及擊潰 一切抵抗之敵,占領南岸陣地, 控制江陰要塞,切斷鎮(zhèn)江無錫段鐵路,新聞六要素,標題:,,(第1、2兩句),(剩余部分),中路軍:,西路軍:,東路軍:,主體:,導語:,,渡江概況 (從四個方 面概括),沖破敵陣,橫渡長江,中路軍首戰(zhàn)告捷,西路軍所向無敵,(重點),東路軍戰(zhàn)績輝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渡江區(qū)域,戰(zhàn)役全局,課文結構,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1.標題中的“橫渡長江”改為“勝利渡江”行不行? 2.這則新聞寫完了不發(fā)表,等待渡江役勝利之后再發(fā)表,不就可以改為“勝利渡江了嗎?,真實性,及時性,概括出該消息的背景
9、和結語。,背景:國民黨政府拒絕簽訂和平協(xié)議。,開頭的括號部分是什麼內(nèi)容?,是“電頭”部分,交待了通訊社的名稱、發(fā)電時間和地點。,你能概括這則新聞的中心嗎?,這篇新聞,氣勢磅礴,全面地報道了人民解放軍的渡江戰(zhàn)役,這是中國解放戰(zhàn)爭戰(zhàn)略進攻階段具有關鍵意義的勝利。這一歷史,讓我們看到正義戰(zhàn)爭的威力,認識到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結語:人民解放軍于23日全體渡過長江。,朗讀兩則新聞,然后聯(lián)系上下文,比較下邊每組中的兩個句子,說說哪一句好,為什么。,①二十日夜起,長江北岸人民解放軍中路軍首先越過安慶、蕪湖線,到達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地區(qū),共渡過三十萬人。 ②二十日夜起,長江北岸人民解放軍中路軍
10、首先突破 安慶、蕪湖線,渡至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 地區(qū),二十四小時內(nèi)即已渡過三十萬人。 (提示:注意從詞語含義的差異上體會它們 不同的表達效果。),②句好?!巴黄啤北砻饔袛耻姺朗?,我軍殲滅或擊潰守敵,沖破敵陣。 用“越過”表現(xiàn)不出經(jīng)過戰(zhàn)斗。“渡至”比“到達”含義豐富,有橫渡與到達兩層意思,且文字簡潔有力。 “二十四小時內(nèi)即已”,時間明確,且含渡江迅疾,作戰(zhàn)順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達這些意思。,①結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東面防線 又被我軍突破了。 ②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 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 (提示:注意比較語句的感情色彩。),②句好。 “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有
11、嘲諷意味,嘲諷湯恩伯過高估計東面防線的鞏固性,過低估計人民解放軍的戰(zhàn)斗力, 倘說“結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無感情色彩,且與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復。,本文是一篇消息(狹義新聞),它真實、及時、簡要地報道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的情況。全面介紹了渡江三路軍的進軍的時間、地點、戰(zhàn)線、戰(zhàn)況,使人對震驚中外的渡江戰(zhàn)役之概貌有所了解。這則新聞的標題、導語和主體部分的結構安排等都頗有講究,值得細心體味。文中的語言準確精練,鏗鏘有力。,請找出下面這則新聞的標題、導語和主體。,溫家寶強調(diào)加強應急管理工作 國務院于7月23日在京召開全國應急管理工作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強調(diào),加強全國應急體系建設和應急管理工作,必須做好健全組織體系、運行機制、保障制度等工作。,標題,導語:,國務院于7月23日在京召開全國應急管理工作會議,主體:,“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強調(diào),……保障制度等工作?!?,拓展延伸,《新聞兩則》所報道的大軍渡江和渡江戰(zhàn)役,都是中國人民解放戰(zhàn)爭戰(zhàn)略進攻階段 具有關鍵意義的勝利。學習這兩則新聞, 使我們了解了歷史,看到正義戰(zhàn)爭的威力,認識到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兩則新聞氣勢磅礴,語言準確簡明,感情色彩鮮明。給我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學們把今天所學習的知識運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體驗、感受、思考周圍的世界,開闊視野,提高認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