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梅州市2021版中考語文模擬試卷B卷》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廣東省梅州市2021版中考語文模擬試卷B卷(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廣東省梅州市2021版中考語文模擬試卷B卷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一、 積累運用 (共6題;共28分)
1. (4分) (2016九上桐鄉(xiāng)期中) 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
高貴不是優(yōu)于別人而產生的一種驕傲,更不是(shē)________侈品加身的包裝;它是內化于生命的一種(hn)________養(yǎng):是大庇天下寒士的悲(mǐn)________情懷,是心靈悅納萬物的純(cu)________狀態(tài)。
2. (6分) (2017九上吉林月考) 古詩文默寫。
①過盡千帆皆不是,________。
2、(溫庭筠《望江南》)
②________,北斗闌干南斗斜。(劉方平《月夜》)
③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化虛為實,表現愁之深重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④在默寫古詩詞時,常有同學因不能正確區(qū)分“燕”與“雁”字,出現誤寫情況。其實,這兩種形象在詩中代表的情感是不一樣的,“燕”一般與春天有關,如“________”;“雁”一般與思鄉(xiāng)有關,如“________”。
3. (5分) 用修改符號修改下面的病句。
①秋天的北京是一個美麗的季節(jié)。
②誰如果要鑒賞我國的園林,蘇州園林卻不該錯過。
4. (2分) (2016九上宜興期中) 下列對名著的評價有錯誤的一項是(
3、 )
A . 《格列佛游記》分為四部分,利立浦特(小人國)游記,布羅卜丁奈格(大人國)游記,勒皮他(飛島國游記)和慧骃國游記。
B . 利立浦特用比賽繩技的方法來選拔官員,候選人必須冒著跌斷脖子的危險來表演繩技,以達到爬上去的目的。
C . 格列佛可以說也是一個不尋常的魯濱遜,他每漂流到一個地方,必然去認識那里社會種種形式的政治生活,他最終也承認了英國現存的文明。
D . 《格列佛游記》作者斯威夫特用豐富的諷刺手法和虛構幻想的離奇情節(jié),深刻地剖析了當時英國的社會現實。
5. (5分) 請從下面兩道題中任選一題作答(100字左右)。
①簡述《水滸傳》中“花和尚倒拔垂楊柳”的故事。
4、
②概述《拇指姑娘》中拇指姑娘怎樣發(fā)現并救活生命垂危的小燕子。
6. (6分) (2017九上福安期中)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問題。
站在獅子巖上,俯瞰飽經cāng sāng的穆陽鎮(zhèn),那古巷里連片華屋古跡,是典型的徽派建筑;那天主教堂和羅灑修院,是完全西式的建筑;那雕梁畫棟的繆氏宗祠、林氏宗祠、袁氏宗祠彩旗飄蕩昭示歷史的輝煌□丘陵起伏,青山如黛。林壑蓊郁野趣盎然,大片的森林_____,構成綠色洞天?!盎⒕猃堁ǎ篪Q獅吼之地”,諸多寺廟、教堂,無不彰顯這塊土地的神奇和靈氣。
(1) 根據拼音寫出詞語。
cāng sāng
________
(2) 根據釋義在文段中的橫線上寫出
5、成語。
形容事物體積龐大、數量眾多或氣勢盛大或形容生長茂盛。________
(3) 橫線上應填上的標點符號是________。
(4) 請你參照示例,填寫句子。要求表意完整,內容不做限制。
示例:銀帆輕飄,白鷗競翔,海天猶如一幅壯闊無比的油畫。
________,________,穆陽小鎮(zhèn)猶如________。
二、 閱讀理解 (共4題;共69分)
7. (10分) 謝亭送別
許渾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落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注:勞歌,送別歌的代稱。)
(1)
作者在詩中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感?
(2)
有人認為第二句“紅葉青山”的色調
6、與全詩的情感基調不和諧,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8. (21分) (2017七上泰州期中) 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骸胺侨嗽眨∨c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選自課文《陳太丘與友期》)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 , 到西河美稷② , 有童兒數百,各騎竹馬,道次迎拜。伋問:“兒曹何自遠來?”對曰:“聞使君到,喜,故來奉迎?!眮侈o謝之。及事訖③ , 諸兒復送至郭外
7、,問:“使君何日當還?”伋請別駕從事④ , 計日告之。行部既還,先期一日,伋為違信于諸兒,遂止于野亭⑤ , 須期乃入。其為人若此。
(選自《后漢書郭伋傳》,略有改動)
【注】①郭伋(j)始至行部:郭伋剛擔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訖:完畢。④別駕從事:部下官吏。⑤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 解釋文中劃線的詞。
①太丘舍去________②相委而去________
③先期一日________④其為人若此________
(2)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與例句不同的一項是( )
例句:伋請別駕從事,計日告之。
A . 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B . 學而
8、時習之
C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 . 擇其善者而從之
(3) 用“/”正確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每句標一處。
①兒曹何自遠來(標主謂之間)
②聞使君到(標動賓之間)
(4)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②伋為違信于諸兒,遂止于野亭,須期乃入。
(5) 從甲、乙兩文的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啟示?(根據一個或兩個故事來談均可,至少兩條)
9. (21分) 閱讀文章,完成小題
民工父親的幸福(李良旭)
①剛搬入新居的一天,外面響起一陣敲門聲。從貓眼里往外看:一個陌生人。他的頭發(fā)蓬亂,臉上的灰塵和著汗水,眼里露出一種焦灼和茫然。我警惕地將
9、門打開一條縫,問道:“你找誰?”只見那人的臉一下子漲得通紅。他從口袋里哆哆嗦嗦地摸出一包皺巴巴的香煙遞過來,用一種近似乞求的語氣說:“同志,我是在您住的這片小區(qū)干活的民工,我想請您幫個忙,不知您能不能同意?”
②“什么事?你說吧?!蔽彝崎_他遞過來的香煙,一臉狐疑地看著他。
③見我態(tài)度和緩,他一激動臉漲得更紅了,語速急促地說道:“是這樣的,我的兒子馬上就要放寒假了,他就要從老家到城里來看我了。孩子說,他想親眼看看自己的父親在城里蓋的漂亮房子。我想,孩子來了后,我能帶他到您家看看嗎?房子蓋了許多,可我從來不知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況,我很難對孩子說清楚?!边@位民工一口氣把話說完,然后,一臉企盼地望
10、著我。
④我恍然大悟。原來,這位民工父親是為了讓鄉(xiāng)下的孩子親眼目睹自己在城里的“杰作”,真是一個心細的父親!我點頭答應了。
⑤他見我爽快地答應了,激動地說:“謝謝!謝謝!您可真是個大好人??!我問了好幾家,人家一聽我要帶孩子來看看他們家,有的一句話也不說就將門關上了,有的說我腦子有問題,還有的跟蹤我,以為我是壞人,一直看著我走進民工棚……今天,我可遇到大好人了??!”這位民工的臉上滿是喜悅,眼神里也蕩漾出一種快樂。
⑥幾天后,他果然帶著一個小男孩來到我家。那男孩十三四歲的樣子,皮膚黝黑,身體結實,還有一雙很亮的眼睛。見到我,小男孩有一種怯生生的神情。
⑦父子倆套上我遞過來的鞋套,小心翼翼地
11、邁著步子。也許是第一次踩木地板,他們的步子邁得格外的輕緩。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緊緊地握在一起,兩人的目光中有一種扭捏的拘謹。做父親的好像在努力顯示出一種老練和成熟,只見他邊彎下腰,邊對兒子講道:“叔叔家住的這套房子就是爸爸所在的建筑公司蓋的。當時蓋這棟樓房時,我負責砌墻,你別小看了這砌墻的活,必須做到心細、手細、眼細,不能有絲毫的偏差。你看,這面墻上原來還留有一個洞口,為的就是運送磚塊、水泥方便,待房屋建好后,再將這洞口堵上。哦,對了,我的中級技工考試也通過了,現在我也是有文憑的建筑工人了?!?
⑧他竭力地想向孩子描繪出自己在城里打拼時的細節(jié),讓兒子感受到自己在城里工作的情景。兒子聽了,不
12、停地望著他的父親,眼睛里流露出一種自豪和驕傲的神色,同時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親的手,父親的腰板瞬間直了許多。
⑨沒想到,在我看來一件簡單、普通的事,只不過讓這對父子進了我的新房看了看,竟讓這位民工父親這么激動。就這一下子,我感到我和這位民工父親心的距離拉近了許多。周遭氤氳著一種溫暖。
⑩父子倆互相攙扶著下樓,只聽到孩子對他父親說:“爸爸,您真了不起,蓋出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們在城里也能住上您蓋的這么好的房子就好了?!眱鹤拥恼Z氣里有種羨慕和向往。父親愛憐地摸了摸孩子的頭,說道:“傻孩子,這怎么可能呢?不要亂想了。你只要在家里把書念好了,幫爺爺、奶奶多干點活就行了?!?
⑾
13、孩子仰起稚氣的臉,擲地有聲地說道:“
?!?
(1)
通讀全文,說說民工父親的“幸?!敝甘裁矗?
(2)
文中的“我”對民工父親的態(tài)度經歷了哪三個階段的變化?
(3)
聯系上下文,揣摩下面句子,探究括號中的問題。
①“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緊緊地握在一起……同時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親的手……”(文中父子的兩次握手,意味有什么不同?)
②“……我問了好幾家,人家一聽我要帶孩子來看看他們家,有的一句話也不說就將門關上了,有的說我頭腦有問題,還有的跟蹤我,以為我是壞人,一直看著我走進民工棚……”(怎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4)
民工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結合文中具體內
14、容簡要分析
(5)
結合上文,展開合理的想象,將第⑾段孩子要說的話續(xù)寫出來。
孩子仰起稚氣的臉,擲地有聲地說道:“________
10. (17分) (2017七下丹江口期末) 閱讀文章,根據要求回答后面問題
一個醫(yī)生嘴巴尖,天天出診到林間;敲敲聽聽多仔細,要動手術把頭點。這個謎語猜一種動物,謎底是啄木鳥。
啄木鳥有極為高超的捕蟲本領,它的嘴強直而尖,不僅能啄開樹皮,而且也能啄開堅硬的木質部分,很像木工用的鑿子,它的舌細長而柔軟,能長長地伸出嘴的外面,還有一對很長的舌角骨,圍在頭骨的外面,起到特殊的彈簧作用,舌骨角的曲張,可以使舌頭伸縮自如,舌尖角質化,有成排的倒須鉤和粘液,非
15、常適合鉤取樹干上的昆蟲及幼蟲。它的鼻孔上覆蓋著保護性的剛毛,可以防止碎土屑飛入鼻孔。它們用嘴敲擊樹干,在寂靜的林中發(fā)出“篤,篤……”的聲音,如果發(fā)現樹干的某處有蟲,就緊緊地攀在樹上,頭和嘴與樹干幾乎垂直,先將樹皮啄破,將害蟲用舌頭一一鉤出來吃掉,將蟲卵也用粘液粘出。當遇到蟲子躲藏在樹干深部的通道中時,它還會巧施“擊鼓驅蟲”的妙計,用嘴在通道處敲擊,發(fā)出特異的、使害蟲產生恐懼的擊鼓聲,使害蟲在聲波的刺激下,昏頭轉向,四處竄動,往往企圖逃出洞口,而恰好被等在這里的啄木鳥擒而食之。它們一般要把整株樹的小囊蟲徹底消滅才轉移到另一棵樹上,碰到蟲害嚴重的樹,就會在這棵樹上連續(xù)工作上幾天,直到全部清除害蟲為
16、止。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操作路線也很科學,工作時總是圍繞著樹干螺旋式地向上攀登,這樣既可避免重復勞動,又不會有所遺漏
啄木鳥啄食的害蟲包括森林中鞘翅目的象甲、偽步行甲、天牛幼蟲、金龜甲,鱗翅目的逼債蛾、螟蛾,以及花蝽象、臭蝽象、蝗蟲、螞蟻、蠐螬、小囊蟲、天牛幼蟲、蠐螬、白蟻等。
啄木鳥每天敲擊樹木約為500—600次,啄木的速度極快,幾乎是音速的兩倍,這樣它的頭部則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非常劇烈的震動,但它既不會得腦震蕩,也不會頭痛。原來在啄木鳥的頭上至少有三層防震裝置,它的頭骨結構疏松而充滿空氣,頭骨的內部還有一層堅韌的外腦膜,在外腦膜和腦髓之間有一條狹窄的空隙,里面含有液體,減低了震波的流體傳
17、動,起到了消震的作用。由于突然旋轉的運動比直線的水平運動更容易造成腦損傷,所以在它頭的兩側都生有發(fā)達而強有力的肌肉,可以起到防震、消震的作用。這種精妙的防震設置原理,給防震工程學提供了安全運動防護帽和防震盔的正確設計方案,現代的防護帽都具有一個堅硬的外殼,里面為一個松軟的套具,它們之間留有一定的空隙,帽中再加上一個防護領圈,以防止在突然碰撞時造成旋轉運動。
啄木鳥是當之無愧的“森林衛(wèi)士”或“樹木醫(yī)生”。在我國的一些古書里,很早就有關于啄木鳥啄木食蟲的記載,例如《禽經》中有“ 志在木”,《異物志》中有“穿木食蠹”的記載,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則指出:“此鳥斫裂樹木取蠹食故名”,還指出:“(啄
18、木鳥)剛爪利嘴,嘴如錐,長數寸,舌長于嘴,其端有針刺,啄得蠹,以舌鉤出”。此外還有“南山有鳥,其名啄木。饑則啄樹,暮則巢宿。無干于人,惟志所欲,性清者榮,性濁者辱。”,以及“丁丁向晚急還稀,啄遍庭槐未肯歸。終日為君除蠹害,莫嫌無事不頻飛?!钡雀柙佔哪绝B的詩作,可見啄木鳥自古就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贊美。
(1)
本文從哪些方面介紹啄木鳥的?
(2)
劃線句子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下列關于文章內容和寫法正確的一項是( )
A . 文章開頭引用謎語,為了引發(fā)讀者的興趣。結尾引用古書關于啄木鳥啄食的記載,說明啄木鳥的本領強。
B . 啄木鳥的嘴、舌及鼻孔的結
19、構特殊,所以啄木鳥才會圍繞著樹干螺旋式地向上攀登敲擊驅蟲。
C . 啄木鳥的頭上有三層防震裝置,頭骨結構疏松而充滿空氣,頭骨的內部有一層堅韌的外腦膜,在外腦膜和腦髓之間有的空隙里有液體液體,減低了震波的流體傳動,起到了消震的作用。
D . 受到啄木鳥精妙的防震設置原理的啟示,人們設計出了有堅硬的外殼、松軟的套具、 防護領圈組成的現代防護帽。
(4)
從節(jié)選的文字看,還不足以說明“啄木鳥是當之無愧的森林衛(wèi)士或者森林醫(yī)生”,如果讓你續(xù)寫下文,你認為還應寫進哪方面的內容?
三、 作文 (共1題;共5分)
11. (5分) (2013寧德) 請從下面兩道作文題中,任選一道寫一篇文章。文體
20、不限(詩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題一:以“初三生活是首歌”為題寫一篇文章。
題二:以“我 , 我快樂”為題寫一篇文章。先將題目補充完整,再作文。
第 11 頁 共 11 頁
參考答案
一、 積累運用 (共6題;共28分)
1-1、
2-1、
3-1、
4-1、
5-1、
6-1、
6-2、
6-3、
6-4、
二、 閱讀理解 (共4題;共69分)
7-1、
7-2、
8-1、
8-2、
8-3、
8-4、
8-5、
9-1、
9-2、
9-3、
9-4、
9-5、
10-1、
10-2、
10-3、
10-4、
三、 作文 (共1題;共5分)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