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 語文園地一教案與教學反思金》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 語文園地一教案與教學反思金(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語文園地一
教學目標:
1.結合本單元課文交流了解課文描寫事物的不同方法,體味作者表達的不同 的情感。
2.結合相關句子,體會其在描寫事物的方法上的相似之處。
3.理解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含義,學會運用詞語。
4.誦讀古詩,理解詩意,積累與送別相關的古詩詞名句。
重點難點:
1.掌握描寫事物、抒發(fā)情感的方法,能進行歸納總結。
2.體會詞語不同的語境義,能按要求寫句子。
3.積累送別的古詩,感受詩中的送別場面,體會朋友間的真摯情誼。
課時安排:2 課時
1.感知課文描寫事物、抒發(fā)情感的不同方法。
2.體會句子在描寫事物
2、的方法上的相似之處。
1.把握課文描寫事物、抒發(fā)情感的方法,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
2.歸納句子在描寫事物的方法上的相似之處。
一、交流平臺
1.教師出示孩童搖桂花樹的場景圖和珍珠鳥在作者肩上熟睡的圖片,代入情 境,激趣導入。
導語:同學們,通過學習本單元的課文,我們了解了狀物類文章的不同寫法。 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走進“交流平臺”,看看你們會有什么獨特的發(fā)現(xiàn)。
2.引導學生自由、輕聲朗讀教材中幾位小朋友的對話,適時提問。
思考:(1)從第一個小朋友的話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狀物類文章有多種 寫法。)
(2)后兩個小朋友的對話告訴我們哪些描寫事物、
3、抒發(fā)情感的方法?(寄 情于物;借物喻人。)
(3)你們還知道哪些描寫事物、抒發(fā)情感的方法?(如:托物言志、對比、 襯托等。)
3.引導學生在小組內(nèi)交流學習本單元課文時的類似體會。
4.指名說說交流體會,教師適時指導。
示例一:讀琦君的《桂花雨》,我不僅感受到她童年“搖桂花”的歡樂,也 感受到她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
示例二:讀許地山的《落花生》,我不僅了解了花生樸實無華、用處很多的 特點,也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示例三:讀馮驥才的《珍珠鳥》,我不僅感受到作者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 也感受到人與鳥相互親近的和諧與美好。
示例四:讀郭沫若的《白鷺》,我不僅看到了
4、作者對白鷺細致的描繪,也感 受到了他對白鷺深深的喜愛。
5.出示老舍的《貓》中的片段,引導學生分析作者是怎樣生動、細致地描寫 貓的。
它要是高興,能比誰都溫柔可親: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兒伸出來要求給抓
癢,或是在你寫稿子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它還會豐富腔
地叫喚,長短不同,粗細各異,變化多端,力避單調。在不叫的時候,它還會咕
嚕咕嚕地給自己解悶。這可都憑它的高興。它若是不高興啊,無論誰說多少好話,
它一聲也不出,連半個小梅花也不肯印在稿紙上!它倔強得很!
示例:
師:這是老舍先生的《貓》中一個膾炙人口的片段。請同學們認真
5、讀一讀, 談一談你的體會。
生:這段話寫出了貓溫柔可親的具體表現(xiàn)。
生:這段話刻畫了貓在高興時和不高興時的不同情態(tài)。
生:這段話的字里行間流露著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生:這段話運用了對比的寫法,讓人印象深刻。
師:學們的分析都很到位,我們在寫作文時也要借鑒作者的描寫方法,仔細 觀察身邊的事物,細致、生動地描繪,不斷提高寫作水平。
6.教師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并對這一板塊進行總結。
二、詞句段運用(一)
1.教師出示教材中的三個句子,學生齊讀句子。
◇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 地掛在枝上,使人一見就生愛
6、慕之心。
◇(白鷺)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白鶴太大而嫌生硬,即 使如粉紅的朱鷺或灰色的蒼鷺,也覺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尋常了。
◇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 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可愛多了。
2.教師指名說說句子在描寫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處。
示例一:都運用了對比的寫法,這是最主要的相似之處。
示例二:都描寫了事物的顏色。
示例三:都融入了作者的感情。
3 教師引導學生參考例句進行寫話訓練。
過渡: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這幾個句子在描寫事物的方法上的相似之處,在誦讀 的同時,你能進行
7、仿寫嗎?
4.指名展示自己所寫的片段。
示例:秋天的陽光格外有趣,雖然沒有春天的明媚多姿,沒有夏日的火熱酷
辣,卻似乎另有一種滋味:太陽有些疏懶了,輕閑地在天空巡視一回,帶來些許
的溫暖,很能讓人感覺到它的閑情;不過,在秋陽的輕松中,秋高氣爽的感覺油 然而生讓人感覺到秋天的高遠。
三、課堂回顧
1.教師總結本課時的教學內(nèi)容,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
小結:同學們,這節(jié)課上,我們回顧了本單元的課文,學習了狀物類文章的
不同描寫方法和表達感情的方法。這對我們來說是一次新的嘗試,從中我們知道
了不能僅靠理解句段去品析課文,而要換一種角度,這樣對課文的
8、理解會更全面、
更深刻。除此之外,我們還進行了仿寫訓練,拓展了思維。同學們的表現(xiàn)都 很不錯,回答問題特別積極,希望能繼續(xù)保持。
2.引導學生交流學習收獲,積累描寫生動、優(yōu)美的句子。
1.了解詞語在不同句子中的語境義,根據(jù)要求進行造句訓練。
2.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積累古詩。
1.學會分析詞語不同的語境義。
2.理解詩意,積累有關送別的古詩詞名句。
一、詞句段運用(二)
1.教師出示一組含有“驕傲”一詞的句子,學生讀句子,揣摩其在不同句子 中的不同含義。
(教師出示句子。)
①他獲得的那枚獎章是他的驕傲。 ②他太驕
9、傲了,我不喜歡他。 ....③
古代四大發(fā)明是我們的驕傲。 ④他因為做了一點小貢獻而驕傲自滿。 ....⑤
驕傲自大是他的一個缺點。 ⑥我真為莉莉的肚量感到驕傲。 ....示例:
師:同學們,“驕傲”這個詞語大家再熟悉不過了。讀了上面的句子,你們 發(fā)現(xiàn)“驕傲”一詞有什么不同嗎?
生:有的表示自豪,有的表示不謙虛。
師:還有什么不同呢?
生:有的是褒義詞,有的是貶義詞。
師:它們?yōu)槭裁床煌兀?
生:因為它們在不同的句子中,所表示的含義就不同。
師:對,這就是詞語的語境義。
2.教師出示課本中的句子,引導學生讀句子,體會詞語不同的含義。
10、
過渡:除了“驕傲”這個詞在不同的句子中會有不同的含義外,還有許多詞 語也會在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意義。同學們讀一讀下面兩組句子。
開辟
讓它荒著怪可惜的,你們那么愛吃花生,就開辟出來種花生吧。
人工智能的出現(xiàn)為人類的生活開辟了一片新天地。
姿態(tài)
桂花樹的樣子笨笨的,不像梅樹那樣有姿態(tài)。
大家以全新的姿態(tài)迎接新年的到來。
3.師生共同探究兩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1)學生借助查字典的方法分別理解兩個詞語的意思。
(2)采用替換法理解詞語在不同的句子中的意思。
預設:教師引導學生用詞語的含義替換詞語本
11、身,放到句子里讀一讀,再體 會體會,讀得通順的、感覺合理的那個含義就是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明確:第一組句子,前一個“開辟”的意思是“開發(fā)”,后一個“開辟”的
意思是“開創(chuàng),創(chuàng)立”;第二組句子,前一個“姿態(tài)”的意思是“姿勢,樣子”, 后一個“姿態(tài)”的意思是“態(tài)度,氣度”。
4.引導學生了解“溫和”一詞的含義,并嘗試造句。
(1)用查字典的方法弄清“溫和”的含義。
(2)根據(jù)提示寫句子。
溫和①(形容氣候)不冷不熱。造句:昆明氣候溫和,四季如春。
②(形容性格)不嚴厲,不粗暴,使人感到親切。造句:他文質彬彬,待人 一向很溫和。
5.教師挑選寫得比較
12、好的句子,投影展示,并進行點評。
6.引導學生課外積累類似的詞語,在具體的語境中體會其不同的含義。
二、日積月累
1.課件出示古詩,播放朗誦音頻。
過渡:同學們,本單元的主題是“花鳥關情”,選編的文章都是寫事物的。
學習這樣的文章,我們不僅了解到了描寫事物的不同方法,也體會了作者寄寓其
中的情思。而“日積月累”板塊所選的一首五言古詩也描繪了一種我們常見的事
物——蟬。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詩,體會詩人在詩中寄寓的情感。 2.學生齊聲朗誦,教師指名誦讀。
誦讀示例:
蟬 [唐]虞世南
垂/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
13、自遠,非是/藉秋風。
3.介紹作者的相關知識。
虞世南(558—638) 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慈溪)人。南北朝至隋唐
時期書法家、文學家、詩人、政治家。虞世南生性沉靜寡欲,執(zhí)著且向學,歷仕
陳、隋二代,官拜秘書郎、起居舍人。他善書法,繼承王羲之、王獻之傳統(tǒng),筆
法外柔內(nèi)剛,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他的文章婉約,文
辭瑰麗,內(nèi)容則比較空泛,代表作有《出塞》《怨歌行》《賦得臨池竹應制》等。 4.教師講解詩中的重點詞語,引導學生理解詩意。
◆重點詞語:
[垂]古代官帽打結下垂的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好像下垂的 冠纓。也指
14、蟬的下巴上與帽帶相似的細嘴。
[清露]清純的露水。
[流響]指蟬長鳴不已,聲音傳的很遠。流,發(fā)出。
[疏桐]高大的梧桐。疏,開闊、稀疏。
[居高]指棲息在高處。
[藉]憑借、依賴。
◆理解詩意:
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響亮的聲音從挺拔疏朗的
梧桐樹枝間傳出。正是因為在高處發(fā)聲,蟬的聲音才能傳得遠,并不是憑借秋風
的力量。
5.指名讀詩句,并說一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示例:“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是全篇比興寄托的點睛之筆。它是在
上兩句的基礎上引發(fā)出來的議論。蟬聲遠傳,一般人往往以為是借助
15、于秋風的傳
送,詩人的認識卻很獨到,強調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遠。這種獨特的感受
蘊含一個真理:品格高潔的人,并不需要憑借某種外在,自能聲名遠播。 6.小組討論交流,體會詩歌的深刻含義,教師總結。
教師小結:這是一首詠物詩,詠物中尤多寄托,具有很強的象征性。詩歌句
句寫的是蟬的形體、習性和聲音,而句句又暗示著詩人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物
我互釋,詠物的深層意義是詠人。詩的絕妙之處是把握住了蟬的某些別有意味的 具體特征,從中找到了藝術上的契合點。
7.教師出示其他托物寓意的詩句,引導學生說說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感。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
16、—[元]王冕《墨梅》(贊美梅花高潔的品格)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明]于謙《石灰吟》(贊美石灰忠誠清白的品格)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清]鄭燮《竹石》(贊美竹子堅韌不拔的品格)
8.引導學生在課外積累詩句,擴充知識儲備。
三、課堂回顧
1.教師總結本課時教學內(nèi)容,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
小結:這節(jié)課上,我們學習了兩個板塊的內(nèi)容——分析詞語不同的語境義和
學習古詩《蟬》。通過這兩個板塊的學習,我們豐富了文化積累。同學們的表現(xiàn)
都很不錯,你們不僅積極思考,而且在課下搜集資料,提前了解了古詩《蟬
17、》的 相關知識。這種主動學習的精神值得嘉獎。
2.引導學生交流收獲,并在課后積累古詩詞名句。
教學反思
1.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學中我始終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通過學生自讀“交流平
臺”,自主交流表達,教師根據(jù)學情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真正做到“先學后教,
以學定教,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鍛煉他們的思維和表達能力”。 2.滲透學法的指導。
學法的指導貫穿教學始終。在“詞句段運用”的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認識
排比句、對比句,發(fā)現(xiàn)排比句和對比句的特點,最后練習寫排比句、對比句。教
學古詩《游子吟》時,指導學生運用之前學過的學
18、習古詩的方法自學《游子吟》。
教師教給學生方法,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實現(xiàn) “授人以漁”的目標。
3.
【素材積累】
1、只要心中有希望存摘,舊有幸福存摘。預測未來的醉好方法,舊是創(chuàng)造
未來。堅志而勇為,謂之剛。剛,生人之德也。美好的生命應該充滿期待、驚喜 和感激。 人生的勝者決不會摘挫折面前失去勇氣。
2、我一直知道,漫長人生中總有一段泥濘不得不走,總有一個寒冬不得不
過。感謝摘這樣的時候,我遇見的世界上最美的心靈,我接受的最溫暖的幫助。
經(jīng)歷過這些,我將帶著一顆感恩和勇敢的心繼續(xù)走上夢想的道路,無論是風雨還 是荊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