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專用中考化學 專題十三 三年模擬 考點4 實驗原理分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北京專用中考化學 專題十三 三年模擬 考點4 實驗原理分析(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北京專用中考化學 專題十三 三年模擬 考點4 實驗原理分析
1. 某小組用如圖裝置探究不同堿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
已知:①該實驗中,270?mL?CO2 的質量約為 0.5?g;
② 20°C 時,物質的溶解度:NaOH 109?g,Ca(OH)2 0.165?g。
20°C 時,分別將注射器中的液體全部快速推入集氣瓶。B 中集氣瓶內溶液先變渾濁后變澄清,壓強傳感器測得,數(shù)值如下:
推入液體后壓強最終壓強A106?kPa6.2?kPaB106?kPa103.8?kPa
(1) A 中集氣瓶內壓強下降的原因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2) 吸收
2、CO2 效果更好的是飽和 溶液[填“NaOH”或“Ca(OH)2”]。
(3) 某同學推測,碳酸鈣能與水和二氧化碳發(fā)生反應生成可溶性物質,依據(jù)的現(xiàn)象是 。
2. 用如圖裝置進行實驗。實驗時,先將濃氫氧化鈉溶液擠入盛有 CO2 的試管中,振蕩;然后將止水夾 K 打開。
(1) A 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 打開止水夾 K 后,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
3. 進行如圖所示實驗。
(1) 旋緊瓶蓋后振蕩,觀察到的現(xiàn)象為 。
(2) 判斷該實驗能否證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fā)生了化學反應,并說明理由: 。
4. 實驗
3、小組用圖甲所示裝置探究鹽酸與氫氧化鈉的反應,結果如圖乙所示。
(1) 稀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 b 點時,燒瓶內的溶液呈 (填“酸”“堿”或“中”)性。
(3) 在 a 、 b 、 c 、 d 四點中,對應甲中燒瓶內溶液呈無色的是 (填字母序號)。
5. 實驗小組用 pH 傳感器探究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實驗操作和測定結果如圖所示:
(1) 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 該實驗中,甲溶液是 。
(3) 能說明鹽酸與氫氧化鈉發(fā)生化學反應的依據(jù)是 。
6. 某興趣小組對中和
4、反應進行如下研究:
(1) 甲同學按圖 1 進行實驗,證明了鹽酸和 NaOH 溶液能發(fā)生化學反應,他依據(jù)的實驗現(xiàn)象是 ,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 乙同學依據(jù)圖 2,認為甲同學實驗無法確定酸堿恰好完全反應,其分析的原因是 。
(3) 丙同學用傳感器測稀鹽酸和 NaOH 溶液反應過程中的 pH 變化,測定結果如圖 3。請判斷 40?s 時,溶液中溶質的成分為 。
7. 利用下圖裝置進行實驗。實驗前 K1 、 K2 均已關閉。
(1) 檢查 A 裝置氣密性:向下推注射器的活塞,松手后活塞恢復至原位,該現(xiàn)象說明 。
(2
5、) 實驗 1 觀察到 A 中液體流入 B 中,B 中溶液由紅色變成無色,產生該現(xiàn)象的原因是 。
(3) 實驗 2 不能證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fā)生反應,其理由是 。
8. 下圖為某化學小組的同學設計的研究氫氧化鈉性質的趣味實驗(實驗前止水夾 K1 、 K2 、 K3 均關閉)。
實驗過程:①向下推注射器,將濃氫氧化鈉溶液注入瓶中。
②打開 K1 和 K3,C 中部分液體流入 A。
③關閉 K1,打開 K2,風哨鳴叫,B 中部分液體流入 C。
(1) 實驗過程② C 中部分液體倒吸入 A 的原因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2) 能說明氫氧化鈉與鹽酸
6、發(fā)生了化學反應的現(xiàn)象是 。
9. 為探究濃度對過氧化氫分解反應速率的影響,同學們設計了如下三個實驗:二氧化錳放在氣球中,實驗時將二氧化錳同時倒入試管中,在反應結束前的某一時間同時觀察,現(xiàn)象如圖所示。
(1) 過氧化氫與二氧化錳混合時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 ②中所取過氧化氫溶液體積和二氧化錳質量分別為 、 。
(3) 該實驗得出的結論是 。
答案
1. 【答案】
(1) CO2+2NaOH=Na2CO3+H2O
(2) NaOH
(3) B 中集氣瓶內生成的沉淀又消失
【解析】
(1) A 中集
7、氣瓶盛放的是 CO2 氣體,針筒中盛放的是 NaOH 溶液,二者會發(fā)生化學反應,二氧化碳減少使瓶內壓強變小,化學方程式為 CO2+2NaOH=Na2CO3+H2O。
(2) 對比 AB 裝置內壓強的變化情況,A 裝置內壓強比 B 裝置減少的多,說明二氧化碳氣體減少的多,故吸收 CO2 效果更好的是飽和 NaOH 溶液。
(3) Ca(OH)2 溶液與 CO2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O2+Ca(OH)2=CaCO3↓+H2O,現(xiàn)象是產生白色沉淀,題干中提到 B 中集氣瓶內溶液先軍濁后澄清,說明產生的碳酸鈣又,發(fā)生了反應,生成了可溶性的物質。
2. 【答案】
(1) CO2
8、+2NaOH=Na2CO3+H2O
(2) B 中澄清石灰水流到 A 中,A 中液體變渾濁
【解析】
(1) A 中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O2+2NaOH=Na2CO3+H2O。
(2) A 中擠入濃氫氧化鈉溶液后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O2+2NaOH=Na2CO3+H2O,A 中氣體的量減少,壓強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打開止水夾 K 后,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B 中的液體沿長導管進入 A 中,且與 A 中生成的碳酸鈉反應生成白色難溶于水的碳酸鈣,所以液體變渾濁。
3. 【答案】
(1) 軟塑料瓶變癟
(2) 不能證明。因為 NaO
9、H 溶液中含有水,二氧化碳溶于水、與水發(fā)生反應也會使瓶內壓強減小,使軟塑料瓶變癟
【解析】
(1) 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后,軟塑料瓶內氣體減少,壓強變小,大氣壓將瓶子壓癟。
(2) 25°C 、 101?kPa 下,1 體積水約能溶解 1 體積的二氧化碳,同時一部分二氧化碳可以和水發(fā)生反應。軟塑料瓶變癟只能說明瓶內氣壓減小,氣體減少,但是無法證明原因是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還是溶于水、與水反應。
4. 【答案】
(1) HCl+NaOH=NaCl+H2O
(2) 堿
(3) c 、 d
【解析】
(1) 稀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HCl
10、+NaOH=NaCl+H2O。
(2) 通過圖乙可知,b 點時,燒瓶內溶液的 pH 大于 7,呈堿性。
(3) 燒瓶中事先裝有滴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若甲中燒瓶內溶液呈無色,說明溶液不能使酚酞變色,乙圖中 c 、 d 點均符合要求。
5. 【答案】
(1) HCl+NaOH=NaCl+H2O
(2) 氫氧化鈉溶液
(3) pH 由小于 7 變到大于(或等于)7
【解析】
(2) 根據(jù)實驗中 pH 的變化可知,pH 由小于 7 變到大于 7,說明是向酸溶液中加入堿溶液,所以甲溶液是氫氧化鈉溶液。
(3) pH 由小于 7 變到大于(或等于)7,說明
11、鹽酸消失,故能說明鹽酸與氫氧化鈉發(fā)生化學反應。
6. 【答案】
(1) 溶液由紅色變?yōu)闊o色;HCl+NaOH=NaCl+H2O
(2) 酚酞溶液在 pH<8.2 時無色,即溶液呈無色時仍有可能顯堿性
(3) NaCl 、 HCl
【解析】
(1) 無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或中性溶液不變色,滴有酚酞溶液的氫氧化鈉溶液顯紅色,逐滴滴入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顯中性,溶液變?yōu)闊o色。氫氧化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HCl+NaOH=NaCl+H2O。
(3) 40?s 時,溶液的 pH 小于 7,溶液顯酸性,說明稀鹽酸過量,溶液中溶質為氯化鈉
12、和氯化氫。
7. 【答案】
(1) A 裝置氣密性良好
(2) 濃硫酸遇水放熱,A 中壓強變大使 A 中液體流入 B 中,與氫氧化鈉發(fā)生中和反應
(3) 氫氧化鈉溶液中的水也能消耗二氧化碳
【解析】
(1) 檢查 A 裝置氣密性:向下推注射器的活塞,注射器中的空氣進入集氣瓶使得集氣瓶中的壓強增大,松手后活塞恢復至原位,該現(xiàn)象說明 A 裝置氣密性良好。
(2) NaOH 溶液顯堿性,能使酚酞變紅,濃硫酸遇水放熱,A 中壓強變大使 A 中液體流入 B 中,與氫氧化鈉發(fā)生中和反應,使氫氧化鈉消失,所以 B 中溶液由紅色變成無色。
8. 【答案】
(1)
13、 2NaOH+CO2=Na2CO3+H2O
(2) B 中液體流入 C 后,C 中紅色溶液變淺(或變?yōu)闊o色)
【解析】
(1) C 中部分液體倒吸入 A,說明 A 中氣體減少,壓強變小,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NaOH+CO2=Na2CO3+H2O。
(2) 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無明顯現(xiàn)象,要想證明該反應發(fā)生需要借助酚酞指示劑的顏色變化。
9. 【答案】
(1) 2H2O2===MnO22H2O+O2↑
(2) 10?mL;1?g
(3) 在相同條件下,過氧化氫溶液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快
【解析】
(2) 該實驗的實驗目的為探究濃度對過氧化氫分解反應速率的影響,所以研究的變量為 H2O2 溶液濃度,其他對過氧化氫分解反應速率可能產生影響的因素在三個實驗中應相同,所以②中過氧化氫溶液的體積和二氧化錳的質量應該與①、③中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