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問答題.doc
《金匱要略問答題.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金匱要略問答題.doc(2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1、 《金匱》首篇提出了哪些具體的預防措施? 未病先防:內養(yǎng)正氣,外慎邪風:“若人能養(yǎng)慎,不令邪風干忤經絡”、“房室勿令竭乏,服食節(jié)其冷熱苦酸辛甘”;防備意外的傷害:“無犯王法,禽獸災傷”。已病防變:治未病臟腑,截會傳變:“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早期治療:“適中經絡,為流傳臟腑,即醫(yī)治之”?!八闹庞X重滯,即導引、吐納、針灸”。 2、 《金匱》首篇提出了哪些重要的治療原則? 虛實必須異治,補不足,損有余,不可犯虛虛實實的錯誤:治病宜有先后緩急,表里同病時,宜急者先治,緩者后治;新舊同病時,宜先治新病,后治舊病,但治新病時應照顧舊病;治病當根據五臟的生理病理特點,給予恰當
2、的治療的護理,近其所喜,遠其所惡,治病當隨其所得而攻之,審明疾病的癥結所在而論治。 3、 仲景指出新舊同病時的治療原則是什么?為什么? 新舊同病時要先治新病,因為新病病勢急,不及時治療易發(fā)生傳變,且新病容易治療;而舊病病勢緩而難于治療,不易發(fā)生傳變。故新舊病同病當先治新病。 4、 風濕病治法為何要用微汗法? 風與濕相合為病,治療必須微汗而不能大汗。因為風為陽邪,其性輕揚,易于表散;濕為陰邪,其性濡滯,難以速去,如大發(fā)其汗,則致風去濕存,若微發(fā)其汗,不僅病邪外出,則風濕俱去而病復。 5、 《金匱》痙濕暍病篇提出治療暍病者哪三大禁忌癥?誤用后將導致什么后果? 忌
3、發(fā)汗,若誤用發(fā)汗則傷陽,使惡寒更加重;忌溫針,誤用溫針則更助暴熱之邪而使發(fā)熱加重;忌攻下,誤用攻下傷陰,津液內竭則使小便澀赤淋漓。 6、 如何理解百合病“百脈一宗,悉致其病”? “百脈一宗,悉致其病”概括了百合病的主要病機是心肺陰虛內熱。人體血脈,分之可百,但歸于心肺所主則一,心主血脈,肺朝百脈,心肺功能正常,俱受其累,證侯百出,形成語言、行為、感覺、飲食等方面的失調,由于陰虛內熱故有口苦、小便赤、脈微數等改變。 7、 桂枝芍藥知母湯與烏頭湯兩方證在病機。證侯、治法上有何異同? 桂枝芍藥知母湯與烏頭湯均用于治療歷節(jié)病,但二者在病機、證侯、治法上有所不同。前者因風濕流注筋
4、骨關節(jié),化熱傷陰,癥狀以關節(jié)腫痛,痛處游傷陽氣,癥狀以關節(jié)疼痛,痛處固定、屈伸不利,遇冷加劇,無熱象為特征,治當溫經散寒,除濕解痛。 8、 仲景論虛勞有病有何特色? 病因上以五臟氣血陰陽的虧虛為主;病癥上分為陰虛、陽虛、氣血、陰陽兩虛及虛實夾雜癥;病證上重視陰陽兩虛與虛實夾雜證;治療上重視甘溫扶陽、建立中氣、補益脾腎。 9、 試比較虛勞病七方證的異同? 虛勞失精者,用桂枝加龍骨牡蠣湯甘溫澀精,甚者用天雄散補陽攝精。虛勞腹痛,用小建中湯,甘溫建中,甚者用黃芪建中湯溫中補虛。虛勞腰痛,用八味腎氣丸調補腎陽。虛煩不寐者,用酸棗仁湯養(yǎng)陰清熱,寧心安神。虛勞風氣,用薯蕷丸扶正祛邪
5、。虛勞干血,用大黃蟄蟲丸化瘀生新。 10、 大黃蟄蟲丸方證的病機與治法特點是什么? 大黃蟄蟲丸方證是因虛致瘀,本虛標實,虛實夾雜。治法上采取緩中補虛、峻劑緩投,攻中寓補,緩消瘀血,達到去瘀生新之目的。 11、 試述小青龍加石膏湯證、越婢加半夏湯證、射干麻黃湯證的異同? 三方證相同點:病機均為內有停飲,外邪誘發(fā),內外合邪,邪實氣閉,肺氣脹滿。在癥狀上都有咳而上氣,即咳逆喘促。不同點:①病因病機:越婢加半夏湯證為外感風熱與痰飲相結;小青龍加石膏湯證為外感風寒,郁而化熱與內飲相結;射干麻黃湯證為寒飲郁肺。②證侯:越婢加半夏湯證為熱重于飲,喘重于咳之肺脹,癥狀表現為:發(fā)熱重,惡
6、寒輕,咳喘重,目如脫狀,口渴汗出,脈浮而大;小青龍加石膏湯證為飲重于熱,咳喘并重之肺脹,癥狀表現為發(fā)熱,惡寒,無汗,頭疼身痛,咳喘,煩躁;射干麻黃湯證為寒飲郁肺,痰氣相擊,癥狀表現為惡寒無汗,咳喘氣迫,喉中痰鳴,脈浮緊。③治法:越婢加半夏湯證治宜宣肺泄熱,降逆平喘;小青龍加石膏湯證治宜解表化飲,清熱除煩;射干麻黃湯證治宜散寒宣肺,降逆化痰。④用藥特點:射干麻黃湯中麻、姜、辛、夏同用,偏于辛溫;越婢加半夏湯重用石膏,偏于辛涼;小青龍加石膏湯以姜、辛、夏同用,佐以石膏,偏于辛溫解表化飲,佐以清熱。 12、 試述虛熱肺痿吐濁唾沫的機理? 虛熱性肺痿是由于陰虛內熱所致。陰虛內熱,理應干咳無
7、痰或少痰,今反咳吐濁唾涎沫,是因為肺痿是肺氣痿弱不振,不能敷布脾氣上散之津液,津液被虛熱熏灼則成為稠痰白沫。當肺氣上逆時,稠痰與白沫均隨之而吐出,故虛熱性肺痿有吐濁唾涎沫之臨床特征。 13、 虛熱肺痿的主癥、治法及方藥是什么? 虛熱肺痿為肺熱津傷、肺氣痿弱所致,臨床表現為咳吐濁唾涎沫,痰出不爽,少氣,氣急,咽干不利,口干喜涼飲,舌紅少苔,脈虛數。治以清養(yǎng)肺胃、止逆下氣,方用麥門冬湯:麥門冬、人參、半夏、粳米、甘草、大棗。 14、 仲景論治咳嗽上氣病,麻黃與石膏同用的方劑有幾首?說明其配伍作用及臨床適應癥? 有三首:越婢加半夏湯、厚樸麻黃湯、小青龍加石膏湯。越婢加半夏湯中
8、,麻黃與石膏配伍,重在配伍以宣肺解表清郁熱。厚樸麻黃湯用治外寒內飲,郁熱較重,上迫于肺且近乎表之證;小青龍加石膏湯中,石膏用量較小,二者配伍以宣肺化飲為主,兼清郁熱,本方用治外寒內飲,兼有郁熱之證。 15、 試述厚樸麻黃湯證與澤漆湯證的異同? 二方證均由水飲為患,均以咳喘為主癥,均以寒飲夾熱為主要病機。不同之處在于:①病機不同:厚樸麻黃證為寒飲夾熱迫肺,病位近表偏上;澤漆湯證水飲內結生熱,病位偏里。②主癥不同:厚樸麻黃湯證見咳喘,胸滿,煩躁,不能平臥,口渴,脈浮數;澤漆湯證見咳喘,胸中引脅痛,小便不利,脘痞,身腫,脈沉細。③治法不同:厚樸麻黃湯證治宜宣降散飲除熱,止咳平喘;澤漆湯證
9、治宜逐水通陽,止咳平喘。 16、 奔豚病的成因與癥狀特點是什么? 奔豚氣系驚恐等情志刺激所致。奔豚氣病的癥狀特點是患者自覺有氣從少腹起,上沖咽喉,痛苦異常,難以忍受,發(fā)作過后沖氣漸漸平復,一如常人。本病具有發(fā)作性的特點。 17、 你對桂枝加桂湯中加桂是如何理解的,怎樣指導臨床應用? 桂枝加桂湯中加桂是指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在增加桂枝的用量(即由三兩增加至五兩),取其平沖降逆的作用。后代對“加桂”有兩種觀點:一說加桂枝,以振奮心陽,外固衛(wèi)氣,內平沖逆,適用于偏心陽虛者;一說加肉桂,以其味厚下行,溫腎納氣,散下焦沉寒,適用于偏腎陽虛者。 18、 “發(fā)汗后”為什么可以引起奔豚
10、氣?。? 奔豚病篇以“發(fā)汗后”論述奔豚氣病的發(fā)病原因,系因汗為心之液,誤汗,過汗可使心陽損傷。上焦陽虛,陽不制陰,則下焦陰寒之氣乘虛上沖心胸,則“必發(fā)奔豚”;若下焦素停水飲在臍下悸動,則“欲作奔豚”,故在論桂枝加桂湯證與苓桂甘棗湯證時,原文之首冠以“發(fā)汗后”,意在揭示此二證均以心陽不足為發(fā)病主要病機。從“發(fā)汗后”引申而言,導致心陽虛引發(fā)奔豚氣,可有多種因素,又非獨汗后。 19、 試比較桂枝加桂湯證與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證異同點? 相同點:桂枝加桂湯證與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證均為奔豚氣病方證,均因誤治所致。不同點:兩者的主要區(qū)別是有無水飲。前者為汗后感寒,陽虛陰乘,故用桂枝加桂湯
11、;后者為汗后陽虛,水飲內動,故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前者奔豚已作,方中重用桂枝,目的是助陽祛寒以降沖逆;后者是奔豚欲作,方中重用茯苓,目的在于通陽利水以防沖逆。 20、 試述奔豚湯證的病因病機、主癥、治法與方藥? 奔豚湯證是因驚恐惱怒,情志不遂,肝氣郁結化熱,氣逆上沖所致。沖脈起于胞中,循腹上行,至胸中而散,會于咽喉。肝郁化熱,隨沖氣上逆,故氣上沖胸;肝郁則氣滯,氣滯則血行不暢,故腹痛;又肝膽互為表里,肝郁化熱則少陽之氣不和,故往來寒熱。但此往來寒熱是奔豚氣發(fā)于肝的特征,并非奔豚氣病必具之癥。治宜清熱降逆,調肝和血。方用奔豚湯。方中甘李根白皮清肝泄熱,平沖降逆,專治奔豚氣病。黃芩、
12、葛根清熱,芍藥、甘草酸甘化陰,柔肝緩急止痛,當歸、川芎調肝和血,半夏、生姜和胃降逆。 21、 如何理解仲景胸痹病篇的有關“陽微陰弦”的論述? “陽微陰弦”不但是胸痹、心痛的主要脈象,而且是胸痹、心痛的病機?!瓣栁ⅰ敝复缑}微是不足,為上焦陽氣不足,胸陽不振之象;“陰弦”指尺脈弦是太過,為陰寒太盛,水飲內停之征。“陽微”與“陰弦”并見,說明胸痹心痛的病機為上焦陽虛,陰邪上乘,邪正相博,壅塞胸位,陽氣不通,不通則痛,故產生胸痹,心痛。胸陽不振是導致胸痹、心痛的關鍵,但僅有胸陽之虛,而無陰邪之盛,便不會發(fā)生胸痹、心痛。只有胸痹不振,陰邪上乘陽位,兩者相互搏結,才能發(fā)生胸痹、心痛,故“陽微”
13、與“陰弦”是胸痹、心痛不可缺少的兩個方面。 22、 何謂胸痹、心痛?其病機特點怎樣? 胸痹既是一個病名,又是該病病位與病機的概括?!氨浴弊衷⒂虚]塞不通,不通則痛的病機于中。所謂胸痹,是指因上焦陽虛,陰邪乘上,邪正相博,痹阻于胸,以胸背痛、喘息咳唾、短氣為主癥的病癥。心痛是一個病名,是胸陽不振,寒飲乘于心下,以心窩部疼痛為主癥的病癥。胸痹、心痛的病機為上焦陽虛,胸陽不振,陰邪上乘,邪正相博,壅塞胸位,陽氣不通。其特點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 23、 試比較栝樓薤白半夏湯證與烏頭赤石脂丸證的異同點? 栝樓薤白半夏湯證與烏頭赤石脂丸證比較,兩者發(fā)病部位與證侯相似,但后者更重,且
14、病因病勢不同。從病勢而言,后者較嚴重,而且痛無休止;從病機而論,前者為痰涎壅盛,胸陽痹阻,后者屬陰寒極盛,寒氣攻心;從病位來看,前者病變在胸中,屬于胸痹,后者則病變在心下,謂之心痛。由于兩者實質有區(qū)別,前者用栝樓薤白半夏湯之平劑,宣痹通陽,降逆逐飲,后者則用烏頭赤石脂丸之峻劑,溫陽散寒,峻逐陰邪。 24、 烏頭赤石脂丸的適應癥是什么?其功效及方藥組成如何? 烏頭赤石脂丸主治“胸痛徹背,背痛徹心”,疼痛劇烈、肢冷汗出之陰寒痼結的心痛病。功效為峻逐陰寒、溫陽止痛。方由蜀椒、烏頭、附子、干姜、赤石脂、蜜組成。 25、 試析栝樓薤白白酒湯、栝樓薤白半夏湯、枳實薤白桂枝湯的異同點。
15、 栝樓薤白白酒湯、栝樓薤白半夏湯、枳實薤白桂枝湯三方均有栝樓、薤白,均具有滌痰寬胸,通陽宣痹功效,都可用治胸痹,但同中有異。栝樓薤白白酒湯為胸痹基本方,治胸陽不振,寒痰痹阻之胸痹典型證,證見胸痹典型癥狀,如胸背痛、喘息咳唾、短氣;栝樓薤白半夏湯在栝樓薤白白酒湯的基礎上,加半夏增強化痰降逆之功,用治痰濁壅滯,閉塞心肺,肺氣不降之胸痹重癥,證見胸背痛、喘息咳唾、短氣、心痛徹背者;枳實薤白桂枝湯在栝樓薤白白酒湯的基礎上,去白酒之升散,加桂枝散寒降逆,枳實、厚樸同用理氣散結消痞泄?jié)M,治寒痰氣滯,病機偏實之胸痹兼胃脅氣機阻滯證,證見胸背痛、喘息咳唾、短氣,心中痞,胸滿,脅下逆搶心者。 26、 請比較
16、厚樸七物湯證、大柴胡湯證、厚樸三物湯證及大承氣湯證的異同。 不同點 厚樸七物湯證 大柴胡湯證 厚樸三物湯證 大承氣湯證 脈癥 腹?jié)M,發(fā)熱,飲食如故,脈浮數 心下滿痛,往來寒熱,心煩喜嘔,脈弦有力 腹部痞滿脹痛,便秘 腹?jié)M不減,痞滿燥實俱全 病位 滿痛在臍腹,病位在腸兼表 滿痛在心下,病位在胃膽 滿痛在中脘,病位在胃 滿痛在臍周,病位在腸胃 病機 表證未罷,邪熱入里,壅滯于腸 病邪在里,病及少陽,陽明少陽合病 實熱內積胃腑,氣機壅滯,脹重于積 燥屎內結胃腸,積脹俱重 治則 雙解表里 和解攻里 行氣除滿 抵擋胃腸 用藥特點 以桂枝湯表解,厚樸三
17、物湯攻里 以小柴胡湯和少陽,大黃、黃芩、枳實逐陽明熱結 君厚樸行氣除滿,臣大黃、枳實通腑泄熱 重用大黃、厚樸攻逐積滯,佐芒硝、枳實軟堅除痞 27、 請比較附子粳米湯證與大建中湯證的異同。 附子粳米湯證和大建中湯證均為虛寒腹?jié)M證,均以散寒止痛為治,但兩者的病機、癥狀及病位不盡相同。取區(qū)別在于前者以“雷鳴切痛”為主癥,病機為脾胃寒虛,水濕內停,治法為散寒止痛、化飲降逆,方中重用半夏以化飲降逆;后者以寒氣攻沖,“上下痛而不可觸近,嘔而不能食”為主癥,病機為脾胃陽虛,中虛寒甚,治法為溫中散寒,建立中氣,方中重用干姜以溫中散寒。 28、 試述《金匱腹?jié)M寒疝宿食病篇》大烏頭煎與當歸
18、生姜羊肉湯的異同。 大烏頭煎與當歸生姜羊肉湯均治寒疝,但虛實輕重有別。前者陰寒痼結,為疝之偏于寒盛,屬邪實,其病重勢急,故治以散寒為主,用烏頭煎;后者血虛為寒,為疝之偏于血虛,屬正虛,其病輕勢緩,故治以補虛為要,用當歸生姜羊肉湯。 29、 大黃附子湯證的“發(fā)熱”機理是什么?為何種治法? 大黃附子湯證中的“發(fā)熱”既不是外邪所致,也不是陽明腑實的表現,因為外感發(fā)熱,其脈當浮,而陽明腑實發(fā)熱,其脈當滑數。大黃附子湯證的發(fā)熱與緊脈同時出現,緊弦脈主寒主痛,故可知本證之發(fā)熱,乃由于寒實內結,營衛(wèi)失調,陽氣被郁,郁而發(fā)熱。這種發(fā)熱不一定是全身性的,可能在某一局部出現,其特點是熱勢不高
19、。治以溫里攻下,其熱自退。 30、 試述腹?jié)M病之實熱證、虛寒證的鑒別要點。 不用點 虛寒證 實熱證 主癥 腹部脹滿時減,復如故 腹部脹滿無已時 舌診 舌質淡,多齒痕,苔薄白 舌質紅,苔黃厚 脈診 脈細虛弦遲 脈滑數 腹診 按之不痛,喜按喜溫 按之痛,拒按 病機 脾胃虛寒,氣機阻滯 實邪積滯胃腸,氣機閉塞 治法 溫補 寒下 31、 結合本篇精神,試述寒疝的病機是什么?如何辯證論治? 病機是寒實內結,陽氣不行。 如為陰寒痼結所致,以發(fā)作性繞臍痛,肢冷汗出,脈沉緊為主癥者,治宜散寒止痛,方用大烏頭煎;如兼表寒證,腹痛、手足不仁、身
20、體疼痛等內外皆寒之癥,治宜散寒止痛、調和營衛(wèi),方用烏頭桂枝湯;如兼血虛證,腹痛拘急、喜溫喜按等癥,治宜養(yǎng)血散寒,方用當歸生姜羊肉湯。 32、 試述肝著病“先未苦時,但欲飲熱,旋復花主之”的意義。 此三句有兩層意義:其一是說肝著尚未形成之際,病變著重在氣分,只是胸脅痞悶,得熱飲可以緩解痞悶癥狀,氣機暫為通暢;其二是說如果肝著既成之后,著重在于血瘀,雖飲熱亦無益,當治以旋覆花湯行氣散結,活血通絡。 33、 何謂肝著?其主癥及辨治思路是什么? 肝著是肝臟受邪而疏泄失職,其經脈氣血郁滯,著而不行的一種病證。肝著的主癥為本證初起先病氣分,僅有胸脅痞塞輕證,并喜熱飲以舒展氣機,減輕
21、悶塞;病成由氣及血,肝經脈絡血凝氣滯,痹著不行,則感胸脅痞悶,甚或脹痛、刺痛,若以手揉按或捶打胸部,可使氣機舒展,氣血運行稍通,則痞悶、疼脹減輕。因而其人“常欲蹈其胸上”。由于本證是血氣留著,胸脅氣機痞塞,故治應行氣活血,通陽散結,以“旋覆花湯主之”。方中旋覆花味咸性溫,能理氣舒郁,寬胸開結,猶善通肝絡;蔥白溫通陽氣而散結;新絳活血化瘀,為治肝經血滯之要藥,三者共用,使肝經氣行而血不留著,則肝著可愈。 34、 試述積、聚的區(qū)別? 積和聚都是體內的腫塊,但兩者病機、癥狀、治則不同。積病在臟,痛有定處,推之不移,多屬血分,為陰凝所結。如原文說:“積者,臟腑也,終不移”。聚病在腑,痛無定
22、處,發(fā)作有時,推之能移,時聚時散,多屬氣分,為氣所聚,即原文所說:“聚者,腑病也,發(fā)作有時,輾轉痛移?!鼻罢卟〕梯^長,病情較重,治療較難,宜活血化瘀;后者病程較短,病情較輕,治療較易,法當行氣散結。 35、 什么是腎著?腎著的病因病機、主癥、治法、方藥是什么? 腎著是寒濕侵襲腰部肌腠,留著不去,引起腰部冷痛、沉重的病證,乃因寒濕留著腎之外府而得名。本病多因“身勞汗出,衣里冷濕”等,使寒濕留著腎之外府所致。因寒濕留著,痹阻陽氣,所以“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狀”,“腹重如帶五千錢”,即腰部冷痛、沉重。但本病寒濕在外,腎中無病,則口不渴,小便自利;脾胃無病,則飲食如故,與一
23、般水氣病不同。治以甘姜苓術湯溫中散寒、健脾除濕。 36、 痰飲病的治療大法是什么?怎么樣理解? 痰飲病的治療大法是“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痰飲的形成與陽虛有關,飲邪陰凝又最易傷人陽氣,溫藥則可溫復陽氣。同時,飲邪為陰邪,得陽則能運化,得溫則行,飲亦自除,故當以溫性藥調和之。另一方面,溫藥具有振奮陽氣、開發(fā)腠理、通行水道的作用。所以治療痰飲當以溫藥?!昂椭敝赣脺厮幉荒芴^,亦非燥之、補之,宜以溫運溫化為主,寓調和治本的原則。 37、 根據《金匱》痰飲病篇的精神,痰飲病的主要病因病機與病性是什么? 根據《金匱》精神,痰飲病的形成,其外因與食少飲多,水停不化有關;內因是
24、由于肺使宣化,脾失健運,腎失溫化,肺脾腎三臟功能失調,水液運化失常所致。其病性總屬陽虛陰盛,本虛標實。 38、 請比較厚樸三物湯證、小承氣湯證與厚樸大黃湯證的異同。 相同點:三個方證均有大便秘結、腹脹痛、脈實體實之證,有熱結氣滯的病機,治療上均以泄熱行氣為治法,同用大黃、厚樸、枳實。 不同點:厚樸三物湯證:以腹?jié)M疼痛、大便秘結為主癥,病乃氣滯熱結在腸,治以行氣除滿、泄熱止痛,方用厚樸八兩、大黃四兩、枳實五枚,重用厚樸,行氣力強;小承氣湯證:以下利譫語、潮熱燥屎為主癥,病在實滯陽明、熱結旁流,治以蕩熱導滯、通因通用,方用大黃四兩、厚樸二兩、枳實三枚,以大黃為君,瀉下蕩積為主;厚樸大黃湯證:
25、以脘腹?jié)M脹、心下時痛為主癥,病在飲熱互結胸胃,治以逐藥熱,引氣開郁,方用大黃六兩、厚樸一尺、枳實四枚,重用厚樸、大黃,理氣逐飲。 39、 請比較苓桂五味甘草湯證與苓桂甘棗湯證的異同。 苓桂味甘草湯證與苓桂甘棗湯證兩個方證均有汗后傷陽,飲邪上逆的病機和氣逆上沖,小便不利的癥狀,故均用茯苓、桂枝、甘草通陽化飲,平沖利尿。但前者為支飲變證,后者乃欲作奔豚證。前者以斂氣平沖、降逆緩急為主,故另用五味子斂氣歸元、養(yǎng)腎補心;后者則以補土瀉水為主,故另用大棗敦土制水。 40、 大青龍湯、小青龍湯同治溢飲,其功效有何不同? 大青龍湯、小青龍湯同為發(fā)汗之劑,均治溢飲。大青龍湯則以發(fā)汗散水
26、清熱為其特長。因為本方主治溢飲邪盛于表而兼有郁熱者,其癥以發(fā)熱煩喘為主,故大青龍湯中重用麻黃配以石膏。小青龍湯則擅長行水溫肺下氣。因為本方主治溢飲外寒里飲俱盛者,其癥以寒飲喘咳為主,故小青龍湯麻黃,桂枝等量;且配伍干姜、細辛和半夏。對此,柯韻伯云:“兩青龍俱兩解表里法,大青龍治里熱,小青龍治里寒,故發(fā)表之藥相同,而治里之藥則殊也”;“大青龍表證多,只煩躁是里證;小青龍里證多,只發(fā)熱是表證,故有大小發(fā)汗之殊耳”。 41、 試述痰飲病的分類及四飲的特征。 張仲景指出痰飲病的分類,有痰飲,懸飲,溢飲,支飲。關于四飲的特征,他又進一步論述道:“問曰:四飲何以為異?師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
27、間,瀝瀝有聲,謂之痰飲;飲后水流在脅下,咳吐引痛,謂之懸飲;飲水流行,歸于四肢,當汗出而不汗出,身體疼重,謂之溢飲;咳逆倚息,氣短不得臥,其形如腫,謂之支飲?!???梢?,狹義痰飲的病位則之胃腸,由飲停腸胃所致,主癥為腸間飲聲漉漉,身體消瘦,或見心下痞滿,嘔吐,眩悸;懸飲病位在胸脅,為飲懸脅下而致,主癥為咳嗽牽及脅下疼痛;溢飲病在肌表,為水飲溢于四肢肌肉之間,主癥為四肢沉重、疼痛;支飲病在胸膈,為飲停胸膈,肺失宣降,以致咳嗽氣喘,倚床呼吸而不能平臥。 42、 試述《金匱》消渴病的概念、病因病機及治法。 消渴病是指以多飲、多食、多尿,身體消瘦為主癥的疾病?!督饏T》認為消渴病的病因病機是胃
28、熱、肺胃熱盛、津氣兩傷和腎氣虧虛等。在治療上,肺胃熱盛、津氣兩傷者用白虎加人參湯清熱止渴、益氣生津,腎氣虧虛者用腎氣丸滋養(yǎng)腎陰、溫養(yǎng)腎陽以化氣攝水。 43、 請比較五苓散證與豬苓湯證的異同。 五苓散證與豬苓湯證均有小便不利、發(fā)熱脈浮、渴欲飲水的癥狀表現,病機均有水邪互結,均用豬苓、茯苓、澤瀉利小便。然而,兩證的脈因證治不盡相同。 病機:五苓散證是表邪未盡,邪熱初入與水相結,雖未蓄水,但未傷及陰分;豬苓湯證則屬邪熱入久,不但水熱互結而成蓄水,而且陰分為郁熱所傷。 證侯特點:五苓散證小便不黃,多無熱感,舌質淡,苔薄白,脈多浮緩;豬苓湯證小便黃熱或見尿血,舌質紅苔少乏津,脈浮數或細數。 治
29、療用藥:五苓散以溫陽化氣利水為主,故有桂枝化氣行水,白術健脾燥濕以治濕勝;豬苓湯則重在清熱滋陰利水,故有阿膠滋陰、滑石清熱利水以治熱勝。 44、 栝樓瞿麥丸證與豬苓湯證均有口渴和小便不利,其病機、治則有何不同? 栝樓瞿麥丸證是由于下焦陽虛,氣化不行,小便不利,津不上承,上焦燥熱而口渴、小便不利,治宜溫陽化氣,利水潤燥。豬苓湯證中水熱互結,郁熱傷陰而見口渴,治宜清熱育陰利尿。 45、 簡述栝樓瞿麥丸的證、理、法、方、藥。 栝樓瞿麥丸主治上燥下寒水停的小便不利,其證侯可見小便不利,苦渴,欲飲水,腰以下浮腫,腹中冷。其病機為腎陽不足,下焦虛寒,上焦燥熱,氣化失常,水飲內停。治
30、法宜溫陽利水,生津潤燥。藥物組成有栝樓根、薯蕷、炮附子、茯苓、瞿麥。 46、 水氣病與痰飲病在病機、癥狀、治療上有何異同? 痰飲病 水氣病 病因病機 同 肺脾胃三臟陽氣虛 民 脾失健運為主 腎陽虛為主 主癥 水濕偏停于某一局部 水濕泛濫全身 治則 治本為主:“溫藥和之” 治標為主:發(fā)汗、利小便、逐水兼溫陽、健脾 47、 試比較防己茯苓湯與防己黃芪湯在證治上有何異同? ①共同點均治水氣在表,用防己、黃芪、甘草走表行水,制水。②防己黃芪湯主癥脈浮身重,汗出惡風或腰以下腫甚的風水。防己茯苓湯主癥四肢腫,水氣在皮膚中,四肢聶聶動,小便不利的皮水。③防己黃芪
31、湯病機是衛(wèi)氣虛不能固表,風與水邪滯于肌表,治以補衛(wèi)固表,利水出濕。防己茯苓湯病機是陽氣失運,皮中水氣盛而不行,治以通陽化氣,表里分消。④防己茯苓湯,是防己黃芪湯去白術加桂枝而成,比較兩方中藥物的分量,防己黃芪湯中防己一兩,黃芪一兩一分;而防己茯苓湯中防己、黃芪各三兩,顯然本方證肌表之水較重,其祛除皮水的作用也較強。 48、 何謂“水分”“血分”?婦人病水與兩者有何關系?治則及預后如何? ①婦人病水有血、水分之分。婦人水腫,因經血的變化,故較男子復雜,先閉經而后水腫的,是瘀血阻滯水道所導致,稱為血分。先水腫而后閉經的,是水液阻滯血道所導致,稱為水分。②血分病位深而難通,血不通行水不行
32、,故難治,在治療時就不能單純治水,而是應該考慮先治血病,后治水??;水分淺而易行,水去則經自下,故易治,在治療時就應該先治水病,水去則經血自愈,病也痊愈。 49、 試比較越婢湯與防己黃芪湯在證治上有何異同? ①兩者都可用于風水證治,臨床表現也均可見脈浮、汗出、惡風、水腫等。②越婢湯所治療的主癥上一身悉腫,汗出,口渴。防己黃芪湯所治療的主癥是脈浮身重,汗出惡風或腰以下腫甚。③越婢湯的病機是風水兼夾郁熱,熱逼汗液外泄,治以發(fā)汗利水,兼清郁熱;防己黃芪湯的病機是風水兼表虛,表虛腠里不固,治以益氣固表,利水祛濕。 50、 水氣病有哪三大治法?并加以分析。 ①水氣病的三大治法是利小
33、便、發(fā)汗與逐水法。②腰以上腫用發(fā)汗法,因為腰以上屬陽,病位在上在表,因勢利導用汗法,使水從汗而解。發(fā)汗可宣通肺氣,使腠理開,水道通調,聚水得散。腰以下腫用利小便法,因為腰以下屬陰,病位在下在里,用利小便法,使水從小便去,利小便可使陽氣通,水液代謝恢復正常,從而聚水得散。水在腸音,表現為腹大,水腫,小便不利時用逐水法。運用逐水法的指征是:a、水腫嚴重并腹水的里實證。b、小便不利,而用利尿法顯效者。C、脈沉大有力,正氣為哀,勝任攻下者。 51、 簡述風水、皮水、正水、石水的脈證、病位、病機。 分類 病機 脈癥 病位 風水 風邪襲表,風水相搏,肺失通調 脈浮,惡風骨節(jié)疼痛,面目腫,迅
34、及全身 肺 皮水 脾虛濕盛,泛濫全身,肺失通調 脈浮,不惡風,四肢腫,按之凹陷,腹如鼓 肺、脾 正水 腎陽不足,水氣射肺 脈沉遲,腹?jié)M而喘,身腫 腎、肺 石水 腎陽不足,陰寒之水凝結下焦 脈沉,腹?jié)M不喘,身腫 腎 52、 正水與風水同樣都可以用發(fā)汗的方法治療,有什么不同? 正水的脈沉而小,病機是腎陽不足,氣化不行,水濕內停,所以治以溫經發(fā)汗消腫,方用麻黃附子湯;風水脈浮,病機是風邪襲表,風水相擊,肺失通調,所以治宣肺發(fā)汗消腫,方用杏子湯。 53、 請分析“脾色必黃,瘀熱以行”? 該句指明黃疸形成的關鍵,一是強調黃疸的病位主要在脾胃,一是強調
35、黃疸的發(fā)生與濕熱有氣分進入血分有關。 54、 仲景將黃疸分為哪三類,其各自病因、主癥與治療方法為何? 分為谷疸、酒疸、女勞疸。①谷疸:多因飲食內傷,脾胃運化失常,濕熱食滯阻遏中焦所導致。主要癥狀有食即頭眩,煩悶,腹?jié)M,小便不利,身目發(fā)黃等。治宜清熱利濕。還有食傷脾胃,太陰寒濕者,癥見食難用飽,飽則發(fā)煩頭眩,小便難,腹?jié)M,脈遲,面色痿黃,治宜溫中化濕。②酒疸:因嗜酒傷中,濕熱內蘊所導致。主要癥狀有身目發(fā)黃,心中懊惱而熱,不能食,時欲吐,小便不利等。治宜清熱除煩為主。③女勞疸:多因房勞傷腎,腎虛生熱生導致。主要癥狀有身黃,額上黑,手足中熱,微汗出,薄暮即出,小便自利,膀胱急等。治宜滋腎
36、養(yǎng)陰清熱。如兼夾瘀血濕熱,則主要癥狀為日晡發(fā)熱,反惡寒,膀胱急,少腹?jié)M,身盡黃,額上黑,足下熱等。治宜活血消瘀,泄熱利水。如脾胃兩敗,則出現腹脹如水狀,大便必黑,時溏等,治宜健脾補腎。 55、 如何理解“諸病黃家,但利其小便”? “諸病黃家,但利其小便”為黃疸的治療大法。黃疸的發(fā)病原因,多由于濕熱內蘊,氣化失職,小便不利,導致濕熱無從排泄,日久熏蒸而成黃疸,因此,治療黃疸當以清熱化濕,通利小便為主。 56、 試述茵陳蒿湯、梔子大黃湯、硝石大黃湯的區(qū)別。 茵陳蒿湯證、梔子大黃湯證、大黃硝石湯均可治療濕熱黃疸,同樣可見身目發(fā)黃黃色鮮明的癥狀,但在病機、病位以及證候表現上各有
37、不同。茵陳蒿湯是濕熱俱盛,病在中焦,以心胸不安,食即頭眩,腹?jié)M,小便不利為主癥,方用茵陳蒿六兩,配上大黃二兩,梔子十四枚利濕清熱通便;梔子大黃湯是熱重于濕,病位偏上,以心跳懊惱或熱痛,身熱,煩躁不眠等為主癥,方用梔子、豆豉清心胸中之郁熱以除煩,大黃、枳實除熱積,使心中、心下之熱上下分消;大黃硝石湯是邪熱充斥三焦,里熱成實,病位偏于中下,以腹?jié)M拒按,小便不利而赤,大便難為主癥。方用大黃、硝石、黃柏各四兩,配上梔子十五枚以攻下通腑,泄熱利濕除黃。 57、 根據原文,簡述濕熱黃疸的治法。 黃疸屬于濕熱郁蒸之病,其治療大法是以清化濕熱、通利小便為主。①黃疸濕偏盛者,治療當利水祛濕清熱,方用
38、茵陳五苓散。②黃疸熱偏盛者,若病位偏上,病情較輕者,當清泄里熱兼以除煩,方用梔子大黃湯;若病位偏中下,病情較急重者,宜攻下通腑泄熱,利濕除黃,方用大黃硝石湯。③黃疸濕熱俱盛者,治療當利濕清熱并重,方用茵陳蒿湯。 58、 試比較柏葉湯證和瀉心湯證。 ①兩者均可治療吐血。②瀉心湯治心火亢盛,擾亂心神,迫血妄行的實熱吐血,癥見心煩不安,吐血鮮紅,面赤口渴,大便秘結,舌紅,脈數有力,治以清瀉火止血,取大黃、黃連、黃芩苦寒清泄 ,直折其熱,使火降則血亦自止。③柏葉湯治中氣虛寒,血不歸經所致虛寒吐血,取柏葉之清降,折其逆上之熱而又能收斂止血;干姜、艾葉溫陽守中,使陽氣振奮而能攝血;馬通汁微溫,
39、引血下行以止血。 59、 從脈證怎樣鑒別衄未止和衄已止? 衄未止:尺脈浮,目睛暈黃。衄已止:尺脈沉靜,目睛慧了。 60、 試述瘀血的脈證和病理。 ①脈證表現:胸滿,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無寒熱,脈微大來遲,腹不滿,其人言我滿。②病機:瘀血阻滯,氣機痞塞,故胸滿。瘀血內阻,新血不能外榮,幫唇痿舌青。血瘀津不行,津液不上承于口,則口燥;但病由瘀血,并非津虧,故雖口燥卻只欲漱水熱不欲咽?!盁o寒熱”說明不是外感。由于血瘀經隧,以致影響氣機,而不是宿食、水氣蓄積于胃腸,故病人只是感覺腹?jié)M,而察其外形并無脹滿之征,脈微大來遲,是謂脈象雖大,但脈勢不足,往來澀滯遲緩,故知為
40、血瘀證無疑。 61、 試比較黃土湯證與赤小豆當歸三證。 ①兩者均可治療便血。②黃土湯治中焦脾氣虛寒,統攝無權而血滲于下所導致的便血,癥見先大便后出血,血色暗紅,伴有納差、乏力、腹?jié)M喜按喜溫、便溏等脾胃虛寒證,治以溫脾攝血,養(yǎng)血止血,方中用灶心土溫中澀腸止血,白術、甘草健脾補中,制附子溫陽散寒,干地黃、阿膠滋陰養(yǎng)血以止血,黃芩苦寒作為反佐,以防溫燥動血。③赤小豆當歸散治濕熱蘊結大腸,灼傷陰絡,迫血外溢的便血,癥見先出血后大便,血色鮮紅,伴有肛門灼熱、大便臭穢、舌紅苔黃膩等大腸濕熱證,治以清利溫熱,活血化瘀,方中用赤小豆清利濕熱,活血止血,當歸活血行瘀,漿水清熱解毒。 62、 請比較
41、黃芩加半夏生姜湯證與半夏瀉心湯證的異同。 黃芩加半夏生姜湯證。證屬腸熱而胃不和,熱利腹痛為主,兼見干嘔,主治腸而兼治胃。半夏瀉心湯證寒熱互結中焦,氣機痞塞,升降失調,嘔而心下痞為主,兼見腸鳴下利,主治胃而兼治腸。 63、 為什么仲景指出“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而“食已即吐者,大黃甘草湯主之”? “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是其病邪在上,但因勢利導,不可逆其勢而治;“食已即吐者,大黃甘草湯主之”,是因其病機為實熱壅阻胃腸,腑氣不通,故當攻下瀉熱,熱除實去,腑氣通暢,嘔吐自愈。 64、 停飲嘔吐的特點是什么?分型證治如何? (1)停飲致嘔吐因飲停于胃,胃失和降,胃
42、氣上逆,嘔吐的特點:①多吐清水或痰涎。②吐后不渴,或口渴而不多飲,并惡冷飲,飲后復吐。③多伴頭眩心悸,苔白滑。 (2)①胃寒停飲,胃失和降,胃氣上逆嘔吐,口不渴,心下痞滿,治用小半夏湯散寒化飲,和胃降逆以止嘔。②胃中停飲上逆于胸膈而引起嘔吐,嘔吐后思水,用豬茯散健脾利水。③胃有停飲,中陽不運,飲停不化,氣化不行,脾失輸布,津不上承之嘔吐頻作,口渴欲飲,飲后復吐。治以茯苓澤瀉湯利水化飲。④中陽不足,寒飲內盛“干嘔,吐逆,吐涎沫”的嘔逆證,治用半夏干姜散,溫中散寒,降逆止嘔。⑤寒飲搏結胸中,閉郁胸陽,阻礙氣之升降出入,則可導致似喘非喘,似嘔非嘔,似曰非曰,心胸中極度煩悶不適的病證,治用生
43、姜半夏湯,辛散寒飲,以舒展胸中之陽氣。 65、 試比較半夏瀉心湯證,半夏干姜散證、小半夏湯證。 ①共同點均可治療停飲嘔吐,有和胃降逆之功。②生姜半夏湯主癥似喘非喘,似嘔非嘔,似曰非曰,心胸中極度煩悶不適。病機為寒飲搏結胸中,閉郁胸陽,阻礙氣之升降出入。治以辛散寒飲,以舒展胸中之陽氣。③半夏干姜散主癥干嘔,吐逆,吐涎沫。病機為中陽不足,寒飲內盛。治以溫中散寒,降逆止嘔。④小半夏湯主癥為嘔吐,谷不得下,嘔吐,口不渴,心下痞滿。病機為胃寒停飲,胃失和降,胃氣上逆。治以散寒化飲,和胃降逆以止嘔。⑤小半夏湯重用半夏(用量相當于生姜半夏湯的一倍),主要在于降逆化飲;生姜半夏湯重用生姜且取汁(達
44、一升之多),主要在于散飲去結?!靶±洹狈椤爸魏詿帷薄皼龆兄钡姆醋糁?。“分四服”既免藥力過大反刺激而嘔吐;更取頻服之,以發(fā)揮藥力的持續(xù)作用。⑥半夏干姜散以干姜溫陽,守而不走,治療中陽不足,寒飲嘔逆之證;小半夏湯以生姜散寒,走而不守,主治飲盛抑陽之嘔吐。 66、 試比較桃花湯證和白頭翁湯證。 ①兩者均治療下利膿血。②桃花湯“下利便膿血者”是虛寒下利便膿血證,見于久利不止,由臟氣虛寒,氣血不固,滑脫不禁而成。所下之血,必色質紫暗,且赤白相兼,并有神疲乏力。腹痛隱隱,喜溫喜按,口不渴,舌質淡苔白,脈微細而弱等癥,治以溫中澀腸以固脫,方中赤石脂性溫味甘澀而質重,功能澀腸固脫;干姜溫
45、陽散寒;粳米補虛安中。方后強調“內赤石脂末”沖服,是為增強澀腸固脫有功效。③白頭翁湯“熱下利重者”病機是濕熱膠結于腸,腐灼腸道脈絡,惡穢之物欲出不得,有滯下不爽,下利穢惡膿血腥臭,色澤鮮明,里急后重較突出的現象。熱利,是指因熱而下利之病機而言,自然也包含某些熱性癥狀,諸如發(fā)熱、口渴、舌紅、苔黃、脈數等,治以清熱燥濕,涼血止利。方中白頭翁清熱涼血為主;輔以秦皮瀉熱澀大腸;黃連、黃柏清熱燥濕,堅陰厚腸以止痢。 67、 試述胃反的病機證治。 ①虛寒胃反的病機是誤治損傷胃陽,耗損胃氣,使膈上胸中宗氣不足,由于胃氣虛寒,虛陽浮越而脈數,醫(yī)者誤認為實熱,反用寒藥攻下,反用寒藥攻下,復損其胃陽,
46、以致土虛木乘,脈象變弦,因胃陽衰微,自然不能正常的腐化水谷,以致發(fā)生“朝食暮吐”的胃反病。②氣血俱虛胃反的病機繼前條進一步說明胃中虛冷,不能消谷,氣血生化之源不足,以致氣血俱虛,全身虛寒,宗氣不足而胸寒冷。③脾胃兩虛胃反的病機上是脾胃兩虛。化水谷,勢必上出而吐,形成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為特征的胃反證。④胃反病系胃氣虛寒所導致,故治療大法應以溫養(yǎng)胃氣為主。治用大半夏湯為主方,方中重用半夏開結降逆,人參、白蜜補虛潤燥,共奏補脾和胃,降逆止嘔之效。 68、 試述妊娠惡阻證治。 ①妊娠惡阻是指妊娠期間出現惡心嘔吐等癥狀。②仲景將惡阻分為兩型:一為妊娠初期,血聚養(yǎng)胎,氣血失和,治以桂
47、枝湯;二為胃氣虛榮,停飲上逆,治以干姜人參半夏丸。 69、 “于法六十日當有此證,設有醫(yī)治逆者,卻一月,加吐下者,則絕之”,其中“則絕之”應怎么樣理解? 歷代醫(yī)家有三種觀點:①斷絕根源②停止用藥③終止終結。 70、 當歸散和白術散有何異同? ①兩者均為安胎之劑,治法上都體現了調理肝脾的原則,均能治療胎動不安。②白術散證屬脾虛不足兼寒飲,病位側重脾,當歸散證屬肝血虛兼濕熱,病位側重肝。 71、 妊娠腹痛如何分型論治? ①陽虛寒盛型癥見腹痛惡阻,少腹如扇,脈弦,用附子湯溫陽散寒,暖宮安胎。②肝脾失和型癥見腹痛綿綿,小便不利,下肢浮腫,用當歸芍藥養(yǎng)血疏肝,健脾利濕
48、。 72、 試述桂枝茯苓丸的適應癥和配伍特點。 ①治妊娠宿有徵病以致漏下下止。②徵病下血特點為小腹刺痛拒按,下血量少,淋漓不凈,血色紫暗有塊,舌紫暗或有瘀點,脈澀。③本方由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藥組成,方中桂枝溫通經脈,桃仁、丹皮祛瘀消徵,芍藥緩急止痛,茯苓健脾滲濕,引藥下行,白蜜緩和諸藥,有祛瘀不傷正之意,共為祛瘀消徵之劑。 73、 怎樣理解“婦人妊娠,以常服當歸散主之”,“妊娠常服即易產,胎無苦疾。產后百病悉主之”? 原文“常服”二字宜活看。妊娠肝不調,血虛濕熱者常服之,確能清化濕熱,安胎保產;若孕婦體健無病,胎有所養(yǎng),胎元自安,則勿須服藥。對妊娠常服即易產,胎
49、無苦疾。產后百病悉主之”,也應從肝虛脾弱,血虛濕熱著眼,并非產后百病,都可概用當歸散。 74、 簡述新產三病的病機。 ①共同的病機是產后津傷血虛。②痙病的病機是血虛導致營衛(wèi)俱虛,腠理不固,感受風邪,風為陽邪化熱化燥,筋脈失養(yǎng),拘急不利。郁冒的病機的血虛津傷,感受寒邪,寒邪外束,表氣閉阻,里氣不宣,逆而上沖。大便難的病機是腸道失養(yǎng)。 75、 產后郁冒和產后血暈有何區(qū)別? ①產后郁冒為產后血虛陰虧,兼受邪導致,癥狀有頭汗出,大便堅,嘔不能食,苔薄白,治用小柴胡湯扶正祛邪,和利樞機。②產后血暈有虛實不同,如產后失血過多,氣隨血脫而暈為虛,實者因惡露不下,血瘀于下而氣逆于上而致
50、血暈。 76、 簡述竹皮大丸的組方特點。 竹皮大丸的組方有兩個特點:①方中甘草用量重達氣分,而余藥相合僅六分,而以棗肉為丸,意在安中益氣。竹茹、石膏、白薇三味相合共五分,意在清熱降逆。②桂枝辛溫用量極少,僅占全方藥量的十三分之一,既能平沖降逆,有佐寒涼之品從陰引陽。 77、 產后腹痛如何辨證論治? ①血虛里寒,以寒邪乘虛入里,腹中絞痛,且喜溫喜按為特征,證屬虛寒,用當歸生姜羊肉湯養(yǎng)血補虛,散寒止痛。方中當歸養(yǎng)血補虛,生姜溫中散寒,羊肉為血肉有情之品,補虛溫中止痛。②氣血郁滯型,由產后氣血郁滯成實,氣機痹阻不通所導致,腹痛且脹,煩滿不得臥,治以枳實芍藥散行氣散結,和血止痛
51、。方中枳實破氣散結,炒黑并能行血中之氣,芍藥和血止痛,大麥粥和胃安中。合而用之,使氣血宣通,則腹痛煩悶諸證自除。③瘀血內結型,為干血著于臍下,少腹堅痛拒按,或按之有硬塊,治以下瘀血湯破血逐瘀,散結止痛。方中大黃蕩滌瘀血,桃仁活血化瘀,蟄蟲逐瘀破結。三味相合,破血之力猛烈,用蜜為丸,是緩其性而不使驟發(fā),酒煎是取其引入血分以行藥勢。④瘀血內阻兼陽明里實者,病機又瘀血內阻胞宮而實熱結于胃腸所導致,癥見腹?jié)M痛,大便秘結,煩燥發(fā)熱日晡劇,不食,食則譫語等里熱證為急為重,若僅治氣血結則瘀血未必能去,而陽明實熱不能急除,使病情加劇,然用大承氣湯不僅可瀉熱通腑,且可使瘀血隨便下而熱去。 78、 簡述產后中風
52、的證治。 ①產后營衛(wèi)俱虛,風邪外襲其病在表的太陽中風證,癥見頭微痛,惡寒,時發(fā)熱,胸脘悶,干嘔,汗出等,用桂枝湯解表祛邪,調和營衛(wèi)。②產后正氣大虛,風邪乘虛侵襲,以致形成正虛邪實,病邪在表,虛陽上越之象的陽虛中風證,癥見發(fā)熱,頭痛,面正赤,氣喘等,用竹葉湯扶正祛邪,標本兼顧。 79、 小柴胡湯治療大便難和郁冒的作用機理是什么? 首先,“大汗出”非指大汗淋漓,而是指全身汗出津津。其次,“汗出”非汗法,是指調和陰陽,且小柴胡湯亦非汗劑。因此,對既有津虧血虛,又有邪氣內閉、陰陽失調的產后郁冒,大便難,以小柴胡湯扶正達邪,和利樞機最為恰當,可使郁閉之邪隨周身汗出而外泄,則陰陽調和
53、諸證自愈。 80、 仲景在婦人病三篇中是如何辨治婦人腹痛證的? 妊娠腹痛:1.陽虛寒盛:附子湯。2.肝脾不和:當歸芍藥湯。3.沖任虧虛:膠艾湯。 產后腹痛:1.血虛里寒:當歸生姜羊肉湯。2.氣血郁滯:枳實芍藥散。3.瘀血內結:下瘀血湯。4.陽明腑實和瘀血內結:大承氣湯。 婦人雜病腹痛:1.瘀血內阻:紅藍花酒。2.肝脾失調:當歸芍藥散。3.脾胃虛寒:小建中湯 81、 溫經湯與膠姜湯同治漏下,應如何區(qū)別使用? 共同點:兩者皆可治虛寒漏下。不同點:①。溫經湯適用于因瘀致漏而又氣血虛弱之證,兼腹?jié)M里急,或伴有刺痛,拒按,暮即發(fā)熱,手掌煩熱,唇口干燥等癥。②膠
54、艾湯適用于婦人沖任虛寒,兼面色蒼白,神疲乏力,頭暈心悸,脈弱等癥。 82、 試述梅核氣、臟燥的病因、主癥、治病及主方。 梅核氣:多由于情志不暢,氣郁生痰,痰氣交阻,上逆于咽喉之間而成。病人自覺咽中有物梗塞,咯之不出,吞之不下,對飲食一般無防礙,還可伴有胸悶嘆息等癥。治療用半夏厚樸湯解郁化痰,順氣降逆。 臟燥:因臟陰不足,虛熱燥擾所導致。一般表現為精神失常,無故悲傷欲哭,頻作欠伸,神 疲乏力等。還常伴有心煩失眠,情緒易于波動等。治療用甘麥大棗湯補益心脾,寧心安神。 83、 簡述婦人月經不調的辨證論治。 沖任虛寒兼夾瘀血者用溫經湯溫經散寒,養(yǎng)血祛瘀;沖任虛寒的純虛證用膠艾湯溫補沖任,養(yǎng)血止血;瘀血內阻者用土瓜根散活血通經;瘀熱內結者用抵擋湯功瘀破血;血水并結血室者用大黃甘遂湯破血逐水。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