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 單元十三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40分鐘單元練-人教高三全冊歷史試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河北省衡水市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 單元十三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40分鐘單元練-人教高三全冊歷史試題(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單元十三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
40分鐘單元練(十三)
(滿分:85分)
一、選擇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滿分48分)
1.(2017·廣東茂名一模)歐洲有位學者在其作品《論人的美德與尊嚴》中以《圣經·舊約全書》的內容為依據而宣稱:“上帝是把人作為最美麗、最誠實、最富有和最終是最有力量的創(chuàng)造物所塑造出來的。”該學者屬于( )
A.古希臘先哲 B.文藝復興人文主義者
C.宗教改革家 D.浪漫主義文學家
解析:本題的題眼是“《論人的美德與尊嚴》”和“最美麗、最誠實、最富有和最終是最有力量”,強調的是人的價值和人的力量,故B項正確?!妒ソ洝返恼Q生是在羅馬帝國時期,故排除A項
2、;題干沒有涉及神學思想,排除C項;浪漫主義文學主要是揭露現實,反對資本主義和封建專制,與題干內容不符,故排除D項。
答案:B
2.(2017·廣東廣州一模)意大利史學家布魯尼(1369—1444年)認為:“歷史是人自己的歷史,人性和人的心理是歷史發(fā)展的原因所在,必須排除上帝決定人類歷史的觀點。”這反映了( )
A.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取得突破
B.神學喪失對歷史研究的影響
C.史學領域出現人文主義思想
D.人類已經進入理性時代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意大利”“1369—1444年”“排除上帝決定人類歷史”,可知史學領域出現了人文主義,故C項正確。宗教改革興起于16世紀,故排除A項;這
3、時期天主教還處于統(tǒng)治地位,B項與史實不符;理性時代是啟蒙運動興起之后,故排除D項。
答案:C
3.(2017·河南洛陽一模)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些教師、教育思想家和出版家發(fā)表許多探討“新教育”的論著,他們所要培養(yǎng)的已不再是僧侶和神職人員,而主要是社會、政治、文藝、商業(yè)方面的活動家和冒險家。材料表明“新教育”( )
A.以培養(yǎng)通才為主要目的
B.消除宗教對人的影響
C.強調人的價值和尊嚴
D.反映資本主義的時代潮流
解析:社會、政治、文藝、商業(yè)方面不能算作是通才教育,故A項錯誤;消除宗教對人的影響不是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故B項錯誤;強調人的價值和尊嚴是文藝復興的宗旨,故C項錯誤;材料
4、“社會、政治、文藝、商業(yè)方面的活動家和冒險家”體現了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需求,故D項正確。
答案:D
4.(2017·江蘇鎮(zhèn)江模擬)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文人中間,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觀,相對來說是很少見的……神圣的東西仍是文藝復興時期雕塑家、建筑師和畫家的中心主題。這表明文藝復興( )
A.反對徹底擺脫神學的束縛
B.全面否定宗教神學的地位
C.借用宗教形式宣揚新思想
D.極力維護封建的專制統(tǒng)治
解析:文藝復興實質是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但當時封建神學仍占統(tǒng)治地位,新思想的宣傳還需要借助宗教的形式,故C項正確;封建神學是封建統(tǒng)治的精神支柱,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斗爭最終要擺脫神學的束縛,故
5、A項錯誤;B項與材料信息不符;D項不符合資產階級的利益,故排除。
答案:C
5.(2018·湖北八校二聯)一位佛羅倫薩詩人的歌詠詩這樣寫道:“青春是多么美好啊/但是,留不住這逝水年華/得歡樂時且歡樂吧/誰知明天有沒有這閑暇?!辈牧象w現的主要思想有利于 ( )
A.歐洲航海家開辟新航路 B.淡化權力的神學色彩
C.開辟非宗教的理性時代 D.自由主義改革的興起
解析:材料體現的主要思想是人文主義。人文主義認為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現世的自由和幸福,該思潮鼓勵人們敢于冒險、勇于開拓進取去挑戰(zhàn)并征服自然,大膽地追求財富并實現個人價值,所以有利于新航路的開辟。故選A項。
答案:A
6、6.(2017·山東日照模擬)14世紀晚期起,英國牛津大學神學教授威克利夫等人不顧教會禁令,將《圣經》譯成英文,并大量選用人們熟悉的日常生活用語,使英文《圣經》廣為傳播。這一行為 ( )
A.強化了普通民眾的宗教信仰
B.有利于擺脫教會的精神控制
C.促使宗教融入民眾日常生活
D.沖擊了君權神授的專制思想
解析:以本土化、世俗語言譯成的英文版《圣經》取代拉丁文版《圣經》,有利于擺脫教會的精神控制,故選B項。威克利夫只是將拉丁文版《圣經》翻譯成英文版,并沒有強化普通民眾的宗教信仰,故A項錯誤:在中世紀的歐洲,宗教本來就融入并控制著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故C項錯誤;《圣經》語言的轉換并不
7、能對君權神授思想造成沖擊,故D項錯誤。
答案:B
7.(2016·湖北襄陽模擬)有學者認為:“宗教改革是文藝復興的繼續(xù)”“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存在一些相同、相似點,兩個運動之間存在著一種順向關系”。其中屬于兩者“順向”關系的是( )
A.兩者與世俗統(tǒng)治者(君主或地方長官)的關系
B.兩者都主張宗教信仰自由
C.兩者都強調人的意志、理性與自由
D.兩者都強調人的偉大,以人為本,肯定人的價值
解析: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都借助了世俗統(tǒng)治者的力量,故A項正確。文藝復興不涉及宗教信仰自由,故排除B項;理性是啟蒙運動的核心,故排除C項;強調人的偉大是文藝復興的主張,故排除D項。
答案:A
8、8.(2018·陜西寶雞模擬)“……源自人們對基督教神學教條的開始懷疑。懷疑的緣由主要有兩大發(fā)現:一是新大陸的發(fā)現,二是地球在圍繞太陽轉?!妒ソ洝肪尤粚@兩個事實只字未提!一下子就發(fā)生了信仰危機?!毕铝袑Σ牧侠斫庹_的是( )
A.材料闡述了新航路開辟的原因
B.材料闡述了文藝復興運動的原因
C.材料闡述了宗教改革的原因
D.材料闡述了啟蒙運動的原因
解析:由“地球在圍繞太陽轉”可知這是哥白尼的日心說,1543年,哥白尼出版《天體運行論》,提出日心說。開辟新航路開始于15世紀末,文藝復興出現于14世紀,宗教改革爆發(fā)于1517年,故A、B、C三項在時間上與題干材料不符,故選D項。
9、答案:D
9.(2018·江蘇常州模擬)盧梭指出:“公共的力量,必須有一個屬于它自己的工作機關來使力量集中,并使其在公共意志指導下開始工作,以成為國家與主權間的一種交通工具?!痹摬牧戏从车暮诵乃枷胧? )
A.政府應充當人民的公仆
B.政府權力來自國家主權
C.公共意志即為國家法律
D.按照社會契約成立政府
解析:材料的關鍵信息是“公共的力量”“公共意志”,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前者指的是政府,后者指的是人民的意志,故D項符合題意;政府應介于國家整體利益與人民主權之間,并不是只充當人民的公仆,故A項錯誤;政府的權力來自于人民,B項錯誤;公共意志指的是人民的意志,C項錯誤。
答案:
10、D
10.(2018·衡陽聯考)伏爾泰抨擊天主教會,但他并不是一個無神論者,而是一個自然神論者。他認為要統(tǒng)治人們,宗教是不可少的?!凹词箾]有上帝,也要造出一個上帝來”。材料主要說明伏爾泰( )
A.重視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B.背離了啟蒙運動的宗旨
C.沒有擺脫宗教神學的束縛
D.意識到宗教的社會功能
解析: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最終還是要為政治服務,故A項錯誤;啟蒙運動提倡理性,反對天主教會,但不反對宗教,故B項錯誤;伏爾泰反對天主教會思想的束縛,故C項錯誤;根據材料“即使沒有上帝,也要造出一個上帝來”可知,創(chuàng)造一個上帝的目標就是服務于政治,故D項正確。
答案:D
11.孟德斯鳩
11、曾說:“自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如果一個公民能夠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為其他的人也同樣會有這個權利?!边@一觀點體現的思想主張是( )
A.三權分立思想 B.法律應當是理性的體現
C.天賦人權思想 D.社會契約思想
解析:從“自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如果一個公民能夠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可知材料反映了公民的自由應該保持理性,符合法律,故B項正確。
答案:B
12.(2018·江蘇南京、鹽城模擬)馬克斯·霍克海默在《啟蒙辯證法》中指出:“就進步思想的最一般意義而言,啟蒙的根本目標就是要使人們擺脫恐懼、樹立自主。但是,被徹底啟蒙
12、的世界卻籠罩在一片因勝利而招致的災難之中?!币韵聦ψ髡哂^點理解最準確的是 ( )
A.過分否定權威產生社會性危機
B.教會不滿被抨擊進行瘋狂報復
C.理性要成為判斷是非唯一標準
D.啟蒙思想導致社會秩序的混亂
解析:從材料信息“啟蒙的根本目標就是要使人們擺脫恐懼、樹立自主”可知,啟蒙運動發(fā)揮了否定權威(君主專制和天主教會)、解放思想的作用;“被徹底啟蒙的世界卻籠罩在一片因勝利而招致的災難之中”,說明啟蒙運動由于過分否定權威產生了社會性危機。故選A項。
答案:A
二、解答題(共2小題,滿分37分)
13.(25分)(2018·河南洛陽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黃
13、宗羲(1610—1695年),其父黃尊素系東林黨人,因彈劾魏忠賢受酷刑而死。黃宗羲在青年時期積極參加反對閹官的斗爭,中年又出生入死地進行抗清的武裝斗爭。在他的主要著作《明夷待訪錄》中,開篇便指出“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主張建立一種開明的君主政體,即設置掌實權的宰相或政府首腦,與天子共議朝政。他認為天下之治亂系于法之存亡。他反對殘苛的非常之法,主張賢人本著寬簡之法盡量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實現社會公平,即古代所謂的賢人政治。該書通過抨擊家天下的專制君主制度,向世人傳遞了光芒四射的民主精神,這在當時黑暗無比的社會環(huán)境下是難能可貴的。
材料二 孟德斯鳩(1689—1755年),出身貴族世家。171
14、6年,孟德斯鳩繼承了其伯父在波爾多議會議長的職務。其著作《論法的精神》完成于1748年,在該書中,他鮮明地表達了對英國君主立憲資本主義形式的欣賞和認可。他認為,在專制政體下,君主任意生殺豪奪,為所欲為,反復無常;人民無任何規(guī)則可遵循,所以,專制政體的原則只能是恐怖。他主張法治,反對人治,他認為是法律保障了公民的權利和自由,強調法律作為人類理性的體現,是一個國家進行社會治理的基礎。該書被稱為繼亞里士多德《政治學》之后又一部對人類法律文化影響深遠的百科全書式著作,書中闡述的理論和原則對后世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以上材料摘編自李芳《黃宗羲和孟德斯鳩
政治法律思想的比較》等
(1
15、)根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黃宗羲和孟德斯鳩政治法律思想主張的異同。(10分)
(2)根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黃宗羲和孟德斯鳩政治法律思想在當時對本國產生的不同影響,并分析產生不同影響的主要原因。(15分)
解析:本題材料提供了兩人的生活環(huán)境和主要思想觀點,解讀材料要結合時代特征,前者是中國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后者是18世紀法國的啟蒙思想家。第(1)問概括比較兩者思想觀點的異同點,可根據材料,從政治思想和法律兩個角度闡釋。第(2)問分析不同影響和原因,這兩項都直接從時代特征分析即可。
答案:(1)同:①都批判君主專制,具有反封建民主因素(或都主張限制君主權力);②都強調法律的
16、重要性。
異:①政治思想上,黃宗羲仍固守中國古代明君加賢臣的統(tǒng)治模式;孟德斯鳩主張資本主義君主立憲制,提出了未來資本主義社會的政治藍圖。②法律思想上,黃宗羲的法制思想并未完全脫離傳統(tǒng)人治軌道,其實質是主張推行儒家的德治;孟德斯鳩的理論延續(xù)了西方法治精神,主張建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法治社會。③思想體系上,黃宗羲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孟德斯鳩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
(2)不同影響:①黃宗羲的政治法律思想影響較小,未能動搖封建統(tǒng)治的理論基礎,沒有在中國引起深刻的社會革命。②孟德斯鳩的政治法律思想影響較大,打擊了專制世俗統(tǒng)治,奠定了資產階級有關國家和法律的理論基礎,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了
17、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fā)。
主要原因:黃宗羲生活在明清之際,資本主義萌芽出現,但發(fā)展緩慢,市民階層力量弱小,無力沖破封建專制思想的控制和封建理學的正統(tǒng)地位,因此反映市民階層要求的黃宗羲的主張影響有限。
孟德斯鳩生活在17~18世紀的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迅速,資產階級力量日益壯大,敢于沖破封建專制統(tǒng)治和封建神學的束縛,因此,反映資產階級要求的孟德斯鳩的主張對社會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14.(12分)(2018·百色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伴隨著社會結構轉型問題討論的深入,文化轉型問題也日益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在某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由于各種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以及文化的自我
18、發(fā)展等因素,使原來文化類型的穩(wěn)定性難以保持而出現了失穩(wěn)狀態(tài),從而向另一種文化類型的轉變。“一般來說,文化轉型時期是指某一時期內,文化發(fā)展明顯地產生危機和斷裂,同時又進行急遽的重組與更新”。通過重組與更新,形成新的文化類型。在文化轉型的一般問題上,有學者提出了四個標準:其一,原文化類型借以建立的經濟政治基礎是否發(fā)生了實質性的變化;其二,是否有新文化觀念的產生并對舊文化類型形成沖擊;其三,新文化觀念是否得到了國家政權的認可和支持;其四,大眾文化是否改變(大眾文化觀念的改變)。
——摘編自張磊《文化轉型的評判標準探析》
結合材料與所學知識,圍繞“社會變遷與文化轉型”自行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并就所
19、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所擬論題觀點明確,簡述須有史實依據,史實準確、史論結合)
解析:第一小問的論題,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得出論題一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變遷促進了中國的文化轉型;論題二是14-18世紀,歐洲的社會劇變推動了文化的成功轉型。第二小問的闡述,論題一可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時代特征的表現進行說明,得出結論即可;論題二可從14-18世紀歐洲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表現及其影響進行說明,得出結論即可。
答案:示例一:
論題: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變遷促進了中國的文化轉型。
闡述: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中國社會大變革時期,隨著鐵農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廣,封建土地私有制確立,小農經濟產生,各
20、諸侯國爭霸兼并戰(zhàn)爭不斷,宗法分封制崩潰,新興地主階級興起,各國掀起變法運動,思想文化領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墨、儒、道、法等諸子百家紛紛著書立說,對社會變革提出自己的思想主張,奠定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他們提出的新思想中,法家思想在戰(zhàn)國至秦占據統(tǒng)治地位,漢初黃老之學一度崛起,漢武帝以后儒學成為主流,宋明理學更是對中國社會政治、文化教育以及倫理道德產生了深遠影響。
總之,隨著春秋戰(zhàn)國時期經濟政治基礎的實質變化,社會文化也實現了成功轉型,對中國古代社會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示例二:
論題:14-18世紀,歐洲的社會劇變推動了文化的成功轉型。
闡述:14、15世紀,意大利產生了資本主義
21、萌芽,新興資產階級力量壯大,天主教會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文藝復興運動興起,他們提倡人文主義思想,追求個性解放和現世生活的幸福,文藝復興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和近代科學的產生和發(fā)展。
16世紀,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受到羅馬教皇為首的天主教會的阻礙,從德意志開始的宗教改革,否定羅馬教皇的權威,反對天主教會的等級觀念,提倡個人宗教信仰的自由,摧毀了天主教會的精神統(tǒng)治。
17—18世紀,歐洲又興起了啟蒙運動,是人文主義發(fā)展到高峰的標志,啟蒙思想家高舉理性主義的旗幟,對未來社會進行設想,進一步發(fā)展了人文主義,把反封建斗爭推進到反對封建制度,建立理性王國上來,啟蒙運動為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做了輿論準備成為人類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
總之,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是歐洲社會變遷的結果,它們所倡導的人文主義思想和理性精神對歐洲經濟、政治和思想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