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簡簡單單教語文”——鄂教版四年級上冊《23、木蘭從軍》教學例談》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也談“簡簡單單教語文”——鄂教版四年級上冊《23、木蘭從軍》教學例談(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也談“簡簡單單教語文”
——鄂教版四年級上冊《23、木蘭從軍》教學例談
作者:武漢市硚口區(qū)水廠路小學 高紅英
崔巒老師曾說過:“語文教學一定要刪繁就簡,要返璞歸真,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fā)展?!碑斍?,簡簡單單教語文,讓語文課回歸本真,的確已經成為了大多數老師的共識。但是,在我們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怎樣才能真正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做到“節(jié)節(jié)課好”呢?下面,就以《木蘭從軍》一課的教學為例,談談我的幾點認識。
鄂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圍繞“英雄品質”這個話題,安排了3篇課文:《女媧補天》、《木蘭從軍》和《軍神》?!赌咎m從軍》是個家喻戶曉、傳頌千古的動人故事。
2、本文以飽含情感的筆觸,描寫了木蘭從軍的生動事跡,塑造了一個光彩照人的巾幗英雄形象,使讀者的欽佩之情油然而生。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對于本冊的閱讀教學,應主要把握:1、重視朗讀,學會默讀,學習質疑;2、能查字(詞)典、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詞句的意思;3、注重情感投入,精心組織教學,開展教師、學生、文本的平等“對話”。
本課教學要求為:
1.學會本課的12個生字,認識9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敘述故事。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花木蘭愛國愛家的優(yōu)秀品質和機智勇敢的精神。
針對學生實際,我確定教學重點為: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從中感受“花木蘭是個
3、怎樣的人”。教學難點是:學會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和心理活動描寫來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
教學中,我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一、找準切口,清清楚楚一條線,使教路與學路和諧統(tǒng)一
“內容人人得見,涵義只給有心人得知,形式對于大多數人而言是一個秘密?!保ǜ璧拢┱Z文教師要擁有一雙慧眼,“善于抓住思想內容與語言表達的結合點提出問題,特別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問題。”(崔巒)把閱讀視野伸向“言與意”兩個方面,就可以使“語文味”得到最大化的詮釋,使閱讀教學有層次、有內涵、有張力、有效益。事實證明,只要我們認真推敲,精心預設,幾乎每篇課文都可以尋找到一個有利于文本解讀的核心話題。這個問題能以最簡單的線條拉
4、動最豐富的語言材料,能迅速激發(fā)和引領學生深入文本,進行閱讀對話。
在《木蘭從軍》一課中,課后問題“花木蘭是個怎樣的人”就是貫穿整個閱讀教學過程的一條主線。
初讀課文,理清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后,引導學生先用一個詞來概括自己對花木蘭的初步印象。“孝順、善良、聰明、勇敢、堅強、愛國……”當孩子們把自己的點滴感受一一寫到黑板上后,老師在充分肯定的基礎上娓娓點撥:“其實,一個人的精神品質,往往能通過他(她)的言行舉止表現出來。如果同學們能夠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和心理活動描寫來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相信大家對‘花木蘭是個怎樣的人’會有更全面、深入的認識?!?
學生在此感召下產生強烈的自主探究欲
5、望,自讀自悟,圈點批畫,學堂上的那份寧靜和孩子們的那份專注是難能可貴的。
在經過潛心會文之后,師生、生生與文本間的對話又給學生搭建了一個展示、交流與提升的平臺,他們在此可以有感而發(fā),各抒己見,而教師此時應做的則是適時地點撥、引導。通過品詞析句,學生對花木蘭這一形象的感受由支離到完整,由粗淺到深入, 由片面到立體,在文本言語深處,得意得言,得言得意。而教師剛好也水到渠成地完成了板書,可謂“畫龍點睛”:“替父從軍花木蘭,女扮男裝多機智。英勇頑強功績顯,愛國愛家美名傳?!?
二、抓住關鍵,明明白白幾個點,使教路與學路碰撞交集
好鋼都用在刀刃上。一節(jié)課只有40分鐘,教師必須深思熟慮,通盤考究,把時
6、間花在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語言文字的訓練點和關鍵點上。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和心理活動描寫來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就是本課教學的關鍵所在。
課文中最能表現花木蘭愛國愛家的優(yōu)秀品質和機智勇敢的精神的詞句有三處:
一處是對花木蘭的神態(tài)和心理活動的描寫——“回到家里,木蘭坐在織布機前,愁眉不展:父親年老多病,怎么能夠去從軍打仗呢?弟弟又小,還不到當兵的年齡??墒浅㈩C發(fā)的征兵令,誰又能違抗呢?”
第二處是對花木蘭的語言的描寫——“木蘭打定主意說:‘娘,就讓我扮作男兒,替爹爹去當兵吧!’”
第三處是第六自然段中描寫花木蘭動作的四個詞語“披、跨、渡、過”和“在征戰(zhàn)中,她像男兒一樣英勇,立下了赫赫
7、戰(zhàn)功”這個句子。
我在教學設計中運用了感情朗讀、角色對話和想象練說這些方法來落實訓練,突破難點。
(一)感情朗讀
引導學生得意得言,都離不開個“讀”字。首先,從“得意”的角度來看,在誦讀中,“意”的解讀會越來越形象飽滿、情感豐富,仿佛文本中的那人、那物、那景、那情,就在眼前。有時候,費盡心思的言語表達,倒比不上一番聲情并茂的誦讀,更能引領學生進入意境、體驗情感??梢院敛豢鋸埖卣f,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得意的過程,“讀”是一以貫之的首選策略,“得意”和“誦讀”是必然地聯系在一起的。其次,從“得言”的角度來看,文本中的言語形式從來都不是一種孤立的存在,言語形式是附著在具體內容之中的,是文本內
8、容一點點地把言語形式給顯現出來的。因而,引導學生“得言”的過程,自然也就離不開文本內容,離不開“誦讀”。有時候,通過誦讀,可以把言語形式的外在特點,如合轍押韻、句式鏗鏘等,淋漓盡致地傳達出來;有時候,通過誦讀,又可以把言語形式的內在秘妙,如前后對比、話里有話等,繪聲繪色地再現出來。引導學生在誦讀中咀嚼文本中的語言文字,可謂是一種最常見、最經濟、最有效的“言意兼得”的教學策略。
例:我對體會花木蘭的神態(tài)和心理活動的描寫,就設計了這樣幾個層次的“讀”——
(1)從句中的“愁眉不展”一詞聯系第二自然段的內容和時代背景資料,體會花木蘭憂國憂民的情懷,指名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2)通過兩個反問句的
9、句式變換、對比,深切感受第三自然段中“焦急萬分”一詞的涵義,體會花木蘭尊老愛幼的品質,指名再次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3)小結、板書:花木蘭真是個“愛國愛家”的人。如果你能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人物,相信會讀得更加投入、更有感情。(指名讀、齊讀句子)
(二)角色對話
語文老師最愛“咬文嚼字”,這里面包涵著的是最真最濃的語文味。一遍咀嚼,有一遍的味道:咀嚼內容,文本內涵慢慢顯現,從模糊到清晰,從單一到多彩,文本內容的味道具有一種感性美;咀嚼形式,文本范式漸漸顯現,有出乎預料之感,有豁然開朗之悟,文本形式的味道具有一種理性美。引導學生進行“言意兼得”中的反復咀嚼,不會單調,不會重復,只會豐富,只會
10、新鮮,正是得意而洋洋,得言而鑿鑿。
例:我引導學生在角色對話中反復朗讀、體會課文對花木蘭的語言描寫——木蘭打定主意說:“娘,就讓我扮作男兒,替爹爹去當兵吧!”
首先,老師扮“母親”問讀書的學生:“蘭兒,你今天怎么啦?愁眉不展的?!?
著意引導學生以花木蘭的口氣把在街上看到的事講一遍。
然后,“母親”憂愁地嘆氣:“唉,這可怎么辦好呢?”
(課件出示句二)“花木蘭”說:“娘,就讓我扮作男兒,替爹爹去當兵吧!”
“母親” 勸阻:“胡說!女孩子家怎么能上戰(zhàn)場呢?這可是欺君之罪呀!”
“花木蘭”撒嬌說:“您放心吧!我這么機靈,一定不會讓別人發(fā)現自己是女扮男裝的。娘,就讓我扮作男兒,替爹爹去當
11、兵吧!”
指名扮“父親”勸阻:“你風華正茂,反正爹這把老骨頭也活不了幾年了,還是就讓我去為國捐軀吧!”
“花木蘭”回答:“就是因為您年紀大了,才更應該在家中安享晚年呀!爹,就讓我扮作男兒,替您去當兵吧!”
指名再扮“弟弟”勸阻:“姐姐,‘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當兵的事兒應該讓我這個男孩兒去!”
“花木蘭”堅定地說:“不,你還小,連大刀長槍都扛不動,怎么能上陣殺敵呢?你應該在家好好服侍爹娘才是呀!弟弟,就讓我扮作男兒,替爹爹去當兵吧!”
“母親”再次嘆氣:“唉,你這孩子呀,脾氣就是這么倔!看來,你真的是——打定主意了!”
最后,學生齊讀——木蘭打定主意說:“娘,就讓我扮作男兒,替爹
12、爹去當兵吧!”
閱讀既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有效的對話過程,又是學生收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在個性化的閱讀實踐中,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花木蘭愛國愛家優(yōu)秀品質的理解與感悟,而且逐步培養(yǎng)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
(三)想象練說
追尋“言意兼得”的閱讀教學,自然是離不開“想象”的。想象,可以讓文本中的“意”,具體形象、清晰豐滿地訴諸學生的腦海中,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此外,想象也可以使文本中“意”的解讀,得以延伸拓展,來補白文本中內容的解讀空隙。想象,還可以讓文本中的“言”,幻化出第二種、第三種……表達形態(tài),從而引導學生在想象中得以比較,在比較中得以鑒別,
13、在鑒別中得以強化文本言語形式。此外,想象,也可以通過對文本中言語形式的模仿,對文本內容做一次二度創(chuàng)作,達到補白文本、言意兼得的教學效果。
例:體會“在征戰(zhàn)中,她像男兒一樣英勇,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這個句子時,教師通過課件播放課文插圖,用音樂創(chuàng)設情境,啟發(fā)學生:“在十余年的征戰(zhàn)中,花木蘭像男兒一樣英勇,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你能想象出其中幾個具體的場景,說一說嗎?”然后,指導學生選擇“強敵當前……”或“寒夜漫漫……”這兩個具有代表性的場景,想象畫面,練習描述。學生學著課文,對花木蘭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和心理活動進行具體地描述,從中進一步感受到她愛國愛家的優(yōu)秀品質和勇敢頑強的精神。
在閱讀課上,當我們給予
14、學生探究的空間后,收獲到的將是學生思維的極大活躍,以及關于“言意”認知水平的全新提升。
“無論強敵當前,還是寒夜漫漫,英勇頑強的花木蘭都巧妙地隱藏著自己的女兒身份,從中可以體會到花木蘭是多么的機智……”
“‘一晃十個年頭過去了’,十余年的征戰(zhàn)啊,作者就這么一帶而過,既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想象空間,又反映出了人們對和平生活的無限向往,更讓花木蘭這個巾幗英雄的形象屹立在了我們的心中……”
“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的木蘭卻‘不要做官’,這既表現了她不貪慕功名富貴的樸實本色,也是封建禮教的壓迫束縛所致……”
“回歸故里的木蘭重現女兒裝,‘文靜俊美’(而不是‘秀美、嬌美’),她既有女兒的柔美又有男子的剛健
15、……”
學生在朗讀中,在對話中,在想象中,不斷發(fā)現著“言”與“意”的秘妙,在“言”“意”轉換中實現著“言意兼得”。
三、整體聯系,完完整整一個圓,使教路與學路圓融一體
花木蘭的事跡流傳至今,主要應歸功于《木蘭詩》這首北朝民歌,是這一長篇敘事詩歌頌了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傳奇故事。課前,教師帶領學生朗讀《木蘭詩》片段。在文質兼美、形神俱勝的原著誦讀中,學生不僅對古代女英雄花木蘭有了了解,同時也感受到古典文化的無窮魅力,使孩子們的文學素養(yǎng)、審美情趣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培養(yǎng)和提升。
在學生對花木蘭的認識步步深入的基礎上,相機完成《課堂作業(yè)》:“讀了這篇課文,你覺得花木蘭是個怎樣的人?”交流、總結后,教師又播放了豫劇《花木蘭》片段“誰說女子不如男”,使情感進一步得到升華。課后作業(yè)引導學生了解古今中外其他的巾幗英雄,進行相關的閱讀和練筆。此時,“語文”已不再僅僅是一節(jié)語文課了,“語文”已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生活。
莎士比亞說:“簡潔是智慧的靈魂?!薄昂喓唵螁谓陶Z文”,實在是不簡單。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我們既要面向全體學生,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又希望能夠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這些都需要不懈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