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語文 4.10.1《別了“不列顛尼亞”》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2).doc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4.10.1《別了“不列顛尼亞”》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2).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語文 4.10.1《別了“不列顛尼亞”》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2).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4.10.1《別了,“不列顛尼亞”》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新聞和通訊的異同。 2、了解文中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 能力目標 1、學習本文用詞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特點。 2、了解本文以時間順序組織材料的寫作特點。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和為祖國奉獻的精神,激發(fā)民族自信。 教學重點 1、了解新聞和通訊的異同。 2、品味本文莊重、含蓄的語言風格。 教學難點 1、了解新聞和通訊的異同。 2、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方法 自主 合作 交流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這是中華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有關香港回歸的大量報道中,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離的稿件,文章出色地記錄了英國王儲查爾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顛尼亞”號皇家游輪撤離香港的最后歷史時刻,曾獲第八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及1997年新華社社級好稿。 二、簡介文題與體裁 本文是一篇通訊,廣義上是新聞的一種,也是報刊常采用的基本體裁之一,最常見的是人物通訊和事件通訊。通訊除具有新聞性之外,還具有形象性。它往往采用文學手法,集中、突出地描繪某一重大事件的發(fā)生現場,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場面,生動形象地將所報道的事實再現在讀者面前。 三、復習新聞知識 1、什么是新聞(消息)? 新聞是新近發(fā)生的群眾關心的重要事實的報道。 2、構成新聞的要素是什么? 五個“W”和一個“H”即: 1、when:何時 2、 where:何地 3、who:何人 4、 what:何事 5、 why:何因6、how:何果 3、消息的特點: 1〉真:消息的事實必須真實。2〉短:消息要求短。3〉快:時效性4〉活:消息要寫得生動活潑,引人入勝。5〉強:消息的強是指思想性和指導性要強。 4、消息的結構 1>標題(正標、副標題) 2〉導語 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開頭的一兩句話,一般稱為導語。 3〉主體 主體是導語之后,構成消息內容的主要部分。 4〉背景 一般說,背景材料是消息的從屬部分。它無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體之中,有時也可成為消息的主要材料。(課文中就有不少背景材料。) 5>結尾 消息要把事實寫得完整,邏輯嚴密,結尾需得向亮、有力,發(fā)人深思,給人啟迪。 四、生字詞 旗幟(q zh) 掩映(yǎn yng) 矚目(zhǔ m) 展拓(zhǎn tu) 冉冉升起(rǎn rǎn?。? 凝重(nng?。? 五、分析課文 1、 說說你如何理解標題? ①毛澤東主席在1949年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回國、美國政府的白皮書發(fā)表之時,曾寫過一篇文章,題目是《別了,司徒雷登》。本文活用此題。 ②以英國皇家油輪“不列顛尼亞”號象征英國在香港的統治。 ③“別了”,用委婉中略含嘲諷的口氣,表明這之中統治的結束。 2、將文中表示時間的句子畫出來,看看這篇通訊是從什么角度,按什么順序把“香港回歸”這一重大歷史事件記錄下來的? 時間 地點 主要事件 1997年6月30日 下午4點30分 港督府 彭定康注視著港督旗幟降下旗桿 1997年6月30日 下午4點40分 港督府 彭定康乘車最后一次離開港督府 1997年6月30日 下午6點15分 距英軍總部不遠的添馬艦 東面的廣場 舉行“告別儀式”,查爾斯宣讀女王贈言 1997年6月30日 下午7點45分 “威爾士親王”軍營旁 舉行第二次降旗儀式 1997年6月30日 最后一分鐘 中英香港交接儀式現場 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 新的一天來臨的 第一分鐘 中英香港交接儀式現場 五星紅旗伴著《義勇軍進行曲》冉冉升起。與此同時,五星紅旗在英軍添馬艦營區(qū)升起 1997年零點40分 中國南海 查爾斯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顛尼亞”,“不列顛尼亞”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3、 文章按時間順序特寫了哪幾個場景? 場景一:下午4點30分,末任港督告別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幟; 場景二:下午6點15分 在添馬艦 軍營東面的廣場 舉行象征英國管治結束的“告別儀式”,降下英國國旗; 場景三:子夜時分舉行中英香港交接儀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中國國旗升起; 場景四:零點40分查爾斯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顛尼亞”離開香港; 這篇特寫在報道新聞的事實時,還適當地運用了一些背景材料。請找出來并體會它們在文章中的作用? 4、7、11段介紹了一些背景材料,這樣一來,就像電影中的閃回一樣,將歷史與現實用鏡頭方式交錯出現,不僅畫面很強,且突出了英國對香港156年統治的終結。歷史的回顧更強化了用不再來的意味。 5、 把這篇通訊改寫成一篇新聞,你省略了哪些語言?體會一下這些語言的好處。 “掩映在綠樹叢中的港督府”“古典風格的白色建筑”“廣場上燈光漸暗”“‘不列顛尼亞’號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等描述性的語言使描述對象生動、形象、可感。“末任港督官告別了這個曾居住過25任港督的庭院”,“代表女王統治5年的彭定康登上了帶有皇家標致的黑色‘勞斯萊斯’,最后一次離開港督府”,“將于1997年底退役的‘不列顛尼亞’號”,“在英國軍艦‘漆咸’號及懸掛中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區(qū)旗的香港水警汽艇護衛(wèi)下”……交待告別的細節(jié),事情的因果、始末交待的具體清楚。 “蒙蒙細雨中”,“雨越下越大”是天氣狀況的實寫,但兩處用筆,寫出過程,對儀式的氣氛起到了烘托的作用;“面色凝重”,是對港督彭定康表情的描寫,但在這里交代,對“告別”的儀式的氛圍起了點染的作用。 6、這篇別具特色的報道體現出較高的政策把握水平和駕馭文字的能力。在有關香港回歸的報道中,可以說英方撤離報道的難度最大。既不能只寫中方,又要完整反映英方撤離的情況;既不能對英方諷刺挖苦,又要突出殖民統治結束的象征意義。你從文中哪些語句可以體會作者的苦心? 如課文中“最后”一次的多次出現,強調英國對香港長達150多年的統治終于結束了,中華民族百手來的恥辱被洗雪,中國人民終于可以在自己的國土上行使主權,揚眉吐氣了。 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和鄰近大廈上懸掛的巨幅紫荊花圖案,恰好構成這個“日落儀式”的背景?!叭章鋬x式”的背景一是“泊在港灣中的‘不列顛尼亞’號,一是‘紫荊花圖案’作為英國告別儀式的背景,標志著英國對中港150年來的殖民統治結束和香港自治的新的歷史階段的開始。 全文最后一句語言莊重而含蓄,有深刻含義?!皬暮I蟻怼敝府斈瓴豢梢皇赖挠h征軍強占了中國的領土,開始殖民統治。“從海上去”指英國殖民統治的結束。 7、結構分析: 這篇特寫性消息按導語和主體可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述英國撤離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國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接載英國王子和港督的游輪離開香港。 第二部分(2至結束段)集中描寫英國撤離香港那天的四個場景及有關背景資料。 8、新聞和通訊的主要區(qū)別是: ①新聞中的事實一般是概括性的;通訊則要求同過具體的人物和事件反映現實生活。 ②新聞敘述要簡潔、明快,篇幅短?。煌ㄓ崉t要有較細致的描寫,往往還含有作者的議論,一般篇幅比較長。 ③新聞的時效性比通訊更強。 六、結束語 1997年7月1日,是一個彪炳史冊的日子,這一天,全世界都在諦聽從東方響起的莊嚴的鐘聲,它響徹寰宇,向五湖四海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這是雪百年恥辱,長民族志氣,振國家聲威的喜慶時刻,歷史已經銘記這一刻,我們每一個華夏兒女也將銘記這一刻。 七、板書設計 (特寫) 一 傍晚降旗 別了,不列顛尼亞 二 交接儀式 三子夜告別 感悟→情感 四 零點40分 教學反思 新課程第四單元的體裁是新聞和報告文學,我認為應該聯系現實懂得設計這個單元的目的,所以在研討過程中將知識性和情感價值態(tài)度觀的培養(yǎng)并重,畢竟我們應該學習認識世界的方法。 在整個過程中,都貫徹新課程理念,學生自主合作交流,師生合作交流,課堂氣氛熱烈,學生在無形中在各個方面能夠得到提高。 另外,第一次教授新聞單元,還存在知識和能力之間的切合點的問題,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更將努力。-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別了“不列顛尼亞”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4.10.1別了“不列顛尼亞”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2 2019 2020 年高 語文 4.10 別了 不列顛 教案 新人 必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3dchina-expo.com/p-2633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