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物理大一輪復(fù)習(xí) 第1章 運動的描述 勻變速直線運動配套教案.doc
《2019-2020年高考物理大一輪復(fù)習(xí) 第1章 運動的描述 勻變速直線運動配套教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9-2020年高考物理大一輪復(fù)習(xí) 第1章 運動的描述 勻變速直線運動配套教案.doc(5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考物理大一輪復(fù)習(xí) 第1章 運動的描述 勻變速直線運動配套教案 一、質(zhì)點、參考系和坐標(biāo)系 1.質(zhì)點:用來代替物體的有質(zhì)量的點.它是一種理想化模型. 2.參考系:為了研究物體的運動而選定用來作為參考的物體.參考系可以任意選?。ǔR缘孛婊蛳鄬τ诘孛娌粍拥奈矬w為參考系來研究物體的運動. 3.坐標(biāo)系:為了定量地描述物體的位置及位置變化,需要在參考系上建立適當(dāng)?shù)淖鴺?biāo)系. 二、位移和路程 位移 路程 定義 位移表示質(zhì)點的位置變動,它是質(zhì)點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 路程是質(zhì)點運動軌跡的長度 區(qū)別 ①位移是矢量,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②路程是標(biāo)量,沒有方向 聯(lián)系 ①在單向直線運動中,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②其他情況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 三、速度和速率 1.平均速度:運動物體的位移和運動所用時間的比值,叫做這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即=,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跟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時速度: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或經(jīng)過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時速度.瞬時速度能精確描述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運動快慢. 3.平均速率:路程與時間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 4.瞬時速率:簡稱速率,等于瞬時速度的大小,是標(biāo)量. 四、加速度 1.定義式:a=;單位是m/s2. 2.物理意義:描述速度變化的快慢. 3.方向:與速度變化的方向相同. 4.物體加、減速的判定 (1)當(dāng)a與v同向或夾角為銳角時,物體加速. (2)當(dāng)a與v垂直時,物體速度大小不變. (3)當(dāng)a與v反向或夾角為鈍角時,物體減速. [自我診斷] 1.判斷正誤 (1)研究物體的運動時,只能選擇靜止的物體作為參考系.() (2)“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只是詩人的一種臆想,沒有科學(xué)道理.() (3)研究花樣游泳運動員的動作時,不能把運動員看做質(zhì)點.(√) (4)電臺報時說“現(xiàn)在是北京時間8點整”,這里的“8點整”實際上指的是時刻.(√) (5)平均速度的方向與位移方向相同.(√) (6)子彈擊中目標(biāo)的速度屬于瞬時速度.(√) (7)物體的速度很大,加速度不可能為零.() (8)甲的加速度a甲=2 m/s2,乙的加速度a乙=-2 m/s2,a甲>a乙.()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參考系必須是固定不動的物體 B.參考系可以是變速運動的物體 C.地球很大,又因有自轉(zhuǎn),研究地球公轉(zhuǎn)時,地球不可視為質(zhì)點 D.研究跳水運動員轉(zhuǎn)體動作時,運動員可視為質(zhì)點 解析:選B.參考系是為了描述物體的運動而人為選定作為參照的物體,參考系可以是不動的物體,也可以是運動的物體,A錯誤,B正確;地球的公轉(zhuǎn)半徑比地球半徑大得多,在研究地球公轉(zhuǎn)時,可將地球視為質(zhì)點,C錯誤;在研究跳水運動員身體轉(zhuǎn)動時,運動員的形狀和大小對研究結(jié)果的影響不可忽略,不能被視為質(zhì)點,D錯誤. 3.關(guān)于速度和加速度的關(guān)系,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加速度方向為正時,速度一定增加 B.速度變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變,速度方向也保持不變 D.加速度大小不斷變小,速度大小也不斷變小 解析:選B.速度是否增加,與加速度的正負(fù)無關(guān),只與加速度與速度的方向是否相同有關(guān),A錯誤;“速度變化得越快”是指速度的變化率越大,即加速度a越大,B正確;加速度方向保持不變,速度方向可能變,也可能不變,當(dāng)物體做減速直線運動時,v=0以后就反向運動,C錯誤;物體在運動過程中,若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盡管加速度在變小,但物體仍在加速,直到加速度a=0,速度達到最大值,D錯誤. 考點一 對質(zhì)點和參考系的理解 1.建立質(zhì)點模型的兩個關(guān)鍵點 (1)明確題目中要研究的問題是什么.質(zhì)點是對實際物體科學(xué)地抽象,是研究物體運動時對實際物體進行的近似,質(zhì)點實際上并不存在. (2)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對所研究的問題能忽略不計時,可將物體視為質(zhì)點,并非依據(jù)物體自身大小來判斷. 2.參考系的選取 (1)參考系可以是運動的物體,也可以是靜止的物體,但被選為參考系的物體,我們假定它是靜止的. (2)比較兩物體的運動情況時,必須選同一參考系. (3)選參考系的原則是觀測運動方便和描述運動盡可能簡單. 1.關(guān)于質(zhì)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只有體積很小的物體,才能被看成質(zhì)點 B.質(zhì)點是用一個點來代表整個物體,不包括物體的質(zhì)量 C.在研究地球繞太陽公轉(zhuǎn)時,可以把地球看做質(zhì)點 D.在研究地球自轉(zhuǎn)時,可以把地球看做質(zhì)點 解析:選C.質(zhì)點是一個有質(zhì)量的點,將物體看做質(zhì)點的條件是物體的形狀或大小對研究的問題沒有影響,或者對研究問題的影響可以忽略,并不是根據(jù)本身體積大小來判斷,選項A、B錯誤;在研究地球自轉(zhuǎn)時,不能把地球看做質(zhì)點,選項D錯誤,C正確. 2.甲、乙、丙三個觀察者同時觀察一個物體的運動.甲說:“它在做勻速運動.”乙說:“它是靜止的.”丙說:“它在做加速運動.”這三個人的說法( ) A.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對 B.三人中總有一人或兩人的說法是錯誤的 C.如果選擇同一參考系,那么三個人的說法都對 D.如果各自選擇自己的參考系,那么三個人的說法就可能都對 解析:選D.如果被觀察物體相對于地面是靜止的,甲、乙、丙相對于地面分別是勻速運動、靜止、加速運動,再以他們自己為參考系,則三個人的說法都正確,A、B錯誤,D正確;在上面的情形中,如果他們都選擇地面為參考系,三個人的觀察結(jié)果應(yīng)是相同的,因此C錯誤. “質(zhì)點模型”的三點感悟 (1)物體能否看做質(zhì)點并非以體積的大小為依據(jù),體積大的物體有時也可看成質(zhì)點,體積小的物體有時不能看成質(zhì)點. (2)質(zhì)點并不是質(zhì)量很小的點,它不同于幾何圖形中的“點”. (3)同一物體,有時可看成質(zhì)點,有時不能. 考點二 對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理解 1.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1)區(qū)別:平均速度與位移和時間有關(guān),表示物體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運動快慢程度;瞬時速度與位置或時刻有關(guān),表示物體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時刻的運動快慢程度. (2)聯(lián)系:①瞬時速度是運動時間Δt→0時的平均速度.②在勻速直線運動中,瞬時速度等于任意一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與平均速率的區(qū)別 平均速度的大小不能稱為平均速率,因為平均速率是路程與時間的比值,它與平均速度的大小沒有對應(yīng)關(guān)系. 1. 如圖所示,氣墊導(dǎo)軌上滑塊經(jīng)過光電門時,其上的遮光條將光遮住,電子計時器可自動記錄遮光時間Δt.測得遮光條的寬度為Δx,用近似代表滑塊通過光電門時的瞬時速度.為使更接近瞬時速度,正確的措施是( ) A.換用寬度更窄的遮光條 B.提高測量遮光條寬度的精確度 C.使滑塊的釋放點更靠近光電門 D.增大氣墊導(dǎo)軌與水平面的夾角 解析:選A.由v=可知,當(dāng)Δt→0時,可看成物體的瞬時速度,Δx越小,Δt也就越小,越接近瞬時速度,A正確;提高測量遮光條寬度的精確度,只能提高測量平均速度的準(zhǔn)確度,不能使平均速度更接近瞬時速度,B錯誤;使滑塊的釋放點更靠近光電門,滑塊通過光電門的速度更小,時間更長,因此C錯誤;增大氣墊導(dǎo)軌與水平面的夾角,如果滑塊離光電門近,也不能保證滑塊通過光電門的時間短,D錯誤. 2. (多選)如圖所示,某賽車手在一次野外訓(xùn)練中,先用地圖計算出出發(fā)地A和目的地B的直線距離為9 km,實際從A運動到B用時5 min,賽車上的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數(shù)是15 km,當(dāng)他經(jīng)過某路標(biāo)C時,車內(nèi)速度計指示的示數(shù)為150 km/h,那么可以確定的是( ) A.整個過程中賽車的平均速度為180 km/h B.整個過程中賽車的平均速度為108 km/h C.賽車經(jīng)過路標(biāo)C時的瞬時速度為150 km/h D.賽車經(jīng)過路標(biāo)C時速度方向為由A指向B 解析:選BC.賽車運動的位移為9 km,賽車運動的路程為15 km.賽車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的平均速度計算公式為==108 km/h;指針顯示賽車經(jīng)過路標(biāo)C時瞬時速度的大小為150 km/h,方向應(yīng)沿C點切線而非A→B. 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三點注意 (1)求解平均速度必須明確是哪一段位移或哪一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 (2)v=是平均速度的定義式,適用于所有的運動. (3)粗略計算時我們可以用很短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來求某時刻的瞬時速度. 考點三 對速度、速度變化和加速度的理解 1.速度、速度變化量和加速度的對比 名稱 項目 速度 速度變化量 加速度 物理意義 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和方向,是狀態(tài)量 描述物體速度的變化,是過程量 描述物體速度變化快慢,是狀態(tài)量 定義式 v= Δv=v-v0 a== 方向 與位移x同向,即物體運動的方向 由v與v0的矢量差或a的方向決定 與Δv的方向一致,由F的方向決定,而與v0、v方向無關(guān) 2.a=是加速度的定義式,加速度的決定式是a=,即加速度的大小由物體受到的合力F和物體的質(zhì)量m共同決定,加速度的方向由合力的方向決定. [典例] (多選)有下列幾種情景,請根據(jù)所學(xué)知識選擇對情景的分析和判斷的正確說法( ) ①點火后即將升空的火箭?、诟咚俟飞涎刂本€高速行駛的轎車為避免事故緊急剎車?、圻\行的磁懸浮列車在軌道上高速行駛?、芴盏目臻g站在繞地球勻速轉(zhuǎn)動 A.①因火箭還沒運動,所以加速度一定為零 B.②轎車緊急剎車,速度變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 C.③高速行駛的磁懸浮列車,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很大 D.④盡管空間站勻速轉(zhuǎn)動,但加速度不為零 解析 點火后雖然火箭速度為零,但由于氣體的反沖力很大而使火箭具有很大的加速度,A錯誤;加速度表示速度變化的快慢,速度變化越快,加速度越大,B正確;一個物體運動速度大,但速度不發(fā)生變化,如做勻速直線運動,則它的加速度為零,C錯誤;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發(fā)生了變化,速度就發(fā)生了變化,所以一定有加速度,D正確. 答案 BD 1.(多選)下面所說的物體運動情況中,可能出現(xiàn)的是( ) A.物體在某時刻運動速度很大,而加速度為零 B.物體在某時刻運動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 C.運動的物體在某時刻速度為零,而其加速度不為零 D.做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加速度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同,當(dāng)物體加速度減小時,它的速度也減小 解析:選ABC.物體以很大的速度做勻速運動時,加速度為零,A可能;火箭開始發(fā)射時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B可能;豎直上拋到最高點的物體速度為零,而其加速度不為零,C可能;物體加速度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同時,物體做加速運動,D不可能. 2.如圖所示,小球以v1=3 m/s的速度水平向右運動,碰一墻壁經(jīng)Δt=0.01 s后以v2=2 m/s的速度沿同一直線反向彈回,小球在這0.01 s內(nèi)的平均加速度是( ) A.100 m/s2,方向向右 B.100 m/s2,方向向左 C.500 m/s2,方向向左 D.500 m/s2,方向向右 解析:選C.設(shè)水平向左為正方向,由a=得,a== m/s2=500 m/s2,方向與v2方向相同,水平向左,故C正確. 課時規(guī)范訓(xùn)練 [基礎(chǔ)鞏固題組]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對運動員“大力扣籃”過程進行技術(shù)分析時,可以把運動員看做質(zhì)點 B.“和諧號”動車組行駛313 km從成都抵達重慶,這里的“313 km”指的是位移大小 C.高臺跳水運動員騰空至最高位置時,速度和加速度均為零 D.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且周期為24 h的衛(wèi)星,不一定相對于地面靜止 解析:選D.在對運動員“大力扣籃”過程進行技術(shù)分析時,運動員的動作特別關(guān)鍵,不能把運動員看成質(zhì)點,A錯誤;313 km指的是路程,B錯誤;高臺跳水騰空至最高位置時,速度為零但加速度不為零,C錯誤;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且周期為24 h的衛(wèi)星不一定是同步衛(wèi)星,所以不一定相對地面靜止,D正確. 2.飛機著地后還要在跑道上滑行一段距離,機艙內(nèi)的乘客透過窗戶看到樹木向后運動,乘客選擇的參考系是( ) A.停在機場的飛機 B.候機大樓 C.乘客乘坐的飛機 D.飛機跑道 解析:選C.飛機著地后在跑道上滑行時,乘客以自己乘坐的飛機為參考系,會看到窗外的樹木向后運動,C正確. 3.根據(jù)材料,結(jié)合已學(xué)的知識,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甲為我國派出的軍艦護航線路圖,總航程4 500海里,總航程4 500海里指的是位移 B.圖甲為我國派出的軍艦護航線路圖,總航程4 500海里,總航程4 500海里指的是路程 C.如圖乙所示是奧運火炬手攀登珠峰的線路圖,由起點到終點火炬手所走線路的總長度是火炬手的位移 D.如圖丙所示是高速公路指示牌,牌中“25 km”是指從此處到下一個出口的位移是25 km 解析:選B.軍艦航程是指其運動路徑的總長度,指路程,A錯誤,B正確;奧運火炬手所走線路的總長度是火炬手的路程,C錯誤;高速公路指示牌中“25 km”是指從此處至下一個出口的路程為25 km,D錯誤. 4.(多選)科學(xué)研究表明,在太陽系的邊緣可能還有一顆行星——幸神星.這顆可能存在的行星是太陽系現(xiàn)有的質(zhì)量最大的行星,它的質(zhì)量是木星質(zhì)量的4倍,它的軌道與太陽的距離是地球與太陽的距離的幾千倍.根據(jù)以上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幸神星質(zhì)量太大,不能看做質(zhì)點 B.研究幸神星繞太陽運動時,可以將其看做質(zhì)點 C.比較幸神星運行速度與地球運行速度的大小關(guān)系時,可以選擇太陽為參考系 D.幸神星運行一周的位移要比地球運行一周的位移大 解析:選BC.物體能否看做質(zhì)點與物體的質(zhì)量無關(guān),A錯誤;幸神星的形狀和大小相對其到太陽的距離來說屬于次要的因素,因此可以看做質(zhì)點,B正確;比較兩個物體運動的快慢,要選擇同一參考系,C正確;幸神星運行一周的位移和地球運行一周的位移均為零,D錯誤. 5.(多選)三個質(zhì)點A、B、C均由N點沿不同路徑運動至M點,運動軌跡如圖所示,三個質(zhì)點同時從N點出發(fā),同時到達M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三個質(zhì)點從N點到M點的平均速度相同 B.三個質(zhì)點任意時刻的速度方向都相同 C.三個質(zhì)點任意時刻的位移方向都相同 D.三個質(zhì)點從N點到M點的位移相同 解析:選AD.位移是指從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在任意時刻,三個質(zhì)點的位移方向不同,只有均到達M點時,位移方向相同,C錯誤,D正確;根據(jù)平均速度的定義式=可知三個質(zhì)點從N點到M點的平均速度相同,A正確;質(zhì)點任意時刻的速度方向沿軌跡的切線方向,故三個質(zhì)點的速度方向不會在任意時刻都相同,B錯誤. 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 B.速度改變量Δv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C.物體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加 D.速度很大的物體,其加速度可以很小 解析:選D.加速度是速度的變化量Δv與所用時間Δt的比值,描述的是速度變化的快慢.加速度的大小只反映速度變化的快慢,不能反映速度的大小,故加速度大,速度可能很??;加速度小,速度可能很大,A錯誤,D正確;當(dāng)速度的變化量Δv很大時,若時間Δt也很大,由a=可知a不一定大,B錯誤;物體有加速度,只表明其速度在變化,它可以變大,也可以變小,也可以只有速度的方向改變而大小不變,C錯誤. 7.甲、乙兩個物體在同一直線上沿正方向運動,a甲=4 m/s2,a乙=-4 m/s2,那么對甲、乙兩物體判斷正確的是( ) A.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B.甲做加速直線運動,乙做減速直線運動 C.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變化快 D.甲、乙在相等時間內(nèi)速度變化可能相等 解析:選B.兩物體加速度大小相等,故速度變化快慢相同,A、C均錯誤;由Δv=aΔt可知,兩物體在相等時間內(nèi)速度變化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D錯誤;由于甲物體的加速度與速度方向相同,乙物體加速度與速度方向相反,故甲做加速直線運動,乙做減速直線運動,B正確. [綜合應(yīng)用題組] 8.為提高百米賽跑運動員的成績,教練員分析了運動員跑百米全程的錄像帶,測得:運動員在前7 s跑了61 m,7 s末到7.1 s末跑了0.92 m,跑到終點共用10.8 s,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運動員在百米全過程的平均速度大小是9.26 m/s B.運動員在前7 s的平均速度大小是8.71 m/s C.運動員在7 s末的瞬時速度大小為9.2 m/s D.無法精確知道運動員在7 s末的瞬時速度大小 解析:選C.根據(jù)平均速度公式v=可知選項A、B正確;根據(jù)瞬時速度定義v=可知選項C錯誤,選項D正確. 9.研究表明:加速度的變化率能引起人的心理效應(yīng),車輛的平穩(wěn)加速(即加速度基本不變)使人感到舒服,否則感到不舒服.關(guān)于“加速度的變化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從運動學(xué)角度的定義,“加速度的變化率”的單位應(yīng)是m/s2 B.加速度的變化率為0的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 C.若加速度與速度同方向,如圖所示的a-t圖象,表示的是物體的速度在減小 D.若加速度與速度同方向,如圖所示的a-t圖象中,已知物體在t=0時速度為5 m/s,則2 s末的速度大小為8 m/s 解析:選D.類比可知,加速度的變化率為,單位為m/s3,A錯;加速度的變化率為零,就是加速度恒定,是勻變速運動,B錯;加速度與速度同向,速度增大,C錯;a-t圖象中圖線與坐標(biāo)軸所圍面積表示增加的速度,故D對. 10.如圖所示,一小球在光滑的V形槽中由A點釋放,經(jīng)B點(與B點碰撞所用時間不計)到達與A點等高的C點,設(shè)A點的高度為1 m,則全過程中小球通過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別為( ) A. m, m B. m, m C. m, m D. m,1 m 解析:選C.小球通過的路程為小球?qū)嶋H運動軌跡的長度,則小球的路程為s=2lAB=2 m= m;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則小球的位移大小為x=lAC= m= m.選項C正確. 11.(多選)一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當(dāng)t=0時,物體的速度大小為12 m/s,方向向東,當(dāng)t=2 s時,物體的速度大小為8 m/s,方向仍向東,則當(dāng)t為多少時,物體的速度大小變?yōu)? m/s( ) A.3 s B.5 s C.7 s D.9 s 解析:選BC.物體的加速度a=== m/s2=-2 m/s2,且t′=,當(dāng)v′=2 m/s時,t1=5 s;當(dāng)v′=-2 m/s時,t2=7 s,B、C正確. 12.一質(zhì)點沿直線Ox方向做變速運動,它離開O點的距離隨時間變化的關(guān)系為x=5+2t3(m),它的速度隨時間t變化關(guān)系為v=6t2(m/s).該質(zhì)點在t=0到t=2 s間的平均速度和t=2 s到t=3 s間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別為( ) A.12 m/s,39 m/s B.8 m/s,38 m/s C.12 m/s,19.5 m/s D.8 m/s,12 m/s 解析:選B.平均速度=,t=0時,x0=5 m;t=2 s時,x2=21 m;t=3 s時,x3=59 m,故 1==8 m/s, 2==38 m/s,B正確. 13.(多選)沿直線做勻變速運動的一列火車和一輛汽車的速度分別為v1和v2,v1、v2在各個時刻的大小如表所示,從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 ) t/s 0 1 2 3 4 v1/(ms-1) 18.0 17.5 17.0 16.5 16.0 v2/(ms-1) 9.8 11.0 12.2 13.4 14.6 A.火車的速度變化較慢 B.汽車的加速度較小 C.火車的位移在減小 D.汽車的位移在增加 解析:選AD.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得,火車的加速度大小a1=0.5 m/s2,汽車的加速度大小為a2=1.2 m/s2,故A正確、B錯誤;因火車和汽車的速度方向均不變,它們的位移均隨時間增加,D正確、C錯誤. 14.(多選)如圖所示是某質(zhì)點運動的速度圖象,由圖象得到的正確結(jié)果是( ) A.0~1 s內(nèi)的平均速度是2 m/s B.0~2 s內(nèi)的位移大小是3 m C.0~1 s內(nèi)的加速度大于2~4 s內(nèi)的加速度 D.0~1 s內(nèi)的運動方向與2~4 s內(nèi)的運動方向相反 解析:選BC.根據(jù)v-t圖象可知,質(zhì)點在0~1 s內(nèi)的位移x1=21 m=1 m,1~2 s內(nèi)的位移x2=21 m=2 m,故0~1 s內(nèi)的平均速度 1==1 m/s,0~2 s內(nèi)的位移x=x1+x2=3 m,A錯誤、B正確;0~1 s內(nèi)的加速度a1= m/s2=2 m/s2,2~4 s內(nèi)的加速度a2= m/s2=-1 m/s2,負(fù)號表示a2和v方向相反,故a1>|a2|,C正確;0~1 s內(nèi)與2~4 s內(nèi)的速度均為正值,表示物體都沿正方向運動,D錯誤. 第2節(jié)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 一、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定義:沿著一條直線,且加速度不變的運動. (2)分類: 2.速度與時間的關(guān)系式:v=v0+at. 3.位移與時間的關(guān)系式:x=v0t+at2. 4.位移與速度的關(guān)系式:v2-v=2ax. 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 1.平均速度公式:=v=. 2.位移差公式:Δx=x2-x1=x3-x2=…=xn-xn-1=aT2.可以推廣到xm-xn=(m-n)aT2. 3.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比例式 (1)1T末、2T末、3T末……的瞬時速度之比為:v1∶v2∶v3∶…∶vn=1∶2∶3∶…∶n. (2)1T內(nèi),2T內(nèi),3T內(nèi)……位移之比為:x1∶x2∶x3∶…∶xn=1∶22∶32∶…∶n2. (3)第一個T內(nèi),第二個T內(nèi),第三個T內(nèi),……,第n個T內(nèi)位移之比為: xⅠ∶xⅡ∶xⅢ∶…∶xn=1∶3∶5∶…∶(2n-1). (4)通過連續(xù)相等的位移所用時間之比為:t1∶t2∶t3∶…∶tn=1∶(-1)∶(-)∶…∶(-). 三、自由落體運動和豎直上拋運動的規(guī)律 1.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 (1)速度公式:v=gt. (2)位移公式:h=gt2. (3)速度—位移關(guān)系式:v2=2gh. 2.豎直上拋運動規(guī)律 (1)速度公式:v=v0-gt. (2)位移公式:h=v0t-gt2. (3)速度—位移關(guān)系式:v2-v=-2gh. (4)上升的最大高度:h=. (5)上升到最大高度用時:t=. [自我診斷] 1.判斷正誤 (1)勻變速直線運動是加速度均勻變化的直線運動.() (2)勻變速直線運動是速度均勻變化的直線運動.(√) (3)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是均勻增加的.() (4)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中間時刻的速度一定小于該段時間內(nèi)位移中點的速度.(√) (5)物體由某高度由靜止下落一定做自由落體運動.() (6)豎直上拋運動的物體,上升階段與下落階段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2.滑板愛好者由靜止開始沿一斜坡勻加速下滑,經(jīng)過斜坡中點時的速度為v,則到達斜坡底端時的速度為( ) A.v B.v C.2v D.v 解析:選A.由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中間位置的速度公式 v= ,有v= ,得v底=v,所以只有A項正確. 3.(多選)在某一高度以v0=20 m/s的初速度豎直上拋一個小球(不計空氣阻力),當(dāng)小球速度大小為10 m/s時,以下判斷正確的是(g取10 m/s2)( ) A.小球在這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為15 m/s,方向向上 B.小球在這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為5 m/s,方向向下 C.小球在這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為5 m/s,方向向上 D.小球的位移大小一定是15 m 解析:選ACD.規(guī)定豎直向上為正方向,當(dāng)小球的末速度大小為10 m/s、方向向上時,vt=10 m/s,由=得=15 m/s,方向向上,A正確.當(dāng)小球的末速度大小為10 m/s、方向向下時,vt=-10 m/s,由=得=5 m/s,方向向上,B錯誤,C正確.由于末速度大小為10 m/s時,球的位置一定,距起點的位移x==15 m,D正確. 考點一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 1.運動公式中符號的規(guī)定 一般規(guī)定初速度的方向為正方向,與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取正值,反向的物理量取負(fù)值.若v0=0,一般以a的方向為正方向. 2.多過程問題 如果一個物體的運動包含幾個階段,就要分段分析,各段交接處的速度往往是連接各段的紐帶,應(yīng)注意分析各段的運動性質(zhì). 3.解決運動學(xué)問題的基本思路 →→→→ 1.如圖所示,某“闖關(guān)游戲”的筆直通道上每隔8 m設(shè)有一個關(guān)卡,各關(guān)卡同步放行和關(guān)閉,放行和關(guān)閉的時間分別為5 s和2 s.關(guān)卡剛放行時,一同學(xué)立即在關(guān)卡1處以加速度2 m/s2由靜止加速到2 m/s,然后勻速向前,則最先擋住他前進的關(guān)卡是( ) A.關(guān)卡2 B.關(guān)卡3 C.關(guān)卡4 D.關(guān)卡5 解析:選C.關(guān)卡剛放行時,該同學(xué)加速的時間t==1 s,運動的距離x1=at2=1 m,然后以2 m/s的速度勻速運動,經(jīng)4 s運動的距離為8 m,因此第1個5 s內(nèi)運動距離為9 m,過了關(guān)卡2,到關(guān)卡3時再用時3.5 s,大于2 s,因此能過關(guān)卡3,運動到關(guān)卡4前共用時12.5 s,而運動到第12 s時,關(guān)卡關(guān)閉,因此被擋在關(guān)卡4前,C正確. 2.一旅客在站臺8號車廂候車線處候車,若動車一節(jié)車廂長25米,動車進站時可以看做勻減速直線運動.他發(fā)現(xiàn)第6節(jié)車廂經(jīng)過他用了4 s,動車停下時旅客剛好在8號車廂門口,如圖所示.則該動車的加速度大小約為( ) A.2 m/s2 B.1 m/s2 C.0.5 m/s2 D.0.2 m/s2 解析:選C.設(shè)第6節(jié)車廂剛到達旅客處時,車的速度為v0,加速度為a,則有L=v0t+at2 從第6節(jié)車廂剛到達旅客處到列車停下來,有 0-v=2a2L, 解得a≈-0.5 m/s2或a=-18 m/s2(舍去),則加速度大小約為0.5 m/s2,故C正確. 3.短跑運動員完成100 m賽跑的過程可簡化為勻加速運動和勻速運動兩個階段.一次比賽中,某運動員用11.00 s跑完全程.已知運動員在加速階段的第2 s內(nèi)通過的距離為7.5 m,求該運動員的加速度及在加速階段通過的距離. 解析:根據(jù)題意,在第1 s和第2 s內(nèi)運動員都做勻加速運動.設(shè)運動員在勻加速階段的加速度為a,在第1 s和第2 s內(nèi)通過的位移分別為x1和x2,由運動學(xué)規(guī)律得x1=at① x1+x2=a(2t0)2② 式中t0=1 s,聯(lián)立①②兩式并代入已知條件,得 a=5 m/s2③ 設(shè)運動員做勻加速運動的時間為t1,勻速運動的時間為t2,勻速運動的速度為v;跑完全程的時間為t,全程的距離為x.依題意及運動學(xué)規(guī)律,得t=t1+t2④ v=at1⑤ x=at+vt2⑥ 設(shè)加速階段通過的距離為x′,則x′=at⑦ 聯(lián)立③④⑤⑥⑦式,并代入數(shù)據(jù)得x′=10 m 答案:5 m/s2 10 m 求解多階段運動問題的三點注意 (1)畫過程示意圖時,應(yīng)標(biāo)明各已知量、中間量及待求未知量. (2)選定正方向后,應(yīng)標(biāo)明各物理量的正、負(fù)號. (3)計算結(jié)果中如果出現(xiàn)負(fù)值,應(yīng)說明負(fù)號的物理意義. 考點二 解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六種方法 1.(多選)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在時間T內(nèi)通過位移x1到達A點,接著在時間T內(nèi)又通過位移x2到達B點,則物體( ) A.在A點的速度大小為 B.在B點的速度大小為 C.運動的加速度為 D.運動的加速度為 解析:選AB.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可知,該物體在A點的瞬時速度大小等于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大小,即vA=,選項A正確;設(shè)物體加速度大小為a,有x2-x1=aT2,則a=,選項C、D錯誤;物體在B點的速度大小為vB=vA+aT=,選項B正確. 2.質(zhì)點由A點出發(fā)沿直線AB運動,行程的第一部分是加速度大小為a1的勻加速運動,接著做加速度大小為a2的勻減速運動,到達B點時恰好速度減為零.若AB間總長度為s,則質(zhì)點從A到B所用時間t為( ) A. B. C. D. 解析:選B.設(shè)第一階段的末速度為v,則由題意可知:+=s,解得:v=;而s=t1+t2=t,由此解得:t=,所以選B. 3.物體以一定的初速度從斜面底端A點沖上固定的光滑斜面,斜面總長度為l,到達斜面最高點C時速度恰好為零,如圖所示,已知物體運動到距斜面底端l處的B點時,所用時間為t,求物體從B滑到C所用的時間. 解析:方法一:逆向思維法 物體向上勻減速沖上斜面,其逆過程為由靜止開始向下勻加速滑下斜面.設(shè)物體從B到C所用的時間為tBC. 由運動學(xué)公式得xBC=,xAC=, 又xBC=, 由以上三式解得tBC=t. 方法二:基本公式法 因為物體沿斜面向上做勻減速運動,設(shè)初速度為v0,物體從B滑到C所用的時間為tBC,由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可得v=2axAC① v=v-2axAB② xAB=xAC③ 由①②③解得vB=④ 又vB=v0-at⑤ vB=atBC⑥ 由④⑤⑥解得tBC=t. 方法三:比例法 對于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在連續(xù)相等的時間內(nèi)通過的位移之比為x1∶x2∶x3∶…∶xn=1∶3∶5∶…∶(2n-1). 因為xCB∶xBA=∶=1∶3,而通過xBA的時間為t,所以通過xBC的時間tBC=t. 方法四:中間時刻速度法 利用推論:勻變速直線運動中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AC==.又v=2axAC,v=2axBC,xBC=.由以上三式解得vB=.可以看成vB正好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因此B點是這段位移的中間時刻,因此有tBC=t. 方法五:圖象法 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畫出v-t圖象.如圖所示,利用相似三角形的規(guī)律,面積之比等于對應(yīng)邊的平方比,得=,且=,OD=t,OC=t+tBC.所以=,解得tBC=t. 答案:t 考點三 自由落體運動和豎直上拋運動 1.應(yīng)用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解題時的兩點注意 (1)可充分利用自由落體運動初速度為零的特點、比例關(guān)系及推論等規(guī)律解題. (2)物體由靜止開始的自由下落過程才是自由落體運動,從中間截取的一段運動過程不是自由落體運動,而是豎直下拋運動,應(yīng)該用初速度不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去解決問題. 2.豎直上拋運動的處理方法 (1)兩種方法 ①“分段法”就是把豎直上拋運動分為上升階段和下降階段,上升階段物體做勻減速直線運動,下降階段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下落過程是上升過程的逆過程. ②“全程法”就是把整個過程看成是一個勻減速直線運動過程.從全程來看,加速度方向始終與初速度v0的方向相反. (2)符號法則:應(yīng)用公式時,要特別注意v0、v、h等矢量的正負(fù)號,一般選向上為正方向,v0總是正值,上升過程中v為正值,下降過程中v為負(fù)值,物體在拋出點以上時h為正值,在拋出點以下時h為負(fù)值. (3)巧用豎直上拋運動的對稱性 ①速度對稱:上升和下降過程經(jīng)過同一位置時速度等大反向. ②時間對稱:上升和下降過程經(jīng)過同一段高度的上升時間和下降時間相等. [典例] 氣球下掛一重物,以v0=10 m/s的速度勻速上升,當(dāng)?shù)竭_離地高度h=175 m處時,懸掛重物的繩子突然斷裂,那么重物經(jīng)多長時間落到地面?落地時的速度多大?空氣阻力不計,g取10 m/s2. 解析 解法一:分成上升階段和下落階段兩個過程處理. 繩子斷裂后重物要繼續(xù)上升的時間t1和上升的高度h1分別為 t1==1 s h1==5 m 故重物離地面的最大高度為H=h1+h=180 m 重物從最高處自由下落,落地時間和落地速度分別為 t2= =6 s v=gt2=60 m/s 所以從繩子突然斷裂到重物落地共需時間為 t=t1+t2=7 s. 解法二:取全過程作為一個整體考慮,從繩子斷裂開始計時,經(jīng)時間t后重物落到地面,規(guī)定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則重物在時間t內(nèi)的位移h′=-175 m,由位移公式有: h′=v0t-gt2 即-175=10t-10t2=10t-5t2 t2-2t-35=0 解得t1=7 s,t2=-5 s(舍去) 所以重物落地速度為: v=v0-gt=10 m/s-107 m/s=-60 m/s 其中負(fù)號表示落地速度,與初速度方向相反,方向豎直向下. 答案 見解析 處理豎直上拋運動的兩點注意 (1)用全過程解決豎直上拋運動問題時,一定要先規(guī)定好正方向(一般以初速度方向為正),公式h=v0t+gt2中各符號的意義必須明確. (2)在豎直上拋運動中,當(dāng)物體經(jīng)過拋出點上方某一位置時,可能處于上升階段,也可能處于下降階段,因此這類問題可能造成時間多解或者速度多解. 1.一小石塊從空中a點自由落下,先后經(jīng)過b點和c點,不計空氣阻力.經(jīng)過b點時速度為v,經(jīng)過c點時速度為3v,則ab段與ac段位移之比為( ) A.1∶3 B.1∶5 C.1∶8 D.1∶9 解析:選D.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 2ghab=v2① 2ghac=(3v)2② 由①②得=,故D正確. 2.(多選)某物體以30 m/s的初速度豎直上拋,不計空氣阻力,g取10 m/s2,5 s內(nèi)物體的( ) A.路程為65 m B.位移大小為25 m,方向豎直向上 C.速度改變量的大小為10 m/s D.平均速度大小為13 m/s,方向豎直向上 解析:選AB. 解法一:分階段法. 物體上升的時間t上== s=3 s,物體上升的最大高度h1== m=45 m.物體從最高點自由下落2 s的高度h2=gt=1022 m=20 m.運動過程如圖所示,則總路程為65 m,A正確.5 s末物體離拋出點的高度為25 m,即位移的大小為25 m,方向豎直向上,B正確.5 s末物體的速度v=gt下=102 m/s=20 m/s,方向豎直向下,取豎直向上為正方向,則速度改變量Δv=(-v)-v0=(-20 m/s)-30 m/s=-50 m/s,即速度改變量的大小為50 m/s,方向豎直向下,C錯誤.平均速度== m/s=5 m/s,方向豎直向上,D錯誤. 解法二:全過程法. 由豎直上拋運動的規(guī)律可知:物體經(jīng)3 s到達最大高度h1=45 m處.將物體運動的全程視為勻減速直線運動,則有v0=30 m/s,a=-g=-10 m/s2,故5 s內(nèi)物體的位移h=v0t+at2=25 m>0,說明物體5 s末在拋出點上方25 m處,故路程為65 m,位移大小為25 m,方向豎直向上,A、B正確.速度的變化量Δv=aΔt=-50 m/s,C錯誤.5 s末物體的速度v=v0+at=-20 m/s,所以平均速度==5 m/s>0,方向豎直向上,D錯誤. 考點四 兩類勻減速直線運動 1.剎車類問題 汽車勻減速到速度為零后即停止運動,加速度a突然消失,求解時要注意確定其實際運動時間.如果問題涉及最后階段(到停止運動)的運動,可把該階段看成反向的初速度為零、加速度大小不變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2.雙向可逆類問題 如果物體先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減速為零后又反向做勻加速直線運動,且全過程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變,故求解時可對全過程列式,但必須注意x、v、a等矢量的正負(fù)號及物理意義. 1.以36 km/h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駛的汽車,遇障礙物剎車后獲得大小為a=4 m/s2的加速度,剎車后第三個2 s內(nèi),汽車運動的位移為( ) A.12.5 m B.2 m C.10 m D.0 解析:選D.設(shè)汽車從剎車到停下的時間為t,則由v=v0+at得t== s=2.5 s,所以第三個2 s汽車早已停止,所以第三個2 s位移為零,D正確. 2.(多選)一物體以5 m/s的初速度在光滑斜面上向上運動,其加速度大小為2 m/s2,設(shè)斜面足夠長,經(jīng)過t時間物體位移的大小為4 m.則時間t可能為( ) A.1 s B.3 s C.4 s D. s 解析:選ACD.當(dāng)物體的位移為4 m時,根據(jù)x=v0t+at2得,4=5t-2t2,解得t1=1 s,t2=4 s;當(dāng)物體的位移為-4 m時,根據(jù)x=v0t+at2得,-4=5t-2t2,解得t3= s,故A、C、D正確,B錯誤. 課時規(guī)范訓(xùn)練 [基礎(chǔ)鞏固題組] 1.物體從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在第2 s內(nèi)的位移為x m,則物體運動的加速度大小是( ) A. m/s2 B. m/s2 C. m/s2 D. m/s2 解析:選B.由位移公式x=v0t+at2得物體在第2 s內(nèi)的位移x=a22-a12,解得a= m/s2,B正確. 2.小球由斜面底端以一定初速度滑上光滑斜面,在第2 s和第4 s內(nèi)位移的大小均為5 m,則物體的加速度大小為( ) A.0 B.2 m/s2 C.5 m/s2 D.6 m/s2 解析:選C.由題意知,小球第2 s處于上滑階段,第4 s處于下滑階段,以沿斜面向上為正,則由xm-xn=(m-n)aT2得a= m/s2=-5 m/s2,C正確. 3.一個物體從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以T為時間間隔,在第三個T時間內(nèi)位移是3 m,第三個T時間末的瞬時速度為3 m/s,則( ) A.物體的加速度是1 m/s2 B.第一個T時間末的瞬時速度為0.6 m/s C.時間間隔T=1 s D.物體在第1個T時間內(nèi)的位移為0.6 m 解析:選D.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連續(xù)相等時間內(nèi)通過的位移之比為1∶3∶5,據(jù)此判斷第一個T時間內(nèi)的位移x1=3 m=0.6 m,選項D正確;第二個T時間內(nèi)的位移x2=3 m=1.8 m,由v-0=2a(x1+x2+x3)得a= m/s2,選項A錯誤;由Δx=aT2得1.8 m-x1=aT2,解得T= s,選項C錯誤;第一個T時間末的瞬時速度v1=aT=1 m/s,選項B錯誤. 4.在離地高h(yuǎn)處,沿豎直方向同時向上和向下拋出兩個小球,它們的初速度大小均為v,不計空氣阻力,兩球落地的時間差為( ) A. B. C. D. 解析:選A.以豎直向下為正方向,對向上和向下拋出的兩個小球,分別有h=-vt1+gt,h=vt2+gt,Δt=t1-t2,解以上三式得兩球落地的時間差Δt=,故A正確. 5.(多選)一物體以初速度v0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第1 s內(nèi)通過的位移為x1=3 m,第2 s內(nèi)通過的位移為x2=2 m,又經(jīng)過位移x3物體的速度減小為0,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初速度v0的大小為2.5 m/s B.加速度a的大小為1 m/s2 C.位移x3的大小為1.125 m D.位移x3內(nèi)的平均速度大小為0.75 m/s 解析:選BCD.由Δx=aT2可得加速度的大小a=1 m/s2,則選項B正確;第1 s末的速度v1==2.5 m/s,則v0=v1+at1=3.5 m/s,選項A錯誤;物體的速度由2.5 m/s減速到0所需時間t==2.5 s,經(jīng)過位移x3的時間t′=1.5 s,故x3=at′2=1.125 m,選項C正確;位移x3內(nèi)的平均速度==0.75 m/s,則選項D正確. 6.我國已完成了艦載機阻攔著艦試驗.與陸上基地飛機著陸時可緩慢減速平飛不同,艦載機著艦必須加速,一旦艦載機尾鉤未能掛住阻攔索,必須能快速拉升逃逸.假設(shè)“殲-15”戰(zhàn)機著艦速度為30 m/s,鉤住阻攔索減速滑行45 m停下.若沒有鉤住阻攔索,必須加速到50 m/s才能安全飛離航母,航母甲板上可用于戰(zhàn)機加速的長度僅有200 m.求: (1)“殲-15”戰(zhàn)機鉤住阻攔索減速過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和滑行時間; (2)“殲-15”戰(zhàn)機在甲板上加速飛行的加速度至少是多少? 解析:(1)“殲-15”戰(zhàn)機鉤住阻攔索后做勻減速運動,則有加速度a1==-10 m/s2 由x1=(v0+0)t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t=3 s (2)若未鉤住阻攔索,“殲-15”戰(zhàn)機加速飛行的加速度 a2==4 m/s2 答案:(1)-10 m/s2 3 s (2)4 m/s2 [綜合應(yīng)用題組] 7.A、B兩小球從不同高度自由下落,同時落地,A球下落的時間為t,B球下落的時間為,當(dāng)B球開始下落的瞬間,A、B兩球的高度差為( ) A.gt2 B.gt2 C.gt2 D.gt2 解析:選D.hA=gt2,hB=g2=gt2,所以B剛下落瞬間,A、B間距離為Δh=hA-g2-h(huán)B=gt2,故D對. 8.假設(shè)某無人機靶機以300 m/s的速度勻速向某個目標(biāo)飛來,在無人機離目標(biāo)尚有一段距離時發(fā)射導(dǎo)彈,導(dǎo)彈以80 m/s2的加速度做勻加速直線運動,以1 200 m/s的速度在目標(biāo)位置擊中該無人機,則導(dǎo)彈發(fā)射后擊中無人機所需的時間為( ) A.3.75 s B.15 s C.30 s D.45 s 解析:選B.導(dǎo)彈由靜止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即v0=0,a=80 m/s2,據(jù)公式v=v0+at,有t== s=15 s,即導(dǎo)彈發(fā)射后經(jīng)15 s擊中無人機,選項B正確. 9.一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做剎車實驗,若從0時刻起汽車在運動過程中的位移與速度的關(guān)系式為x=(10-0.1v2)m,則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上述過程的加速度大小為10 m/s2 B.剎車過程持續(xù)的時間為5 s C.0時刻的初速度為10 m/s D.剎車過程的位移為5 m 解析:選C.由v2-v=2ax可得x= v2- v,對照x=(10-0.1v2)m,可知a=-5 m/s2,v0=10 m/s,選項A錯誤,C正確;由v=v0+at可得剎車過程持續(xù)的時間為t=2 s,由v2-v=2ax可得剎車過程的位移x=10 m,選項B、D錯誤. 10.(多選)在一次救災(zāi)活動中,一輛救災(zāi)汽車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剛運動了8 s,由于前方突然有巨石滾下,堵在路中央,所以又緊急剎車,勻減速運動經(jīng)4 s停在巨石前.則關(guān)于汽車的運動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加速、減速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為a1∶a2等于2∶1 B.加速、減速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 1∶ 2等于1∶1 C.加速、減速中的位移大小之比x1∶x2等于2∶1 D.加速、減速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a1∶a2不等于1∶2 解析:選BC.汽車由靜止運動8 s,又經(jīng)4 s停止,加速階段的末速度與減速階段的初速度相等,由v=at,知a1t1=a2t2,=,A、D錯;又由v2=2ax知a1x1=a2x2,==,C對;由=知, 1∶ 2=1∶1,B對. 11.一質(zhì)點以一定的初速度沖上一傾角為θ的斜面,結(jié)果最后靜止在斜面上,如圖所示,在第1 s內(nèi)位移為6 m,停止運動前的最后1 s內(nèi)位移為2 m,求: (1)在整個減速運動過程中質(zhì)點的位移大?。? (2)整個減速過程共用的時間. 解析:(1)設(shè)質(zhì)點做勻減速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a,初速度為v0.由于質(zhì)點停止運動前的最后1 s內(nèi)位移為2 m,對整個過程逆向考慮,則x2=at 所以a==4 m/s2 質(zhì)點在第1 s內(nèi)位移為6 m,由x1=v0t1-at 所以v0==8 m/s 在整個減速運動過程中質(zhì)點的位移大小x==8 m (2)對整個過程逆向考慮,有x=at2 所以t= =2 s 答案:(1)8 m (2)2 s 第3節(jié) 運動圖象 追及和相遇問題 一、x-t、v-t圖象 1.對x-t圖象的理解 (1)物理意義:反映了做直線運動的物體位移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 (2)圖線斜率的意義 ①圖線上某點切線的斜率大小表示速度的大?。? ②圖線上某點切線的斜率正負(fù)表示速度的方向. 2.對v-t圖象的理解 (1)物理意義:反映了做直線運動的物體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 (2)圖線斜率的意義 ①圖線上某點切線的斜率大小表示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的大?。? ②圖線上某點切線的斜率正負(fù)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3)圖線與坐標(biāo)軸圍成的“面積”的意義 ①圖線與坐標(biāo)軸圍成的“面積”表示位移的大小. ②若此面積在時間軸的上方,表示這段時間內(nèi)的位移方向為正;若此面積在時間軸的下方,表示這段時間內(nèi)的位移方向為負(fù). 二、追及、相遇問題 1.追及與相遇問題的概述 當(dāng)兩個物體在同一直線上運動時,由于兩物體的運動情況不同,所以兩物體之間的距離會不斷發(fā)生變化,兩物體間距越來越大或越來越小,這時就會涉及追及、相遇和避免碰撞等問題. 2.追及問題的兩類情況 (1)若后者能追上前者,則追上時,兩者處于同一位置,后者的速度一定不小于前者的速度. (2)若后者追不上前者,則當(dāng)后者的速度與前者的速度相等時,兩者相距最近. [自我診斷] 1.判斷正誤 (1)無論是x-t圖象還是v-t圖象都只能描述直線運動.(√) (2)x-t圖象上兩圖線的交點表示兩物體相遇.(√) (3)x-t圖象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表示物體運動的路程.() (4)兩條v-t圖象的交點表示兩個物體相遇.() (5)兩個物體在追及過程中,物體之間的距離總是逐漸減小.() 2.物體運動的速度—時間圖象如圖所示,該質(zhì)點做直線運動時( ) A.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發(fā)生了改變 B.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發(fā)生了改變 C.在第2秒內(nèi)發(fā)生的位移為零 D.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 解析:選D.A.在第1秒末質(zhì)點的加速度方向發(fā)生改變,速度方向未改變,A錯誤.B.在第2秒末質(zhì)點的速度方向發(fā)生改變,加速度方向未改變,B錯誤.C.在第2秒內(nèi)質(zhì)點一直沿正方向運動,位移不為零,C錯誤.D.從第3秒末到第5秒末質(zhì)點的位移為零,故兩時刻質(zhì)點的位置相同,D正確. 3.(xx湖北二模)如圖所示,為甲、乙兩物體在同一直線上運動的位置坐標(biāo)x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已知甲做勻變速直線運動,乙做勻速直線運動,則0~t2時間內(nèi),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兩物體在t1時刻速度大小相等 B.t1時刻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 C.兩物體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 解析:選C.根據(jù)位移圖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則在t1時刻,甲圖線的斜率大于乙圖線的斜率的絕對值,所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A、B錯誤;坐標(biāo)的變化量等于位移,根據(jù)圖象可知,甲、乙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時間相等,則平均速度的大小相等,故C正確、D錯誤. 考點一 兩類運動圖象的比較 x-t圖象和v-t圖象的比較 x-t圖象 v-t圖象 圖象 物 體 的 運 動 性 質(zhì) ① 表示從位置坐標(biāo)為正處開始一直做反向勻速直線運動并越過位置坐標(biāo)為零處 表示先正向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再反向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② 表示物體靜止不動 表示物體做正向勻速直線運動 ③ 表示物體從位置坐標(biāo)為零處開始做正向勻速直線運動 表示物體從靜止做正向勻加速直線運動 ④ 表示物體做正向勻加速直線運動 表示物體做加速度增大的正向加速運動 1.(xx山東濟南一模)(多選)一質(zhì)點做直線運動的v-t圖象如圖所示,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 ) A.在2~4 s內(nèi),質(zhì)點所受合外力為零 B.質(zhì)點在0~2 s內(nèi)的加速度比4~6 s內(nèi)的加速度大 C.在第4 s末,質(zhì)點離出發(fā)點最遠(yuǎn) D.在0~6 s內(nèi),質(zhì)點的平均速度為5 m/s 解析:選AD.由圖可知,在2~4 s內(nèi),質(zhì)點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所受合外力為零,A對.由圖可知,質(zhì)點在0~2 s內(nèi)加速度大小為5 m/s2,4~6 s內(nèi)加速度大小為10 m/s2,B錯.由圖可知,在第5 s末,質(zhì)點離出發(fā)點最遠(yuǎn),C錯.在0~6 s內(nèi),質(zhì)點的平均速度==5 m/s,D對. 2.(xx內(nèi)蒙古呼倫貝爾一模)在珠海的航展中,中國展出了國產(chǎn)運-20和殲-31等最先進飛機.假設(shè)航展中有兩飛機甲、乙在平直跑道上同向行駛,0~t2時間內(nèi)的v-t圖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飛機乙在0~- 1.請仔細(xì)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yù)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yù)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rèn)領(lǐng)!既往收益都?xì)w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biāo),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biāo)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2019-2020年高考物理大一輪復(fù)習(xí) 第1章 運動的描述 勻變速直線運動配套教案 2019 2020 年高 物理 一輪 復(fù)習(xí) 運動 描述 變速 直線運動 配套 教案
鏈接地址:http://www.3dchina-expo.com/p-2663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