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義與民族主義分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浪漫主義與民族主義分析(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浪漫主義與民族主義分析
肖邦的創(chuàng)作可分為4個時期,即華沙時期、華沙起義時期、在巴黎的全盛時期、晚期。
華沙時期的創(chuàng)作除少數(shù)作品外,在肖邦的整個創(chuàng)作中不占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它是肖邦一生創(chuàng)作的起點,其中已經閃耀著民族感情和民族風格的光輝。就是這個時期,肖邦深深的受到了民族解放思想和文學浪漫主義的影響。奠定了他作為一個民族主義音樂家的基礎。這個時期最重要的作品是1830年作的兩部鋼琴協(xié)奏曲:《第二鋼琴協(xié)奏曲》、《第一鋼琴協(xié)奏曲》
華沙起義時期,肖邦的創(chuàng)作出現(xiàn)了一個飛躍?!禸小調諧謔曲》寫于逗留維也納時期。起義激起的愛國熱情同對祖國親人的思念交織在一起,構成一首既嚴峻又溫存的音詩?!禼小調練習
2、曲》(別稱《革命練習曲》),《d小調前奏曲》則寫于得知華沙淪陷之后,激憤、悲痛之情同嚴整洗練的藝術形式之間達到高度完美的統(tǒng)一,成為肖邦早期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杰作。
在巴黎的全盛時期的創(chuàng)作中,深刻的民族內容、富于獨創(chuàng)性的藝術形式和嫻熟的音樂風格使他的藝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他的創(chuàng)作涉及到鋼琴音樂的各種體裁,波洛奈茲舞曲是肖邦在這個時期創(chuàng)作中民族精神體現(xiàn)得最為強烈的體裁。《降A大調波洛奈茲舞曲》是同類體裁樂曲中性格最剛毅、豪邁,氣勢最宏偉、磅礴的一首。它的主題具有果斷、剛健的節(jié)奏,熱情豪邁的旋律以及明亮的大調式和聲,體現(xiàn)著不屈不撓的民族英雄豪杰的形象。
晚期的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明顯的衰退趨勢?!秅小調馬祖
3、卡舞曲》、《f小調馬祖卡舞曲》是肖邦最后的兩部作品。前者是一首親切、溫存的歌,表達了對生活的最后一點眷戀;后者在淡淡的哀愁中傾訴著對故國和親人的最后思念。
肖邦是一個民族音樂家,在他的許多作品中都體現(xiàn)了他的愛國熱情。在舒曼的文章中就有一句話:"……肖邦的作品是藏在花叢中的大炮。"在他的作品中,不僅有愛國的熱情在,還有民族音樂因素在。這一點不僅表現(xiàn)在他思想上的愛國上,在他的創(chuàng)作中也有明顯的體現(xiàn)--真摯、熱情、柔和、寬廣如歌的,這正符合和了斯拉夫民間音樂的特點。還有就是我們在肖邦的音樂作品中不難發(fā)現(xiàn)他常常使用了對旋律各式各樣的變奏。較多的使用變體發(fā)展,這也是波蘭民間音樂的一大特點。
《降A大調
4、波洛乃茲》OP.53,作於1842年,鋼琴曲,是肖邦所作16首波蘭舞曲之一,是與波蘭民族解放斗爭相聯(lián)系的英雄性作品。據(jù)說此曲奔馬節(jié)奏寫成的對比性中段,描寫了1683年英勇抗擊入侵者的波蘭國王約翰.勃比埃斯基的騎兵隊。該騎兵隊曾擊敗橫行歐洲的土耳其人,保衛(wèi)了祖國,也拯救了歐洲。故又稱《驃騎兵波蘭舞曲》。又據(jù)說:蕭邦在作此曲時,由於傾注了他的全部愛國激情和對波蘭歷史的無限緬懷,竟仿佛聽到了波蘭先輩們的腳步聲,眼前出現(xiàn)了他們全副武裝地愈走愈近的幻影,嚇得蕭邦逃離自己的創(chuàng)作室。由此可見,這首樂曲是具有鮮明的形象和強烈的感染力的。
《降A大調波洛乃茲》,斬釘截鐵的節(jié)奏,朝氣勃勃的音調,表現(xiàn)出這支軍隊威
5、武雄壯的陣容、勇敢堅定的品格。
樂曲開始有一小段引子,引子的第一拍是中低音區(qū)四個bE,用雙手八度強有力同時奏出,這轟然一響,足以使聽眾的心被吸附住,從此,直到曲終再也無法離開。當我們在震動之后還未及定神時,三條半音階平行地向上卷起,又猛然頓住,以后是各種不協(xié)和音,不同節(jié)奏交替,在情感的海洋里到處掀起巨浪。戲劇性的緊張度愈演愈烈,直到覺得氣都透不過來時,第一個、也是全曲最重要的、反復出現(xiàn)的英雄主題,才豪邁、昂揚地奏出,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這個主題段落稍有變化地重復一次,音樂的意境也隨著更上一層樓。在高潮處,仿佛可以聽到刀槍劍戟的撞擊聲。之后是一段由低谷逐步向上沖擊的音樂。沖擊得到暫時勝利后
6、,引出一段不長的有抒情色調的感情濃重的音樂,仿佛戰(zhàn)斗間歇中的某種感觸。
然后音樂進入整個曲式的中段。任何人聽了這段音樂,都會不約而同地意識到,這是騎兵在奔馳:左手八度的固定音型,象征馬蹄聲由遠而近。右手的旋律,是戰(zhàn)士們勇往直前,所向披靡的聲調。騎兵的壯觀場面過后,經過過渡,控制,減速,音樂奇妙地落到一個單純、弱奏的D音上,引出一段難以形容的旋律,流暢、委婉、有一絲哀傷、有一縷溫情、還很高貴,又象夢幻的境界,與千軍萬馬、氣吞山河的氣勢形成強烈的對比。
音樂在這個"遠離戰(zhàn)場"的意境中流動、徘徊了較長時間,好象流連忘返。終于,音樂流入中音區(qū),低音區(qū),哀傷、溫情、夢幻都隱去了,情緒再度激昂起來,斗
7、爭的火焰重新燃起,英雄剛毅的第一主題赫然而出,這也是主要主題的最后一次再現(xiàn)。尾聲勢如破竹,所向披靡,在勝利的歡呼、凱旋中結束全曲
以上所提到的特點只是體現(xiàn)了肖邦音樂的民族性,但是他最重要的旋律創(chuàng)作特點卻是在音樂中聲樂性和器樂性完美的結合。
《c小調敘事曲》是奏鳴快板曲式,但處理非常自由。引子的意義,看來和幻想波羅乃茲舞曲的前奏相同,是講故事人的一段從容不迫的開場白,它以憂傷詢問的音調結束。主部主題是一支沉思,憂郁又帶有史詩性色彩的平靜的旋律。
展開部頭幾小節(jié)懷有警覺的沉靜,很快地就轉變?yōu)轶@慌的呼喊。副部主題的出現(xiàn)是浪漫派(尤其是李斯特)引以為特征的音樂形象變形的出色范例。在展開部的第二部
8、分里,旋律失去了明確的輪廓,成為勢不可擋的滾滾波濤。
以副部開始的再現(xiàn)部并沒有立刻帶來平靜,在這里,副部情調離它本來的抒情溫柔的性質仍然很遠。只是在結束部里才逐漸恢復平靜。主部主題仍像原來那樣真摯、憂傷。但平靜的氣氛只延長了幾小節(jié),旋風般的尾聲又重新把聽眾卷入狂風暴雨般的激情和悲劇性沖突的氣氛里。
肖邦的作品代表著"黃金時代"的浪漫主義音樂,同時,又具有強烈的波蘭民族氣質和情感內容,在歐洲音樂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肖邦之所以偉大,正是因為他把浪漫主義的時代風格和愛國主義的精神內容緊密地融合在音樂作品中,成為十九世紀歐洲樂壇上一顆耀眼的明星!
參考文獻:
【1】于潤洋:西方音樂通史.上
9、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2】D.J.格勞特,C.V.帕利斯卡.西方音樂史.汪啟章,吳佩華,顧連理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6。
【3】保羅.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樂.顧連理等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本論文由整理提供
98。
【4】夏默:交響音樂賞析.北京:世界圖書出版社,2000。
【5】張洪島:歐洲一呢于史.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3。
【6】李應華:西方音樂史略.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8。
摘要:肖邦,波蘭作曲家,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細膩而富有色彩,更兼民族主義風格,形成了獨特的肖邦音樂語言。本文通過分析《降A大調波洛乃茲》及《c小調敘事曲》,從創(chuàng)作風格方面,闡述了肖邦音樂的這一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