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2019部編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學期期末模擬試卷 有解析
《2018 2019部編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學期期末模擬試卷 有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8 2019部編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學期期末模擬試卷 有解析(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8 2019部編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學期期末模擬試卷 有解析 2018-2019學年度(上)部編人教版八年級語文 期末模擬卷 一、積累與運用。(26分)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B)(3分) A.池沼(zhǎo)詰問(ji)追溯(s) 蟾蜍(chnch) B.洨河(jiāo) 丘壑(h)跋涉(b) 綏靖(sujng) C.傴身(yǔ) 孕育(yn)遒勁(qi) 蹣跚(pnshān) D.綺麗(qǐ) 殷紅(yān)藩籬(fān) 軒榭(xuānxi) 2.下列句子中,語言表達得體的一項是(B)(3分) A.許多同學圍著在這次考試中表現(xiàn)出色的周洋同學,讓他介紹經(jīng)驗,周洋說:“你們先到一邊等等,等我喝杯水再賜教?!? B.只見大廳的角門一開,走出一位老人,手拄拐杖,答道:“老朽寫得不好,讓大陸的兄弟見笑了。權(quán)當文字游戲吧?!? C.班會課上老師的一番話真是拋磚引玉,使我陷入了沉思。 D.今天是哥哥18歲的生日,妹妹端起酒杯說:“哥哥,今天是你的壽誕,祝你長壽! 3.下列各組詞語中書寫有誤的一項是(C)(3分) A.阻遏鮮腴無動于衷張皇失措 B.惶急瑣屑惟妙惟肖因地制宜 C.緬甸推祟銷聲匿跡巧妙絕倫 D.鏤空繁衍相安無事自出心裁 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D)(3分) A.由于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zhàn),銳不可當(形容來勢兇猛,不可阻擋),敵人節(jié)節(jié)敗退。 B.不宜籠統(tǒng)地提問,不能籠統(tǒng)地答復,藝術(shù)形式處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開始相差得很小,結(jié)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強調(diào)不能有一點兒差錯)。 C.全在乎設(shè)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中有丘壑(設(shè)計者和匠師的腦中有關(guān)于山水風景的高明構(gòu)思),才能使游覽者攀登的時候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 D.他觸目傷懷(觸碰到自己的眼睛,心里不高興),自然情不能自已。 4.下列對病句的修改不正確的一項是(D)(3分) A.2018年韓國平昌冬奧會的中國短道速滑隊,是從十六名集訓隊員中挑選組成的選手。(去掉“選手”) B.目前,“蘭州牛肉面”已走向海外并遍布全國,產(chǎn)值近千億元,成為“中華第一面”。(將“遍布全國”與“走向海外”互換位置) C.在物質(zhì)供應日益豐沛、精神追求問題愈顯突出的現(xiàn)代社會,審美能力將發(fā)揮越來越要甚至是不可替代。(在句末加“的作用”) D.國家提出的“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觀點是遏制房價飛速發(fā)展的重要結(jié)果之一。(將“遏制”改為“阻止”) 5.對下列句子運用的說明方法判斷有誤的一項是(B)(3分) A.永定河發(fā)水時,來勢很猛,以前兩岸河堤常被沖毀,但是這座橋極少出事,足見它的堅固。(作比較) B.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有的像注視行人,千態(tài)萬狀,惟妙惟肖。(分類別) C.這小圓孔約一英寸口徑,周圍一點兒土都沒有。(列數(shù)字) D.如福建漳州的江東橋,修建于800年前,有的石梁一塊就有200來噸重,究竟是怎樣安裝上去的,至今還不完全知道。(舉例子) 6.下列句子中標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A)(2分) A.隨后《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全文轉(zhuǎn)載,電臺反復播送,引起全社會的熱烈討論。 B.《長征》的飽滿、厚重、震撼人心,在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嚴謹認真的寫作方式。 C.他產(chǎn)生了一個十分強烈的心愿——用手中的筆,全面、真實地再現(xiàn)這一災難。 D.這個物理學家和顏悅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麗的顏色?!? 7.詩文默寫。(每題1分,共8分) (1)征蓬出漢塞,__歸雁入胡天__。(王維《使至塞上》) (2)樹樹皆秋色,__山山唯落暉__。(王績《野望》) (3)白居易在《錢塘湖春行》中用鳥兒爭春來描繪初春景象的句子是:__幾處早鶯爭暖樹__,__誰家新燕啄春泥__。 (4)云漂浮不定,幻化成形,是詩人的歌詠對象。李白在《渡荊門送別》用“__月下飛天鏡__,__云生結(jié)海樓__”描述云生海市蜃樓之景;白居易在《錢塘湖春行》中寫道:“__孤山寺北賈亭西__,__水面初平云腳低__”,描述了湖水白云相連的景象。 二、閱讀 (46分) (一)生于憂患,死于安樂(10分)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8.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3分) (1)行拂亂其所為(違背)(2)曾益其所不能(代詞,他) (3)而后作(奮起。這里指有所作為) 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使命給這樣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內(nèi)心痛苦,筋骨勞累,體膚餓瘦,身受貧困之苦。 (2)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了解到這一切之后,就會明白憂愁禍患可以使人生存,安逸享樂可以使人滅亡的道理了。 10.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D)(3分) A.課文開篇列舉古代圣君賢臣起于卑賤的事例作為論據(jù),引出并論證“生于憂患”的觀點。 B.課文對所舉事例加以概括,得出要增長才干,必須先經(jīng)受艱苦磨煉的觀點。 C.課文圍繞客觀環(huán)境與個人及國家命運的關(guān)系,闡述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深刻道理。 D.課文先談人,主要體現(xiàn)“死于安樂”;后論國,主要體現(xiàn)“生于憂患”。 (二)閱讀下面的古詩,回答問題。(4分)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1.詩的首聯(lián),寫詩人“望”到的景象是國家(山河)破碎,城中草木叢生,一片荒蕪 。(2分) 12.后三聯(lián)寫詩人的內(nèi)心感受,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愿望?(2分) 后三聯(lián)表現(xiàn)了詩人反對戰(zhàn)爭、渴望和平的愿望。(或:表現(xiàn)了詩人渴望戰(zhàn)爭盡快結(jié)束,期盼親人團聚,國泰民安的愿望。) (三)離開手機,你能活下去嗎?(10分) ?、倌阌懈杏X到視力模糊嗎?總隱約聽到手機鈴聲?無論上廁所還是進臥室,手機都24小時不離身?手機沒帶就好像失去了方向感?……如果你發(fā)覺自己有這些“癥狀”,恭喜你!你很可能已經(jīng)患上了“手機依賴癥”!手機在今天已經(jīng)親密得儼然我們的一個身體器官,在家也好出門也好,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手機已經(jīng)全面占領(lǐng)我們的生活。離開手機,你能活下去嗎?在“手機依賴癥”已經(jīng)嚴重泛濫的今天,要回答這個問題還真是不容易。 ②患上手機依賴癥,給人帶來諸多苦楚,輕則患上知識焦慮,看不完的文字圖像令人煩擾;重則遭受身體精神雙重折磨,眼疲勞,手臂肌肉酸痛,形成“觸屏手”。五光十色的手機屏擾亂了正常生活作息,導致機主難以深度睡眠,第二天精神萎靡,生物鐘全盤紊亂,長期下來免疫力下降疾病滋生。更主要還是對精神方面的影響。如果說電子通訊能起到溝通交流的信息傳遞作用,但人與人之間的精神交流隔著屏幕恐怕不太好抒發(fā)。長此以往,人類的人際交流能力也可能慢慢退化,讓位于所謂的“人機交流能力”。 ?、蹚目陀^上看,隨著信息傳播技術(shù)的日益發(fā)達,手機智能化給大眾帶來更多選擇,也讓大眾不知不覺“囚禁”其中。以前手機只能通話、發(fā)短信,現(xiàn)在手機的娛樂、休閑,甚至辦公功能大大豐富。無論身處何地、任何時刻,手機提供豐富的娛樂、休閑方式,都能讓人投入其中,停不下來。對于一些特殊行業(yè),手機智能化帶來不少“掌上業(yè)務(wù)”,很多工作必須隨時用手機保持聯(lián)系,如淘寶客服、微店、APP運營商等。工作被“綁在”手機上,久而久之也難以擺脫。另外,現(xiàn)在不少單位利用手機便捷、通用的特點,建立各種各樣的QQ群、微信群,不少工作都在手機上討論,人際關(guān)系也在各類群的“打情罵俏”上活絡(luò)起來,因此,用不用手機有些時候已經(jīng)無關(guān)個人選擇,而是被科技綁架、被工作所迫。 ④而從主觀上看,一方面,用手機填滿空白時間,給人提供一種“不虛度光陰”的假象。以前發(fā)呆、走神、等候或冥想、深思的時間,現(xiàn)在逐漸被刷屏的快感代替。另一方面,手機也是一種“人際焦慮”的轉(zhuǎn)移。試想下,一群人聚會,如果沒有手機,又沒法很好融入話題,呆愣著多尷尬;而在陌生人環(huán)繞的空間,為了避免和陌生人對話,或者避免自己被關(guān)注,埋頭玩手機“體面”地躲避他人,自得其樂。主客觀因素作用下,“低頭族”數(shù)量的劇增也不足為奇了。 ?、萑ツ?,大意為“與人網(wǎng)上聊天不如現(xiàn)實中一起吃飯”的文章,一度在社交網(wǎng)刷屏,引起了不少人共鳴。文章講的是,美國一男子對網(wǎng)上聊天、虛擬空間對話感到厭煩,發(fā)起了當面請吃飯“運動”,先后與幾百位朋友面對面交談,當真實、立體的個體隔桌對話,眼神交流,言語氣場共融,都是網(wǎng)絡(luò)上文字或語音交流達不到的效果,他得出結(jié)論:面對面的交流更有助于互相理解。 ?、抻腥苏f,放下手機是治療手機依賴癥的最好方式。但調(diào)查顯示,手機依賴癥偏愛性格孤僻、缺乏自信的群體,不喜外出的宅男宅女、不樂與人交流是此癥狀的重災區(qū)。對于有的人來說,手機跟毒品沒什么兩樣,不是想放就能放得下,最根本的解決之道還在于機主自身的決心和毅力。(根據(jù)網(wǎng)絡(luò)文章改編) 13.下列對“手機依賴癥”的成因,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3分) A.智能手機提供豐富的娛樂、休閑方式,對人的吸引力極大。 B.手機智能化帶來不少“掌上業(yè)務(wù)”,很多工作必須隨時用手機保持聯(lián)系。 C.使用手機能給人帶來刷屏的快感,轉(zhuǎn)移“人際焦慮”。 D.玩手機可以幫助性格孤僻、不喜外出的宅男宅女找到自信。 14.下列對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C)(3分) A.文章開篇一連串的問題,列舉了“手機依賴癥”的具體表現(xiàn),既引出說明對象,又形象地展示其危害。 B.本文采用邏輯順序,圍繞“手機依賴癥”展開說明,先分析其危害和成因,再探討解決方法,條理清晰,層次分明。 C.用不用手機其實無關(guān)個人選擇,而是被科技綁架、被工作所迫。所以要治療“手機依賴癥”,必須從客觀原因入手解決問題。 D.文中提及美國一男子發(fā)起了當面請吃飯“運動”的事例,與“網(wǎng)上聊天”“虛擬空間對話”作比較,說明面對面的交流更有助于互相理解。 15.假如你目前也苦于擺脫不了“手機依賴癥”,學完本文,你打算如何克服這種癥狀?請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你的看法。(4分) 積極參與戶外運動,重拾自然之美;參加社區(qū)公益或愛心活動,將生活重心從手機轉(zhuǎn)移到更有價值的事情上;參加朋友聚會,多跟他們“面對面”交談,暢談人生。 (四)閱讀下文,回答問題。(20分) 點燃一個冬天 游睿 山村的冬天就是來得早,寒氣在十月剛過就開著隊伍鋪天蓋地地卷過來。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8點還沒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幾根玉米稈子被寒氣凍得瑟瑟地顫抖。孫老師和自己的女人卻早早地起床了。 “瘟天,又是下雨?!迸藳]好氣地罵著,“一連倒了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該倒得差不多了?!? 孫老師笑了笑。大塊大塊的煤早就堆在了操場的角落。孫老師說:“生火吧,我已經(jīng)聽到孩子們的腳步聲了。” 女人望天,嘆氣?!拔撂?”女人又咧咧地罵。走路的時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個坑。女人用了幾塊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哧地劃了根火柴。“瘟天,還下雨,我們這冬天就沒法過了?!迸苏f。 孫老師知道,女人說的是煤。這點煤是女人用背簍一塊一塊背回來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用這些煤度過這個冬天。孫老師不說話,他聽見了孩子們的腳踏著水的聲音。這聲音漸行漸近。孫老師就想起他們沾滿黃泥的褲腿,露出腳趾的膠鞋,貼著臉皮的頭發(fā)和準備鉆進嘴里的鼻涕……孫老師說:“但愿這是最后一個雨天?!? 這時,孩子們來了,整整齊齊地叫了一聲老師好。孫老師輕聲應著,說放下書包,快來烤烤,烤干身上我們馬上上課。【A】學生們就如一群魚兒一樣游在那堆火旁邊,一邊伸出濕漉漉的褲腿和鞋,一邊在霧氣里說著誰早上沒等誰,誰昨天放學后看見了孫老師做什么了。孫老師笑著招呼,都來烤烤,別凍著了。 女人在一邊默默地看著。半晌,女人說:“我有事先走了,你們慢慢烤。”女人挎著背簍慢慢地被霧簾遮住。遠處漸漸地有了狗叫或者一兩聲鳥兒的私語。 下午放學了,霧還沒怎么散。孫老師和孩子們揮手,不斷說著再見。孫老師說:“天黑得早,早點兒回。住遠一點兒的,要走兩個多小時呢。”孩子們點頭。 看孩子們走遠,女人放下背簍。背簍里是滿滿的一背簍干柴。 “喲,原來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們不就沒事了嗎?” 女人給了孫老師一個白眼。女人說:“你早早地就把學生放回家了,人家還不是在路上貪玩?” “誰說的?他們可都是聽話的孩子,放學就回家了啊?!睂O老師說。 “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個家長,他說你們怎么老留學生的課啊。可我們放學很早的。你想想,學生們是不是沒聽話?枉你還那么熱心?!迸藨崙嵉卣f。 女人說完,就看見孫老師已經(jīng)出了學校的門,腳步把寒氣撞得嘩啦嘩啦響。 傍晚的時候,女人做好了飯菜。孫老師才回來?;貋淼臅r候抱了一大捆干柴。 “看到啥了?”女人問。 孫老師放下柴火,說:“看見了。他們在路上的一個草坪里玩。我批評了他們幾句,放學是得早點兒回家?!? 女人說:“你看你。唉——”女人搖搖頭,想說什么,但沒說出來。 這天晚上,寒風又把村莊嘩嘩啦啦地搖了一個晚上。女人和孫老師在床上翻來翻去。女人說:“聽見沒有,下雪了?!睂O老師說:“聽見了,下就下吧。” “可我們沒有煤了,準備著凍死?” “我們不是有干柴嗎?怕什么呢!” “那點兒干柴能維持多久?” 孫老師翻了翻身:“能維持多久就多久。睡覺,睡覺,明天還有課?!? “你……”女人已經(jīng)聽見孫老師的呼嚕聲了。 第二天一大早,【B】大地上到處插滿了白旗,空氣里僅有的一點兒暖氣算是徹底投降了。寒氣四掠,厚厚的積雪很刺眼。孫老師和女人還蒙在被子里,就聽見了有人踩著積雪撲哧撲哧的聲音。接著有人走進學校。 孫老師一個骨碌爬起來,難道是學生們來了?這么早? 女人跟著起了床。女人看見孫老師打開門,站在那里不動了。 “咋了,咋了?”女人趕緊跑過去。 門口,齊刷刷地站著孫老師的學生們。他們手中都提著一袋木炭,正一個接一個地把木炭往孫老師的門口放。門口已經(jīng)堆了好大一堆木炭。 “老師?!睂O老師還沒來得及說話,已經(jīng)有人說話了?!斑@些都是我們自己在放學后燒的,這種木炭特別耐燒?!? 原來…… 這時,學生們又說:“老師,夠你們燒了嗎?不夠我們繼續(xù)燒,我們能燒。” 孫老師的眼里已經(jīng)有了淚水,他回頭看了看女人。女人的臉紅撲撲的。 女人眼里也閃著東西,她嘴里冒著熱氣,一個勁兒地說:“夠了,夠了。都可以燒一個冬天了?!?選自《微型小說百年經(jīng)典?中國卷》,有刪改) 16.請按時間順序?qū)⑿≌f的主要內(nèi)容補充完整。(4分) 早上: 下午放學后:孫老師夫婦以為學生貪玩,放學不按時回家。 晚上: 第二天清早:學生們送來自己燒的木炭,孫老師夫婦深受感動。 17.從全文看,孫老師是一個而較少考慮自家生活的人;他的妻子雖然嘴上愛抱怨,但實際上卻是一個心地善良、、的好女人。(3分) 18.文中【B】處畫線句的環(huán)境描寫有何作用?請簡要回答。(3分) 19.請對【A】處畫線句作簡要點評。(4分) 20.請寫出本文題目《點燃一個冬天》的兩層含義。(6分) 表層含義: 深層含義: (四)16.早上:孫老師夫婦為學生生火,學生烤火取暖。晚上:孫老師的妻子擔憂沒有足夠的燃料過冬,孫老師卻不在意。(言之有理即可) 17.對學生關(guān)懷備至勤勞顧家理解丈夫(或:支持丈夫)(言之有理即可) 18.畫線句的環(huán)境描寫突出了山村冬天的天氣嚴寒,為下文寫學生們雪中送炭做了鋪墊,也襯托了學生們這種行為的感人。(言之有理即可) 19.示例:這個畫線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學生們圍在火堆邊烤火時歡快的情景,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孫老師對學生們的愛。(言之有理即可) 20.表層含義:學生們送的木炭能滿足孫老師夫婦一個冬天取暖的需要。深層含義:愛心使孫老師夫婦和學生們在寒冷的冬天里感到溫暖。(或:孫老師用愛溫暖著學生們,而學生們也用真摯的愛回報老師,使寒冷的冬日充滿暖意。)(言之有理即可) 三、寫作(50分) 21.題目一:《你是我最______的人》(牽掛、感激、敬佩……) 題目二: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會有諸多的幸運與磨難,有諸多的成功與失敗,有諸多的歡笑與哭泣……可這些,都將會是曾經(jīng),會成為過去,這些曾經(jīng)的美好與悲傷終將被我們置于腦后,不戀也不恨。如果一味沉浸其中,只會徘徊不前,我們得學會忘記,因為人生總是從告別走向明天的。 請以《學會忘記》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①以上兩題,任選一題作文 (若選題目一,必須把題目補充完整);②文體自選(詩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表達真情實感,力求有創(chuàng)意,不得套寫、抄襲;④書寫正確、規(guī)范、美觀;⑤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2018 2019部編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學期期末模擬試卷 有解析 2019 部編人教版八 年級 語文 上學 期期 模擬 試卷 解析
鏈接地址:http://www.3dchina-expo.com/p-2812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