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第八章二、重力 力的示意圖 教學設計2》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第八章二、重力 力的示意圖 教學設計2(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8.2重力 力的示意圖
一、教學目標:
1、知道重力產生的原因。
2、通過探究知道影響重力大小的因素,知道重力與質量的關系,會用G=mg進行簡單計算。
3、知道重力的方向及應用。
4、了解重力勢能的概念。
重點: 1、探究影響重力大小的因素,g的物理意義,推導和應用G=mg的公式。
2、重力的方向和重垂線的應用。
難點:探究影響重力大小的因素,判斷重力的方向。
三、教學資源:
橡皮泥、彈簧測力計、鐵架臺、木板、水平儀、鉤碼、細線、圖畫(2幅)
四、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課札記
導入新課
播放體育課學生活動的視頻,讓學生思考:為什么籃球、跳繩的同
2、學、跳遠的同學最終都會落向地面?
你還能舉些類似的例子嗎?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出重力課題。
講授新課
播放“蘋果受重力作用”視頻,引出“重力”與“物重”的概念。
重力的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分別是什么?
探究活動:影響重力大小的因素。
重力的大小用什么儀器測量?
演示:測量一個鉤碼的重力,復習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我們平時說一輛卡車比較重,一張紙比較輕,就是指他們的重力不同。
請同學們回憶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
請同學們猜一猜:重力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請學生討論)
引導學生減少探究因素:
同學們猜想的因素中,哪幾個是有關系的?
3、
有什么關系?
引導學生得出:探究重力與質量的關系即探究了重力與密度、體積的關系。
影響重力的因素有多個,應該采用什么實驗方法呢?
探究活動1:物體受重力大小跟形狀的關系
提問應該控制什么變量?
引導學生選擇實驗器材,根據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收集證據、分析論證、交流合作、得出結論。
探究活動2:物體受重力大小跟質量的關系
提問應該控制什么變量?
引導學生選擇實驗器材,根據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收集證據、交流合作。
引導學生分析實驗數(shù)據,學會正比關系的數(shù)據分析,得出結論。
4、介紹:
g表示物體所受的重力的大小與質量之比,約等于9.8N/Kg。
你能根據探究結果,寫出G、m、g的關系公式嗎?
在要求不精確的情況下,可取g=10N/Kg
議一議:
你知道9.8N/kg的物理意義嗎?
練一練:
小明質量為60Kg,請計算他受到的重力。
( g取10N/kg)
寫成:60Kg=600N對嗎?
練一練:
經科學家的精確測量,g值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仍有差異,下表為各個不同城市的g值大小,觀察分析表中提供的數(shù)據,回答下列問題。
地點
g值大小
地球緯度
地點
g值大小
地球緯度
赤道
9.780
0
廣
5、州
9.788
2306 ′
武漢
9.794
3033′
上海
9.794
3112 ′
北京
9.801
3956 ′
紐約
9.803
4041 ′
莫斯科
9.816
5545 ′
北極
9.832
90
①g值相同的城市是:
②g值相差最大的兩地是:
③試猜想g值變化的原因可能是:
小組討論:
你覺得重力與地理位置、狀態(tài)有關嗎?請根據前面的探究活動和科學家的精確測量,說明理由。如果課后進行探究活動,你準備怎么設計實驗?
探究活動3:重力的方向是怎樣的?
請同學們猜想:重力的方向怎樣?
(請學生討論
6、)
請學生選擇實驗器材,設計實驗。
指導學生實驗,得出結論。
生活 物理 社會
介紹:重垂線的應用:重垂線、水平儀
小組實踐活動:
1、分南、北兩組展開競賽:掛畫
2、四位同學一組:檢查桌面是否水平
播放打樁機打樁視頻,介紹被舉高的物體在下落過程中能對其它物體做功,說明被舉高的物體具有能量,引入重力勢能的概念。
小組討論:
假如地球上沒有了重力,地球上的情景將如何?
播放“神七”在太空中的失重的視頻片斷。
板書:
重力
1、重力的產生:地面附近的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重力大小:物體所受的重力
7、跟它的質量成正比. G=mg g=9.8N/Kg
3、重力方向:豎直向下
重垂線的應用:檢查墻面是否豎直,窗臺是否水平
觀察現(xiàn)象,思考。
討論后得出:物體都受地球的吸引這一共同點。
學生舉例:如:瀑布、蹦極、
跳水、跳傘……
總結得出: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
物重: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學生回答:地球、被研究的物體
彈簧測力計
學生回答:
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的方法。
提出問題、猜想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論證、得出結論
學生討論后回答:
猜想:質量、形狀、體積、密度、地理位置、狀
8、態(tài)……
質量、體積、密度
m=ρv
同種物質,體積越大,質量越大。
體積相同的物體,密度越大,質量越大。
控制變量法
控制質量、地理位置相同
器材:彈簧測力計、橡皮泥
設計實驗……
設計實驗表格:
橡皮泥的形狀
橡皮泥的重力G/N
方形
球形
其他形狀(柱形)
分小組進行實驗、收集證據、分析論證、交流合作、得出結論:物體受重力大小跟形狀無關。
控制形狀、地理位置相同
器材:彈簧測力計、鉤碼
設計實驗……
設計實驗表格:
鉤碼只數(shù)
質量
m /kg
物重
G /N
物重與質量的比值G /m(N/Kg)
1
0.
9、1
2
0.2
3
0.3
分小組進行實驗、收集證據、分析論證、交流合作、得出結論:
物體受到的重力大小跟它的質量成正比關系。
g=G/m → G=mg
回答:
質量為1Kg的物體受到的重力為9.8牛
上黑板計算:
G=mg=60 Kg10N/kg=600N
不對。他們是不同的單位不能相加相減或等于。
學生回答:
(1)武漢與上海
(2)赤道與北極
(3)地理位置變化,緯度越高,g值越大
學生討論后回答:
重力與地理位置有關。不同的地理位置g不同,
10、根據探究結果G=mg,g越大,重力越大。
設計課后實驗方案……
重力的大小與狀態(tài)無關。因為質量是不隨狀態(tài)的變化而變化的,g與地理位置有關,與狀態(tài)無關。根據探究結果G=mg,重力的大小與狀態(tài)無關。
設計課后實驗方案……
提出猜想:
垂直水平面桌面向下(豎直向下)
垂直與鐵架臺底面向下、……
器材:鐵架臺、細線、鉤碼
設計實驗:
(1)將鐵架臺放在水平桌面上,觀察細線與桌面的關系。
(2)將鐵架臺傾斜,觀察細線與桌面的關系。
學生實驗、收集證據、交流合作、得出結論:
物體受重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下
學生分小組開展實踐活動。
11、
學生討論后回答:
河水不再流動,再也看不見大瀑布; 人一跳起來就離開地球; 杯子里的水,倒不進口里……
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創(chuàng)設情境,加深學生對重物下落原因的認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找出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
讓學生復習彈簧測力計的使用,對重力的大小形成感性認識,同時感知重力的方向,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
復習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觀。
發(fā)動學生廣泛猜想,培養(yǎng)學生對問題進行猜想的能力,對學生提出的其它可行的方案,給與表揚。
引導學生分析提出的因素,進行有效選擇,
12、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
培養(yǎng)學生運用科學方法設計實驗及表格、進行實驗、分析論證的能力,讓學生學會總結實驗結果,并加強相互交流合作。
培養(yǎng)學生運用科學方法設計實驗及表格、進行實驗、分析論證的能力,讓學生學會總結實驗結果,并加強相互交流合作。
引導學生重視g的含義,學會公式的推導。
明確物理量的含義,對學生作業(yè)書寫中常見的錯誤加以矯正。
精選例題,讓學生借鑒科學家的測量結果,了解g隨地理位置的變化而變化。為下面推導重力的大小是否與地理位置有關作鋪墊。
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拓展學生課外探究的設計與理論推導能力。
引導學生運用科學方法進行探究。
引導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物理是非常有用的。
將物理學習從課堂延伸到課外。
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大膽發(fā)揮想象。
結合視頻,拓展知識面,進行愛國主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