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九年級化學上冊 2.1 空氣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年九年級化學上冊 2.1 空氣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九年級化學上冊 2.1 空氣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年九年級化學上冊 2.1 空氣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目標) 了解空氣的主要成分 初步認識純凈物和混合物 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的本領,學習實驗操作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生通過設計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積累探究活動的經驗,初步獲得化學探究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學生通過參與探究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加強合作意識,養(yǎng)成客觀、科學的評價態(tài)度。 二、重點、難點: 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是化學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所以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設計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其中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是難點。 三、本節(jié)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探究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是中考的一個重要考點,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一則可以指導學生鍛煉觀察分析的本領,學習實驗操作;二則可以通過對本實驗設計意圖的領會而加深對xx多年前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的思路的體會。 四、學情分析: 1、認知分析: 學生在前面已經對蠟燭及其燃燒進行了探究;對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進行了探究,有了一定的探究意識。 2、能力分析: 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觀察、分析、評價能力,能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但學科綜合意識較差,不能適時的把物理和化學知識結合在一起。 3、情感分析: 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喜歡自己動手操作,善于表現(xiàn)自己。 五、教法、學法: 針對本節(jié)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結合學生的知識基礎,本節(jié)課采取的教法是:“引導探究法” ;學生的學法是“自主探究法”即學生在“觀察—動手—討論—交流—歸納”的實踐探索中,自主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和發(fā)展過程。 六、設計思路:本節(jié)課的設計旨在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動腦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本節(jié)課把教材上的演示實驗改成了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幫助者。以問題為主線,引導學生層層深入,獲取新知。 七、教學資源準備:細鐵絲、紅磷、盛有氧氣的集氣瓶、酒精燈、火柴、毛玻璃片、軟塑料瓶、盛水的大燒杯、量筒、集氣瓶、導氣管、燃燒匙、藥匙、供學生評價的三套裝置圖、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的資料 八、課型:新授課 九、教學過程:(見下頁)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1.提出問題:關于空氣中的氧氣你都了解什么? 2.演示實驗:將在空氣中加熱至發(fā)紅的細鐵絲伸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 3.提出問題:細鐵絲不能在空氣中燃燒卻能在氧氣中劇烈的燃燒是什么原因呢? 4.過渡語:那么空氣中到底含有哪些氣體?其中氧氣的含量是多少呢?本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 5.引出課題并板書: 空氣(第一課時) 二.設計實驗、自主探究 1.提出問題: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指什么? 評價學生的回答,講解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含義:即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是指一定量空氣中所含氧氣的量,可以用兩種方法表示,邊講解邊板書下面的兩個算式 A:氧氣含量==m氧氣/m空氣 B:氧氣含量==V氧氣/V空氣 2.講解:通常我們采用第二種方法,即要想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只需測出空氣的體積以及空氣中所含氧氣的體積,提示學生可以以一個有形的儀器(如集氣瓶)中的空氣為研究對象。 3.出示一個集氣瓶,提出問題問: 怎樣測出集氣瓶中空氣的體積? 4.巡視,并參與小組討論,了解學生的認知障礙,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給與幫助 5.找一名學生到講臺上演示測量過程,并記錄測出的空氣體積(V空氣)。 6.再一次出示上述的集氣瓶并提出問題:怎樣測出這個集氣瓶中有多少氧氣(即該集氣瓶中氧氣的體積是多少呢?)? 7. 引領學生操作:將軟塑料瓶擠癟,然后將擠癟的軟塑料瓶口浸沒在水中,松開手 8.提出問題:大燒杯中的水為什么會進入軟塑料瓶?進入軟塑料瓶中水的多少與什么有關系? 9.講解、評價學生的答案。講解水進入瓶中的原理以及進水多少的決定因素。讓學生意識到要想測出氧氣的體積,必須想辦法消耗瓶中的氧氣,造成瓶內外出現(xiàn)壓強差 10. 巡視,并參與小組討論,了解學生的認知障礙,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給與幫助 11. 組織學生不同組之間進行交流、討論 12.評價學生的實驗方案,糾正錯誤,彌補不足,引導學生完善實驗方案 13.按照已經確定的實驗方案演示測定氧氣體積的全過程 14.講解: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約為五分之一(即氧氣體積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 一),但剛才同學的測定結果并不是恰好 五分之一,那么這個實驗出現(xiàn)誤差的可能原因有哪些呢? 15.展示(屏顯)幾套實驗裝置圖,讓學生評價優(yōu)劣 16.提出問題:為什么倒吸的水不能把集氣瓶灌滿,而只是倒吸進入集氣瓶容積的五分之一? 17.提出問題:空氣與氧氣、氮氣、二氧化碳等氣體有什么不同?引出混合物和純凈物的概念 18.播放化學家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的有關資料 三.回顧再現(xiàn)、舉手質疑 給學生時間回顧再現(xiàn)本節(jié)課的新知識 四.強化訓練,提升能力 1.發(fā)題組訓練篇子,給學生訓練時間(限時),巡視 2.精講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 五.及時反饋,知己知彼 發(fā)課時檢測題條,限時檢測 六.小結 展示幾個問題,引導學生自己回顧總結 1:本節(jié)課你獲取的新知識有—————— 2:本節(jié)課學習過程中你最感興趣的是—— 3:你想給老師提的建議是——————— 4:本節(jié)課你做的不太好,決心下節(jié)課做的更好的是———————————— 回答 觀察實驗現(xiàn)象 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這可能與空氣中含有一些其他氣體即氧氣的濃度低有關 試著回答: 認真聽講 先進行小組討論,然后不同組之間進行交流、討論;達成共識,確定出實驗方案:即將集氣瓶灌滿水,然 后,將水倒入量筒中,測出水的體積,即為集氣瓶內空氣的體積。 觀察并學習實驗操作 小組討論 觀察實驗現(xiàn)象 小組討論,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可能與擠出去的氣體的多少有關系 接著進行小組討論,尋找消耗瓶中氧氣的方法,進一步尋找測定氧氣體積的方法 小組長代表全組發(fā)言,同組的其他同學補充。不同組的同學評價優(yōu)劣, 和老師合作,最后確定出科學合理的實驗方案 觀察現(xiàn)象,計算氧氣含量的測定結果 分析實驗裝置,回顧整個實驗過程,尋找出現(xiàn)誤差的可能原因,鞏固強化實驗成功的關鍵 分析老師展示的裝置圖,評價優(yōu)劣 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空氣中除了氧氣外還有其他氣體 思考并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初步認識混合物和純凈物 觀看視頻資料,比較拉瓦錫的實驗原理和上述實驗原理。 回顧本節(jié)課內容,對存在疑問的地方舉手質疑,然后強化鞏固所學知識 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根據(jù)自己的能力選擇只做A組、或做A、B兩組、或A、B、C三組都做。 對答案,糾錯 做課時檢測 按照老師提出的問題回顧、總結 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的身心迅速融入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為本節(jié)課學生獲取新知做好鋪墊 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 引導學生養(yǎng)成積極思考的習慣, 由問題引出本節(jié)課的課題 適當點撥,讓學生明確探究的方向 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動腦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增強師生之間的親和力。 把教材中的教師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分組實驗,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動腦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活化學生思維 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理化)綜合意識 師生互動,讓學生學會和老師交流、合作、互動。 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評價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提高學生的分析評價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調整課堂氣氛,使學生稍做放松,同時學生通過對比反應原理,讓學生從中認識到自己的“偉大”,體驗成功的喜悅,幫助學生樹立起學好化學的信心。 強化鞏固新知識 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有所提高,達到分層訓練的目的),因材施教的目的 檢驗學生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掌握情況,便于教師及時反思自己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所采取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是否得當。便于教師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也為教師課下針對性的輔導提供了依據(jù),) 培養(yǎng)學生善于反思的習慣,-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年九年級化學上冊 2.1 空氣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 九年級 化學 上冊 空氣 教案 新版 新人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3dchina-expo.com/p-3350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