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上冊 第三單元 12《唐詩五首》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doc
《八年級語文上冊 第三單元 12《唐詩五首》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八年級語文上冊 第三單元 12《唐詩五首》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doc(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唐詩五首》教學設計 《野望》 野望 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野望》寫的是山野秋景,在閑逸的情調中,帶幾分彷徨和苦悶,是王績的代表作。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邊地。東皋,指他家鄉(xiāng)絳州龍門的一個地方。他歸隱后常游北山、東皋,自號“東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坝我馈?,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現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寫薄暮中所見景物:“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迸e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在夕陽的余暉中越發(fā)顯得蕭瑟。在這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tài)與動態(tài),搭配得恰到好處。 然而,王績還不能象陶淵明那樣從田園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說:“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闭f自己在現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 讀熟了唐詩的人,也許并不覺得這首詩有什么特別的好處。可是,如果沿著詩歌史的順序,從南朝的宋、齊、梁、陳一路讀下來,忽然讀到這首《野望》,便會為它的樸素而叫好。南朝詩風大多華靡艷麗,好象渾身裹著綢緞的珠光寶氣的貴婦。從貴婦堆里走出來,忽然遇見一位荊釵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樸素美就會產生特別的魅力。王績的《野望》便有這樣一種樸素的好處。 這首詩的體裁是五言律詩。自從南朝齊永明年間,沈約等人將聲律的知識運用到詩歌創(chuàng)作當中,律詩這種新的體裁就已醞釀著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問手里律詩遂定型化,成為一種重要的詩歌體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績,已經能寫出《野望》這樣成熟的律詩,說明他是一個勇于嘗試新形式的人。這首詩首尾兩聯抒情言事,中間兩聯寫景,經過情──景──情這一反復,詩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層。這正符合律詩的一種基本章法。 《黃鶴樓》 教學目標: 1、采取多種朗讀形式,感受詩中的氣韻。 2、品味感受詩歌所體現的物是人非、歸思難禁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了解詩中涉及的傳說,感受作者對物是人非的感慨。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時間:2007年3月30日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作者簡介:崔顥(704~754),汴州(開封)人。開元十一年進士。天寶中為尚書司勛員外郎。少年為詩,意浮艷,多陷輕薄;后來的邊塞生活使他的詩風大變,風骨凜然,雄渾奔放。有《崔顥集》。 2、從《唐才子傳》中記載的故事入手激發(fā)學生興趣: 李白曾登黃鶴樓想題詩紀念,但當他看到崔顥的《黃鶴樓》后,自認無法超越,就此收手。只在崔詩下面題了行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便飄然離去。事后對崔顥的這首詩念念不忘,曾兩次作詩模仿此詩的格調。如:在金陵鳳凰臺時寫下了《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鷺洲??倿楦≡颇鼙稳?,長安不見使人愁。 3、黃鶴樓簡介 黃鶴樓,中國歷史上的三大名樓之一,一百年前被大火焚毀;1985年它又重新屹立在長江之濱。昔日的黃鶴樓有“天下絕景”之稱,今日的黃鶴樓更雄偉、壯麗。據史料記載,黃鶴樓始建于三國。1700多年來,屢建屢毀,僅明清兩代,就被毀7次,重建和維修了10次。有“國運昌則樓運盛”之說。 黃鶴樓瀕臨萬里長江,雄踞蛇山之巔,挺拔獨秀,輝煌瑰麗,很自然就成了名傳四海的游覽勝地。歷代名士崔顥、李白、白居易、賈島、陸游、楊慎、張居正等,都先后到這里游樂,吟詩作賦。而崔顥的《黃鶴樓》詩,一直被認為是千古佳作,很多人都能背育。因這首詩,使很多人產生了對黃鶴樓的懷念,當黃鶴新樓落成之后,它的豐姿令人振奮,是很自然的事。關于黃鶴樓有許多動人的傳說。據《報恩錄》記載,黃鶴樓原為辛氏開設的酒店,一道士為了感謝她千杯之恩,臨行前在壁上畫了一只鶴,告之它能下來起舞助興。從此賓客盈門,生意興隆。過了10年,道士復來,取笛吹奏,并跨上黃鶴直上云天。辛氏為了紀念這位幫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樓,取名“黃鶴樓”。另一說是有一位名叫費煒的人,在黃鶴山中修煉成仙,然后乘黃鶴升天。后來人們?yōu)閼涯钯M煒,便在這黃鶴山上建造了一座黃鶴樓。崔顥的詩與此有關。 二、多形式朗讀古詩 三、深入感知古詩 問1:詩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詩句是?引用神話傳說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傳達出詩人內心的孤寂與苦悶) 問2:描寫登黃鶴樓所見江上情景的兩句詩句是?請你用自己的畫描繪一下 問3:詩人在最后感嘆道“煙波江上使人愁”,他為何而愁?愁什么呢? 明確:詩人由黃鶴樓的名字由來想到傳說中的仙人已乘鶴而去,只留下這座樓和千年不變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漢陽城一帶,草木茂盛蒼翠;繼而想起自己的故鄉(xiāng),不禁抒發(fā)了懷舊、思想的感慨,一股世事蒼茫的愁緒涌上心頭。 問4:五、六句寫看到的繁榮景象,而七、八兩句卻寫清冷的思鄉(xiāng)之情,運用了什么手法?傳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反襯手法,傳達出詩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對歸宿的向往。 四、小結:全詩借景抒情,抒寫了詩人漂泊異地的傷感與思念故鄉(xiāng)的情懷。 五、再次朗讀古詩 《使至塞上》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整體感知這首詩,了解本詩的寫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詩的一些常識; 2、過程和方法目標:通過反復讀詩,讓學生在吟詠之中加深理解,熟讀成誦,品味詩歌語言;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體會詩的意境,領會詩所表達的深刻思想情感。 教學重點:熟讀成誦,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詩句所蘊涵的內涵,體會詩歌意境。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簡單介紹唐詩的類型 唐詩可分為絕句和律詩,絕句(五言和七言),律詩(五言、七言和排律)。 2、唐代自開國以來,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斷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強邊防,以應付戰(zhàn)事。有時也乘勝逐北,有擴張領士的意圖。開元、天寶年間,有許多詩人參加了守邊高級將帥的幕府,做他們的參軍、記室。這些詩人把他們在邊塞上的所見所聞寫成詩歌,于是邊塞風光和軍中生活成為盛唐詩人的新題材。這一類詩,文學史上稱為“邊塞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邊塞詩——王維的《使至塞上》。 二、簡介背景 1.整體感知教師范讀,并思考以下問題: 王維是怎樣的一個人?(之后提問) 王維,字摩詰,唐代詩人,畫家。他的詩以描繪山水田園和歌詠隱居生活為主,以“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出名。其中反映軍旅和邊塞生活的作品,寫景的佳句廣為流傳,如《使至塞上》就極富代表性。 2.談談創(chuàng)作背景和意境情感 開元二十五年,王唯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邊塞慰問戰(zhàn)勝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實際是被排擠出朝廷)。王維輕車簡從,要到遠在西北邊塞的居延。經長途跋涉,在蕭關遇到了騎兵,卻沒有遇到將官,(一問才知道),將官此時正在燕然前線。這首詩就是在出塞途中寫的。通過作者敘述出使邊塞的艱苦情況,抒發(fā)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壯情懷和孤寂之情。 三、課文賞析 1.讓一學生朗讀,小組討論:說出這首詩所表現的事、景、情;由此導入講解全詩。 2.“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講解:詩人以簡練的筆墨寫了此次出使的經歷。 翻譯:我只身輕車簡從出使到邊疆,途中經過屬國居延。 3.“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講解:既言事,又寫景,更在敘事寫景中傳達出幽微難言的內心情感 提問(1):“蓬草”在古代詩文中一般比喻什么? 詩中的“征蓬”表達了詩人什么感情? 提供的答案:“蓬草”隨風飛轉,古代文學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蹤。王維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覺,他為自己受排擠離開朝廷感到十分憂憤。 提問(2):說說這一句的含義,蘊含作者怎樣的感情? 提供的答案:自己過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樣,飛出了漢家的邊塞,又像北歸的大雁一樣飛人胡天的上空。蘊含了作者被排擠出朝廷的惆悵,暗寫自己內心的激憤和抑郁。 4、讓學生賞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句。 在這純然一色、荒涼無邊的沙漠上,那烽火臺燃起的一股濃煙,既顯得孤單,又格外醒目,“直”字,使景物一下變得挺拔堅韌,剛直有力。 5、“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問:這里“在燕然”是不是說都護真的在燕然山呢? 提供參考:這是引用典故,漢朝的竇憲在燕然山打仗勝利后在石碑上刻上自己的名字。 6、談談本文的情感變化(本環(huán)節(jié)由學生自由發(fā)揮,點撥:“抑郁到慷慨”) 四、畫詩 通過你對“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理解,用簡筆畫把此景畫出來。 《渡荊門送別》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學習《渡荊門送別》。 過程與方法 在自讀自悟,合作探討中理解詩詞的思想內容及主旨,能準確流暢地背誦。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正確體會作者在詩中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抖汕G門送別》一詩是一首描寫祖國壯麗山河的詩篇。結尾緣江水而生發(fā)遐想,在“故鄉(xiāng)水”送行的深情祝愿中,化為對故鄉(xiāng)的眷戀和對大好前程的憧憬。 教學重難點 重點 體會詩詞的意境美、語言美;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難點 激發(fā)學生想像,再現詩歌畫面,深刻體會景物描寫中蘊含著的深厚的情思經及對“送別”的理解。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ㄒ唬?,學習古詩 ?。ǘW習《渡荊門送別》 1學生自由讀古詩,初步了解詩意。 2放錄音,營造氣氛。 3 《渡荊門送別》是一首五言律詩,首聯交代了什么? 明確:遠渡的地點和此行的目的。 又頷聯寫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是從什么角度來寫景的? 明確:描寫渡過荊門進入楚地的壯闊景色,畫出一幅氣勢磅衡的萬里長江圖,寫的是遠景。 4 這一聯中有一個字用得好,找出來談談它好在何處。 明確:隨字將群山與原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真切地表現出來,寫活了,給人們以空間感和流動感。 5 頸聯則變換視角,描寫長江的近景: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請談談這聯詩所描繪的意境。 明確:“月下飛天鏡”是月夜俯視所見。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緩慢的長江水中,好像從天上飛來一面明鏡。“云生結海樓”是白晝眺望所見。天上云彩,層層疊疊,構成海市蜃樓。 教師補充:云多,則天空高遠,反襯原野低平、江岸遼闊、兩岸平曠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進了詩人初次見到平原時的新鮮、欣喜的感受和體驗。 6 從尾聯來看,這首送別詩是否是為朋友送行? 明確:不是,是告別故鄉(xiāng)。尾聯中的故鄉(xiāng)水是指流經故鄉(xiāng)的水,“萬里送行舟”指的是如今懷著深情厚意載我遠行。詩人初次離開故鄉(xiāng),確實有些依依不舍,但不說破。掉筆從對方寫來,說故鄉(xiāng)水有情,不遠萬里,依戀不會送我這個遠別故鄉(xiāng)的人到楚地。 7尾聯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情? 明確:抒發(fā)了思鄉(xiāng)深情。 8通過合作學習,研究探討: (1)李白的《渡荊門送別》是如何在浪漫主義風格中透著新奇的? 這首詩五、六兩句在李白浪漫主義風格中透著新奇。這里的新奇不在描寫景色的本身而在它的托意?!霸孪嘛w天鏡”,“下”字是動詞,說月亮下來了,影子落在江水中。圓圓的月亮,像一面鏡子。鏡子從哪里來的呢?從天上飛下來的。天上一個月亮,水中一個月影,上下生光,照得大地的一切晶明透亮。古詩:“何。當大刀頭,破鏡飛上天。”本詩卻從相反的方面來運用它新奇的想像?!霸粕Y海樓”,詩人看到天空云彩的奇幻變化,產生無窮想像?!昂恰奔础昂J序讟恰?。這種自然現象的產生,是由于光線在大氣中的折射,在大海或沙漠的上空,有時忽然出現像城市的奇幻景象,古代人的科學水平低,驚為神怪,認為是海中的蜃(蛤蚌之類)吐氣結成的。江漢平原上空并無這種自然現象。詩人所指的是天邊云彩各種奇異的形狀,仿佛也產生了仙人樓閣似的。為什么平常的月景和浮云能引起詩人這么大的興趣?因為在嶄新的環(huán)境里認為一切都是新奇可喜的,就產生了敏銳的感覺。過去詩人一直在四川生活,讀書于戴天山上,游覽峨眉,隱居青城,所熟悉的是蜀中的山山水水。如今渡過荊門,山漸消失,眼前是一望無際的低平的原野,詩人的感覺自然新奇了。 ?。?)李白《渡荊門送別》中“送別”有幾種理解? 課本提示中說是詩人青年時期出蜀贈給送別的友人的詩,《教參》中則提到沈德潛《唐詩別裁》評此詩說:“詩中無送別意,題中二字可刪。”到底哪種理解更合適? 這首詩的確寫的是送別,不過是送李白者仍在舟中,而詩人李白已經上岸了。詩人與朋友在長江千里舟中相伴來到荊門,現在李白離舟上岸,在告別的時候說“可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因為李白自己不能再相送,就寄托意于江水,只有它能代為送客,江水滔滔,朋友繼續(xù)推舟前進,自己上岸,更代為舟中朋友感到寂寞,以后,只有故鄉(xiāng)江水依然相送,憑這寄托彼此的鄉(xiāng)情友誼。至于課本提示和《教參》的理解,當然也有它的道理。 9小結 李白的《渡荊門送別》一詩是一首描寫祖國壯麗山河的詩篇。詩中并無送友的離情別緒。當時,年輕的詩人,懷著“仗劍去國,辭親遠游”的壯志,展望前程,自不免心情激動,祖國壯麗的山河,更增添了生活的光彩。全詩一氣直下,如大江奔流,格調輕快,意境高遠,想像瑰麗。中間兩聯,尤以頷聯為佳,氣象博大,氣勢飛騰。“山隨平野盡,江人大荒流”,形象地描繪了船過荊門山后長江兩岸壯麗多姿的景色,反映了詩人的開闊胸懷和奮發(fā)進取的精神?!霸孪嘛w天鏡,云生結海樓”,以水中月明如圓鏡,反襯江水的平靜,以天上云彩構成海市蜃樓襯托江岸的遼闊,天空的高遠,藝術效果十分強烈,歷來被稱為不朽的佳句。結尾緣江水而生發(fā)遐想,在“故鄉(xiāng)水”送行的深情祝愿中,化為對故鄉(xiāng)的眷戀和對大好前程的憧憬。這種奇想,言盡意遠,韻致清揚。 (三)齊讀,背誦這首詩。 ?。ㄋ模┙Y束課程。 板書設計 渡荊門送別 李白(唐) 首聯 交代旅程 頷聯 喜悅開朗 頸聯 新奇景色 尾聯 思念故鄉(xiāng) 《錢塘湖春行》 目標:1、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3、啟發(fā)學生熱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4、引導學生了解自然,熱愛自然,尊重自然。 一、 導入。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遷下邽(今陜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它是我國最著名的風景區(qū)之一。唐宋以來,寫西湖的詩篇多得難以統(tǒng)計。提起西湖,我們自然會想起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fā)了詩人喜悅的感情。這首詩以即景寓情見長,寫詩人騎馬瀏覽中所見到的西湖早春風光,使人覺得生意盎然,如親見一般,真不愧為名篇。 二、初讀熟悉全詩: 1、聽錄音,要求學生正音正字; 2、生齊讀;正音正字 3、抽生朗讀,指導朗讀技巧(聲音洪亮,節(jié)奏抑揚頓挫,情感自然) 4、師范讀,學生思考:A、劃出壓韻的字;B、分析這是一首什么體裁的古詩?C、找出其中的對偶句,體會其特點。 三、讀讀講講問問。 問:詩人是騎馬游西湖,所以詩里提到了“游蹤”,但詩里寫游蹤跟散文不一樣,是用不著作細致交代的,要仔細想想才看得出來。試誦讀全詩兩遍,然后說說詩人的游蹤。(從孤山的北面到湖東的白堤) 問:我們說這首詩寫的是早春景象。,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呢?(早鶯、新燕、亂花、淺草)首聯:詩人從大處落筆,寫行經孤山寺賈亭時看到的山光水色?!俺跗健保瑢懘核跎?,略與堤平。“云腳低”,寫白云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 頷聯:寫鶯燕,是詩人所見。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筑巢,一片生機勃勃之勢。 頸聯:寫花草,著重表現詩人的感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生迷亂的感覺。(按:這是總問,以下再逐句問。) 問:“湖面初平”寫的是怎樣的景象?(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與堤平。)為什么說“云腳低”?(“虧腳”,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顯得低了,這是早春景象。)講:杜甫有句云“日腳下平地”,形容太陽落山;李賀有句云“露腳斜飛濕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狀。腳,有下垂義。 問:“幾處早鶯”有什么含義?(鶯不多;如多,當為“處處”。)為什么“爭暖樹”。(余寒猶在,鳥兒也想曬太陽。)鶯不多,燕子多不多呢?(“誰家”猶言某家,“銜新泥”者,始筑巢也,可見也不多。)鶯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鶯燕不多,故為早春。這兩句專寫鳥兒。 問:哪句詩說明詩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最愛湖東行不足”一句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已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問:第五、六句寫了什么?(花草)為什么說“亂花迷眼?(詩人在馬上觀花,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便有迷亂之感。)這樣寫,跟詩題有關嗎?(暗切題中“行”字)淺草有什么用意?(草初生,故,“淺”,也是早春景象;“沒蹄”,也是暗切題中“行”字。) 問:最后兩句是怎么結住全詩的?(用抒情方式)這兩句頗有韻味,能品味出來嗎?詩人最喜愛的是什么?(在白沙堤的綠楊陰里按轡徐行,可是開頭只指出方位,“湖東”,面積太大了,為什么詩人“最愛”呢?到最后才點出白沙堤和它的景物特征,這就耐人尋味了。) 四、精讀尋覓春蹤: 師:請閱讀全詩,想一想,寫了春天的哪一個階段? 生:早春 師:小組自由討論,詩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寫初春的西湖? 歸納:大致有春水,春云,春鳥,春樹,春泥,春花,春草,在具體分析時,結合朱自清的《春》中春花,春草的描寫。 師小結:白居易用妙筆為我們繪出了一幅水漲云舒鶯歌燕舞,花亂草綠,游人如織的西湖早春圖。 五、品讀詩中妙筆: 師:古人對語言的錘煉極為講究,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實都是“吟安一個字,撫斷數根須”的結果,白居易、歐陽修、賈島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詩“亂花漸欲迷人眼”中的“亂”不僅寫出了花的品種數量之多,花開之多更顯出了一種勃勃的生機,詩中還有類似的妙筆,你能找出一些嗎? 生:看書,自由討論,自由發(fā)言。 歸納:“初、低、早、爭、暖、新、春、漸、淺” 六、悟讀景中情語: 師:請全班有感情的朗讀全詩一遍,思考:作者在全詩中流露出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生:自由發(fā)言 師:詩中哪一個詞最能概括這種感情? 生:“最愛” 師歸納:前六句景中有情,后兩句情中有景,全詩情景交融 師:學了《春》、《錢塘江春行》我們對自然應該持什么態(tài)度? 生:自由發(fā)言(熱愛自然,保護自然,尊重自然) 師:錢塘湖除了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還有兩位大忠臣陪在湖邊,知道他們是誰嗎? 生:于謙和岳飛 師:于謙寫了“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則是對岳飛的褒揚,我們要學習他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風亮節(jié)。 七、要求學生誦讀古詩 八、教師總結 這首詩的題意主要在一個“行”字上,“行”字寫得好,才能見出騎馬游春的樂趣。但西湖面積太大,行程太長,所以詩人只截取其中一段來寫——從孤山寺的北面寫起,至白沙堤止。開頭寫“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見之景;中間寫游程中所見;最后用“綠楊陰里”寫白沙堤之景,這樣,讀這首詩,我們自然就有了隨著詩人飽覽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覺。-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唐詩五首 八年級語文上冊 第三單元 12唐詩五首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年級 語文 上冊 第三 單元 12 唐詩 教學 設計 新人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3dchina-expo.com/p-3374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