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數(shù)學下冊 專題突破講練 巧用中點解決問題試題 (新版)青島版.doc
《八年級數(shù)學下冊 專題突破講練 巧用中點解決問題試題 (新版)青島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八年級數(shù)學下冊 專題突破講練 巧用中點解決問題試題 (新版)青島版.doc(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巧用中點解決問題 一、中位線定理 1. 三角形中位線定義:連接三角形兩邊中點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線。 2. 三角形中位線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于第三邊,且等于第三邊的一半。 如圖,在△ABC中,D、E分別是AB、AC兩邊中點,求證DE平行且等于。利用全等和平行四邊形進行證明。 強調理解: (1)要把三角形的中位線與三角形的中線區(qū)分開。三角形中線是連接一頂點和它的對邊中點的線段,而三角形中位線是連接三角形兩邊中點的線段。 (2)三角形有三條中位線,首尾相接時,小三角形面積等于原三角形的四分之一,這四個三角形都互相全等。 二、直角三角形斜邊中線 如果一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這個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 如圖,在Rt△ABC中,∠ACB=90,D是AB的中點,求證。利用矩形性質進行證明。 總結: (1)當圖形中有一個中點的時候考慮倍長中線,當圖形中有兩個中點的時候考慮連接后用中位線; (2)計算中經常使用直角三角形斜邊中線等于斜邊一半,特別要注意等腰直角三角形。 例題1 如圖,M是△ABC的邊BC的中點,AN平分∠BAC,且BN⊥AN,垂足為N,且AB=6,BC=10,MN=1.5,則△ABC的周長是( ?。? A. 28 B. 32 C. 18 D. 25 解析:延長線段BN交AC于E,從而構造出全等三角形,(△ABN≌△AEN),進而證明MN是中位線,從而求出CE的長。 答案:延長線段BN交AC于E?!逜N平分∠BAC, ∴∠BAN=∠EAN,AN=AN,∠ANB=∠ANE=90, ∴△ABN≌△AEN,∴AB=AE=6,BN=EN, 又∵M是△ABC的邊BC的中點,∴CE=2MN=21.5=3, ∴△ABC的周長是AB+BC+AC=6+10+6+3=25,故選D。 例題2 如圖,以邊長為1的正方形的四邊中點為頂點作四邊形,再以所得四邊形四邊中點為頂點作四邊形,…依次作下去,圖中所作的第三個四邊形的周長為 ;所作的第n個四邊形的周長為 。 解析:根據(jù)正方形的性質以及三角形中位線的定理,求出第二個,第三個四邊形的周長,從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即可求出第n個四邊形的周長。 答案:根據(jù)三角形中位線定理得,第二個四邊形的邊長為=,周長為2,第三個四邊形的周長為4=2,第n個四邊形的周長為4()n?1,故答案為2,4()n?1。 利用中點判斷三角形形狀 示例 如圖,在線段AE同側作兩個等邊三角形△ABC和△CDE(∠ACE<120),點P、點M分別是線段BE、AD的中點,則△CPM是( ?。? A. 鈍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邊三角形 D. 非等腰三角形 解析:首先根據(jù)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得出AC=BC,CD=CE,∠ACB=∠ECD=60,則∠BCE=∠ACD,從而根據(jù)SAS證明△BCE≌△ACD,得∠CBE=∠CAD,BE=AD;再由點P、點M分別是線段BE、AD的中點,得BP=AM,根據(jù)SAS證明△BCP≌△ACM,得PC=MC,∠BCP=∠ACM,則∠PCM=∠ACB=60,從而證明該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答案:∵△ABC和△CDE都是等邊三角形,∴AC=BC,CD=CE,∠ACB=∠ECD=60?!唷螧CE=∠ACD?!唷鰾CE≌△ACD?!唷螩BE=∠CAD,BE=AD。又點P、點M分別是線段BE、AD的中點,∴BP=AM?!唷鰾CP≌△ACM。∴PC=MC,∠BCP=∠ACM。∴∠PCM=∠ACB=60?!唷鰿PM是等邊三角形。故選C。 轉化三角形構造中位線 示例 已知兩個共頂點的等腰Rt△ABC,Rt△CEF,∠ABC=∠CEF=90,連接AF,M是AF的中點,連接MB、ME。 (1)如圖1,當CB與CE在同一直線上時,求證:MB∥CF; (2)如圖1,若CB=a,CE=2a,求BM,ME的長; (3)如圖2,當∠BCE=45時,求證:BM=ME。 解析:(1)如答圖1所示,延長AB交CF于點D,證明BM為△ADF的中位線即可; (2)如答圖2所示,作輔助線,推出BM、ME是兩條中位線; (3)如答圖3所示,作輔助線,推出BM、ME是兩條中位線:BM=DF,ME=AG;然后證明△ACG≌△DCF,得到AG=DF,從而證明BM=ME。 答案:(1)證明:如答圖1,延長AB交CF于點D,則易知△ABC與△DBC均為等腰直角三角形,∴AB=BC=BD,∴點B為線段AD的中點,又∵點M為線段AF的中點,∴BM為△ADF的中位線,∴BM∥CF。 (2)解:如答圖2所示,延長AB交CF于點D,則易知△DBC與△ABC為等腰直角三角形,∴AB=BC=BD=a,AC=DC=a,∴點B為AD中點,又∵點M為AF中點,∴BM=DF。分別延長FE與CA交于點G,則易知△CEF與△CEG均為等腰直角三角形,∴CE=EF=GE=2a,CG=CF=2a,∴點E為FG中點,又∵點M為AF中點,∴ME=AG。∵CG=CF=2a,CA=CD=a,∴AG=DF=a,∴BM=ME=a=a。 (3)證明:如答圖3,延長AB交CE于點D,連接DF,則易知△ABC與△DBC均為等腰直角三角形, ∴AB=BC=DB,AC=DC,∴點B為AD中點,又∵點M為AF中點,∴BM=DF。延長FE與CB交于點G,連接AG,則易知△CEF與△CEG均為等腰直角三角形,∴CE=EF=EG,CF=CG,∴點E為FG中點,又∵點M為AF中點,∴ME=AG。在△ACG與△DCF中,,∴△ACG≌△DCF(SAS),∴AG=DF,∴ME=BM。 (答題時間:45分鐘) 一、選擇題 1. 直角三角形ABC的周長為2+,斜邊上的中線長為1,則該三角形的面積等于( ?。? A. 1 B. C. D. 2. 如圖,∠MON=90,矩形ABCD的頂點A、B分別在邊OM,ON上,當B在邊ON上運動時,A隨之在邊OM上運動,矩形ABCD的形狀保持不變,其中AB=2,BC=1,運動過程中,點D到點O的最大距離為( ?。? A. +1 B. C. D. *3. 如圖,BE、CF分別是△ABC的高,M為BC的中點,EF=5,BC=8,則△EFM的周長是( ?。? A. 21 B. 18 C. 13 D. 15 **4. 如圖,E、F、G、H分別是BD、BC、AC、AD的中點,且AB=CD。下列結論:①EG⊥FH,②四邊形EFGH是矩形,③HF平分∠EHG,④EG=(BC-AD),⑤四邊形EFGH是菱形。其中正確結論的個數(shù)是( ) A. 1個 B. 2個 C. 3個 D. 4個 **5. 在正方形ABCD中,P為AB的中點,BE⊥PD的延長線于點E,連接AE、BE、FA⊥AE交DP于點F,連接BF,F(xiàn)C。下列結論:①△ABE≌△ADF;②FB=AB;③CF⊥DP;④FC=EF,其中結論正確的是( ?。?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二、填空題 *6. 如圖,△ABC的周長為26,點D,E都在邊BC上,∠ABC的平分線垂直于AE,垂足為Q,∠ACB的平分線垂直于AD,垂足為P,若BC=10,則PQ的長為 。 *7. 如圖,將菱形紙片ABCD折疊,使點A恰好落在菱形的對稱中心O處,折痕為EF,若菱形ABCD的邊長為2cm,∠A=120,則EF= cm。 *8. 如圖,在△ABC中,AB=AC,M,N分別是AB,AC的中點,D,E為BC上的點,連接DN,EM。若AB=13cm,BC=10cm,DE=5cm,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為 。 *9. 命題:如圖,正方形ABCD中,E、F分別為AB、AD上的點,AF=BE,CE、BF交于點H,BF交AC于點M,O為AC的中點,OB交CE于點N,連接OH。下列結論中:①BF⊥CE;②OM=ON;③OH=CN;④ OH+BH=CH。其中正確的結論有________。 三、解答題 *10. 如圖,直線a、b相交于點A,C、E分別是直線b、a上兩點且BC⊥a,DE⊥b,點M、N分別是CE、BD的中點。 求證:(1)DM=BM;(2)MN⊥BD。 *11. 已知:在△ABC中,∠ABC=90,點E在直線AB上,ED與直線AC垂直,垂足為D,且點M為EC中點,連接BM,DM。 (1)如圖1,若點E在線段AB上,探究線段BM與DM及∠BMD與∠BCD所滿足的數(shù)量關系,并直接寫出你得到的結論; (2)如圖2,若點E在BA延長線上,你在(1)中得到的結論是否發(fā)生變化?寫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證明; (3)若點E在AB延長線上,請你根據(jù)條件畫出相應的圖形,并直接寫出線段BM與DM及∠BMD與∠BCD所滿足的數(shù)量關系。 **12. 已知:在△ABC中,BC>AC,動點D繞△ABC的頂點A逆時針旋轉,且AD=BC,連接DC。過AB、DC的中點E、F作直線,直線EF與直線AD、BC分別相交于點M、N。 (1)如圖1,當點D旋轉到BC的延長線上時,點N恰好與點F重合,取AC的中點H,連接HE、HF,根據(jù)三角形中位線定理和平行線的性質,可得結論∠AMF=∠BNE(不需證明); (2)當點D旋轉到圖2或圖3中的位置時,∠AMF與∠BNE有何數(shù)量關系?請分別寫出猜想,并任選一種情況證明。 1. B 解析:∵CD是直角三角形ABC斜邊上的中線,∴AB=2CD=2,∵直角三角形ABC的周長是2+,∴AC+BC=,兩邊平方得:AC2+2AC?BC+BC2=6,由勾股定理得:AC2+BC2=AB2=4,∴2AC?BC=2,ACBC=1,∴S△ABC=ACBC=1=。故選B。 2. A 解析:如圖,取AB的中點E,連接OE、DE、OD,∵OD<OE+DE,∴當O、D、E三點共線時,點D到點O的距離最大,此時,∵AB=2,BC=1,∴OE=AE=AB=1,DE===,∴OD的最大值為:+1。 3. C 解析:∵BE、CF分別是△ABC的高,M為BC的中點,∴在Rt△BCE中,EM=BC=4,在Rt△BCF中,F(xiàn)M=BC=4,∴△EFM的周長=EM+FM+EF=4+4+5=13。故選C。 4. C 解析:∵E、F、G、H分別是BD、BC、AC、AD的中點,∴EF=CD,F(xiàn)G=AB,GH=CD,HE=AB,∵AB=CD,∴EF=FG=GH=HE,∴四邊形EFGH是菱形,∴①EG⊥FH,正確;②四邊形EFGH是矩形,錯誤;③HF平分∠EHG,正確;④當AD∥BC,如圖所示:E,G分別為BD,AC中點,∴連接CD,延長EG到CD上一點N,∴EN=BC,GN=AD,∴EG=(BC-AD),只有AD∥BC時才可以成立,而本結論中AD與BC很顯然不平行,故本結論錯誤;⑤四邊形EFGH是菱形,正確。綜上所述,①③⑤,共3個正確。故選C。 5. D 解析:∵正方形ABCD,BE⊥ED,EA⊥FA,∴AB=AD=CD=BC,∠BAD=∠EAF=∠90=∠BEF,∵∠APD=∠EPB,∴∠EAB=∠DAF,∠EBA=∠ADP,∵AB=AD,∴△ABE≌△ADF,∴①正確;∵AE=AF,BE=DF,∴∠AEF=∠AFE=45,取EF的中點M,連接AM,∴AM⊥EF,AM=EM=FM,∴BE∥AM,∵AP=BP,∴AM=BE=ME,∴∠EMB=∠EBM=45,∴∠AMB=90+45=135=∠FMB,∵BM=FM,AM=FM,∴△ABM≌△FBM,∴AB=FB,∴②正確;∴∠BAM=∠BFM,∵∠BEF=90,AM⊥EF,∴∠BAM+∠APM=90,∠EBF+∠EFB=90,∴∠APF=∠EBF,∵AB∥CD,∴∠APD=∠FDC,∴∠EBF=∠FDC,∵BE=DF,BF=DC,∴△BEF≌△DFC,∴FE=CF,∠FEB=∠CFD=90,∴③正確,④正確;故選D。 6. 3 解析:∵BQ平分∠ABC,BQ⊥AE,∴△BAE是等腰三角形,同理△CAD是等腰三角形,∴點Q是AE中點,點P是AD中點(三線合一),∴PQ是△ADE的中位線,∵BE+CD=AB+AC=26-BC=26-10=16,∴DE=BE+CD-BC=6,∴PQ=DE=3。 7. 解:連接BD、AC,∵四邊形ABCD是菱形,∴AC⊥BD,AC平分∠BAD,∵∠BAD=120,∴∠BAC=60,∴∠ABO=90-60=30,∵∠AOB=90,∴AO=AB=2=1,由勾股定理得:BO=DO=,∵A沿EF折疊與O重合,∴EF⊥AC,EF平分AO,∵AC⊥BD,∴EF∥BD,∴EF為△ABD的中位線,∴EF=BD=(+)=,故答案為:。 8. 30cm2 解析:連接MN?!進,N分別是AB,AC的中點,∴MN是△ABC的中位線,∴MN∥BC,且MN=BC=5cm;過點A作AF⊥BC于F。則AF⊥MN,AF=12cm(勾股定理)。∵圖中陰影部分的三個三角形的底長都是5cm,且高的和為12cm;∴S陰影=512=30cm2。 9. ①②④ 解析:∵AF=BE,AB=BC,∠BAD=∠ABC=90,∴△ABF≌△BCE,∴∠BCE=∠ABF,∠BFA=∠CEB,∴∠BEC+∠BCE=∠BEH+∠ABF=90,∴∠BHE=90,即BF⊥EC,①正確;∵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BO⊥AC,BO=OC,由題意,正方形ABCD中,∠ABO=∠BCO,已證∠BCE=∠ABF,∴∠ECO=∠FBO,∴△OBM≌△OCN,∴OM=ON,即②正確;③∵△OBM≌△OCN,∴BM=CN,只有當H為BM的中點時,OH等于CN的一半,故③錯誤;④過O點作OG垂直于OH,OG交CH于點G,在△OGC與△OHB中,,故△OGC≌△OHB,∵OH⊥OG,∴△OH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結論④正確。綜上所述,①②④正確。 10. 證明:(1)∵BC⊥a,DE⊥b,∴∠CBE=∠CDB=90,∴△CBE,△CDE為直角三角形,∵點M是CE的中點,∴DM=BM=EC,∴DM=BM;(2)∵DM=BM,∴△MDB為等腰三角形,又∵N為BD的中點, ∴MN為BD邊上的中線,∴MN⊥BD(三線合一)。 11. 解:(1)結論:BM=DM,∠BMD=2∠BCD。 理由如下:∵BM、DM分別是Rt△EBC、Rt△DEC的斜邊上的中線,∴BM=DM=CE;又∵BM=MC,∴∠MCB=∠MBC,即∠BME=2∠BCM;同理可得∠DME=2∠DCM;∴∠BME+∠DME=2(∠BCM+∠DCM),即∠BMD=2∠BCD。(2)在(1)中得到的結論仍然成立。即BM=DM,∠BMD=2∠BCD。 證明:∵點M是Rt△BEC的斜邊EC的中點,∴BM=EC=MC,又∵點M是Rt△DEC的斜邊EC的中點,∴DM=EC=MC,∴BM=DM;∵BM=MC,DM=MC,∴∠CBM=∠BCM,∠DCM=∠CDM,∴∠BMD=∠EMB-∠EMD=2∠BCM-2∠DCM=2(∠BCM-∠DCM)=2∠BCD,即∠BMD=2∠BCD。(3)所畫圖形如圖所示: 圖1中有BM=DM,∠BMD=2∠BCD;圖2中∠BCD不存在,有BM=DM;圖3中有BM=DM,∠BMD=360-2∠BCD。解法同(2)。 12. 解:圖1:∠AMF=∠BNE;圖2:∠AMF=∠BNE;圖3:∠AMF+∠ENB=180。 證明:如答圖2,取AC的中點H,連接HE、HF?!逨是DC的中點,H是AC的中點,∴HF∥AD,HF=AD,∴∠AMF=∠HFE,同理,HE∥CB,HE=CB,∴∠BNE=∠HEF?!逜D=BC,∴HF=HE,∴∠HEF=∠HFE, ∴∠BNE=∠AMF。如答圖3:取AC的中點H,連接HE、HF?!逨是DC的中點,H是AC的中點,∴HF∥AD,HF=AD,∴∠AMF+∠HFE=180,同理,HE∥CB,HE=CB,∴∠ENB=∠HEF。∵AD=BC,∴HF=HE,∴∠HEF=∠HFE,∴∠AMF+∠ENB=180。 答圖2 答圖3-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八年級數(shù)學下冊 專題突破講練 巧用中點解決問題試題 新版青島版 年級 數(shù)學 下冊 專題 突破 中點 解決問題 試題 新版 青島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3dchina-expo.com/p-3392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