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五年級科學上冊 科學全冊備課教案 青島版.doc
《2019年五年級科學上冊 科學全冊備課教案 青島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五年級科學上冊 科學全冊備課教案 青島版.doc(5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年五年級科學上冊 科學全冊備課教案 青島版 各單元板塊主體: 第一單元 地球和地表的變化: 地層.化石.卵石.地震是學生日常生活中比較容易接觸到的本單元由〈〈地球內部有什么〉〉.〈〈火山〉〉.〈〈地震〉〉.〈〈做一塊卵石〉〉.〈〈各種各樣的礦物〉〉.〈〈地表的變化〉〉六課組成。 第二單元 聲音的秘密: 本單元以聲音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讓學生經歷各種探究活動,理解和認識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要通過一定的物質,知道影響聲音大小和聲調高低的因素以及人耳聽到聲音的過程。 第三單元 秋冬星空; 本單元從學生剛入新年級的秋季入手,依據〈〈課程標準〉〉中“讓學生參與中長期科學探究活動”,構建了這一研究體系。 第四單元 生活中的材料: 本單元通過對常見材料特點的一系列探究活動,使學生了解常見的性能及其用途,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第五單元 水循環(huán) 本單元遵循小學生心理和生理的發(fā)展需要,依據《科學課程標準》中有關的內容標準構建了〈〈水循環(huán)〉〉這一單元。由《蒸發(fā)》〈〈沸騰〉〉〈〈.凝結〉〉.〈〈水的三態(tài)變化〉〉.和〈〈小水滴的旅行〉〉五課組成。 課時安排:第一單元地球和地表的變化 1. 地球內部有什么 2課時 2. 火山 1課時 3. 地震 1課時 4. 做一塊卵石 1課時 5. 各種各樣的礦物 1課時 6. 地表的變化 1課時 第二單元 聲音的秘密 7. 聲音的產生 1課時 8. 誰能傳播聲音 1課時 9. 怎樣聽到聲音 1課時 10. 各種各樣的聲音 1課時 11. 噪聲聲的危害與防治1課時 第三單元 秋冬星空 12. 秋季星空 2課時 13. 冬季星空 2課時 第四單元 生活中的材料 14. 木材 1課時 15. 紙 1課時 16. 陶瓷 1課時 17. 金屬 1課時 18. 玻璃與塑料 1課時 19 . 材料的分類 2課時 第五單元 水循環(huán) 20. 蒸發(fā) 1課時 21. 沸騰 1課時 22 凝結 1課時 23. 水的三態(tài)變化1課時 24. 小水滴的旅行 1課時 活動安排:1.活動主題:紙與我們的生活;活動內容:紙在生活中的應用,造紙業(yè)的負面影響。 2.活動主題:塑料與我們的生活;活動內容:塑料在生活中的應用,白色垃圾的危害。 3.活動主題:一次性物品與我們的生活;活動內容:一次性筷子的利弊。 4.活動主題:陶瓷與我們的生活;活動內容:陶瓷在生活中的應用,陶瓷的處理。 5.活動主題:木材與我們的生活;活動內容:木材在生活中應用,人造木材。 第一單元 單元備課 地球和地表的變化 一. 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 知道不同的問題需要應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利用簡單的物品和器材做一些模擬實驗,會利用有限的條件制作簡單模型 2.過程與方法 能通過各種途徑查閱相關的資料;能應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xiàn)象做假設性解釋;并能對自己的假設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想知道.愛提問,勇于大膽想象;善于用已學知識改善生活;知道人與大自然應該和諧相處。 二. 教學內容:地球的內部構造及各部分的特點;火山噴發(fā)的原因及火山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地震形成的原因及地震給人類帶來的災難;了解風化對巖石的作用,理解沉積.搬運等地表的影響。 三. 單元課時分配: 1.《地球內部有什么》 1課時 2. 《火山》 1課時 3. 〈〈地震〉〉 1.課時 4. 〈〈做一塊卵石〉〉 1課時 5. 〈〈各種各樣的礦物〉〉2課時 6. 〈〈地表的變化〉〉 1課時 四. 教學準備:教學圖片.雞蛋.酒精燈.番茄醬.土豆泥.火柴.相關資料等。 第一課 地球內部有什么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1 、熊夠選擇制作地球構造的模型表述對地球構造的探究結果;能夠根據數(shù)據,對地球內部各層厚度作出合理的解釋;能夠根據火山和地震的現(xiàn)象對地球內部情況作出解釋;能夠查找有關地球內部的資料。 過程與方法: 2 、知道地球內部分為地殼、地幔、地核;知道地球內部有炙熱的巖漿;知道科學研究中可以用模型方法來解決問題。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3 、體會科學研究中建立模型的意義;體驗探究地球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地球的構造 教學準備:教學圖片.相關圖文資料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新課 1 .談話:上堂課我們了解了美麗的地球表面有山有水,風光無限,那么地球內部有什么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地球內部有什么?(板書課題) 二、探究活動 活動一:猜想地球內部有什么 談話:根據你的知識經驗,同學們猜想一下地球內部有什么? 學生猜測。(石油、礦產、水) 看來大家知道的還真不少,老師這里有一些關于地球內部的錄像想不想看?(教師播放火山、地震的錄像資料。) 提問:看了剛才的錄像,你認為這些現(xiàn)象的產生能告訴我們什么呢?你認為地震發(fā)生時、火山噴發(fā)的時候有什么特征? 學生討論交流。 小結:這些事實說明地球內部并不像表面看到的一樣平靜,每時每刻都在不停地運動,正是這樣緩慢地運動造成了火山和地震。而且我們從這些現(xiàn)象里還可以知道地球內部的溫度是很高的,連巖石都成了液體形態(tài)的巖漿了。 活動二:人們是怎樣了解地球內部的 談話:我們怎樣才能知道地球內部是什么樣的? ---- (學生:通過鉆探可以了解地球內部特點,你怎么知道? --你還知道科學家通過地震波、磁力等信息來探知地球內部情況,看來查資料能幫我們了解很多科學知識。) 活動三:認識地球內部的結構特點 1 .談話:科學家通過這么多方法了解地球內部特點,地球內部到底是什么樣的呢?課前同學們都搜集了好多關于地球內部特點的資料,想不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想)首先在小組內把你們搜集的材料整理一下,過一會在班上交流一下, (學生小組內整理資料,匯報交流) 哪個小組愿意起來和大家交流一下: 2 .學生匯報。(交流: (1)哎,你們真是一個勇敢的小組,哦,你們小組發(fā)現(xiàn)地球內部分了三個圈層:地殼、地幔、地核 *(板書:地殼、地幔、地核)噢他們還搜集到一張地球內部的圖片,我們來欣賞一下(出示地球內部照片) (2) 你們小組知道了地殼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層,由堅硬的巖石組成。地幔大約有 2900多千米厚,地球中心的地核約厚 3473千米。) (3) 你們還發(fā)現(xiàn),地球內部構造很像一個雞蛋,哦,你說像荔枝,你說像桂圓,到底是不是這樣呢?我們想不想親眼看一看,(想)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些實驗材料,大家可以親自動手研究一下。 (學生動手實驗,并交流發(fā)現(xiàn)) 通過剛才的實驗你們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你說,噢,你發(fā)現(xiàn)了雞蛋也分三層,雞蛋殼相當于地殼是地球最堅硬的部分,而且各處的厚度不一樣;雞蛋清相當于地幔,地幔內部的壓力很大,是一種過熱狀態(tài)下的固態(tài)物質;雞蛋黃相當于地核,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我們知道了地殼下面的是部分是地幔,不過由于人類的技術限制,人們對地幔、地核的了解還是不夠的。 (板書:蛋殼、蛋清和蛋黃) 3 .小結:同學們真是不簡單,通過自己的研究知道了地球內部結構特點,那么同學們想不想親手制作一個地球結構模型呢?(想)。 三、制作地球構造的模型 1.老師給每個小組提供了橡皮泥,根據剛才學到的知識,下面小組一起合作進行制作。 2.誰愿意來展示一下? 3.你覺得他們做得怎么樣? ---- 展示優(yōu)秀作品,總結制作情況。 全課總結:關于地球內部的知識還有很多,課后同學們可以繼續(xù)研究,相信你在研究的過程一定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當然你也可以利用學到的知識進行制作,把我們的生活變的更加美好! 板書設計 1.地球內部有什么 地殼:最外面的一層,由堅硬的巖石組成 地幔:位于地殼和地核之間,由硅.鐵.鎂等成分組成 地核:最內部的一層,主要由鐵和鎳組成,溫度最高,壓力最大。 教學反思:從地球內部物質的溫度不同為引導,使學生明白,這些溫度不同的物質是不可能混合。 2火 山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用簡單的器材做模擬實驗,會通過網絡或其他信息源獲得自己所需的信息。 2.通過分析火山的成因,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能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對一些自然現(xiàn)象作出做出合理的解釋;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的過程和結果。 過程與方法: 1.愿意合作與交流,喜歡大膽想象;意識到火山會給人類帶來的不同影響。 2.滲透科學自然觀,體會自然界是不斷運動變化的。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認識火山的成因及地球的內部構造。 2.了解火山噴發(fā)給人類帶來的影響。 教學重難點:火山的成因 教學準備: 教師:火山噴發(fā)的相關資料。 學生:酒精燈、番茄醬、土豆泥、火柴、三腳架、鐵盒(或銅片)、火山噴發(fā)的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1課時 教 學 過 程 一、導入 1、談話:同學們,老師為大家準備的風景圖片,你們還想再看看嗎?(播放課件,教師講解) 2、問:同學們,剛才你們看到的風景,你們覺得怎么樣?(很美)你們也許沒有想到,這些美景都是自然的造化,是自然的力量造就了這樣的美景,你們猜猜看是什么造就了這些美景呢?(生答:火山) 3、揭題:是啊,是火山造就了這些美景。(板書課題:火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火山 二、新授 A、引入 1、問:你們聽說過火山嗎?那么,你們已經知道關于火山的哪些知識呢?請大家來說說吧! 2、自由交流:關于火山的知識 3、再問:同學們,關于火山的知識你們了解的還真不少,那么在這節(jié)課中,你們最想來了解火山的哪些知識呢? 4、學生提問,教師聆聽 5、小結:你們想了解的知識還真多,可是短短的四十分鐘也許不能一一滿足大家的需要。有些問題我們和老師一起到課外去繼續(xù)研究,好嗎?另外有些問題可能在后面的共同學習中能一一獲得答案,大家也不要著急。在課前老師已準備了一些材料,下面看看老師已準備了些什么?(出示課件,點擊序號,出示內容)──1、什么是火山 2、火山是怎樣形成的 3、火山噴發(fā) 4、火山的危害 5、火山的奉獻 6、關于火山的其他知識。關于火山的其他知識,我們暫且把它作為一個秘密,老師先不告訴大家。下面,就根據同學們提出的問題,我們一起來探討吧。 B、學習火山的成因(火山是怎樣形成的) 1、導入:我們先來學習火山是怎樣形成的。要認識火山的形成,我們先要了解地球的構造(出示課件) 2、認識地球的構造和火山的成因 (1)、提問:從圖中,你從中知道了些什么知識呢?(地球可分為三部分:地殼、地幔、地核;其中地殼的厚度平均為60千米左右并且大部分為巖層;而地球的半徑達6000千米左右,地殼只有薄薄的一層) (2)、講解(課件):在地殼下地幔的溫度很高達1600攝氏度,地核處的溫度據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達xx-3000攝氏度,其中地心處的溫度達6000攝氏度,和太陽表面的溫度相近。在高溫高壓下,由于特殊的作用地殼下有一種溫度達1600攝氏度左右的液體狀物質,這就是巖漿,巖漿其實就是熔融了的巖石,象燒融的玻璃一樣。這些巖漿由于特殊的原因,就穿過巖層沖出了地表,就形成了火山。 (3)、提問:同學們,地球的這種結構,大家想想看,我們身邊有沒有和地球的結構相近的物體呢? (4)、生答:雞蛋、氣球、花生、蘋果┄┄ 3、模擬火山形成的實驗:吹雞蛋、吹氣球 a、吹雞蛋 (1)、解疑:是啊,看雞蛋(出示雞蛋)大家想,蛋殼象什么?(地殼)蛋白呢?(地幔)蛋黃呢?(地核) (2)設問:下面我們來玩玩吹雞蛋,你們會吹雞蛋嗎?(二年級已吹過)哦,下面就開始吧! (3)、學生活動:吹雞蛋 (4)、討論:在剛才玩吹雞蛋的過程中,你有什么體會呢?(覺得很吃力)你們又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蛋白和蛋黃吹出來了)它們是怎樣吹出來的?(從另外一個洞里出來的)它們?yōu)槭裁磿鰜砟??(因為給它吹氣,雞蛋內的壓力很大,蛋白和蛋黃就從蛋殼里出來了) b、吹氣球 (1)、激趣:剛才我們玩了吹雞蛋,你們還想玩吹氣球嗎?(想)那,老師提個要求,你們要拼命吹,知道拼命吹是什么意思嗎?(吹破氣球) (2)、學生活動:吹氣球 (3)交流:好了,真不忍心叫大家停下來,假如有時間,等會兒我們再來吹,好嗎?剛才我們有的組真的把氣球吹破了,你們又有什么體會呢?(覺得很害怕,吹吹好象沒力氣了,吹破它要用很多力┄┄)你們又有沒有想過,氣球是怎樣破的呢?(薄的地方先破)破的時候有什么從氣球里沖出來了?(空氣)有的組有破氣球,你們發(fā)現(xiàn)什么沒有?(空氣從破洞里面沖出來) c、聯(lián)想:吹雞蛋和吹氣球與火山的形成又有什么聯(lián)系呢? (1)、提問:其實剛才老師讓大家吹雞蛋與吹氣球是有目的的,你們有沒有想過,兩次實驗跟火山形成又有什么聯(lián)系呢?老師提個醒,空氣沖出來,蛋白蛋黃吹出來了,就如巖漿從地球內部沖出來。 (2)、學生交流 (3)、小結:在巖層下,由于特殊的作用,譬如地殼的運動,導致巖層斷裂,巖層就產生了裂縫,巖漿由于高壓的作用,就會拼命的從里面想沖出來,由于巖漿的溫度很高,在上升的過程中,會把周圍的巖層也熔融,這樣巖層的裂縫會變大,巖層變薄了,巖漿就容易從里面沖出來,這樣火山就形成了。 4、認識什么是火山 (1)、設疑:那么什么是火山呢? (2)、講解:(出示課件)火山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巖漿從地底下噴出來形成火山。 C、認識火山噴發(fā) 1、引入:巖漿從地底下噴出來,火山就噴發(fā)了。你們見過火山噴發(fā)嗎?想親眼見一見嗎?我們就來模擬火山噴發(fā)的實驗吧!你們想參與做嗎? 2、激趣:只是老師要告訴大家,火山噴發(fā)很危險,你們還敢做嗎?因為有危險,所以這個實驗在上面做,老師要找個志愿者,誰來做呢?(邀請) 3、模擬火山噴發(fā)實驗 (1)、介紹實驗方法:老師這兒有一套模擬裝置,大家看一看,(指裝置)這是塑料瓶里面裝了沙土,就如地球的內部我們是看不見的。我們等會要觀察的是三夾板的上面,夾板上面發(fā)生了什么?這就象地面上的情形,我們是看得見的。你呢,給瓶子吹氣,大家想,就象給內部做了什么事?好,開始吹吧!大家注意看。 (2)、學生實驗:吹氣,其余學生觀察 (3)、再激趣:接下來更危險的時刻到了。為了安全起見,老師帶了手套,要換個裝置,知道老師為什么要帶手套嗎?(燙手)請同學們注意看,接下來你又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 (4)、學生繼續(xù)實驗 (5)思想教育滲透:實驗結束了,謝謝你(指上臺學生)這個勇敢者,你做了回英雄,其實做科學就需要這種精神! (6)、交流:兩次實驗,你分別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你現(xiàn)在解決了什么問題(疑問)?(沙土噴出,巖漿噴出,巖漿流動、凝固┄┄) (7)、設疑:(引入下階段學習)火山噴發(fā)的模擬實驗,你覺得可怕嗎?真正的火山噴發(fā)應該更可怕,那么你覺得可怕在哪里呢? D、認識火山的危害 1、導入:是啊,真正的火山噴發(fā)更可怕,因為它給人類帶來了危害,也就是災難,你認火山噴發(fā)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危害呢? 2、學生交流:談自己的認識 3、小結:(出示課件)請大家再來回顧一下,看看火山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危害──1、污染空氣 2、燒毀森林 3、毀壞農田 4、覆蓋城市和村莊。 4、引入:火山噴發(fā)雖然可怕,難道只給我們帶來災難嗎?它會不會帶來好處呢?其實,上課一開始我們就看到了,誰來說說看? E、認識火山的奉獻 1、導入:是啊,一開始我們就看到了一些美景,那么,火山還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呢? 2、學生交流 3、講解: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來看看,(出示課件)雖然火山噴發(fā)十分危險,可是生活在火山旁的人還是不忍離開,就因為火山灰是最肥沃的土壤,人們不僅可以用它種莊稼,還用它種出了最美的花,最最甜美的水果。另外,火山還是個地下加工廠,每次火山噴發(fā)可以形成很多礦產,大家請看(課件)。同時火山地區(qū),還有豐富的地熱資源。你們認為有什么用呢?(先交流,后出示課件 三、拓展創(chuàng)新 1、激趣:該是揭示秘密的時候了,看看老師在有關火山的其它知識里藏了些什么呢? 2、出示課件:火山的類型、火山的分布、科學家對火山的研究、一些網站的友情連接 3、講解:(按課件)火山類型 4、講解:(按課件)火山的分布 5、激勵拓展:關于火山的知識,你也許還有很多問題想繼續(xù)研究,其實科學家們也還在不斷探索,你們課后有沒想過怎樣去研究呢?(學生交流)老師有個建議,把你們課上沒解決的,或者又有了的新問題,到課外象科學家探究一樣,到網上、電視、課外書等一些媒體去尋找答案,好嗎?希望大家都能成為一個小科學家! 板書設計: 2 火山 1.火山的成因 2.火山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給人類帶來的災難,給人類帶來的有益影響。 教學反思:在模擬實驗中,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火山的成因,同時也提高他們的探究興趣。 第三課 地震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初步了解地震發(fā)生的原因,了解地震的現(xiàn)象和地震造成的危害。 過程與方法:通過網絡進行自主學習,提高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拓展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學生探究地球奧秘的興趣,向學生潛移默化地進行自然科學觀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難點:地震的成因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搜集有關地震的資料,有關避震的小常識。 教師準備:木棍,毛巾,(每組各一個)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談話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學習過了火山,知道在火山噴發(fā)時常伴隨有地震。(板書地震)關于地震,你都知道些什么? 學生交流匯報與地震有關的知識。 師:地震是地球上的自然現(xiàn)象,和我們人類有密切的關系。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有關地震的問題。 (二)探究過程: 活動一:交流搜集到的地震資料。 師:同學們搜集到了許多有關地震的資料,那大家一起交流一下你們搜集到的資料。 學生交流討論 匯報交流 師播放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影像資料 師:看完資料,你有什么感受? 生:地震的破壞性太大了。 生:地震時太危險了,太可怕了。 …… 師:既然地震的危害性那么大,那么關于地震,你想研究或了解哪些問題? 生:地震是怎樣產生的? 生:我想知道在地震時應該怎樣保護自己? 生:我想知道怎樣把地震的破壞降到最低。 生:我想知道地震到底是怎樣發(fā)生的?能不能避免? 生:我想知道人類能不能預測地震的發(fā)生? …… 活動二:探究地震的成因 師:地震到底是怎樣發(fā)生的呢?同鄉(xiāng)們你們猜一猜。(鼓勵學生大膽猜測) 生:我認為是地下的巖石發(fā)生了問題。 師:發(fā)生了什么問題?錄像中有沒有新的發(fā)現(xiàn)? 生:可能是巖石斷了。 …… 師:我們的猜想如何呢?用什么辦法來驗證大家的猜想呢? 生:做實驗。 師:實驗是我們研究科學的最好的方法。老師為大家準備了木棍、毛巾等材料,你想怎樣利用這些材料來證明你的猜想呢? 小組討論實驗方案(教師巡視,參與其中) 匯報交流實驗方案, 師:哪個同學愿意把你們的實驗設計說出來與大家共享? 生:我們把毛巾當巖石平鋪在桌面上,兩手按住毛巾的兩端,向中間擠壓。 生:我們認為巖層石有好多層,應該把毛巾疊成幾層,才更好。 生:用手握住木棒兩端,用力壓 師:大家設計的很好,不過在動手實驗之前,老師要提醒大家注意兩點:安全最重要,別讓木棍傷到了自己和同學,再就是小組要注意分工和合作。 學生動手操作(師巡視指導) 匯報探究結果。 師:哪位同學愿意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 生:我們擠壓毛巾,毛巾有的地方向上了,有的地方向下了,毛巾不平了,一褶一褶的。 生:我們發(fā)現(xiàn)越是用力,毛巾褶皺的越厲害。 生:當我們用力壓木棍時,木棍彎曲,越用力,木棍彎曲越厲害。 師:再繼續(xù)用力呢?試試看? 生:木棍斷了。 師:斷時有沒有新的發(fā)現(xiàn)? 生:手感覺到有很大的力。 生:手感到了木棍的震動,手有麻的感覺。 生:還聽到了"啪"的一聲。 師:大家的發(fā)現(xiàn)可真多,老師真為你們高興。想想看,在實驗中,木棍,毛巾相當于地震中的什么? 生:是地下的巖石。 師:對,一層一層的巖石重疊起來就構成了地殼中的巖層。那么,這個實驗告訴了我們什么呢?地震到底是怎樣發(fā)生的呢? 小組討論 匯報交流 生:巖層在巨大的壓力下,會變成一褶一褶的,壓力繼續(xù)增大,巖層就會斷裂。 生:斷裂的時候,會像木棍一樣有震動。 生:震動來到地面,就是我們說的地震了。 師:分析的對,地球上絕大部分地震是由于巖層的斷裂造成的,此外,還有因為火山爆發(fā),大地陷落等原因造成的。 活動三:地震來了,我們怎么辦? 閱讀資料卡:避震小常識 思考:如果我們正在教室里上課,突然發(fā)生了地震,應該怎么辦? 如果我們正在家中睡覺,突然發(fā)生了地震,應該怎么辦? 小組討論(教師參與其中) 匯報交流 生:在教室里發(fā)生地震,應馬上到空曠的操場上去。 生:要有序,要避免踩踏。 生:在家中發(fā)生地震,應切斷電源,天然氣源。 生:在家中,應躲在高大堅固家具的旁邊。 生:應躲到衛(wèi)生間去。 …… 四、拓展活動: 師:大家的收獲可真不小,關于地震的預測以及地震的前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課下繼續(xù)你們的探究。 板書設計: 3 地震 1 .地震給人類帶來的災難 2.地震發(fā)生的原因 3.地震的前兆 教學反思: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模擬地震的成因,這樣易于學生的理解,更多地提高學生探究興趣。 第四課 做一塊卵石 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 了解卵石的形成過程,了解風化作用對卵石形成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能運用多種方法制作卵石,能根據簡單器材進行風化作用的模擬實驗。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向學生進行自然界是永恒變化的辨證唯物主義自然觀教育。 教學重難點:什么是風化作用 教學準備 1.水槽(水)、燃燒鉗、酒精燈、巖石(板巖或頁巖)、帶蓋的玻璃杯、碎磚 2.教師準備:能反映河道上、中、下游巖石分布情況的圖片或錄像;能反映上游山體風化現(xiàn)象的圖片;三角洲圖片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出示課件展示卵石圖片。 師: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 生:卵石。 師:看到這些卵石你能猜一猜卵石是怎樣形成的嗎? (鼓勵學生大膽猜測) (二)做一塊卵石 師:同學們對卵石有了一定的認識,那你能自己做一塊卵石嗎?老師為你們準備了 帶蓋的玻璃杯、碎磚、錘子、水,你想怎么利用這些材料來做一塊卵石。 學生分組設計模擬實驗方案 匯報交流實驗方案 分組實驗。(師進行適時地指導,提示學生實驗中的注意事項,并注意安全) 匯報交流: 師:你們是怎么實驗的,為什么這樣做,實驗的結果怎么樣?實驗告訴我們什么? 生:我們用錘子把磚塊砸碎,發(fā)現(xiàn)磚塊上有鋒利的棱角,這時我們把這些碎磚塊放入盛有水的大口瓶中,把瓶蓋擰緊,用力搖晃,發(fā)現(xiàn)碎磚塊的棱角沒有了,有的碎磚塊便成了圓形的。 生:我發(fā)現(xiàn)碎磚塊在水的沖刷作用下,并且相互碰撞,棱角漸漸就變沒有了。 生:這個實驗告訴我們石子在沖刷、摩擦、碰撞的過程中慢慢地失去了棱角。 (三)大自然中的卵石是怎么形成的? 師播放河道上、中、下游石頭的變化錄像。組織學生進行觀察。 師:同學們看到這些資料,請你們互相交流一下你都看到了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 生:我發(fā)現(xiàn)河流上游石頭大、不規(guī)則;下游個頭小、偏圓;下游是沙灘。 師:為什么河道各個部分的石頭狀態(tài)不一? 生:我認為這是水的搬運作用,河水從上游流向下游時有很大的力量,水的這種力量把石塊從上游搬到了下游。 師:那河道中的石頭從哪里來的?請同學們大膽猜一猜。 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猜測 學生匯報各種猜測結果。 師播放巖石風化現(xiàn)象的視頻資料。 師:看到這些你想不想自己設計實驗來知道冷熱因素能否使巖石改變模樣? 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酒精燈、頁巖、燃燒鉗等材料,你想怎樣利用這些材料證明你的猜想,同學們可以先討論一下。 學生動手探究,教師指導 匯報探究結果。 生:先點燃酒精燈,用燃燒鉗夾緊巖石,放在火焰的外焰加熱。加熱巖石后馬上把它放入水中觀察,并且反復做了幾次。 生:巖石表面出現(xiàn)裂縫,有的一塊塊往下掉碎屑。 師小結:巖石破碎的原因,是因為溫差、水、大氣、生物等各種自然力對巖石的破壞作用--風化作用。在風化作用下,堅硬的巖石發(fā)生了變化, 師:通過剛才的探究你認為卵石是怎樣形成的?分組討論,然后把你們的結果告訴大家. 分組討論 師播放卵石形成的視頻資料。 學生討論交流,進一步的認識海里的卵石是怎樣形成的? 交流小結:高山上的巖石經過風化,在重力和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來到了上游的河道中,流水又將巖石搬運到中游和下游。在河水的長距離搬運過程中,受到水的沖刷和相互磨擦、碰撞到達下游的巖石就變成了光滑圓溜的卵石 四、拓展活動 師:同學們對卵石有了全面的認識,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卵石嗎?你還想把卵石用到什么地方? 板書設計:4. 做一塊卵石 高山上的巖石—風化作用——崩落下來——河水沖刷和相互摩擦碰撞——卵石 教學反思:卵石是在長期的風化作用下形成的,形成過程復雜,引導學生結合生活中的一些有關卵石的所在地,存在環(huán)境等方面。 第五課 各種各樣的礦物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1、引導學生認識煤、石油、天然氣等都屬于能源礦產,以及探究它們是怎樣形成的。 2、了解能源礦產的開采方法。 過程與方法: 3、認識能源與人類的關系。 4、意識到合理開發(fā)、利用能源礦產的重要性。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5、意識到科學技術給人類和社會帶來的好處。 提高學生合理開發(fā)、利用礦產意識 教學重難點 認識煤、石油、天然氣等都屬于能源礦產,以及探究它們是怎樣形成的。了解能源礦產的開采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煤、石油、天然氣開采圖片或制成的課件、錄像;煤、石油提煉物的圖片制成的課件;煤、石油、天然氣的形成過程課件;能生產"石油"的植物圖片。 學生準備:學生搜集的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提問:同學們每天要吃飯、喝水,用什么來煮飯、燒水呢? (學生根據經驗交流。) 師小結:把生米做成熟飯、把生水燒開都需要能量。煤、煤氣、柴火、天然氣等在燃燒時都能提供能量。 提問:開動汽車、火車、飛機等交通工具需要消耗什么呢? (學生根據經驗交流。) 師小結:汽油、柴油燃燒時也能提供能量,它們是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像煤、天然氣、汽油等等能夠提供能量的物質資源,我們把它們都叫作能源。人們的生活、生產、科研都離不開能源。今天我們一起研究能源礦產方面的知識。 2、學習新課 (1)引導學生提出要探究的問題。 師:關于能源礦產,你想了解哪些方面的問題? 生1:能源礦產是怎樣形成的? 生2:能源礦產怎樣開采? 生3:能源礦產能不能采完? 生4:煤、石油、天然氣有沒有其他的用途? …… (2)指導學生認識能源礦產的開采方法。 ①教師引導談話:人類之所以是"萬物之靈",最重要的是因為人類懂得運用工具,因為人類懂得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能夠運用智慧從事各種各樣的活動。那么人類是怎樣利用智慧和力量開采煤炭的呢?請隨著圖片和文字來一次"地下之旅"吧! ②學生利用自己搜集的資料,分組進行研究。 ③匯報研究結果,小組之間相互補充。 ④教師播放課件: 井底下的昨天:馬拉車運煤圖和《天工開物》中記載的古法開采圖以及宋代的開采工具--木制勺子等。 井底下的今天:現(xiàn)代煤礦開采的圖片,配有解說詞。 ⑤看到井底下的昨天與今天,同學們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3)指導學生認識煤、石油和天然氣的形成過程。 ①教師播放煤的形成示意圖的課件。 ②小組討論煤是怎樣形成的. ③匯報要求:重點說說煤形成的大約時間,煤是由什么變成的,經過怎樣的變化。 ④小結。 ⑤根據煤的成因,推想石油和天然氣是如何形成的。 ⑥煤、石油和天然氣在形成過程中有什么共同點? ⑦小結:它們形成的時間長,在短期內不可再生,是人類的寶貴財富。 (4)指導學生認識能源礦產的重要性。 ①認識煤、石油的全身都是寶。 提問:煤、石油除了可做燃料外,還能干什么?從石油中又能提煉出什么呢? 學生查閱資料了解并進行總結。 ②教師結合制作的課件時行總結。 ③討論:我國是個人口大國,對煤炭、石油的需求量大,我們該怎樣辦? 生1:節(jié)約作用,不浪費。 生2:不讓小煤礦亂采煤。 生3:開發(fā)新能源。 ④小結:播放課件介紹幾種能生產石油的植物以及本世紀將被人類廣泛應用的新能源--潮汐能、可燃冰、煤成氣、微生物、綠藻。 (5)談收獲。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知識方面的或其他方面的都可以談談。 3、課外探究活動: 寫一份倡議書或辦一份小報,倡導保護能源礦產。 板書設計: 5.各種各樣的礦物 金屬礦產 礦產:非金屬礦產 能源礦產 煤的形成 教學反思:煤.石油.天然氣都是我們人類寶貴的能源礦產,利用能源礦產,還可以制造合成許多新的產品。 第六課 地表的變化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1.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面對地表改變的現(xiàn)象進行合理的解釋。 過程與方法: 2.喜歡大膽想象;意識到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 3.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斷變化的;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表改變的影響。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4.了解化石的形成過程,并能根據化石判斷相關的環(huán)境信息。 喜歡大膽想象;意識到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化石的形成過程,并能根據化石判斷相關的環(huán)境信息。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 相關課件或圖片:青藏高原、喜馬拉雅山風景圖(包括對生物化石的特寫),非洲、拉丁美洲板塊圖,火山、地震、三角洲,石蘑菇及風蝕蘑菇,石灰?guī)r溶洞和石筍,海蝕、冰蝕等地貌景觀以及山峽工程、三北防護林、開山修路、亂砍森林、人類填海造陸、開挖河道、修建水庫、過度放牧、沙塵暴、地質塌陷、荒漠化、蓄水發(fā)電等圖像資料。 2、學生準備 搜集自然力量和人為力量對地表形態(tài)影響的相關資料; 實驗材料:噴壺、沙盤。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一些火山、地震、海嘯、山崩或雪崩、山洪和泥石流等視頻資料以及不易被人們覺察,如湖泊沉積作用,地表的沉陷,海岸的變遷,河流的沖刷等方面的圖片資料或展示一些圖片讓學生觀看,讓學生進行"比一比,有什么發(fā)現(xiàn)" (二)新授: 教師通過課件出示一個6500萬年前和現(xiàn)在地球海陸分布圖,讓學生觀察海洋與陸地的分布情況。問學生:地球表面是一成不變的嗎?猜想它以前會是個什么樣的?并由此看能發(fā)現(xiàn)地表演變過程。 討論:你們知道"滄海桑田的故事嗎?傳說中國古代有個叫麻姑的仙女,曾經多次看到東海變成桑田。你認為滄海能變成桑田嗎?你能提供出證據嗎?提出化石的概念。 請思考這幾個問題: 1.我國科學考察、登山隊在青藏高原、喜馬拉雅山區(qū)的巖石中發(fā)現(xiàn)了含有魚、海藻、海螺等海洋生物的化石,這說明了什么問題? 2.近年來,人們發(fā)現(xiàn)在臺灣海峽海底的某些地方,分布著古代森林的遺跡,反映了此地帶在過去是什么狀況? 總結:這些事實說明今天的地表形態(tài),都是經過漫長的歷史時期不斷演變而成的,現(xiàn)在仍在不斷變化著。 以青藏高原、喜馬拉雅山區(qū)和臺灣海峽的海陸變遷的實例引入。把學生迅速帶入問題的情景,這兩個例子比較生動、鮮明,對學生來說又比較新奇,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地表變化的感性認識,還可使學生由好奇而產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最后引導學生閱讀生物進化的地質年代表,認識化石在地質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教師也可補充一些資料,讓學生對地表變化有更多的了解。如北宋時期,沈括(1031-1095)在他的《夢溪筆談》中闡述了有關地球演變的精辟見解,他考察雁蕩山時,注意到地質作用的存在,認為:"谷中大水沖激,沙土盡去,惟巨石巋然挺立耳。"指出河流對地表的巨大改造作用。他還根據太行山麓巖石中所含的螺蚌化石,判斷這里曾經是大海之濱,后來才發(fā)生了滄海桑田的變遷;在西方,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達芬奇曾對侵蝕、搬運、沉積做了動人的描述,不過他比沈括晚了約400年,他在多次考察阿爾卑斯山后指出,礫石是河流挖掘作用的產物,山是水作用于地表形成的,從山上沖刷下來的泥土被河流搬運到海中,會使海底升高,海水退卻,海陸的輪廓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最后,引導學生獲得認知:地表地球表面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不斷的變化之中的。 "人類活動對地表的改變有哪些影響?"引導學生思考,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匯報交流,展示搜集的有關圖片或播放視頻資料。通過研究使學生認識到人類在改造自然的同時,也在破壞著自然環(huán)境。如,人為破壞植被、工礦交通建設、大規(guī)模施工等對地表的破壞,為沙塵暴發(fā)生提供了細沙和塵土;礦山過度開采造成地表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地表塌陷,使一些農戶房屋墻壁嚴重開裂,部分水田不能耕種,飲水也成了問題……在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有效的交流過程中,引導學生用辯證的方法看待人類對地表的改變作用,認識到人類生產活動的兩面性,意識到人與自然應和諧相處。 自由活動: 可以由教師提出問題:面對我國地表現(xiàn)狀,你們有什么想法?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形成一份保護地表的倡議書或辦一份保護地表的手抄報。 拓展活動: 此項活動可結合研究性學習,作為學生課外調查實踐活動。建議教師要組織好學生,可以將學生分成活動小組,也可以自由組合,選好小組長,活動時注意交通安全,把活動情況及時進行總結?;顒咏Y束后,舉行一次交流會。 板書設計: 6.地表的變化 地球表面不是一成不變 化石 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建議合理開發(fā)地球 教學反思 :青藏高原號稱“世界屋脊”你們了解它的形成過程嗎?學生根據自己搜集的資料想象推理。 第一單元 單元總結 本單元課與課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兜厍騼炔坑惺裁础分饕獙W生認識地球內部構造,知道地球內部各層名稱及特征。《火山》是讓學生火山噴發(fā)的原因; 《地震》讓學生了解其形成原因;《做一塊卵石》是讓學生初步認識各種自然力量和人為力量對地表的改變作用。《各種各樣的礦物》主要介紹了地球上的能源礦產和金屬礦產,認識這些礦產與人類的密切聯(lián)系;《地表的變化》主要是讓學生意識到地表是不斷變化的。 第二單元 聲音的秘密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1. 能從“是什么”“為什么會這樣”等角度對聲音提出問題,并能提出探究問題的大致思路。 2. 能應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對象做假設性解釋,并能設計實驗加以驗證。 3. 能運用簡單器材作簡單.模擬實驗.并做好實驗記錄。 過程與方法: 1. 知道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 2. 知道聲音要通過物質傳播到達人的耳朵。 3. 知道固體.氣體.液體都能傳播聲音,且傳播聲音的速度不同。 4. 了解人耳結構及人耳聽聲音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 在觀察.實驗.制作活動中,體驗合作與交流的樂趣,養(yǎng)成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品質。 2. 在對各種樂音的欣賞中,體驗達自然之美。 3. 在做聲音的產生及聲音的傳播實驗時,通過交流,體驗科學探究應尊重事實。 教學內容及課時分配 7課 《聲音的產生》 1課時 8課 《誰能傳播聲音 》 1課時 9課 《怎樣聽到聲音 》 1課時 10課 《各種各樣的聲音》 1課時 11課 《噪聲的危害與防治》 1課時 第七課 聲音的產生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大膽質疑,通過觀察和實驗,樂于提出關于聲音的問題。 2、能夠利用各種感官和輔助工具觀察物體發(fā)聲的現(xiàn)象。 二、過程與方法: 樂于與人合作,與人交流,能體驗自主探究的快樂。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自主探究,知道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 教學重難點: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 教具準備: 各種聲音的錄音帶、瓶子、鋼尺、鼓、鼓棍、鑼、小黃豆、系著線的泡沫小球。 教學重難點: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教室里擺放九個小組的桌子,桌子上放有號碼牌,學生進教室后分小組坐在座位上。)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請大家閉上眼睛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樂章。(教師播放錄音) 2、引導學生談談聽后感受(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你聽到了什么) 3、學生模仿大自然中聽到的各種聲音。 4、引導學生提出有關聲音的疑問。 5、揭示課題:聲音的產生(板書) 二、自主探究 (一)學生展示帶來的發(fā)聲材料,設計實驗。 1、師:大家說說看,鼓、鑼、瓶子等物體,你不動它,它能自己發(fā)出聲音嗎?怎樣做就能使它們發(fā)出聲音呢? 2、分組實驗。(學生對物體分別進行敲、打、吹……) 3、學生匯報實驗結果。 4、教師小結:任何物體在靜止的狀態(tài)下,都不能自行發(fā)出聲音。當給它們一定作用的力時就能發(fā)出聲音。 (二)學生根據課前制定的實驗計劃開展探究,根據探究的問題,選擇實驗材料,研究實驗方法,將討論的結果記在"小組實驗方案表中"。 實驗1:在鼓面上撒些小黃豆,敲擊鼓面時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 實驗2:把用系著線的小泡沫球靠近敲打后的鑼面,觀察小泡沫球發(fā)生的變化。 實驗3:在桌子邊上壓住鋼尺的一端,撥動鋼尺的另一端,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小組實驗方案表 小組共同探究的問題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小組內共同選擇的實驗材料(在選 擇的材料序號前打"√")(1)隊鼓(上面撒有小黃豆)、鼓棍。 (2)鑼、系著線的小泡沫球。 (3)鋼尺 小組內口頭研究的實驗方法或 實驗步驟 小組內對研究的問題進行 歸納分析得出的研究結論 (教師傾聽、觀看,參與其中,引導學生在觀察物體發(fā)出聲音時,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重點引導學生在進行實驗過程中把不明顯的現(xiàn)象表現(xiàn)出來) 1、匯報探究成果,交流信息。 (1)指名小組匯報。(兩人演示,一人講解) (2)小組互相討論實驗得出的結論。 (3)展示儀出示其中一個小組的方案表,教師以一個實驗例子反饋學生的實驗方案。 (4)師生總結。(適時引導學生用"振動"這個詞描述物體發(fā)聲的特征。)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聲音的產生是由物體振動引起的。 (三)研究物體停止振動的現(xiàn)象,是否能聽到聲音。 1、談話:剛才的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如果物體停止振動又會怎樣?下面大家設法使振動著的鼓、鑼立即停止,看能不能再聽到聲音,說說為什么? 2、指導小組實驗。(自行設計實驗),教師巡視觀看。 3、匯報實驗結果。 4、師生總結:只要物體產生振動,就能發(fā)出聲音。振動停止了,聲音也就停止了。又一次的實驗證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三、拓展活動 1、引導學生撥動鋼尺時觀察鋼尺的運動軌跡(教師加以解釋什么是運動軌跡),并把它畫出來。 2、小組交流展示自己的軌跡圖。 3、教師分析尺子的運動軌跡圖,加深學生對物體振動的理解。 四、教師總結:這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而且通過做實驗的方法,明白了聲音產生的一些規(guī)律和原理。課后,同學們可以繼續(xù)觀察。 課后感受:本節(jié)課,學生樂于與人合作、交流,充分發(fā)揮了自主探究的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都能了解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 板書設計: 7.聲音的產生 聲音的產生→物體的振動→ 固體.氣體.液體 →振動停止,聲音消失。 教學反思: 第八課 誰能傳播聲音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1、指導學生通過實驗認識聲音是以波的形式通過空氣傳向四面八方的,知道聲音在氣體、液體、固體中都可以傳播。 過程與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 尊重證據;愿意合作與交流 2. 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愿望,培養(yǎng)學生愛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液體.固體.氣體都能夠傳播聲音 教學準備: 1、大鼓、4個背后吊著一個小泡沫球的紙屏。 2、水槽、水、鬧鐘、塑料袋、扎線、長木條、木板、兩根金屬棒。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談話:大自然奇妙無窮,各種聲音交錯在一起,遙相呼應,如同一曲曲交響樂,使世界充滿生機。這里所指的"交響樂"是由哪些聲音組成的?它們來自何方? 2、學生討論、匯報。 3、師生小結:這些來自天上、地下、水中、工廠等四面八方的聲音是怎樣傳入我們耳朵里的呢?(板書課題) 學習新課 1、引導學生探討聲音傳播的途徑。 (1)提問:每天上課鈴一響,校園各個角落的同學都能聽到。掛在高處的喇叭一響,全山村都能聽到。樹上的鳥鳴,人在樹下的四周較遠處也能聽到......這是為什么呢?想想看聲音是在哪里傳播的,傳播的方向又是怎樣的。 (2)學生討論匯報。(教師可適時提示:如樹上的鳥鳴,樹周圍和人之間充滿著什么物體,說明聲音可以在什么物體中傳播,四周都能聽見,說明聲音是向哪個方向傳播的) (3)小結:通過以上探討,我們可以推想:聲音是通過空氣向四面八方傳播的。 2、引導學生研究聲音傳播的形式。 (1)提問:將石子投入水中,水面上會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一圈圈向外傳的水波和聽到石子落水聲) (2)實驗:一名學生在教室中間敲大鼓,其他同學圍繞四周觀察鼓周圍立的紙屏及紙屏背后的小泡沫球有什么現(xiàn)象? (3)匯報實驗結果。 (4)小結:擊鼓使鼓面振動發(fā)出聲音,會引起周圍空氣也跟著振動,就形成了聲波,像水波可以向遠處傳播一樣,聲波也可以向遠處傳播。 (5)討論:紙屏上的小球為什么會振動?為什么各個方向的小球都會振動?鼓聲是怎樣傳到我們耳朵里的? (6)小結:隨著鼓聲我們看到紙屏上的小球振動,這是由于擊鼓產生的聲波從鼓面通過空氣傳向四周的紙屏,引起紙屏和小球振動。當聲波傳到我們的耳朵里,又引起耳朵里的鼓膜振動,我們才聽到了聲音。 3、指導學生通過實驗認識聲音能在液體和固體中傳播。 (1)提問:聲音能在液體、固體中傳播嗎? (2)分組實驗。(讓學生自己根據所給實驗材料設計實驗程序,并提醒不可把鬧鐘不加防水措施放入水中) (3)匯報實驗結果。 (4)師生總結:通過實驗證明聲音能在液體和固體中傳播。 板書設計: 8. 誰能傳播聲音 聲音的傳播:介質 :氣體.固體.液體 方向:四面八方 教學反思: 第九課 怎樣聽到聲音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對怎樣聽到聲音提出假設。 能夠想辦法驗證假設。 知識與技能: 知道耳的構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認識聲音在耳朵中的傳播途徑。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意識到保護耳朵的重要性。 關愛聽力有障礙的人。 教學重難點 知道耳的構造及各部分的作用。認識聲音在耳朵中的傳播途徑。 能夠對怎樣聽到聲音提出假設。能夠想辦法驗證假設。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耳的模型或用不干膠做的耳的各部分圖形,鋁箔。 學生準備:制作"人工耳"的用品,制作"聽診器"的用品。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預期目標效果分析 介紹人耳的內部結構和原聲音的原理 做一個聽診器 關心聽力有障礙的人把鋁箔靠近音箱,調節(jié)音量 出示耳的模型和耳的各部分圖形,介紹耳的各部分名稱,指出其中耳朵里鼓膜振動的原理和鋁箔振動的原理是一樣的 講解聽診器的制法 耳廓有什么作用呢? 如果人聽不見聲音會怎樣呢?試一試,在沒有聲音的環(huán)境下 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聽力有障礙的人呢?觀察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 試著說一說,聲音在耳朵里是怎樣傳播的 自制聽診器,試一試管用嗎? 學生發(fā)言,根據聽診器的原理說一說 學生嘗試不通過任何聲音來傳播自己的信息 學生通過自己的感受,說出自己的想法鋁箔振動,隨著聲音增大,振動也加大 學生能明白是外界的振動經過鼓膜的振動傳播到最后聽神經處 知道聽診器的原理和耳廓的原理是一樣的 使學生感受到聽力障礙者的困難 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關愛聽力有障礙的人 板書設計: 10.各種各樣的聲音 1. 聲音的特征:聲音的大?。杭s等于用力的大小 音調的高低:約等于發(fā)聲體振動的快慢 2. 聽不見得聲音:超聲波:高于xx0赫茲 次聲波:低于20赫茲 教學反思: 第十一課 噪聲的危害與防治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通過學生在課堂外對噪音危害的切身感受,對噪音危害及其防治知識的了解,從而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充分交流有關噪音的資料。 過程與方法:闡述自己對噪音的危害的看法,提出防治噪音污染的各種建議,使學生在參與消除噪音的研究中樹立社會責任感。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從而培養(yǎng)學生樂于用學到的知識改善生活的情感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知道環(huán)境思大公害 教學準備:噪音的鬧鐘.紙盒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活動一:討論噪音的危害 師:同學們,我們生活在聲音的世界里,聲音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今天我們繼續(xù)研究聲音,老師課前錄制了一段關于聲音的短片,請你欣賞一下。 (播放樂音與噪音的音像資料,學生觀看) 師:你聽了剛才的聲音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生:我聽了輕音樂覺得心情舒暢,非常愉悅,電鉆、電鋸的聲音特別刺耳,特別煩人。 生:我感受到《喜洋洋》的聲音非常歡快,工地上機器的轉動聲非常嘈雜。 生:我聽了《彩云追月》心情特別舒暢,電閃雷鳴讓人心跳加快。 生:我感覺《二泉映月》的曲子讓人非常放松,聽了馬路上車輛的喇叭聲心里感覺非常急促。 生:我感受到了兩種完全不同的聲音,一種悅耳動聽,一種讓人煩躁難耐。 師:人們通常把那些好聽的,使人心情舒暢的聲音稱為樂音;把那些難聽的,令人煩躁的聲音稱為噪音。噪音、污水、廢氣、垃圾被稱為污染環(huán)境的"四大公害"。今天我們就來探討這"四大公害"之一的噪音的危害。下面請大家交流一下課前搜集的有關噪音危害的資料,要結合具體的事例進行講述。 [點評:在課上創(chuàng)設情境,先讓學生聽聲音,談感受,使學生體驗到樂音給人以美的享受,噪音對人造成危害。然后引導學生利用搜集到的信息資料證明自己的觀點,使學生既能傾聽、贊賞、接納、分享別人的想法,又能闡述、反思、完善、超越自己的觀點。] 生:噪音干擾人們的工作和休息,損害我們的身體健康,我們在噪音的壞境里最容易寫錯字、做錯題。 生:噪音會使人心情煩燥,做一些不正常的事。比如我在網上查到一份資料說:1961年7月,一名日本青年在東京打工,由于住在鐵路附近,日夜被頻繁過往的客貨車噪聲折磨,患了失眠癥,不堪忍受痛苦,最終自殺身亡。 生:1959年,美國有10個人"自愿"做噪聲實驗。當實驗用的飛機從10名實驗者頭上10-12米的高度飛過后,有6人當場死亡,4人數(shù)小時后死亡。驗尸證明10人都死于噪聲引起的腦出血。可見噪聲也是危及生命的殺手,太可怕了。 生:我搜集了一組數(shù)據,也能說明噪音的危害之大:在85分貝以上的噪音環(huán)境中,噪聲性耳聾發(fā)病率可達5%;在噪音環(huán)境下,醫(yī)生為病人聽診時正確率僅為8%;在噪音環(huán)境下的兒童比在安靜環(huán)境下的兒童智力水平低20%;在巴黎和東京的自殺事件中有35%是由噪音引起的。 師:通過同學們所了解的這些資料,我們知道噪音對人體有很大的危害,那么大家還知道噪音對動植物會造成哪些影響呢? 生:噪音能使鮮花枯萎。 生:噪音能使動物驚慌不安,例如在飛機場的附近,母雞不會下蛋。 師:同學們的-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年五年級科學上冊 科學全冊備課教案 青島版 2019 年級 科學 上冊 備課 教案 青島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3dchina-expo.com/p-3620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