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語文 4 云南冬天的樹林教案 蘇教版選修《現(xiàn)代散文選讀》.doc
《2019版高中語文 4 云南冬天的樹林教案 蘇教版選修《現(xiàn)代散文選讀》.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版高中語文 4 云南冬天的樹林教案 蘇教版選修《現(xiàn)代散文選讀》.doc(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版高中語文 4 云南冬天的樹林教案 蘇教版選修《現(xiàn)代散文選讀》 教學目標: 1、體會本文在寫景上的表現(xiàn)力,掌握文中白描的景物描寫的方法。 2、把握風景的獨特意義,理解作者的獨特的審美體驗。 教學重點與難點: 理解作者對自然的審美態(tài)度——尊重自然、接近自然、感受自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示標導入。 被詩人捉住 關進形容詞的馬廄里 駿馬 死掉的馬 ——于堅《便條385》 請生說一說這首詩的主旨。 明確:能扣住物與詞、世界本真和文學的關系來說即可。 引入于堅的散文《云南冬天的樹林》。 二、討論釋疑。 1、要求學生靜下心來閱讀全文。并在讀完以后說一說你對文章的第一印象。 云南冬天的樹林的顯著特征是什么?是如何體現(xiàn)出來的? 明確:云南樹林的更替更接近于自然,樹葉的生死有種大化的味道,悄然、平靜。不像北方的樹,每到秋天,它們像是抗拒惡劣的氣候或是向上天申訴似的,一起從樹冠上飛下,來向大自然展示它們抗爭的力量與決心。那種死亡是讓人驚悚的,經(jīng)過這場搏斗之后,大地便歸于沉寂,荒寒。而云南樹林里的死亡更接近日常生活的狀態(tài),平和的狀態(tài)。 2、全文中,更多的筆觸是在寫云南冬天樹林中的景致,閱讀這些段落,思考品味這些寫景與我們以往所讀過的景有什么差別? 學生選擇文中的片斷,朗讀,說一說自己的體會。 明確:林中豐富的形、色、光、音 黑蜘蛛 鳥 螞蟻 光及暗中的形、色、光、音 (于堅)在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察的時候,總是盡量避免傳統(tǒng)人文精神的干擾,避免使用過于花哨的帶主觀色彩過多的形容詞和修辭手法,而盡可能采用最簡單直接的描述——白描來呈現(xiàn)自然的直觀狀態(tài),用富有質(zhì)感的語匯讓人身臨其境。寫的是實實在在的景致。 3、這是以怎樣的視角來寫的? “躺在那兒”,一種動作、一種視角、一種姿態(tài) 。 三、成果展示。 朗讀P80“在云南冬天的樹林中”一節(jié),P79中關于“落葉”的文字。 思考: 1、本質(zhì)上加雙引號有何意味? 我們平時抹去了所有的細節(jié),只用空洞的“落葉”這個詞代替。因為“文化”的緣故,“傳統(tǒng)”的緣故,“人之常情”的緣故,我們提起落葉時總是會想到很多,我們可能會傷感,會寂寞,會孤獨,會悲觀,但是作為落葉本身,其實我們知道得實在很少,我們所有文化和審美的習慣,既是一種人文精神的獲得和知識的貯藏積累,但同時也是一種阻隔和遮蔽,因為他們,我們忽略了真實的狀態(tài)和言說以外的風景。 2、找出文中富有哲理意味的句子,說說你的理解。試在書旁作簡要點評,并交流。 在樹上的并不暗示某種攀登、仰視的的沖動;在樹下的并沒有被拋棄的寂寞——我們不應流于所謂率也象征著向上,而落葉則必定是凋零的俗套,應以審美的姿態(tài)去接近事物本身。 躺下——去掉人的自高自大,親近自然,尊重自然作為客體的自在性,在自然面前,人作為主體必須放棄自己優(yōu)裕的地位,更不要想當然的去表達什么意義,真正像走進自然,就必須澄懷慮思,卸去我們對自然的種種預設的想法,沉入自然中去,讓自然去呈現(xiàn)自己的狀態(tài)。 四、 師生點評。 朗讀文中最后一節(jié),說說“在”和“在著”的區(qū)別,并總結(jié)全文。 這一小節(jié)寫了樹葉的兩種姿態(tài):作者要強調(diào)的是自然的自在狀態(tài)。不需要言說,是指黨人放低姿態(tài)與自然同一的時候,自然就會向你敞開,也因為這敞開,我們才看到了真正的自然,一個物我同一的世界,神與物游,那是一個澄明之境。 五、檢測反思。 閱讀文章《雨》,寫一寫感悟。-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現(xiàn)代散文選讀 2019版高中語文 云南冬天的樹林教案 蘇教版選修現(xiàn)代散文選讀 2019 高中語文 云南 冬天 樹林 教案 蘇教版 選修 現(xiàn)代 散文 選讀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3dchina-expo.com/p-3840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