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試題奧數(shù)競賽邏輯問題全國通用》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試題奧數(shù)競賽邏輯問題全國通用(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第一講 邏輯推理 姓名( )
數(shù)學是鍛煉思維的體操,在我們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中,有許多問題都需要我們利用邏輯推理來解答。那么什么是邏輯問題呢?邏輯問題是指事物進行判斷、推理。一般說邏輯問題必須遵循一些初步規(guī)律:
1、 矛盾律:兩個矛盾的判斷,不可能是同時成立的。例如:小明在一次數(shù)學競賽中,不能既是第一名又是第三名。
2、 排中律:是指只有兩種可能,沒有介于兩者之間第三種可能。例如:甲、乙兩人爭奪乒乓球比賽單打冠軍,冠軍不是甲獲得,就是乙獲得。這兩個結論必有一個成立。
解這類問題時,往往先從
2、某一個條件出發(fā),利用其他條件進行推理,直到推出結論為止。有時先做出一種假設,從這個假設出發(fā),推出自相矛盾的結論。說明這個假設是不成立的,因此與假設相反的情況是正確的。在推理的過程中,選中突破口,層層剖析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經(jīng)常采用的解答方法是表格方式。
例1、某地質學院的三名學生對一種礦石進行分析。
甲判斷:“不是鐵,不是銅?!币遗袛啵骸安皇氰F,而是錫?!?
丙判斷:“不是錫,而是鐵?!?
經(jīng)化驗證明,有一個人判斷完全正確,有一人只說對了一半,另一人則完全誤了。你知道這種礦石是 礦石; 是錯的; 只對了一半。
例2、小明
3、和小華和小紅三人中,有一人做了一件好事。老師問他們?nèi)齻€人是誰做的好事。
小明說:“是小華做的?!毙∪A說:“不是我做的。”
小紅說:“不是我做的。”已知他們?nèi)齻€人中有兩人說的是假話,有一個說的是真話。請你判斷一下,好事是 做的。
例3、劉軍、張斌和徐文在一起,一位是工人,一位是農(nóng)民,一位是戰(zhàn)士?,F(xiàn)在只知道:
①徐文比戰(zhàn)士的年齡大;②劉軍和農(nóng)民不同歲;③農(nóng)民比張斌年齡小。
是工人; 是農(nóng)民, 是戰(zhàn)士。
紅
黑
黃
紅
白
藍
紅
黃
白
例4、用紅、黃、藍、白、黑、綠六種顏色分別涂在正方體的各面
4、上
(每個面只涂一種顏色)現(xiàn)有涂色方式完全一樣的相同的四塊小
正方體,把它們拼成一個長方體,如圖所示。試回答:每個小正
方體紅色面的對面涂的是 色;黃色面的對面涂的
是 色,黑色面的對面涂的是 色。
例5:觀察下圖中數(shù)字的擺放規(guī)律,由此得到A=_____。
例6、爸爸在郵局寄了三種信:平信郵資每封1角,航空信郵資每封2角,掛號信郵資每封4角,他共用去2元2角。問爸爸寄的三種信的總和最少是 封。
例7: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位是意大利牧師,有一位英國騙子,還有一位美國賭棍.牧師
5、不說謊話,騙子總說謊話,賭棍有時要說謊.
甲說:“丙是牧師.” 乙說:“甲是賭棍.” 丙說:“乙是騙子.”
甲是_______,乙是_______,丙是________。
例8:在某珠寶盜竊案件的偵破過程中,查明作案有肯定是A,B,C,D四人中的一個.在審訊時,他們的口供如下:
A:珠寶被盜那天,我在鄉(xiāng)下,是不可能作案的;
B:D是罪犯;
C:B才是罪犯,我曾看見他賣過珠寶;
D:B與我有仇,故意誣陷我.
現(xiàn)在知道,四人中只有一人說的是真話.你能分析出 是罪犯嗎。
練習:
1、老師發(fā)現(xiàn),他的辦公室外有人幫他清掃,他問在場的四位同學。
6、
甲:不是我打掃的。乙:是丁打掃的。丙:是乙打掃的。丁:乙說的是假話。
經(jīng)了解,老師發(fā)現(xiàn)他們四人中,只有一人說的是真話,其余三人說的是假話.問 說的是真話,是 幫助老師打掃辦公室。
2、1頭小牛的重量等于5頭羊的重量,1頭羊的重量等于3只兔的重量,1只兔的重量等于2只雞的重量,1頭牛的重量等于 只雞的重量。
3、五年級四個班舉行拔河比賽,比賽前根據(jù)各班實際,A、B兩人進行猜測,猜測如下。A說:3班第一名,2班第三名,4班第四名。B說:2班第一名,4班第二名,3班第四名,1班第三名。結果4班是第二名,其他班名次A,B兩人都
7、沒猜對,請問這次拔河比賽的名次是 、 、 、 。
4、下圖是由9個小人排列的方陣,但有一個小人沒有到位,請你從右面的6個小人中,選一位小人放到問號的位置.你認為最合適的人選是 號.
?
1 2 3 4 5 6
5、四個同學在一起談論數(shù)學競賽成績。甲說:“如果我得100分,那么乙也是100分?!币艺f“如果我得100分,丙也得100分?!北f:“如果我得100分,那么丁也得100分。”他們所說的話并沒有錯,但這四個人中只有兩個人得100分,那么
8、得100分的同學是 與 。
6、甲、乙、丙、丁、戊5人參加百米賽跑。甲說:"我的前面至少有兩個人,但我比丁快。" 乙說:"我的前面是戊。"丙說:"我的后面還有兩個人。"這五人的名次從第一名到第五名依次為 、 、 、 、 。
7、如果在100個人中至少有一人總說假話,而在這100個人中任意抽出2人,則2人中至少有一個人不說假話,問:這100人中不說假話的有 人。
8、一群動物在做疊羅漢游戲。每只動物的重量都是整千克數(shù),其中最輕的1千克,
9、最重的16千克。疊羅漢規(guī)定每只動物上面的總重量不能超過自己的重量。這群動物最多能疊_______層。
9、張強,李兵,朱勤三位運動員,他們訓練的項目是:體操、足球、水球。現(xiàn)在只知道:(1)朱勤比水球運動員年齡大;(2)張強和足球運動員不同歲;(3)足球運動員比李兵年齡小。你能確定 是體操運動員, 是足球運動員, 是水球運動員?
我國古代的讀書人,從上學之日起,就日誦不輟,一般在幾年內(nèi)就能識記幾千個漢字,熟記幾百篇文章,寫出的詩文也是字斟句酌,瑯瑯上口,成為滿腹經(jīng)綸的文人。為什么在現(xiàn)代化教學的今天,我們念了十幾年書的高
10、中畢業(yè)生甚至大學生,竟提起作文就頭疼,寫不出像樣的文章呢?呂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銳地提出:“中小學語文教學效果差,中學語文畢業(yè)生語文水平低,……十幾年上課總時數(shù)是9160課時,語文是2749課時,恰好是30%,十年的時間,二千七百多課時,用來學本國語文,卻是大多數(shù)不過關,豈非咄咄怪事!”尋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無物。特別是寫議論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學生都知道議論文的“三要素”是論點、論據(jù)、論證,也通曉議論文的基本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但真正動起筆來就犯難了。知道“是這樣”,就是講不出“為什么”。根本原因還是無“米”下“鍋”。于是便翻開作文集錦之類的書大段抄起來,抄人家
11、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參考作文書就很難寫出像樣的文章。所以,詞匯貧乏、內(nèi)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學生作文的通病。要解決這個問題,不能單在布局謀篇等寫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須認識到“死記硬背”的重要性,讓學生積累足夠的“米”。
單靠“死”記還不行,還得“活”用,姑且稱之為“先死后活”吧。讓學生把一周看到或聽到的新鮮事記下來,摒棄那些假話套話空話,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篇幅可長可短,并要求運用積累的成語、名言警句等,定期檢查點評,選擇優(yōu)秀篇目在班里朗讀或展出。這樣,即鞏固了所學的材料,又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等,達到“一石多鳥”的效果。10、10把椅子放
12、成一排,客人隨時來到,并在空椅上就坐,而每當此時,便有鄰座中的一個客人起身離去(只要相鄰的椅子上有人)。如果一開始10把椅子都是空的,最多時有 把椅子上坐著人。
“師”之概念,大體是從先秦時期的“師長、師傅、先生”而來。其中“師傅”更早則意指春秋時國君的老師。《說文解字》中有注曰:“師教人以道者之稱也”。“師”之含義,現(xiàn)在泛指從事教育工作或是傳授知識技術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長值得學習者?!袄蠋煛钡脑獠⒎怯伞袄稀倍稳荨皫煛?。“老”在舊語義中也是一種尊稱,隱喻年長且學識淵博者。“老”“師”連用最初見于《史記》,有“荀卿最為老師”之說法。慢慢“老師”之說也不再有年齡的限制,老少皆可適用。只是司馬遷筆下的“老師”當然不是今日意義上的“教師”,其只是“老”和“師”的復合構詞,所表達的含義多指對知識淵博者的一種尊稱,雖能從其身上學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識的傳播者。今天看來,“教師”的必要條件不光是擁有知識,更重于傳播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