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和歐洲》研究設想、教學設計及課后反思》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亞洲和歐洲》研究設想、教學設計及課后反思(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亞洲和歐洲》
研究設想、教學設計及課后反思
雅安一中 黃礦兵
一、研究設想:
本節(jié)是七年級地理教材區(qū)域地理的主要內容,通過認識大洲,將為了解地區(qū)和走近國家的學習奠定基礎,所以說,它起著承上啟下、貫通全書的作用。
本節(jié),學生開始接觸大量的有關區(qū)域地理的地圖、數據和圖片資料,而通過對它們的分析,掌握區(qū)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方法,正確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點及其地勢變化是本節(jié)的重難點。
怎樣引導學生掌握方法,突破難點。本人設想如下:
(一) 課前準備:
A、 學生準備:
1、 通讀全文,了解本節(jié)內容。
2、 搜集有關亞歐兩洲的景觀圖片。
3、 通過分析圖片,自己試
2、著歸納出亞洲地勢特征。
B、 教師準備:
1、 掛圖、地形名稱卡片、《亞洲雄風》歌碟、亞歐兩洲的景觀圖片。
2、 課前將全班教室課桌改動下排列位置,在教室中央形成一個空的大十字形空檔。
3、 將學生按前后左右七人分成一個小組。
(一) 、課堂上師生互動,深入學習
了解、分析、歸納、總結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談話法、討論法、啟發(fā)式教學,讓學生參與活動、計算、表演。
(二) 、課后活動遷移、延伸
通過本堂課上總結分析亞洲自然地理特征的方法,進而自主分析歐洲的自然地理特點,從而提高學生在讀圖、分析圖片資料、空間思維、對比、歸納和綜合素質方面的能力。
3、二、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使學生了解亞洲的位置、范圍、政區(qū)劃分以及地形概況。
2、 能力目標:通過對亞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認識大洲的基本方法,通過地圖和資料,讓學生嘗試從不同方面說明了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啟發(fā)學生發(fā)展思維。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與人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通過對亞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認識大洲的基本方法,使學生學會正確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點,運用地形圖描述歐洲地勢變化及地形分布特點。
(三)、教學過程
[引入]
放《亞洲雄風》歌碟,在雄壯激昂的樂曲中進行問題搶答。
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個?
4、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個?
世界陸地的最高點在哪?最低點?
中國在哪一個大洲?
--對,亞洲。
[板書]
[新課導入]
從這節(jié)課開始,我們學習的對象將由上期通觀全球,轉向距離我們周邊的世界越來越近的地理環(huán)境,從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區(qū),再具體到某一國家。
應從哪里入手來認識一個大洲或地區(qū)呢?
[情景提高]
比如說我想去某一個同學家拜訪,可不認識,你能為我描述一下你的家庭住址嗎?
[歸納確認]
在這里,同學們?yōu)槲颐枋?、你家門牌號碼多少?2、你家周圍有什么明顯的地物標志?3、你家房子有什么特征?
其實,認識一個大洲,也和認識別人的家庭一樣,先要從“在哪里”入手,了
5、就是明確位置,搞清范圍、邊界。
[板書]地理位置
那么,應當如何描述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其實這和描述同學家的住址也是一樣的:亞洲所在的街區(qū)就是他在世界半球中的位置,亞洲的門牌號就是其經緯度,亞洲的鄰居就是它周邊的大洲和大洋。
[活動]
1、 讀圖1:《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亞洲在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絕大部份在東半球、北半球)
2、 讀圖《亞洲的范圍》,找出亞洲的緯度位置。
[利用“亞洲地形”進行確認]
[副板書]最北:81°N;最南:113°S
最東:169°40′W;最西:26°3′E
3、 讀圖你可以從哪些方面
6、說明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小組討論]
[啟發(fā)引導]
1、 計算:
A、 跨緯度數(約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溫、熱帶)
B、 地球上緯度相差一度,距離約110千米,則亞洲南北距離10120千米
C、 跨經度數(約164°,大部分在東半球)
D、 比較和其它大洲的距離。
2、讀圖《七大洲面積比較》亞洲面積是多少?相當于幾個歐洲和南極洲面積之和?
[板書]一、世界第一大洲
1、 跨緯度最大(跨寒、溫、熱帶)
2、 東西距離最大
3、 面積最大(4000平方千米)
[活動]
1、 角色扮演---亞洲的鄰居
前后七人為一小組,以中心課桌為亞洲,確
7、定教室的北方,請該課桌周邊的同學依據地圖,說明自己扮演哪一個大洲或哪一個大洋,并報出自己的方位,并按與亞洲的相鄰關系調整前后左右的距離。
2、 讀圖,仍由周邊的同學說出自己所扮演的大洲與亞洲的分界線
亞歐分界: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蟾呒铀魃矫}—黑?!炼浜{
亞非分界:蘇伊士運河
亞北美分界:白令海峽
[承轉]老師去家訪,在確認了同學的家庭住址后,就要進一步了解他家里的情況了,首先家里有什么呢?比如家里有幾間房,院里有幾口井,門前有幾棵樹---這叫自然情況;而家里有幾人,做什么工作,生活習慣和生活水平如何---這叫人文情況。
區(qū)域地理特征的學習也通常也要分自然和人
8、文兩方面,下面我們就要看亞洲這里最重要的自然特征有哪些。
[播放]《亞洲雄風》歌曲,提問:從這首熟悉的歌曲里,你聽到亞洲的大自然里有什么顧嗎?你感受到了亞洲的驕傲在哪里了嗎?
[副板書]有什么—地形、河流
[復習地形圖的閱讀方法]:地形圖依據什么來分層設色的?每種著色各代表什么高度?(讀海深陸高表)基本地形有哪五種?
[活動]
全班分成組做一次亞洲之旅,沿途說出你將經過哪些國家,哪些地形區(qū),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見到什么樣的自然景觀,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亞洲之最的地形?
1、 請一組同學沿東經80度,從東向南做旅行,另一組同學沿此緯30度,從東向西做旅行。請記錄沿途所
9、經國家、地形區(qū),所見到的地貌環(huán)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觀等)。
2、 每組學生依次上前指掛圖描述所經過的名稱、景觀及海拔高度。全班對描述最全面、最流暢的同學給予鼓掌激勵。
3、 [造型活動]:
(教師課前準備好上述名稱的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別以綠、紅、黃色表示)以上同學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東西向兩排,交叉成十字,各人以膝蓋處為海平面,腰部為海拔2000米,頭部為4000米,請以上同學將手中的地形卡片舉在最全適的位置。
4、 [提問]:從同學們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亞洲地形大勢有什么特點(地形復雜多樣,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5、 [提問]:亞洲河流眾多,依據以上特點,亞洲的
10、河流大多從哪個方位發(fā)源,流向哪里?(呈放射狀由中心向四周流)。
6、 [活動]:在地圖上找出亞洲的主要地形區(qū),及不同流向的河流,最后注入的海洋。
[合作探究]:
一、從上述教學活動中,我們知了歸納亞洲的地形等概況的方法,下面我們以七人小組為單位,試著分析出歐洲地形特征?
教師先提出討論提綱:
1、 主要地形分布;
2、 地勢特征;
3、 相對高度;
4、 平均海拔;
5、 特色地形及其表現。
二、 學生七人小組課后調查雅安市雨城區(qū)的地形特征,特別注意市大街和青衣江的海拔。
以上兩題作為本節(jié)課的思考練習題。
在《亞洲雄風》的旋律中,結束本課。
課后反思:
1、 整堂課的教學,總體上完成了學習目標,特別是學生自主性學習的培養(yǎng),合作精神的養(yǎng)成,讀圖看圖能力的培養(yǎng),尤其是分析大洲的自然地理的方法讓學生學以致用。
2、 對家鄉(xiāng)自然地理情況的調查,形成調查報告。這是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最好檢測。本節(jié)老師若指導不夠,如果學生素質差,可能完成不好。
3、 通過分析亞洲來分析歐洲的自然地理概況,應找一個小組來試一試,從中找出他們的長處和不足,以便對其他組起啟發(fā)作用。
4、 本節(jié)課如果用成多媒體課件上的話,信息量將會更多,學生和教師的互動、合作將更加有利于課堂的生動活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