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蘇軾《后赤壁賦》原文翻譯與賞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蘇軾《后赤壁賦》原文翻譯與賞析(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精心整理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 ”蘇軾《后赤壁賦》原文翻譯
與賞析
【原文】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 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 r
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日:今者薄暮,舉網(wǎng)得魚,巨口細鱗,狀似松
I。 ;,丁 1} 4,I
江之妒,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日: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 一?- - I, I ,;
須。
,V, 、 ?產(chǎn)― ?
X I*"jr i— b_ i I . i
J//彳;廣】口
于是攜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江
2、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 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
j I
鳴谷應,風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 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
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縮衣;戛然長鳴, 掠予舟而西也。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騙跑,過臨皋之下,揖予而 言日:赤壁之游樂乎?問其姓名,使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 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精
3、心整理
【譯文】
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從雪堂出發(fā),準備回臨皋亭。有兩位客人跟隨著我,一 起走過黃泥坂。這時霜露已經(jīng)降下,葉全都脫落。我們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頭望 見明月高懸。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樂;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詩,相互酬答。
、I r
過了一會兒,我嘆惜地說:有客人卻沒有酒,有酒卻沒有菜。月色皎潔,清風 I。J 1 I
吹拂,這樣美好的夜晚,我們怎么度過呢? 一位客人說:今天傍晚,我撒網(wǎng)捕到了 魚,大嘴巴,細鱗片,形狀就像吳淞江的妒魚。不過,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 和妻子商量,妻子說: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為了應付您突然的需要。
j ,
就這樣,我們攜帶著酒和魚,
4、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覽。長江的流水發(fā)出聲響, 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聳;山巒很高,月亮顯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來。才相 j I
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覽所見的江景山色再也認不出來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著 險峻的山巖,撥開紛亂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狀的怪石上,又不時拉住形如虬龍的樹 枝,攀上猛禽做窩的懸崖,下望水神馮夷的深宮。兩位客人都不能跟著我到這個極 高處。我大聲地長嘯,草木被震動,高山與我共鳴,深谷響起了回聲,大風刮起, 波浪洶涌。我也覺得憂愁悲哀,感到恐懼而靜默屏息,覺得這里令人畏懼,不可久 留?;氐酱?,把船劃到江心,任憑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這時快到半夜, 望望四周,覺得冷清寂寞得很。
5、正好有一只鶴,橫穿江面從東邊飛來,翅膀像車輪 一樣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潔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長聲 音叫著,擦過我們的船向西飛去。
過了會兒,客人離開了,我也回家睡覺。夢見一位道士,穿著羽毛編織成的衣 裳,輕快地走來,走過臨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說:赤壁的游覽快樂嗎?我問 他的姓名,他低頭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細了。昨天夜晚,邊飛邊叫著 從我這里經(jīng)過的人,不是你嗎?道士回頭笑了起來,我也忽然驚醒。開門一看,卻 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賞析一】
“、"3 k *I l I
\ , ■■ "X 7工 / | 二 .?
《后赤壁賦》,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在被貶
6、謫黃州時所作的一篇散文,是《前 赤壁賦》的姐妹篇。本篇是《前赤壁賦》的繼續(xù)。作者在文中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與 前篇毫無二致,但是筆墨全不相同。全文以敘事寫景為主,主要寫江岸上的活動,
j I
具有詩情畫意。
【賞析二】
《后赤壁賦》是《前赤壁賦》的續(xù)篇,也可以說是姐妹篇,珠聯(lián)璧合,渾然一 體。前賦主要是談玄說理,后賦卻是以敘事寫景為主;前賦描寫的是初秋的江上夜 景,后賦則主要寫江岸上的活動,時間也移至孟冬;兩篇文章均以賦這種文體寫記 游散文,一樣的赤壁景色,境界卻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詩情畫意。前賦是清風徐來, 水波不興、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后賦則是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 石出。不
7、同季節(jié)的山水特征,在蘇軾筆下都得到了生動、逼真的反映,呈現(xiàn)出壯闊 而自然的美。兩賦字字如畫,句句似詩,詩畫合一,情景交融,同工異曲,各有千 秋?!逗蟪啾谫x》沿用了賦體主客問答、抑客伸主的傳統(tǒng)格局,抒發(fā)了自己的人生哲 學,同時也描寫了長江月夜的優(yōu)美景色。
【賞析三】
\ I ■ 1: 7 1 ]
第一段寫泛游之前的活動,包括交待泛游時間、行程、同行者以及為泛游所作 的準備。寫初冬月夜之景與踏月之樂,既隱伏著游興,又很自然地引出了主客對話。 面對著月白風清的如此良夜,又有良朋、佳肴與美酒,再游赤壁已勢在必行,不多 的幾行文字,又寫了景,又敘了事,又抒了情,三者融為一體,至此已可轉(zhuǎn)入正文,
8、j I
可東坡卻又插進歸而謀諸婦幾句,不僅給文章增添生活氣息,而且使整段鋪墊文字 更呈異采。
第二段乃是全文重心,純粹寫景的文字只有江流有聲四句,卻寫出赤壁的崖峭 山高而空清月小、水濺流緩而石出有聲的初冬獨特夜景,從而誘發(fā)了主客棄舟登岸 攀崖游山的雅興,這里,作者不吝筆墨地寫出了赤壁夜游的意境,安謐清幽、山川 寒寂、履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西鵲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奇異驚 險的景物更令人心胸開闊、境界高遠??墒?,當蘇軾獨自一人臨絕頂時,那劃然長 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的場景又不能不使他產(chǎn)生凄清之情、 憂懼之心, 不得不返回舟中。文章寫到這里,又突起神來之筆,寫了一只孤鶴
9、的橫江東來、戛 然長鳴后擦舟西去,于是,已經(jīng)孤寂的作者更添悲憫,文章再起跌宕生姿的波瀾, 還為下文寫夢埋下了伏筆。
最后,在結(jié)束全文的第三段,寫了游后入睡的蘇子在夢鄉(xiāng)中見到了曾經(jīng)化作孤 鶴的道士,在揖予、不答、顧笑的神秘幻覺中,表露了作者本人出世入世思想矛盾 所帶來的內(nèi)心苦悶。政治上屢屢失意的蘇軾很想從山水之樂中尋求超脫,結(jié)果非但
. r
無濟于事,反而給他心靈深處的創(chuàng)傷又添上新的哀痛。南柯一夢后又回到了令人壓
| 1yp *1 『J 1
抑的現(xiàn)實。蘇軾以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的覺悟,聯(lián)想前來入夢的道 士,表明作者在這只孤鶴身上寄予了自己懷念故友之情。而道士的思想,原是蘇子
10、 思想中的一個側(cè)面,蘇子孤鶴道士的聯(lián)結(jié),暗示著蘇軾在精神上已歸向高蹈于世外
j ,
的隱逸者。結(jié)尾八個字開戶視之,不見其處相當迷茫,但還有雙關的含義,表面上 像是夢中的道士倏然不見了,更深的內(nèi)涵卻是蘇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負又在 哪里呢。
j I
【賞析四】
I
前后《赤壁賦》雖都以秋江夜月為景,以客為陪襯,但后赤壁賦重在游、狀景, 而前赤壁賦意在借景抒懷,闡發(fā)哲理。此文第一段,作者在月明風清之夜,與客行 歌相答。先有有客無酒、有酒無肴之憾,后有攜酒與魚而游之樂。行文在平緩舒展 中有曲折起伏。第二段,從江流有聲,斷岸千尺的江岸夜景,寫到履喉巖,披蒙茸 的山崖險情;從曾日月之幾何而
11、江水不可復識的感嘆,到悄然而悲,肅然而恐的心
情變化,極騰挪跌宕之姿。第三段,借孤鶴道士的夢幻之境,表現(xiàn)曠然豁達的胸懷 和慕仙出世的思想。
【賞析五】
全文表面上是寫游赤壁之樂,其實是曲折地宣泄自己貶謫生活的郁悶,同時也
I O- 1! /j, 1
是形象地演繹自己的人生哲學。
一, I - I ■ I I ! I
/,1 \ \ I s jj f 7 j
文章以樂為主調(diào),而情有跌宕抑揚,婉曲奇麗。誠如蘇軾之自謂:吾文如萬斛
j ,
泉源,不擇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
賦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 《燕喜詞序》云:
蓋東坡平日耿介直諒,故其為文似其為人。蘇軾于宋神宗元豐五年被貶黃州期間寫
j I
下這篇賦,從此文中,我們可以鮮明地感受到那種隨遇而安的心態(tài)、曠達開朗的胸
懷。
分頁:1
2
…來源網(wǎng)絡,僅供分享學習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