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文學論文 淺析《飲酒》和《茵納斯弗利島》兩首詩所體現(xiàn)的中西方文化》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比較文學論文 淺析《飲酒》和《茵納斯弗利島》兩首詩所體現(xiàn)的中西方文化(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天津理工大學比較文
學結(jié)課論文
姓名:韋麗
學號:20112478
年級:2011級
淺析《飲酒》和《茵納斯弗利島》兩首詩所
體現(xiàn)的中西方文化
摘要
《飲酒》的作者是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辭賦家陶淵明,這 首詩是詩人以酒為題,寫出其對現(xiàn)實境遇的不滿和對田園寧靜生活的 喜愛向往。可以說,陶淵明的詩在藝術上具有獨特的風格和極高的造 詣,開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辟了新的境界。而另一首《茵納斯 弗利島》的作者則是愛爾蘭詩人、劇作家和散文家威廉?巴特勒?葉 芝。這首詩被稱為葉芝早期唯美主義浪漫風格最具代表的名作,全詩 以樸素的筆觸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向往,對城市生活的厭棄,渴望去 過真
2、正的生活。兩首詩可謂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時又各自保持其特點, 充分體現(xiàn)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魅力。
關鍵詞:《飲酒》《茵納斯弗利島》文筆特色中西文化
飲酒
陶淵明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茵納斯弗利島
葉芝
我就要動身走了,去茵納斯弗利島,
搭起一個小屋子,筑起泥巴房;
支起九行云豆架,一排蜂蜜巢, 獨個兒住著,茵陰下聽蜂群歌唱。
我就會得到安寧,它徐徐下降,
從朝霧到蟋蟀歌唱的地方; 午夜是一片閃亮,正午是一片紫光, 傍晚到處飛舞著紅雀的栩膀。
我就要動身走了,因
3、為我聽到,
那水聲日日夜夜輕拍著湖濱; 不管我站在車行道或灰暗的人行道, 都在我心靈的深處聽見這聲音。
陶淵明,字元亮,又名潛,世稱靖節(jié)先生,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辭賦 家。曾做過幾年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 他是田園詩派創(chuàng)始人。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在他 的飲酒詩中大多是以“醉人”的語態(tài)或指責是非顛倒、毀譽雷同的上流社會;或 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反映仕途的險惡;或表現(xiàn)詩人退出官場后怡然陶醉的心情; 或表現(xiàn)詩人在困頓中的牢騷不平。我們今天所要比較的這首《飲酒》則是表達作
者對田園風光的無限熱愛,更是對所過的閑適隱居生活的喜愛。該詩
4、以比喻的手 法隱晦曲折地表達了作者對晉王朝的覆滅流露的無限的哀惋之情。雖然他已隱居 多年,但詩中依然透露出他對世事不能忘懷的精神。而威廉?巴特勒?葉芝,愛 爾蘭詩人、劇作家和散文家,著名的神秘主義者,是“愛爾蘭文藝復興運動”的 領袖,也是艾比劇院的創(chuàng)建者之一。葉芝的詩受浪漫主義、唯美主義、神秘主義、 象征主義和玄學詩的影響,演變出其獨特的風梏。對于《茵納斯弗利島》這首詩, 葉芝在其《自傳》里有過這樣批評:“我已開始放松節(jié)奏,以避免雕飾及其所引 起的俗眾感情,但我僅僅偶爾且模糊地理解到我必須只用普通句法為我特殊的目 的服務。要是這首詩再晚兩三年寫,我就不會在第一行用‘我就要動身走了” 詩的結(jié)尾運
5、用倒裝句,以自然舒緩的抒情節(jié)奏,融情于景,使意象與情感水乳交 融,顯示了他就精湛的寫作藝術。
本文我們要比較兩位詩人的兩篇詩作的異同及所體現(xiàn)的中西方文化。
第一章淺析《飲酒》與《茵納斯弗利島》兩首詩的不同
1.1 兩首詩作者所受文學影響不同
隱居躬耕最接近于其理想生活.兩晉以來,詩歌往往帶有顯著的道家色彩, 特別是玄言詩更是玄理之境的象征。“南畝”人跡罕至正是適于遁世隱居之所, 陶淵明在此體會到了 “荷棟丈人”悠然自得之心,這更使其隱逸躬耕之心得到了 進一步的確證,他在自然與現(xiàn)實中建立了聯(lián)系,因此田園、隱居也就成了其歸隱 之想的實踐方式,他在其中保全了其真淳樸素的本性。因此,陶淵明的詩
6、歌就與 魏晉以來玄學思潮有密切的關系,與田園隱居躬耕的生活相融合,具有真實的現(xiàn) 實體驗。
而葉芝受浪漫主義、唯美主義、神秘主義、象征主義和玄學詩的影響,演變 出其獨特的詩風,所做的詩也嘗試營造夢幻般的氛圍。在許多詩中葉芝嘗試將詩 歌和宗教觀念、情感結(jié)合起來。其詩作通常取材于愛爾蘭神話和民間傳說,語言 風梏則受到拉斐爾前派散文的影響。在該詩中,葉芝憑著他那能創(chuàng)造神話的想象 力,將生活中許多平凡事件化為美妙的詩句,創(chuàng)造出具有葉芝風格的象征主義。 藝術與自然的關系在葉芝的這首詩中得到了深刻的表現(xiàn)。
1.2 兩首詩各自的描述不盡相同
陶淵明的這首詩意境可分兩層,前四句為一層,寫詩人擺脫塵俗煩擾后
7、的感 受,表現(xiàn)了詩人鄙棄官場,不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為一層,寫 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詩人從中獲得的無限樂趣。表現(xiàn)了詩人熱愛田園生活的真情和 高潔人梏。從而讓我們明白人生的真正意義,那就是人生不應該汲汲于名利,不 應該被官場的齷齪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應該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賞大自然 的無限清新和生機勃勃。
而葉芝詩的前兩節(jié)是詩人對茵納斯弗利島的景物以及他在那居住后的生活 的設想性的描寫,他構想自己在那個島上的生活必定是寧靜舒適的,必定能給他 的心靈帶來安寧,從這些構想中可以看出詩人對生活在茵納斯弗利島的渴求。詩 的最后一節(jié)詩人將內(nèi)心的渴求進一步深化了,詩人甚至聽到茵納斯弗利島對他的
8、 召喚,感受到水聲拍打湖濱的聲音對詩人到來的盼望。
1.3 兩首詩的寫作背景不同
陶淵明少年時代受家庭和儒經(jīng)的影響,懷有兼善天下,大濟蒼生的壯志.但由 于東晉門閥制度森嚴,庶族寒門出身的人,不可能突破門閥士族對高官權位的壟斷, 在這樣的情況下,陶淵明的理想是難以化為現(xiàn)實的。加之他所處的東晉末年時局 動蕩,宗室內(nèi)部的斗爭、軍閥對政權的野心,不斷引起血腥的殺戮乃至激烈的火 拼。這種社會動亂不僅給人民帶來災難,同時在社會上層也造成嚴重的不安感。 這使陶淵明的政治雄心不得不有所消減,因而走上了歸隱之路。
而19世紀中葉的愛爾蘭處于一個動蕩的年代,苦難的愛爾蘭民族掙扎在貧 窮失地的邊緣。為了擺脫英
9、國殖民統(tǒng)治,民族運動風起云涌。在這樣動蕩的歷史 背景之下,出現(xiàn)了著名的爰爾蘭文藝復興運動。以葉芝為代表的文學家們通過詩 歌、戲劇、小說、散文等多種表現(xiàn)形式,借助神秘主義、象征主義、意識流等多 種表現(xiàn)手法,以爰爾蘭的本土題材為表現(xiàn)內(nèi)容,旨在深層次地挖掘愛爾蘭的民族 傳統(tǒng),從而弘揚愛爾蘭民族精神,振興愛爾蘭民族文化。
第二章《飲酒》與《茵納斯弗利島》兩首詩的相同點
2.1 兩首詩所體現(xiàn)的語言風格相同
《飲酒》全詩以平易樸素的語言寫景抒情敘理,形式和內(nèi)容達到高度的統(tǒng)一, 無論是寫南山傍晚美景,還是或抒歸隱的悠然自得之情,或敘田居的怡然之樂, 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于情趣,又饒有理趣。景、情、理
10、交融于一體。雖出語 平淡,樸素自然,卻也寄情深長,托意高遠,蘊理雋永,耐人咀嚼,有無窮的理 趣和情趣。
《茵納斯弗利島》全詩風格與《飲酒》一樣樸實,精確。將隱居地描述得真 實可感、生動具體。同時對不同時辰的美景的描寫,展示詩人心靈的靜美,使詩 的整體結(jié)構跌宕起伏,于嚴整中又有變化。
總的來說,兩首詩以自然舒緩的抒情節(jié)奏,融情于景,使意象與情感水乳交 融,從音、形、意多方面體現(xiàn)出詩人精湛的藝術功力。。
2.2 兩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情感相同
兩首詩共同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生活的追求與向往。
陶淵明所作將其歸隱生活的一些場景和生活的自然環(huán)境以簡練的筆觸描繪 出來,充分反映了他酷愛寧靜和自由的田園生活,厭惡官場的的虛飾和詐偽的思 想。
葉芝所作也沒有直接贊美茵納斯弗利島的詩句,但描繪島上的景物以及詩人
在島上的生活圖景,就可以使讀者感受到詩人對茵納斯弗利島的鐘愛。詩的結(jié)尾, 詩人寫自己感受到島對自己的召喚,更是體現(xiàn)詩人這種鐘愛之情的深切和真摯。
《葉芝誰能看透》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