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第五單元 自然環(huán)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第二節(jié) 自然災害與人類課件 魯教版.ppt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第五單元 自然環(huán)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第二節(jié) 自然災害與人類課件 魯教版.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第五單元 自然環(huán)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第二節(jié) 自然災害與人類課件 魯教版.ppt(4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二節(jié)自然災害與人類 人為 非工程 考點一洪澇的成因及防御措施 知識整合 一 認識洪水和洪災1 自然災害概況 1 概念 在 發(fā)生的 對人類生命和財產構成危害的事件 自然界 干旱 滑坡 洪水 2 洪水和洪災 1 概念 洪水是河流水位超過河灘地面出現(xiàn)的 現(xiàn)象的統(tǒng)稱 洪水溢出或者沖垮河岸 湖岸 對人類生產和生活帶來損害 就形成洪災 2 洪災給人類帶來的損失 溢流 房屋 農田 瘟疫和傳染病 交通 商業(yè) 二 洪災的形成原因和防治措施 一 洪災的形成原因1 自然原因 1 氣象因素 大量冰雪 3 流域匯水速度 地面坡度越大 土壤含水率越 植被覆蓋率越 流域匯水速度越快 4 河道排水速度 河谷越順直 越通暢 越大 河道排水的速度越大 強降雨 快速融化 堵塞河道 堤壩 高 低 縱向坡度 2 人為原因 1 破壞植被 導致流域匯水速度 加劇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積 使河流水位 河床坡度 2 使湖泊對洪水的調節(jié)作用減弱 3 建筑物占據(jù)河道 降低 的速度 二 洪災的防治措施1 工程措施 1 提高對洪水的調蓄能力 2 防止洪水漫溢 3 加快泄洪速度 4 開辟 開挖 降低洪水水位 加快 升高 減小 圍湖造田 河道排水 興建水庫 退耕還湖 修筑堤壩 疏浚河道 分洪區(qū) 分洪道 2 非工程措施 防災減災 濫砍亂伐 土地 水利建設 深度解讀 1 影響洪水形成的主要因素 2 我國三種洪水災害的對比分析 3 洪災的防治措施 以淮河 黃河 長江為例 1 淮河的治理 上游建水庫和蓄水工程 中游利用湖泊洼地蓄洪 加固干流的堤防 下游開辟入海河道 分流排泄洪水 2 黃河的治理 上游興建水利樞紐蓄積洪水 中游植樹造林減少水土流失 下游加固黃河大堤 3 長江的綜合利用和治理 對接高考 命題角度一洪澇災害的成因及防御措施1 2012 山東文綜 33 下圖為我國某區(qū)域圖 讀圖回答問題 1 指出A地洪水災害多發(fā)的月份 并分析其氣候原因 2 指出A B兩地預防洪澇災害應采取的不同措施 解析第 1 題 首先根據(jù)圖中經緯網判斷該地位于我國東部季風氣候區(qū) 屬于長江流域 再結合我國雨帶移動規(guī)律判斷 第 2 題 結合A B兩地的地形 地勢特征差異 以及人類活動對湖泊的影響等方面 從造成洪澇災害的原因差異方面進行分析 可總結得出措施 答案 1 6月份 受夏季風影響 進入梅雨季節(jié) 降水量大 多暴雨 2 A地 植樹造林 修建水庫 B地 退耕還湖 疏浚湖泊 修建排水 分洪 堤防等水利工程 命題角度二城市內澇2 2001 江蘇地理 21 22 下圖為同一降水過程形成的自然狀態(tài)的洪水過程線 自然狀態(tài)的地下徑流過程線 城市化后的洪水過程線和修建水庫后的洪水過程線示意圖 讀圖回答 1 2 題 雙選 1 人類活動影響下形成的洪水過程線是 A B C D 2 防治城市內澇的措施有 A 興建污水處理廠B 疏浚河道C 加強道路建設D 完善排水系統(tǒng) 解析第 1 題 城市化后 地表植被減少 涵養(yǎng)水源的能力下降 地面硬化 降水下滲量減少 兩者都會使雨水快速匯入河流 而導致流量迅速上漲 不降水時流量非常小 故 是城市化后的洪水過程線 水庫按照人們的需要控制江河徑流量 使河水流量趨向平穩(wěn) 故流量最穩(wěn)定的 過程線是修建水庫以后的過程線 所以AC是應選答案 第 2 題 防止城市內澇 主要措施是使降雨之后形成的城市地面徑流快速排走 故BD項正確 答案 1 AC 2 BD 考點二干旱 臺風 寒潮和地震災害 知識整合 一 我國主要的氣象災害 二 地質災害1 地震的成因及防御 1 形成原因 位于板塊的交界處 地殼活動劇烈 2 造成重大人員和財產損失的原因可能有 震級大 破壞性大 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 人口集中 淺源地震 地面建筑的抗震能力差 發(fā)生的時間可能在夜間 震區(qū)交通不便 誘發(fā)其他災害等 3 減輕災害的措施 積極開展防災 減災的宣傳教育 提高公眾的環(huán)保和減災意識 建立災害監(jiān)測和預報體系 加強地質災害的管理 建立健全減災工作的政策法規(guī)體系 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強度 加強國際合作等 2 造成滑坡的主要原因 1 組成山體的巖石是一些古老的巖系 如千枚巖 片麻巖等 經過多次地質構造運動的作用 破碎嚴重 容易發(fā)生滑坡 2 巖層的傾斜方向和山坡方向一致 往往會造成順巖層滑坡的現(xiàn)象 3 地下水和地表水浸濕坡面物質 使其軟化 降低了黏聚力 所以在大雨后和地下水豐富地區(qū)容易發(fā)生滑坡 此外 風化作用 人為因素和地震等也會促使滑坡發(fā)生 3 形成泥石流的主要條件 1 山坡上有松散的土層和風化物質覆蓋 為形成泥石流提供了豐富的固體物質 2 有陡峻的地形 溝谷上游有一定的匯水面積 下游窄小 溝床縱剖面坡度較陡直 3 在中 上游地區(qū)有暴雨或冰雪大量消融及湖泊的潰決等形成補給水源 此外 強烈的地震 植被的嚴重破壞等都可以引起泥石流的暴發(fā) 深度解讀 1 我國氣象災害成因的相關性 2 華北地區(qū)氣象災害多發(fā)的原因 3 滑坡和泥石流的比較 4 地質災害成因的分析思路 對接高考 命題角度一干旱1 2011 江蘇地理 19 20 下圖為豫西部分地區(qū)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數(shù)分布圖 一旬為10天 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數(shù)與降水密切相關 據(jù)此回答 1 2 題 1 圖示地區(qū)年干旱旬數(shù)的空間分布特點是 A 總體上自東向西北增大B 總體上自西向東逐漸減小C 自洛陽向南逐漸減小D 有高值和低值中心分布 2 關于年干旱旬數(shù)分布特征成因 敘述正確的是 A 地區(qū)等值線向東北凸出主要是由于該地受地形影響 降水較多B 地區(qū)干旱程度高于 地區(qū)的主要原因是緯度較高C 地區(qū)等值線分布主要受河流影響D 圖中等值線分布是季風和地形共同影響的結果 解析第 1 題 讀圖可知 干旱旬數(shù)整體上自東南向西北增大 A項正確 B項錯誤 自洛陽向南先增加后減小 故C項錯誤 讀圖可以找到高值和低值中心 故D項正確 第 2 題 地區(qū)等值線向東北凸出 即向高值方向凸出 說明其干旱旬數(shù)少 降水較多 原因是位于山地的迎風坡 A項正確 地位于夏季風的背風坡 降水較少 干旱程度高 故B項錯誤 地區(qū)等值線分布主要受地形的影響 故C項錯誤 由此可見圖中等值線分布是夏季風和地形共同影響的結果 D項正確 答案 1 AD 2 AD 命題角度二臺風2 2015 上海地理 17 18 臺風是影響我國東部地區(qū)的重要天氣系統(tǒng) 它既給人們帶來甘露 也會給人們帶來災難 下圖為某次臺風路徑圖 1 9月間 當臺風中心位于圖中甲海域時 臺灣東北地區(qū)暴雨如注 其主要原因是臺風氣流 受山體阻擋影響 與盛行偏西風疊加 受地面增溫影響 與盛行東北風疊加A B C D 2 如圖示臺風中心向北移動 在浙江北部沿海登陸時 上海地區(qū)的地面天氣狀況是 氣壓降低 風向偏西 雨勢增強 風速減弱A B C D 解析第 1 題 臺風是熱帶氣旋強烈發(fā)展的結果 是熱低壓 當臺風中心位于甲地時 臺灣東北部地區(qū)受臺風影響盛行東北風 臺灣東北部山地對東北風抬升作用明顯 D正確 第 2 題 臺風中心距離上海越來越近 上海地區(qū)的氣壓下降 風力增強 雨勢增強 當臺風中心位于浙江北部時 上海位于低壓中心北側盛行偏東風 A正確 答案 1 D 2 A 命題角度三寒潮3 2011 山東文綜 31 10分 下圖為1969 2008年山西省長治市寒潮發(fā)生總次數(shù)等值線圖 讀圖回答問題 1 指出該區(qū)域寒潮發(fā)生總次數(shù)的空間分布特征 并說明該特征形成的主要影響因素 8分 2 當?shù)夭宿r在寒潮來之前 常采用澆水的方法來防御寒潮對蔬菜的凍害 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2分 解析第 1 題 從圖中可知 圖中寒潮發(fā)生總次數(shù)等值線數(shù)值大致由西北向東南遞減 這是因為寒潮來源于山西的西北部地區(qū) 因此緯度較高的西北部受其影響較大 長治附近寒潮發(fā)生總次數(shù)較東西兩側多 因為長治處于西部高原和東部山脈之間的盆地 寒潮帶來的冷空氣容易在盆地集聚 因此發(fā)生次數(shù)較多 第 2 題 澆水的方法會增加土壤的含水量 從而增大熱容量 減少因寒潮帶來的大幅度降溫 防治農作物遭受凍害 同時蒸發(fā)在空氣的水汽會增加空氣濕度 提高大氣逆輻射 減少地面熱量的散失 答案 1 從西北向東南遞減 盆地多于東西兩側的山地和高原 最高值出現(xiàn)在盆地北部地區(qū) 最低值出現(xiàn)在太行山以東地區(qū) 主要影響因素 緯度位置 地形 2 水的熱容量大 可減小地表溫度的下降速度和變化幅度 減輕凍害 命題角度四地震4 2013 江蘇地理 3 4 蘆山地震與2008年汶川8 0級地震震中位置同處龍門山斷裂帶 但蘆山地震造成的損失較小 主要原因有 震級較低 提前預報 防震意識強 救援及時A B C D 解析蘆山地震的震級為7 0級 低于汶川地震8 0級 經過2008年汶川地震后 防震意識增強 另外本次救援工作及時 也使地震造成的損失減小 目前地震災害還不能有效的進行預報 答案B 命題角度五主要地質災害5 2014 課標 43 10分 福建省低山丘陵區(qū)是崩塌 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多發(fā)區(qū) 下圖示意該區(qū)域1990 2006年地質災害各月多年平均發(fā)生的次數(shù) 概括該區(qū)域地質災害月際分布特點 說明6月 7月地質災害發(fā)生次數(shù)差異的自然原因 10分 解析據(jù)圖概括地質災害的月際分布特點 由圖可知 位于我國東南沿海的福建省 其低山丘陵區(qū)各月都會發(fā)生地質災害 只是災害的次數(shù)不同 5 8月次數(shù)較多 6月次數(shù)最多 11月 次年2月次數(shù)較少 滑坡 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發(fā)生的多少與降水量密切相關 降水多的月份地質災害就多 6月份發(fā)生次數(shù)最多 說明6月份受夏季風影響大 山地迎風坡降水多 且多暴雨 7月份地質災害相對較少 說明7月份降水少 原因是該月份受夏季風影響相對較小 受副熱帶高壓影響較大 答案特點 各月都有地質災害發(fā)生 夏季多 冬季少 5 8月相對集中 其中6月份發(fā)生次數(shù)最多 原因 福建省低山丘陵區(qū)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6月 降水多 且多暴雨 易引發(fā)地質災害 7月 受副熱帶高壓控制 降水少 地質災害發(fā)生次數(shù)減少-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第五單元 自然環(huán)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第二節(jié) 自然災害與人類課件 魯教版 高考 地理 一輪 復習 第五 單元 自然環(huán)境 人類 活動 影響 第二 自然災害 課件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3dchina-expo.com/p-5599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