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度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二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 課題3 制取氧氣同步練習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8-2019學年度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二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 課題3 制取氧氣同步練習 (新版)新人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2019學年度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二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 課題3 制取氧氣同步練習 (新版)新人教版.doc(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二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 課題3 制取氧氣 一.選擇題(共15小題) 1.關于用氯酸鉀制氧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必須使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否則制不出氧氣 B.二氧化錳在反應前后質量和性質不變 C.加大二氧化錳的用量,可以增加氧氣的量 D.用適量高錳酸鉀代替二氧化錳,也可加快反應速率 2.可以用加熱氯酸鉀和二氯化錳混合物的方法在實驗室制取氧氣。下列是反應過程中生成氧氣和氯化鉀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坐標圖,其中合理的是( ?。? A. B. C. D. 3.向一定量、一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過氧化氫溶液中加入足量二氧化錳,充分反應。下列圖象正確的是( ?。? A. B. C. D. 4.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氧氣,應選用下列發(fā)生裝置( ?。? A. B. C. D. 5.如圖所示的裝置使用實驗室中常見儀器組裝而成,該裝置在實驗室中有多種用途。關于該裝置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該裝置在實驗室中可以用來制取氧氣 B.該裝置制取氧氣時,二氧化錳由分液漏斗中加入 C.該裝置在實驗室中可以用來將一個儀器中的氣體“捕捉”到另一儀器中 D.該裝置優(yōu)點控制反應速率 6.實驗室需收集一瓶約混有體積空氣的氧氣,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 集氣瓶中灌的水 集氣瓶中灌的水 導管伸入到集氣瓶體積的處 導管伸入到集氣瓶體積的處 A.A B.B C.C D.D 7.收集氧氣的方法正確的是( ?。? A.排水法,瓶口向下,導管口在集氣瓶口部 B.排水法,瓶口向下,導管口在集氣瓶底部 C.排空氣法,瓶口向上,導管口在集氣瓶口部并蓋上玻璃片 D.排空氣法,瓶口向下,導管口在集氣瓶底部并蓋上玻璃片 8.氣體的收集方法是由其性質決定的,氧氣的收集( ?。? A.用向下排空氣法 B.只能用排水法 C.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 D.B和C兩種方法都可使用 9.要證明集氣瓶內盛的是空氣還是氧氣,最簡單的方法是( ?。? A.測量密度,密度大的是氧氣 B.能使細鐵絲燃燒的是氧氣 C.能跟硫燃燒,發(fā)出藍紫色火焰的是氧氣 D.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是氧氣 10.檢驗集氣瓶中的氧氣是否收集滿,應將帶火星的木條( ?。? A.伸入集氣瓶底部 B.伸入集氣瓶中部 C.伸入集氣瓶口內 D.伸到集氣瓶口 11.實驗室可通過加熱高錳酸鉀固體制取氧氣,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組裝好裝置后,檢查裝置氣密性 B.加入藥品后,直接將酒精燈火焰對準藥品加熱 C.水槽中有氣泡冒出時,立即收集氣體 D.實驗結束時,先移走酒精燈再從水槽移出導管 12.如圖是小科完成O2的制取、收集和驗滿的主要操作過程,其中需要糾正的是( ?。? A.氣密性檢查 B.加試劑 C.制取并收集氣體 D.氣體驗滿 13.工業(yè)制氧氣采用分離液體空氣法,先將空氣液化,然后逐漸升溫,關于這個過程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屬于物理變化 B.利用了物質的沸點不同 C.先收集到的氮氣沸點較低 D.有新物質氧氣生成 14.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加熱制取氧氣時,有關二氧化錳說法正確的是( ?。? A.增加氧氣的產量 B.加快產生氧氣的速率,增加氧氣的產量 C.加快產生氧氣的速率,氧氣的產量不變 D.不加二氧化錳,加熱氯酸鉀不能產生氧氣 15.醫(yī)務人員用3%的過氧化氫溶液為傷者處理傷口時,傷口上會看到大量的氣泡.下列有關說法中,錯誤的是( ?。? A.生成氣體可能是過氧化氫分解產生的氧氣 B.傷口處的生物酶可能對過氧化氫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 C.只有二氧化錳能使過氧化氫在常溫下迅速分解產生氧氣 D.過氧化氫和水的結構不同,所以它們的化學性質不同 二.填空題(共3小題) 16.實驗室常用如圖裝置制取氧氣: (1)在圖中標出儀器A的名稱,并將此制取氧氣的裝置圖補充完整 (2)若試管中所裝入的藥品是純凈物,則其化學式為 ?。畬懗龇磻奈淖直磉_式: ?。? 若試管中所裝入的藥品有二氧化錳時,二氧化錳的作用是 ,因為二氧化錳的 ?。硪环N試劑的顏色是 色,名稱是 化學式為 . 若在實驗結束后,為了從反應后的固體殘渣中得到干燥的二氧化錳固體,需要依次經過 、 和洗滌、烘干四步主要步驟. (3)在用所制的氧氣進行“普通細鐵絲可以在純凈的氧氣中燃燒”時,應在集氣瓶中放少量 ,目的是 ,將 系在鐵絲末端,點燃后將鐵絲由集氣瓶口向下慢慢伸入,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為: 并有 色固體滴落下來,該物質的化學式 ,屬于化合物中的 類. 17.簡要回答下列有關實驗室制取氧氣操作的問題. (1)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試管口略向下傾斜的原因是 ?。? (2)排水法開始收集氧氣的最佳時刻是 . (3)停止加熱時,要先把導管移出水面,后熄滅酒精燈的原因是 . (4)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要在靠近試管口的部位放一團棉花,其目的是 ?。? (5)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的原因是 ?。? 18.實驗室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用排水法收集. (1)制取氧氣前要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目的是為了 ; (2)伸入制氧氣試管里的導管不宜過長原因是 ?。? (3)常在試管口塞一團棉花,其目的是 ??; (4)將試管固定在鐵架臺時,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的原因是 ??; (5)加熱時先將酒精燈在試管下方來回移動,其目的是 ?。? (6)收集氧氣的集氣瓶應蓋好 、 放在實驗桌上; (7)實驗結束后,若發(fā)現(xiàn)試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是 ?。? 三.實驗探究題(共2小題) 19.小雨閱讀課外資料得知:雙氧水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錳還可用氧化銅等物質作催化劑,于是她對氧化銅產生了探究興趣。 【提出問題】氧化銅是否也能作氯酸鉀分解的催化劑?它是否比二氧化錳催化效果更好? 【設計實驗】小雨以生成等體積的氧氣為標準,設計了下列三組實驗(其它可能影響實驗的因素均忽略) 實驗序號 氯酸鉀質量/g 其他物質質量/g 待測數(shù)據(jù) ① 1.2 / ② 1.2 氧化銅 0.5g ③ 1.2 二氧化錳 0.5g (1)上述實驗應測量的“待測數(shù)據(jù)”是 ??; (2)若實驗②比實驗①的“待測數(shù)據(jù)”更 (選填“大”或“小”),說明氧化銅能加快氯酸鉀的分解速率; (3)將實驗②反應后的固體加水溶解、過濾、洗滌、干燥,若稱量得到0.5g黑色粉末,說明 ??; (4)再將該黑色粉末放入試管中,加入適量過氧化氫溶液,若觀察到有大量氣泡,說明黑色粉末的 在反應前后保持不變。 【預期結論】氧化銅還能作氯酸鉀分解的催化劑。 【評價設計】你認為小雨設計實驗③和實驗②對比的目的是 。 20.如圖所示是某同學設計的在實驗室用加熱高錳酸鉀固體制取氧氣的裝置圖. (1)指出該裝置中的四處主要錯誤. ① ??; ② ; ③ ; ④ ?。? (2)當用改正后的裝置收集氧氣時,如何判斷氧氣已經收集滿? .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共15小題) 1.D 2.D 3.C 4.A 5.B 6.B 7.A 8.D 9.D 10.D 11.A 12.D 13.D 14.C 15.C 二.填空題(共3小題) 16.解: (1); (2)KMnO4; 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催化劑; 質量和化學性質都沒有發(fā)生變化; 白;氯酸鉀; KClO3; 溶解; 過濾; (3)水(或細砂); 一根火柴梗; 火星四射; 黑; Fe3O4;氧化物. 17.(1)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熱的試管底部,使試管炸裂. (2)氣泡連續(xù)并均勻地冒出時; (3)防止水槽的水倒流回試管使試管炸裂. (4)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堵塞導管. (5)氧氣密度比空氣大. 18.(1)防止產生的氣體逸出; (2)排盡瓶內的空氣,得到較純的氣體; (3)防止粉末化的高錳酸鉀隨氧氣流進入水中; (4)冷凝水倒流使試管炸裂; (5)使試管受熱均勻; (6)毛玻璃片;正. (7)(1)漏氣而收集不到氣體; (2)防止氣體不易排出; (3)防止加熱時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 (4)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的熱的試管底部,炸裂試管; (5)使試管均勻受熱; (6)毛玻璃片;正; (7)實驗完畢后先熄滅酒精燈后撤導氣管. 三.實驗探究題(共2小題) 19.(1)收集等量氧氣所需時間。 (2)小。 (3)反應前后氧化銅的質量不變; (4)化學性質。 【評價設計】探究氧化銅和二氧化錳哪一個催化效果好。 20.(1)①試管口未向下傾斜; ②酒精燈火焰沒對著藥品所在部位加熱; ③導管伸入試管過長; ④試管口沒有塞棉花. (2)集氣瓶口有大量氣泡冒出時,則證明已滿.-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8-2019學年度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二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 課題3 制取氧氣同步練習 新版新人教版 2018 2019 學年度 九年級 化學 上冊 第二 單元 我們 周圍 空氣 課題 制取 氧氣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3dchina-expo.com/p-5768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