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 專題十六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考點40 百家爭鳴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 專題十六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考點40 百家爭鳴課件(3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必修第三冊考點40百家爭鳴專題十六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1 排查基礎知識2 細講核心考點內容索引3 精練真題新題1排查基礎知識1.儒家儒家(1)孔子(創(chuàng)始人)政治:核心是“ ”“禮”;希望統(tǒng)治者“克己復禮”,提倡“德治”,反對苛政,在人人道德自覺的基礎上建立一個禮樂文明的社會;注重政治與人事,對鬼神敬而遠之。教育:開創(chuàng)中國古代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注重人的全面發(fā)展,講授課程以六藝為主。文化:整理“六經(jīng)”(詩書禮易樂春秋,樂后來亡佚,成為“五經(jīng)”);他去世后,言論被編纂成論語。仁一、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觀點(b)(2)孟子(戰(zhàn)國末期的代表,亞圣)提出四種道
2、德規(guī)范:仁、義、禮、智。發(fā)展孔子的“德治”,提倡“ ”學說。提出“ ”思想,成為中國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礎。(3)荀子(戰(zhàn)國末期的代表)在天人關系上,強調“天行有?!保岢觥?”。認為學習的最高目標是把握“禮”。仁政民貴君輕制天命而用之2.道家道家(1)老子(創(chuàng)始人)以虛無的“ ”為世界的根本,并用以解釋宇宙的起源和演變。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轉化的規(guī)律(“弱者道之用”),蘊含了樸素辯證法的思想。在政治上主張“ ”“小國寡民”(比較消極)。(2)莊子(戰(zhàn)國時的代表)“道”是世界最高原則,宣傳天道與自然無為。主張“齊物”“逍遙”論。道無為而治微點撥微點撥道家主張有無、難易、貴賤、禍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斷
3、轉化的。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不能認為他是道教的創(chuàng)始人。道教興起于東漢,其中某些成分可能吸取了道家學派的思想。3.墨家墨家墨子(創(chuàng)始人)(1)“兼相愛、交相利”(主旨)。(2)提出“ ”“尚賢”“尚同”“非命”“非樂”“節(jié)葬”“節(jié)用”等主張。非攻4.法家:法家:代表人物李悝、商鞅、吳起、申不害、韓非(集大成者)(1)韓非(戰(zhàn)國時的代表,集大成者)將“法”“術”“勢”結合,主張 ,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主張 ,實施嚴刑峻法。提出“不期修古,不法??伞薄笆庐悇t備變”的主張,認為歷史是向前發(fā)展的,要順應歷史潮流,與時俱進地進行變法。(2)作用:法家理論為中國專制主義政治體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統(tǒng)一全國
4、,都起到了重大作用。以法治國獎勵耕戰(zhàn)孔子開創(chuàng)了儒家學派,孟子繼承了孔子的學說,并發(fā)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荀子廣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華,豐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內容。他們對于儒家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都有重要貢獻。二、孔子、孟子和荀子對儒家思想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貢獻(c)1.成為中國思想文化取得顯著進步的重要條件。2.為中華民族提供了豐富珍貴的思想文化遺產(chǎn)。3.標志著中國思想文化的發(fā)展進入了第一個枝繁葉茂的時期。三、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意義【加試】(c)2細講核心考點1.土地私有、混戰(zhàn)局面、民間教育推動百家爭鳴興起土地私有、混戰(zhàn)局面、民間教育推動百家爭鳴興起史料一史料一初稅畝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畝,十取一也,
5、以公之與民為己悉矣。谷梁氏谷梁傳宣公十五年論從史出論從史出反映出現(xiàn)土地私有化發(fā)展的趨勢。主題一異彩紛呈的治國主張百家爭鳴n 史料實證史料二史料二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shù)。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論從史出論從史出反映春秋時期的諸侯爭霸割據(jù)混戰(zhàn)局面。史料三史料三仲尼曰:天子失官,學在四夷。左丘明左傳昭公十七年論從史出論從史出表明春秋時期學校教育逐漸向民間下移。2.誰的主張更為當權者欣賞誰的主張更為當權者欣賞史料史料老子主張“無為而治”;韓非主張“中央集權”。論從史出論從史出韓非的主張更容易被接受。因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兼并戰(zhàn)爭不斷,人民渴望統(tǒng)一
6、。韓非的主張迎合了建立大一統(tǒng)專制國家的歷史發(fā)展趨勢。老子 韓非1.百家爭鳴是特定社會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百家爭鳴是特定社會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1)經(jīng)濟根源:生產(chǎn)力發(fā)展,井田制崩潰,出現(xiàn)了多種經(jīng)濟因素并存的局面,為學術文化的繁榮提供了物質基礎。(2)政治狀況:周王室衰微、諸侯士大夫崛起,諸侯割據(jù)局面出現(xiàn),社會處于大變革時期,各國競相禮賢下士、招攬人才。(3)階級關系:階級結構和階級關系復雜,代表不同階級、階層的思想家層出不窮,“士”階層的活躍和受重用。(4)思想文化:學術下移,“學在官府”發(fā)展到“學在民間”,私學興起,造成思想和言論的空前自由。n唯物史觀2.百家主張反映不同的時代要求百家主張反映不同的時代要求(1
7、)儒家思想春秋時期,孔子創(chuàng)立以“仁”為核心的禮樂制度,其目的是緩和階級矛盾,維護奴隸主貴族的統(tǒng)治,但在奴隸制瓦解的時代,其思想未被重視。戰(zhàn)國時期,孟子主張實行“仁政”,荀子主張“仁義”和“王道”,體現(xiàn)了新興地主階級改造舊制度以適應封建統(tǒng)治的要求。在當時諸侯割據(jù)混戰(zhàn)、封建制度確立時期,不能適應統(tǒng)治者的需要,只是諸子百家中的大宗而已。(2)道家思想春秋時期,老子主張“無為而治”希望社會退回到“小國寡民”的狀態(tài),表現(xiàn)了其沒落、消極的情緒,說明老子代表沒落的奴隸主貴族的利益。戰(zhàn)國時期,莊子繼承了老子的消極思想。道家的消極思想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不適應社會發(fā)展潮流的。(3)墨家思想:代表小生產(chǎn)者利益的墨子提
8、出“兼愛”“非攻”,反映了戰(zhàn)國時期封建經(jīng)濟發(fā)展,小生產(chǎn)者經(jīng)濟實力增強,要求平等、反對戰(zhàn)爭的愿望。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墨家主張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4)法家思想:戰(zhàn)國時期,以韓非為代表的法家提出“中央集權”“法治”思想,體現(xiàn)了新興地主階級改造舊制度的進取精神和加強封建集權的迫切愿望,符合統(tǒng)治者富國強兵的要求,為新興地主階級的變法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受到統(tǒng)治者的歡迎和推崇。1.百家學術思想的爭鳴百家學術思想的爭鳴(1)人性善惡??鬃诱J為“性相近”;孟子認為“人性善”;荀子及法家認為“人性惡”。(2)如何處理人際關系關于普通的人與人之間關系問題:孔子提出“愛人”的主張,但講求等級;墨子提出“兼愛”的
9、觀點,即互敬互愛,不分等級。關于統(tǒng)治者與被統(tǒng)治者之間的關系問題:孟子從“人性善”的理論出發(fā),提出了“君輕民貴”的觀點;荀子從“人性惡”的理論出發(fā),提出“君舟民水”的觀點。n 歷史理解(3)人與自然的關系。荀子提出“天行有?!薄爸铺烀弥?;老子認為人應順應自然。(4)如何治國。孔子主張“德治”;孟子主張“仁政”;荀子主張用“仁義”“王道”施政;法家實行“法治”;老子主張“無為而治”;墨子提出“兼愛”與“尚賢”。(5)在人生態(tài)度上:儒家主張積極入世,強調社會責任;道家則主張“逍遙”的人生態(tài)度,主張避世,強調超脫。2.百家思想的現(xiàn)實價值百家思想的現(xiàn)實價值(1)儒家的“仁政”“有教無類”等思想具有
10、和諧意識,對于調節(jié)人際關系、穩(wěn)定社會秩序具有積極作用,對今天倡導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鑒意義;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質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jù)。(2)道家的“無為”思想主張順應自然,對于增強環(huán)保意識,促進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現(xiàn)實價值;道家思想構成了中國傳統(tǒng)思想的哲學基礎。(3)法家的法治、變革思想對當今中國的法制建設具有借鑒意義;法家的變革精神,成為歷代進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圖治的理論武器。(4)墨家的“兼愛”“非攻”“尚賢”思想成為今天平等博愛、熱愛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來源。1.“民本民本”理論的理論的“異異”與與“同同”史料史料在早期儒家經(jīng)典中,民本思想有較多的體現(xiàn)。尚書中
11、說:“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笨鬃又鲝垺耙蛎裰?。孟子認為民貴君輕,又稱:“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后察之。見賢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說:“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闭搹氖烦稣搹氖烦觥袄瘛薄懊褓F君輕”“尊重民意”“君舟民水”是早期民本思想的不同內涵,但其本質上均是以維護君權為中心,并不是單純以維護人民利益為出發(fā)點,是一種維護統(tǒng)治者利益的策略。主題二凸顯民本意識、家國情懷的儒學思想n 史料實證2.孔子經(jīng)世濟民的情懷孔子經(jīng)世濟民的情懷史料史料孔子極力倡導仁人君子之道。從理想人格的意義講,孔子所謂的仁人君子不僅應關切個人自我道德品格修養(yǎng)
12、,具備忠信、孝悌、克己、禮讓、好學、知勇、仁恕等諸美德,而且更應懷抱經(jīng)世濟民的情懷,“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林存光孔子新論論從史出論從史出孔子從“個人自我道德品格修養(yǎng)”和“懷抱經(jīng)世濟民的情懷”兩個角度指出“仁人君子”應具備的“理想人格”。1.儒學思想在立德樹人方面的價值儒學思想在立德樹人方面的價值(1)注重道德修養(yǎng):愛人、德政、孝悌、仁義禮智信等。(2)注重血親人倫: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3)注重民本思想:苛政猛于虎;為政以德;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4)注重社會秩序:克己復禮、正名、齊之以禮等。(5)注重現(xiàn)實社會:關注現(xiàn)實政治、倫理生活、具有理性精
13、神。(6)注重群體意識:重視并積極維護群體秩序與和諧,個人服從群體。(7)注重開放意識:外儒內法、宋明理學(三教合流),具有很強適應性。n 歷史理解2.儒家儒家“民本民本”思想的表現(xiàn)和實質思想的表現(xiàn)和實質(1)表現(xiàn)孔子的民本思想:“為政以德”“節(jié)用而愛人”。孟子的民本思想:“民貴君輕”、痛恨暴政和戰(zhàn)爭。荀子的民本思想:“君舟民水”。(2)實質: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維護“君”為中心的,并不是以維護人民利益為出發(fā)點的,是一種維護統(tǒng)治的策略。3精練真題新題1.史論結合百家爭鳴的評價觀點(201711月浙江選考)在中國思想文化第一個枝繁葉茂期,有思想家針對“百家異說”局面,認為人的認識應當
14、力避“私(偏愛)其所積,唯恐聞其惡也;倚其所私,以觀異術,唯恐聞其美也”。其觀點旨在表達A.倡導獨立思考精神B.不同學派應相互競爭C.吸收各家思想精華D.理論認識應格物致知n 真題回顧答案解析1234567812345678解析解析“私(偏愛)其所積,唯恐聞其惡也;倚其所私,以觀異術,唯恐聞其美也”出自荀子,意思是“他們偏愛自己平時積累的學識,只怕聽到對自己學識的非議;他們憑自己所偏愛的學識去觀察與自己不同的學說,只怕聽到對異己學說的贊美”。故答案為C。2.史料實證民本思想(201610月浙江選考)先秦時期,思想家孟子主張“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張“君人者,欲安,則莫若平
15、政愛民矣”。他們的主張A.都屬于春秋時期的同一思想流派 B.都強調施政為民的重要性C.都否定了法在治國中的重要作用 D.都被當時諸侯國國君采納答案12345678解析解析解析孟子、荀子均是戰(zhàn)國時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由此可排除A、C項,此時儒學受統(tǒng)治者冷遇,由此排除D項,故選B。解析解析熟知百家爭鳴時期各家思想主張,提取材料中“無為”“無治”“漢初”等信息,可聯(lián)想到漢初的黃老無為治國思想,由此可判斷B項正確。3.史料思想道家思想社會地位(20164月浙江選考)有學者援引“漠然無為而無不為也,澹然無治而無不治也”以總結漢初統(tǒng)治思想。據(jù)此判斷,漢初統(tǒng)治者吸收了先秦時期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
16、.墨家思想 D.儒家思想答案解析123456784.歷史理解孔子教育思想(201510月浙江選考)(加試題加試題)讀史閱世,提升歷史學科素養(yǎng)。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材料談教育者,不可不知孔子。其收徒講學,傳承禮樂文化,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影響至深且遠。漢興,選用儒學之士,設立太學,由國家培養(yǎng)政治管理人才。隋唐以降,實行科舉,“社會孤寒之士,亦得平地拔起,廁身仕宦”。歲月如歌,回顧歷朝選士之路,漫步于故宮保和殿,誰能想到這里曾是儒生向往的“天子堂”!據(jù)中國政治史大綱歷史選修整理12345678根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指出孔子“收徒講學”與西漢“設立太學”辦學性質
17、的不同,概括孔子的教育目標。說明保和殿成為儒生向往的“天子堂”的原因。12345678答案答案答案不同:前者為私學,后者為官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成人”,培養(yǎng)“君子”。原因:保和殿是舉行殿試的地方,殿試是科舉制最高一級的考試。5.(2017浙江綠色教育聯(lián)盟學考押題)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思想活躍。主張“不期修古,不法??伞?,“事異則備變”的思想家是A.老子 B.孔子 C.墨翟 D.韓非12345678n 新題聚焦解析解析韓非主張“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異則備變”,故選擇D項。答案解析6.(2017浙江綠色教育聯(lián)盟學考押題)“欲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當若繁為攻伐,此實天下之巨害也?!边@一觀
18、點出自先秦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答案12345678解析解析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繁為攻伐”“實天下之巨害”,主張“非攻”為墨家學說,因此選C。解析7.(2017浙江綠色教育聯(lián)盟學考押題)(加試題加試題)中國古民居中常見到“耕讀傳家”“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耕田讀書”等匾額或門聯(lián)。古代這些家庭所讀所傳的應該是A.老莊之學 B.孔孟之道C.墨家學說 D.耕作技術答案12345678解析解析“耕讀”“忠孝”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反映了儒家在士農工商諸業(yè)選擇中基本的價值追求,以及對家庭和社會風氣建設的理想。解析8.(2017浙江綠色教育聯(lián)盟學考測評)孔子曾說:“人應該以道為志向,以德為依據(jù),以仁為憑藉,學習六藝等知識?!笨鬃訌娬{的是A.治國的策略 B.對生活的熱忱C.個人的修養(yǎng) D.為人處世原則解析解析材料中強調的對人的要求,不是治國策略,故A項錯誤;材料中未體現(xiàn)出對生活的態(tài)度,故B項錯誤;根據(jù)材料中孔子認為人應該以道為志向,強調人應該具備德、仁和六藝等,體現(xiàn)的是對個人修養(yǎng)的要求,故C項正確;材料注重對人的修養(yǎng)的要求,不是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故D項錯誤。答案解析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