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必修3 明清之際的思想批判 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一歷史必修3 明清之際的思想批判 課件(2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異端”思想家李贄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導入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中所繪的大型織機蘇州玄妙觀三清殿 明朝中期以后,江南蘇州等地的一些行業(yè)中出現(xiàn)了資本主義萌芽。導入明末李自成起義 明清之際的中國經(jīng)歷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蓬勃發(fā)展的商品經(jīng)濟、風起云涌的人民起義,新的思想在孕育;同時,專制腐敗的王朝政治、因循死板的八股取士又嚴重地阻撓著新思想的破土而出。在這樣矛盾重重、風雷激蕩的時代,思想領域究竟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革?這種反思和批判的思潮對后世有哪些影響?導入返返 回回返返 回回“異端”思想家李贄李贄故居(位于福建泉州) 李贄今版焚書書影古刻本焚書書影 贄書皆狂悖乖謬,非圣無法,惟此書排擊孔子,另立褒貶,凡千
2、古相傳之善惡,無不顛倒易位,特以贄大言欺世,至今鄉(xiāng)曲陋儒,震其虛名。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清乾隆年間官修)李贄思想 千百余年,而獨無是非者,豈其人無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故未嘗有是非耳。雖使夫子復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非是也。無以孔子之定本行賞罰。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故未嘗有是非耳。藏書卅紀列傳總目前論 仲尼雖圣,效之則顰,學之則為步,丑婦之賤態(tài)。 焚書何心隱論 除卻穿衣吃飯,無倫物矣。世間種種,皆衣與飯類耳。故舉衣與飯,而世間種種自然在其中;非衣飯之外,更有所謂種種絕與百姓不相同者也。焚書答鄧石陽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給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則千古以前無孔子,終不得
3、為人乎?焚書答耿中丞書 李贄說:“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兒?”并贊揚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馬相如“正獲身,非失身”,“當大喜,何恥為?”參見李贄初譚集藏書返返 回回返返 回回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日知錄書影今版明儒學案書影今版黃宗羲全集書影 明夷待訪錄書影 世儒不察,以工商為末,妄議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來,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蓋皆本也。黃宗羲明夷待訪錄財計三天下郡國利病書 顧炎武早年在明末參加過反對宦官和權貴的斗爭。清兵入關南下,他又參加抗清起義。失敗后,遍游華北等地,考察地理民情,力倡“經(jīng)世致用”之學,強調(diào)“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天下郡國利病書的內(nèi)容涉及古代郡縣地方的歷史、地理情況
4、,并指出針對其利病的治理方略。 人君者不然。以為天下利害之權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盡歸于己,以天下之害盡歸于人,亦無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為天下之公。始而慚焉,久而安焉,視天下為莫大之產(chǎn)業(yè),傳之子孫,受享無窮。漢高帝所謂“某業(yè)所就,孰與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覺溢之于辭矣。此無他,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凡君之所畢世而經(jīng)營者,為天下也。今也以君為主、天下為客,凡天下之無地而得安寧者,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腦,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產(chǎn)業(yè),曾不慘然,曰:“我固為子孫創(chuàng)業(yè)也?!逼浼鹊弥玻脛兲煜轮撬?,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視為當然,曰:“此
5、我產(chǎn)業(yè)之花息也?!比粍t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無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嗚呼!豈設君之道固如是乎?黃宗羲明夷待訪錄原君解析與探究材料一 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民貧則難治。管子牧民材料二 有社稷者而不能愛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親愛己,不可得也。民不親不愛,而求其為己用,為己死,不可得也。民不為己用,而求兵之勁,城之固,不可得也。荀子君道材料三 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國之本也;國者,君之本也?;茨献又餍g訓 比較一下,明清之際的君主專制批判思想與以上古代民本思想有什么比較一下,明清之際的君主專制批判思想與以上古代民本思想有什么異同?為什么會有這些異同?異同?為什么會有這些異
6、同?自我測評 明清之際的思想批判包含哪些內(nèi)容?在哪些方面具有進步意義? 明清之際的思想批判主要表現(xiàn)在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三大進步思想家的學說和主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政治上,反對君主專制獨裁,提出了種種限制君權的理論和設想;經(jīng)濟上,重視手工業(yè)、商業(yè)的發(fā)展,指出工商業(yè)和農(nóng)業(yè)一樣,都是“民生之本”,應該受到保護和鼓勵;思想上,還批判程朱理學脫離實際的學風,主張躬自實踐的積極思想,提倡走出門戶,到實踐中求真知,以構筑具有時代特色的新思想體系。 進步意義有:強烈沖擊了君主專制統(tǒng)治,給后世民主思潮以深刻啟迪;經(jīng)世致用思潮影響深遠,治學方法開啟清代考證之風;對晚明以來的思想解放潮流起到了一定的呼應效應。 結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