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高中語文 第六課琵琶行(并序)第二課時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3》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1112高中語文 第六課琵琶行(并序)第二課時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3(2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琵琶行(并序)第二課時(講讀第35自然段) 1吃透文本 第三段寫江上所聽,訴身世苦。 第四段寫同病相憐感慨多。 第五段寫重聞琵琶青衫濕。寫詩人重聞琵琶聲時激動悲切的強(qiáng)烈感情。 2疑難探究 (1)琵琶女的遭遇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兩個詩句表達(dá)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琵琶女年輕時色藝雙絕,名噪教坊,富貴子弟爭著向她獻(xiàn)寵,生活中充滿了歡樂;然而這種歡樂是以色取悅于人換來的,其中未嘗不含著悲苦。待到年長色衰,又值社會發(fā)生動亂,不得已而“嫁作商人婦”“轉(zhuǎn)徙于江湖間”,過著凄清的生活。這個形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典型性,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樂伎們的悲慘命運(yùn)
2、。 詩人被貶出京,“謫居臥病潯陽城”,同琵琶女一樣,他的“淪落”也是由不合理的社會制度造成的。琵琶女的演奏不僅道盡了她本人心中的“無限事”,也勾起了詩人對往事的回憶,激起他強(qiáng)烈的共鳴,唱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個主題,抒發(fā)了自己的苦悶心情。 (2)琵琶女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 琵琶女是一個“天涯淪落人”的形象,曾歷盡繁華,今美人遲暮。琵琶女年輕時色藝雙全,富貴子弟爭著向她獻(xiàn)寵“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生活中充滿了歡笑,日日醉生夢死“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血色羅裙翻酒污”。待到年長色衰,又值社會發(fā)生動亂,“門前冷落鞍馬稀”,不得已而“嫁作商人婦”,可是商人又“重利輕別離”,并不體
3、諒她的感受,她只好孤苦伶仃地“轉(zhuǎn)徙于江湖間”,過著凄清的生活。從性格上說,羞澀靦腆,多愁善感。這個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琵琶女的不幸遭遇,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樂伎們的悲慘命運(yùn)。 (3)可以從哪幾個方面把握本詩的敘事脈絡(luò)? 這是一首長篇敘事詩,故事充滿傳奇色彩,人物感情豐富、性格鮮明??梢詮囊韵聨讉€方面把握本詩的敘事脈絡(luò): 故事情節(jié)。這是敘事的主干,也是人物活動的依托。這首詩的情節(jié)不算復(fù)雜:首先是送客,其次是聽樂,然后是琵琶女的自述,最后是詩人的獨白。需要注意的是,這首詩敘事詳略處理非常恰當(dāng)。略寫送客,詳寫聽樂;略寫詩人自己,詳寫琵琶女。這樣就突出了重點,深化了主題。仔細(xì)吟味,
4、寫琵琶女的自述,也是從詩人轉(zhuǎn)述的角度道來,卻無一不是她的心緒神情; 寫自己的貶謫之苦,雖然是直抒胸臆的獨白,但又時時隱現(xiàn)出同病相憐的意味。寫琶琶女,詳昔而略今;寫詩人自己,則略昔而詳今。兩相映襯,更見互補(bǔ)之妙。 音樂描寫。這首詩的音樂描寫是貫串全詩的,可以說音樂是雙方交流的“第一語言”,假如沒有這一媒介,也就不會有這一淪落天涯嘆知音的故事了,更不會有“江州司馬青衫濕”了。 景物描寫。全詩以秋江月夜為背景展開故事情節(jié),創(chuàng)造出一種蒼涼凄清的氣氛。清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評論這首詩是“以江月為文瀾”,確實很有見地。如“別時茫茫江浸月”“唯見江心秋月白”“繞船月明江水寒”都是以靜襯動:前者接住了水面上
5、飄忽而來的琵琶聲,次者凝固了琵琶曲的強(qiáng)大感染力,后者映射出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婦”的無限感慨。 情感描寫。全詩以送客的離別之情為序曲,重點寫了琵琶女和詩人相遇相知之情。如“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寫出了琵琶女初試才藝表現(xiàn)出的一段天然風(fēng)韻;“夢啼妝淚紅闌干”,寫出了琵琶女感傷身世的悲苦之情;詩人的“嘆息”和“唧唧”,寫出了聽樂的心領(lǐng)神會和聽言的深深感慨;“江州司馬青衫濕”,則是詩人情感的總爆發(fā),如開閘之河水,一時俱出。 需要指出的是,這首詩的情和景是相襯相生、互相作用的,可以說是景為情染,景因情而更美好;情借景重,情因景而更深厚。 (4)如何理解琵琶行的主題含義? 這首詩記敘詩人謫居江州時,月夜送客江
6、邊,巧遇琵琶女一事。詩中塑造了兩個人物形象:一個是琵琶女的形象,另一個是詩人自己的形象。前者為主,后者為賓。琵琶女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樂伎們的悲慘命運(yùn)。作品表達(dá)了詩人對琵琶女晚年沉淪遭遇的同情,也展示了詩人凄涼的心境。 (5)本詩的結(jié)構(gòu)藝術(shù)很值得欣賞,請結(jié)合全詩具體加以分析作者是如何把琵琶女的三次演奏作為貫串全詩的主線的。 全詩以琵琶女的三次演奏作為貫串全詩的主線。圍繞著它,詩人將情、景、事高度融合在一起,繪制出一幅幅動人的畫面。三次演奏中,第一次是暗寫。琵琶女沒有出場,她的演奏是詩人和他的客人聽到的,演奏什么曲子不知道,但可以斷定它的基調(diào)是悲涼的。理由
7、有二:一是琵琶女在這“繞船月明江水寒”之際,顯然是以此來排遣獨守空船的寂寞的;二是它確實打動了在“慘將別”中的主、客的心,加重了離愁,以致“主人忘歸客不發(fā)”,其余寫秋江月夜的蕭瑟景象和餞別酒宴的悲傷氣氛,都是烘托它的。 第二次是明寫。琵琶女出場,應(yīng)詩人邀請而演奏,這是詩的主體部分。先用敘事引入,然后濃墨重彩地寫她演奏的內(nèi)容,證明她技藝的高超。由此自然轉(zhuǎn)入琵琶女自敘身世,完成了對這一形象的塑造。而琵琶女的自敘又引起了詩人的強(qiáng)烈共鳴,原來他倆“同是天涯淪落人”。接著詩人便講起自己的“淪落”,但主要是圍繞著音樂講的,講心境的低沉,而關(guān)于“淪落”的原因,則僅以“辭帝京”“謫居臥病”兩語輕輕帶過。這顯示
8、了詩人的溫柔敦厚之風(fēng),但我們不難看出,他和琵琶女的“淪落”都是由不合理的社會制度造成的。第三次仍是明寫,但寫得簡略,只說調(diào)子悲凄,與霓裳六幺不同,又從側(cè)面寫聽眾“掩泣”,最后以“江州司馬青衫濕”作結(jié)。 這是用音樂形象及其藝術(shù)效果補(bǔ)足“同是天涯淪落人”一句的內(nèi)涵,鮮明地突出了全詩的主題。 【答案】B(遲:遲疑。) 【答案】A(B轉(zhuǎn):更、越,C瑟瑟:形容微風(fēng)吹動的聲音,續(xù)續(xù):連續(xù),D間關(guān):形容鳥聲婉轉(zhuǎn)。) 【答案】B(例句中的“歌”是名詞活用作動詞“作歌”,B中的“酒”是名詞活用作動詞“擺酒”。其它的都是名詞作狀語。) 6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白居易是中唐時期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主張“歌詩合為
9、事而作”,寫了不少揭露黑暗現(xiàn)實的詩篇,而且語言通俗曉暢,相傳老嫗都能聽懂。 B琵琶行并序是一首抒情詩,在當(dāng)時就流傳極廣,后來又流傳到日本。詩中敘述一位琵琶女晚年淪落的遭遇,也表達(dá)了詩人“謫居臥病”中的凄涼心境。結(jié)構(gòu)上,以琵琶女的演奏貫串全篇,將樂曲的情調(diào)和演奏者、聽者的情感融為一體;又以琵琶女自敘身世和詩人傾訴郁悶相映襯,勢如江潮涌雪,奇境迭出,曲盡長篇歌行之妙。 C琵琶行并序選自白居易的白氏長慶集,“行”是古詩的一種體裁。 D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他是唐代繼杜甫之后又一位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創(chuàng)作的十首秦中吟和五十首新樂府,都揭露了當(dāng)時政治的黑暗。 【答案】B(敘事詩
10、。) 風(fēng)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 【原文展示】 夫風(fēng)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侵淫谿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緣泰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 宋玉風(fēng)賦 【名句背景】 宋玉是戰(zhàn)國后期楚國的辭賦家。相傳他是偉大詩人屈原的學(xué)生,在楚懷王、楚襄王時做過文學(xué)侍從之類的官。有一天,宋玉陪同楚襄王瀏覽蘭臺宮。當(dāng)時天氣有點悶熱,楚襄王剛在臺上站穩(wěn),恰好一陣涼風(fēng)突然吹來。楚襄王敞開衣衫說:“好涼快的風(fēng)啊,這是我與百姓共享的東西?!彼斡窕卮鹫f:“這是您獨享的風(fēng),百姓怎么能共享呢?”宋玉為什么要這樣說呢? 【名句譯釋】 這風(fēng)發(fā)生在地上,從水中浮萍的尖尖上開始,漸漸地進(jìn)入到山谷里,在大山洞里變得猛烈起來,沿著大山的山坳刮過,在松柏樹下飛舞。 【名句評析】 宋玉借對風(fēng)的描寫,來反映王侯的奢侈生活和百姓的悲慘生活,表現(xiàn)社會的不平等現(xiàn)象。本句敘寫了風(fēng)勢由小到大的發(fā)展過程,作者借助其他事物的變化,把無形的風(fēng)即空氣的流動生動地反映出來。后來人們常用“風(fēng)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侵淫谿谷,盛怒于土囊之口”來比喻事物由小發(fā)展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