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化學真題試題(含解析).doc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化學真題試題(含解析).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化學真題試題(含解析).doc(2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xx年中考化學真題試題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下列碳單質的用途與其化學性質有關的是( ?。? A.用石墨制作干電池的電極 B.用碳素筆書寫檔案文件 C.用活性炭做飲水機的凈水劑 D.用鉛筆芯粉末使生銹的鎖頭容易開啟 2.銣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與銣原子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m=37,n=1 B.銣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是85.468 C.氧化銣的化學式為RbO D.銣原子的質量主要由構成其原子核的質子和中子的質量決定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軍事上用鎂粉制作照明彈 B.煤的干餾與石油的分餾化學原理相同 C.用石蕊試紙測定橙汁的pH D.在實驗室用稀硫酸和塊狀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 4.下列對客觀事實的解釋正確的是( ?。? 選項 事實 解釋 A Fe、Fe2+、Fe3+化學性質不同 微粒中的質子數不同 B 水通電產生氫氣和氧氣 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 稀鹽酸、稀硫酸均顯酸性 溶液中都含有氫元素 D 冰水混合物屬于純凈物 冰和水都含有相同原子 A.A B.B C.C D.D 5.甲、乙、丙是初中化學常見的三種物質,其相互轉化關系如圖,通常甲為固態(tài)單質,乙、丙為兩種氣體,且所含元素種類相同,乙易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丙能產生溫室效應 B.①②④三個轉化的反應中有一種相同的反應物 C.③的轉化只能通過和氧氣反應來實現 D.乙和丙化學性質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構成不同 6.甲和乙可以合成清潔燃料丙,微觀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丙物質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 B.丙物質屬于有機物,可用作溶劑和消毒劑 C.該反應中共有三種氧化物 D.該反應中參加反應的甲乙兩種物質的分子個數比為1:2 7.下列實驗設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 選項 A B C D 實驗目的 除去CO中的CO2,并回收CO 探究可燃物燃燒所需的條件 除去氧化銅粉末中的銅粉 鑒別NH4NO3、CuSO4和NaCl三種白色粉末 實驗設計 A.A B.B C.C D.D 8.黃鐵礦的主要成分為二硫化亞鐵(FeS2),工業(yè)上可利用黃鐵礦煅燒的產物冶煉鐵和生產濃硫酸,其工業(yè)流程如圖: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反應②不是置換反應,反應③④為化合反應 B.反應①中各元素的化合價均發(fā)生了改變 C.該工業(yè)生產過程產生的廢氣中的SO2可以用熟石灰溶液吸收 D.向制得的100克98%的濃硫酸中加入100克蒸餾水,配制49%的稀硫酸 9.下列四個圖象不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氧化銅粉末中逐漸加入稀硫酸至過量 B. 向等質量的鎂粉和鐵粉中分別逐滴加入同濃度的稀鹽酸至過量 C. 在飽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D. 在密閉容器中用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10.實驗室中同學們進行了如圖所示實驗,成功探究出了久置氫氧化鈉固體的變質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溶液可以選擇稀鹽酸或CaC12溶液(查閱資料得知:CaC12溶液顯中性) B.若Ⅱ、Ⅲ均有明顯現象,則說明樣品部分變質 C.D物質可能是氣體,也可能是沉淀 D.溶液B中的溶質一定只含有NaOH和甲 二、填空題〔本題包括3小題,共12分) 11.生活中處處有化學。請用下列物質的序號填空: ①氮氣②氫氣③氯氣④明礬⑤小蘇打⑥燒堿 (1)用于自來水殺菌消毒的是 ??; (2)填充探空氣球的理想氣體是 ; (3)用于治療胃酸過多的是 。 12.古往今來,金屬材料和制品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一直起者非常重要的作用。 (1)考古工作者發(fā)現鐵質的出土文物往往銹蝕嚴重,鐵生銹的條件是 。在實驗室常用稀鹽酸清除鐵銹,化學方程式為 。 (2)近年來,我國高鐵建設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制造鐵軌的材料是合金鋼,主要原因是合金鋼具有 的優(yōu)越性能(要求只答一條)。 (3)某同學在實驗室進行了兩個有關金屬性質的實驗: 實驗Ⅰ:硫酸鋁溶液和鐵粉混合 實驗Ⅱ:硫酸銅溶液與鐵粉混合 在上述兩個實驗結束后,該同學將實驗Ⅰ和Ⅱ的物質全部倒入同一個燒杯中,發(fā)現燒杯內的紅色固體明顯增多,原因是 ?。ㄓ梦淖终f明)。一段時間后過濾,向濾渣中滴加鹽酸,結果沒有氣泡產生。那么,濾液中所含金屬離子的情況可能是 〔填寫序號)。 ①A13+②A13+、Fe2+③A13+、Fe3+④Fe2+、Cu2+⑤A13+、Fe2+、Cu2+ 13.某同學將甲乙固體各30克分別加入100克水中后,進行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甲乙兩種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如圖2所示。 請回答: (1)10℃時,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關系:甲 乙〔填“<““>”或“=”)。 (2)m的取值范圍 。 (3)40℃時,取等質量的甲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分別蒸發(fā)等量的水后,恢復到4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ㄌ钭帜福? A.恢復到原溫度后,溶液中溶劑的質量:甲=乙 B.恢復到原溫度后,析出晶體的質量:乙>甲 C.若再降溫到20℃時,溶液的質量:甲>乙 D.若再降溫到20℃時,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甲=乙 三、實驗題〔本題包括2小題,共13分) 14.如圖為實驗室中常用裝置。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儀器①的名稱 。 (2)實驗室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取并收集較純凈的氧氣,所選用的裝置是 ?。ㄌ钛b置字母),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若要從充分加熱后的剩余固體中回收二氧化錳,正確的實驗操作順序是 。 (3)通常狀況下,氨氣是一種無色、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污染性氣體,極易溶解于水形成氨水,相同條件下密度比空氣小。實驗室中可以用濃氨水與生石灰制取氨氣。請從如圖中選出合適的儀器連接成一套制備并收集氨氣的裝置。則裝置的接口連接順序是 →f.上述實驗中,E裝置的作用是 。 15.根據大量的實驗總結得出酸堿鹽之間相互發(fā)生復分解反應的條件是:生成物中有沉淀、氣體或水。依據該條件,某化學小組的同學推斷稀硫酸和氯化鎂溶液不能發(fā)生復分解反應。為了進一步確認該推斷的可靠性,該小組同學將一定量稀硫酸和一定量氯化鎂溶液在燒杯中混合后,進行了如下探究活動。 (1)甲同學取燒杯中混合溶液分別進行以下兩個實驗,記錄實驗現象如下。請依據實驗現象填寫實驗結論: 實驗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溶液變紅 溶液中含有 ?。▽戨x子符號) 產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含有 (寫離子符號) 【甲同學的結論】稀硫酸與氯化鎂溶液沒有發(fā)生反應 (2)乙同學看到甲同學的實驗報告后,認為甲同學的結論不正確,原因是 。為了進一步確認兩者沒發(fā)生反應,還需檢驗燒杯內的混合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鎂。于是,乙同學設計了如下兩個實驗: ①取少量燒杯內的混合液于試管中,逐滴加入過量的 溶液,證明了混合液中含有Mg2+.整個實驗過程中乙同學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 ②乙同學另取少量燒杯內的混合液,通過實驗成功地檢驗出混合液中含有Cl﹣.他設計的方案為 (寫出操作和現象)。 【總結】通過上述實驗,該小組同學證明了稀硫酸和氯化鎂溶液確實沒有發(fā)生反應。 四、計算題(本題5分) 16.實驗室中發(fā)現一瓶因長期放置而被氧化的鋁粉。取6.0克鋁粉樣品,將100克稀硫酸逐滴加入其中,固體質量隨加入硫酸溶液質量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實驗過程中測得產生氫氣0.1克。請計算: (1)樣品中鋁單質的質量。(寫出計算過程)。 (2)硫酸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下列碳單質的用途與其化學性質有關的是( ) A.用石墨制作干電池的電極 B.用碳素筆書寫檔案文件 C.用活性炭做飲水機的凈水劑 D.用鉛筆芯粉末使生銹的鎖頭容易開啟 【分析】A、用石墨制作干電池的電極是利用石墨的導電性,屬于物理性質;B、用碳素筆書寫檔案文件,說明單質碳的化學性質不活潑;C、用活性炭做飲水機的凈水劑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屬于物理性質;D、用鉛筆芯粉末使生銹的鎖頭容易開啟是利用石墨的滑膩感,屬于物理性質。 【解答】解:A、用石墨制作干電池的電極是利用石墨的導電性,屬于物理性質;故選項錯誤; B、用碳素筆書寫檔案文件,說明單質碳的化學性質不活潑;故選項正確; C、用活性炭做飲水機的凈水劑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屬于物理性質;故選項錯誤; D、用鉛筆芯粉末使生銹的鎖頭容易開啟是利用石墨的滑膩感,屬于物理性質;故選項錯誤; 故選:B。 【點評】本考點考查了單質碳的性質和用途,要加強記憶,理解應用。 2.銣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與銣原子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m=37,n=1 B.銣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是85.468 C.氧化銣的化學式為RbO D.銣原子的質量主要由構成其原子核的質子和中子的質量決定 【分析】A、根據圖中元素周期表可以獲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當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原子,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進行分析判斷。 C、化合價的數值等于離子所帶電荷的數值,且符號一致,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字為37,表示原子序數為37;根據原子中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該元素的原子的核內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為37;則m=37;當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原子,37=2+8+18+8+n,n=1,故選項說法正確。 B、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銣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是85.468,故選項說法正確。 C、銣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1,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2個電子而形成帶1個單位正電荷的陽離子,化合價的數值等于離子所帶電荷的數值,且符號一致,則該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氧元素顯﹣2價,鎂和氯組成化合物的化學式為Rb2O,故選項說法錯誤。 D、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銣原子的質量主要由構成其原子核的質子和中子的質量決定,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靈活運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數、元素符號、元素名稱、相對原子質量)、原子結構示意圖的含義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軍事上用鎂粉制作照明彈 B.煤的干餾與石油的分餾化學原理相同 C.用石蕊試紙測定橙汁的pH D.在實驗室用稀硫酸和塊狀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 【分析】A、根據鎂粉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煤的干餾與石油的分餾的原理,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石蕊試紙只能測定溶液的酸堿性,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塊狀大理石和稀硫酸反應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鈣,會覆蓋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反應的進行,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鎂粉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耀眼的白光,軍事上可用鎂粉制作照明彈,故選項說法正確。 B、煤的干餾是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加熱,生成煤焦油、焦炭、焦爐煤氣等,屬于化學變化;石油的分餾是利用了石油中各沸點的不同,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說法錯誤。 C、石蕊試紙只能測定溶液的酸堿性,測定橙汁的pH可使用pH試紙,故選項說法錯誤。 D、塊狀大理石和稀硫酸反應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鈣,會覆蓋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反應的進行,不能用于制取CO2,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溶液酸堿度的測定方法、硫酸鈣微溶于水、煤的干餾與石油的分餾的原理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4.下列對客觀事實的解釋正確的是( ) 選項 事實 解釋 A Fe、Fe2+、Fe3+化學性質不同 微粒中的質子數不同 B 水通電產生氫氣和氧氣 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 稀鹽酸、稀硫酸均顯酸性 溶液中都含有氫元素 D 冰水混合物屬于純凈物 冰和水都含有相同原子 A.A B.B C.C D.D 【分析】A、根據微粒的結構來分析; B、根據水的構成及電解原理進行分析; C、根據酸具有通性的原因進行分析; D、根據物質分類的知識進行分析。 【解答】解:A、Fe、Fe2+、Fe3+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微粒中的最外層電子數不同。故此選項錯誤; B、水在通電條件下生成氫氣和氧氣,有新物質氫氣、氧氣生成,屬于化學變化,能證明分子在化學反應中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選項正確; C、稀鹽酸、稀硫酸均顯酸性,是因為溶液中都含有氫離子,故說法錯誤; D、冰水混合物屬于純凈物,是因為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故說法錯誤; 故選:B。 【點評】此題難度不大,掌握水電解的微觀過程、酸具有通性的原因以及物質類別的知識等即可解答。 5.甲、乙、丙是初中化學常見的三種物質,其相互轉化關系如圖,通常甲為固態(tài)單質,乙、丙為兩種氣體,且所含元素種類相同,乙易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丙能產生溫室效應 B.①②④三個轉化的反應中有一種相同的反應物 C.③的轉化只能通過和氧氣反應來實現 D.乙和丙化學性質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構成不同 【分析】根據題目給出的信息:甲、乙、丙是初中化學常見的三種物質,其相互轉化關系如圖,通常甲為固態(tài)單質,乙、丙為兩種氣體,且所含元素種類相同,乙易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固態(tài)單質碳在氧氣中充分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燒生成一氧化碳,因此甲是碳,乙是一氧化碳,丙是二氧化碳。 【解答】解:A、丙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過多能產生溫室效應,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選項錯誤; B、①②④三個轉化的反應中有一種相同的反應物是碳,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選項錯誤; C、③的轉化只能通過和氧氣反應來實現錯誤,如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錯誤符合題意,故選項正確; D、乙是一氧化碳,丙是二氧化碳,乙和丙化學性質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構成不同正確,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選項錯誤; 故選:C。 【點評】本考點屬于物質的推斷題,是通過對實驗方法和過程的探究,在比較鑒別的基礎上,得出了正確的實驗結論。本考點是中考的重要內容之一,是通過實驗現象,從而得出物質的組成。此考點主要出現在填空題和實驗題中。 6.甲和乙可以合成清潔燃料丙,微觀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丙物質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 B.丙物質屬于有機物,可用作溶劑和消毒劑 C.該反應中共有三種氧化物 D.該反應中參加反應的甲乙兩種物質的分子個數比為1:2 【分析】觀察反應的微觀示意圖,根據分子構成寫出物質的化學式:甲物質的化學式為CO、乙物質的化學式為H2、丙物質的化學式為C2H6O,丁的化學式為H2O,據此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根據化學式和方程式的意義分析判斷有關的問題等。 【解答】解:甲物質的化學式為CO、乙物質的化學式為H2、丙物質的化學式為C2H6O,丁的化學式為H2O,因此反應的方程式為:2CO+4H2C2H6O+H2O,因此: A、丙是C2H6O,其中C、H、O的質量比為(122):(16):16=12:3:8,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故正確; B、丙是酒精,屬于有機物,可以作為可用作溶劑和消毒劑,故正確; C、由方程式程可知,該反應有CO、H2O 兩種氧化物,故錯誤; D、根據方程式可知,參加反應的甲乙兩種物質的分子個數比為1:2,故正確; 故選:C。 【點評】本題屬于微觀示意圖的考查,解答本題的關鍵由分子微觀示意圖確定分子構成,利用分子構成寫出物質的化學式及化學方程式,能夠考查知識運用能力。 7.下列實驗設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 選項 A B C D 實驗目的 除去CO中的CO2,并回收CO 探究可燃物燃燒所需的條件 除去氧化銅粉末中的銅粉 鑒別NH4NO3、CuSO4和NaCl三種白色粉末 實驗設計 A.A B.B C.C D.D 【分析】A、除雜質題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 B、根據薄銅片上的白磷和紅磷、水中的白磷的燃燒情況,進行分析判斷。 C、除雜質題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 D、用水作為試劑鑒別,根據物質的溶解性、溶于水的溫度變化、溶于水后溶液呈現不同的顏色。 【解答】解:A、O2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CO不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實驗設計能達到實驗目的。 B、銅片的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燒,薄銅片上的白磷能與氧氣接觸,溫度能達到著火點,水中的白磷不能與氧氣接觸,紅磷溫度沒有達到著火點;可得出燃燒需要與氧氣接觸,且溫度達到著火點,故選項實驗設計能達到實驗目的。 C、CO能與灼熱的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反而會把原物質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實驗設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D、NH4NO3溶于水吸熱,使溫度降低;CuSO4溶于水形成藍色溶液,NaCl溶于水形成無色溶液,但溫度幾乎無變化,可以鑒別,故選項實驗設計能達到實驗目的。 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主要類型,同時也是實驗教與學難點,在具體解題時要對其原理透徹理解,可根據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結合實驗目的進行分析判斷。 8.黃鐵礦的主要成分為二硫化亞鐵(FeS2),工業(yè)上可利用黃鐵礦煅燒的產物冶煉鐵和生產濃硫酸,其工業(yè)流程如圖: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反應②不是置換反應,反應③④為化合反應 B.反應①中各元素的化合價均發(fā)生了改變 C.該工業(yè)生產過程產生的廢氣中的SO2可以用熟石灰溶液吸收 D.向制得的100克98%的濃硫酸中加入100克蒸餾水,配制49%的稀硫酸 【分析】A、反應②是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反應③④為二氧化硫與氧氣反應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與氧氣反應生成硫酸,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反應①是二硫化亞鐵(FeS2)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鐵和二氧化硫,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二氧化硫能與堿溶液反應,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濃硫酸的稀釋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反應②是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該反應的反應物均為化合物,不屬于置換反應;反應③④為二氧化硫與氧氣反應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與氧氣反應生成硫酸,均屬于化合反應;故選項說法正確。 B、反應①是二硫化亞鐵(FeS2)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鐵和二氧化硫,鐵、硫、氧元素的化合價均發(fā)生了改變,故選項說法正確。 C、二氧化硫能與堿溶液反應,該工業(yè)生產過程產生的廢氣中的SO2可以用熟石灰溶液吸收,故選項說法正確。 D、稀釋濃硫酸時,要把濃硫酸緩緩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以使熱量及時地擴散;切不可把水注入濃硫酸中,應將制得的100克98%的濃硫酸加入到水中,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理解利用黃鐵礦煅燒的產物冶煉鐵和生產濃硫酸的工業(yè)流程圖,掌握置換反應與化合反應的特征、化合價的原則、堿的化學性質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9.下列四個圖象不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氧化銅粉末中逐漸加入稀硫酸至過量 B. 向等質量的鎂粉和鐵粉中分別逐滴加入同濃度的稀鹽酸至過量 C. 在飽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D. 在密閉容器中用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分析】A.根據氧化銅與酸的反應原理來分析; B.根據金屬的化學性質來分析; C.根據氧化鈣的性質來分析; D.根據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來分析。 【解答】解:A.氧化銅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向一定量的氧化銅粉末中逐漸加入稀硫酸,水的質量由零慢慢增大,當反應完全后,繼續(xù)加入稀硫酸,溶液中水的質量繼續(xù)增大,只是增大的幅度變小,故正確; B.向等質量的鎂粉和鐵粉中緩慢地逐滴加入稀硫酸,開始產生的氫氣一樣多,但是最終金屬鎂生成的多,故正確; C.石灰水中的溶質是氫氧化鈣,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生石灰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放出大量的熱;由于水的質量減少,溫度升高,有氫氧化鈣析出,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減少;當冷卻至室溫后,溫度降低,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增加,但由于水的質量減少,比加入生石灰前的溶質溶質少,但是溶液仍為原溫度下的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故正確; D.在密閉的容器內,紅磷燃燒放熱,所以容器內的壓強增大,所以反應的結束,溫度降低,容器內的壓強減小,因為紅磷燃燒消耗了氧氣,所以容器內的壓強小于原來的壓強,故錯誤。 故選:D。 【點評】本題是一道圖象坐標與化學知識相結合的綜合題,解題的關鍵是結合所涉及的化學知識,正確分析各變化的過程,注意分析坐標軸表示的意義、曲線的起點、折點及變化趨勢,進而確定正確的圖象。 10.實驗室中同學們進行了如圖所示實驗,成功探究出了久置氫氧化鈉固體的變質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溶液可以選擇稀鹽酸或CaC12溶液(查閱資料得知:CaC12溶液顯中性) B.若Ⅱ、Ⅲ均有明顯現象,則說明樣品部分變質 C.D物質可能是氣體,也可能是沉淀 D.溶液B中的溶質一定只含有NaOH和甲 【分析】根據變質后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碳酸鈉,碳酸鈉、氫氧化鈉均顯堿性,探究久置氫氧化鈉固體的變質情況,要證明固體中含有碳酸鈉、氫氧化鈉,碳酸鈉、氫氧化鈉均顯堿性,檢驗氫氧化鈉的存在應先排除碳酸鈉的干擾,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甲溶液不能選擇稀鹽酸,因為氫氧化鈉、碳酸鈉均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溶液,溶液B為氯化鈉溶液和鹽酸的混合溶液,滴加酚酞溶液不變色,無法確定溶液中是否含有氫氧化鈉,故選項說法錯誤。 B、甲溶液可以選用氯化鈣溶液,若Ⅱ、Ⅲ均有明顯現象(現象分別是產生白色沉淀、酚酞溶液變紅色),分別說明含有碳酸鈉、氫氧化鈉,則說明樣品部分變質,故選項說法正確。 C、由A選項的分析,D物質是沉淀,故選項說法錯誤。 D、溶液B中的溶質中一定含有碳酸鈉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的氯化鈉,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明確檢驗氫氧化鈉的存在應先排除碳酸鈉的干擾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二、填空題〔本題包括3小題,共12分) 11.生活中處處有化學。請用下列物質的序號填空: ①氮氣②氫氣③氯氣④明礬⑤小蘇打⑥燒堿 (1)用于自來水殺菌消毒的是 ③??; (2)填充探空氣球的理想氣體是?、凇?; (3)用于治療胃酸過多的是?、荨 ? 【分析】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根據常見物質的性質和用途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用于自來水殺菌消毒的是氯氣。故填:③; (2)氫氣的密度小,可填充探空氣球,故填:②; (3)小蘇打能與酸反應,可應用于治療胃酸過多,故填:⑤; 答案: (1)③;(2)②;(3)⑤。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掌握常見化學物質的性質和用途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的關鍵。 12.古往今來,金屬材料和制品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一直起者非常重要的作用。 (1)考古工作者發(fā)現鐵質的出土文物往往銹蝕嚴重,鐵生銹的條件是 鐵與氧氣、水同時接觸 。在實驗室常用稀鹽酸清除鐵銹,化學方程式為 Fe2O3+6HCl═2FeCl3+3H2O 。 (2)近年來,我國高鐵建設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制造鐵軌的材料是合金鋼,主要原因是合金鋼具有 硬度大(或機械強度好、或韌性好等) 的優(yōu)越性能(要求只答一條)。 (3)某同學在實驗室進行了兩個有關金屬性質的實驗: 實驗Ⅰ:硫酸鋁溶液和鐵粉混合 實驗Ⅱ:硫酸銅溶液與鐵粉混合 在上述兩個實驗結束后,該同學將實驗Ⅰ和Ⅱ的物質全部倒入同一個燒杯中,發(fā)現燒杯內的紅色固體明顯增多,原因是 實驗Ⅱ中硫酸銅溶液有剩余,而實驗Ⅰ中的鐵粉又能與實驗Ⅱ中剩余的硫酸銅發(fā)生置換反應生成銅和硫酸亞鐵?。ㄓ梦淖终f明)。一段時間后過濾,向濾渣中滴加鹽酸,結果沒有氣泡產生。那么,濾液中所含金屬離子的情況可能是?、冖荨 蔡顚懶蛱枺? ①A13+②A13+、Fe2+③A13+、Fe3+④Fe2+、Cu2+⑤A13+、Fe2+、Cu2+ 【分析】(1)根據鐵的銹蝕條件以及除銹的原理來分析解答; (2)根據鋼、純鐵的成分性能及主要用途解答; (3)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以及應用來分析解答。 【解答】解:(1)鐵在與氧氣、水共存時會發(fā)生銹蝕;鐵銹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鐵,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故填:鐵與氧氣、水同時接觸;Fe2O3+6HCl═2FeCl3+3H2O; (2)合金鋼的主要成分是鐵、錳、碳,其韌性好,硬度大,純鐵硬度小且脆;所以鐵軌用合金鋼;故填:硬度大(或機械強度好、或韌性好等); (3)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鐵排在鋁后面,排在銅前面,所以實驗Ⅰ中硫酸鋁溶液和鐵粉不反應;實驗Ⅱ中鐵能置換出硫酸銅中的銅,同時生成硫酸亞鐵;將實驗Ⅰ和Ⅱ的物質全部倒入同一個燒杯中,發(fā)現燒杯內的紅色固體明顯增多,這是因為實驗Ⅱ中硫酸銅溶液有剩余,而實驗Ⅰ中的鐵粉又能與實驗Ⅱ中剩余的硫酸銅發(fā)生置換反應生成銅和硫酸亞鐵;一段時間后過濾,向濾渣中滴加鹽酸,結果沒有氣泡產生,說明鐵粉已經完全反應,濾渣為銅,濾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鋁、硫酸亞鐵,可能含有硫酸銅,即濾液中含有的金屬離子有一下幾種可能:鋁離子、亞鐵離子;鋁離子、亞鐵離子和銅離子,故填:實驗Ⅱ中硫酸銅溶液有剩余,而實驗Ⅰ中的鐵粉又能與實驗Ⅱ中剩余的硫酸銅發(fā)生置換反應生成銅和硫酸亞鐵;②⑤。 【點評】掌握常見的金屬的性質以及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意義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13.某同學將甲乙固體各30克分別加入100克水中后,進行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甲乙兩種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如圖2所示。 請回答: (1)10℃時,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關系:甲 > 乙〔填“<““>”或“=”)。 (2)m的取值范圍 2g<m<40g 。 (3)40℃時,取等質量的甲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分別蒸發(fā)等量的水后,恢復到4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C (填字母)。 A.恢復到原溫度后,溶液中溶劑的質量:甲=乙 B.恢復到原溫度后,析出晶體的質量:乙>甲 C.若再降溫到20℃時,溶液的質量:甲>乙 D.若再降溫到20℃時,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甲=乙 【分析】根據題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線可知:(1)通過圖1、圖2對比可知,乙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比甲大,10℃時,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關系:甲>乙; (2)m的取值范圍2g<m<40g; (3)40℃時,取等質量的甲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分別蒸發(fā)等量的水后,恢復到4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恢復到原溫度后,析出晶體的質量:乙>甲;若再降溫到20℃時,溶液的質量:甲>乙。 【解答】解:(1)通過圖1、圖2對比可知,乙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比甲大,10℃時,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關系:甲>乙;故答案為:>; (2)m的取值范圍2g<m<40g;故答案為:2g<m<40g; (3)40℃時,取等質量的甲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分別蒸發(fā)等量的水后,恢復到4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恢復到原溫度后,析出晶體的質量:乙>甲;若再降溫到20℃時,溶液的質量:甲>乙;故答案為:BC; 【點評】本考點考查了溶解度曲線及其應用,通過溶解度曲線我們可以獲得很多信息;還考查了有關溶液的變化等,本考點主要出現在選擇題和填空題中。 三、實驗題〔本題包括2小題,共13分) 14.如圖為實驗室中常用裝置。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儀器①的名稱 錐形瓶 。 (2)實驗室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取并收集較純凈的氧氣,所選用的裝置是 BF?。ㄌ钛b置字母),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KClO32KCl+3O2↑ 。若要從充分加熱后的剩余固體中回收二氧化錳,正確的實驗操作順序是 溶解、過濾、洗滌、干燥 。 (3)通常狀況下,氨氣是一種無色、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污染性氣體,極易溶解于水形成氨水,相同條件下密度比空氣小。實驗室中可以用濃氨水與生石灰制取氨氣。請從如圖中選出合適的儀器連接成一套制備并收集氨氣的裝置。則裝置的接口連接順序是 adc →f.上述實驗中,E裝置的作用是 吸收多余的氨氣,防止造成空氣污染 。 【分析】(1)熟記儀器的名稱; (2)根據反應物的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確定制取氧氣的裝置,根據氣體的性質確定收集方法;根據反應原理來書寫方程式;根據混合物分離回收方法來分析; (3)根據根據反應物的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確定制取氨氣的裝置,根據氨氣的性質選擇收集方法。 【解答】解:(1)儀器①的名稱是錐形瓶;故填:錐形瓶; (2)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屬于固體加熱型,所以選擇裝置B來制取,氧氣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排水法來收集較為純凈的氧氣;氯酸鉀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加熱的條件下分解為氧氣和氯化鉀;剩余固體是氯化鉀和二氧化錳,氯化鉀溶于水,二氧化錳不溶于水,因此可以用溶解、過濾、洗滌、干燥的方法得到二氧化錳;故填:BF;2KClO32KCl+3O2↑;溶解、過濾、洗滌、干燥; (3)實驗室中可以用濃氨水與生石灰制取氨氣,屬于固液常溫型,所以選擇裝置A來制取,氨氣極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且污染空氣,所以用裝置C來收集(短進長出),最后裝置E來吸收多余的氨氣,以防造成空氣污染;故填:adc;吸收多余的氨氣,防止造成空氣污染。 【點評】實驗室制取氣體時,發(fā)生裝置的選擇取決于反應物的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收集裝置的選擇取決于水溶性和氣體的密度是考試的重點也是中考的重點。 15.根據大量的實驗總結得出酸堿鹽之間相互發(fā)生復分解反應的條件是:生成物中有沉淀、氣體或水。依據該條件,某化學小組的同學推斷稀硫酸和氯化鎂溶液不能發(fā)生復分解反應。為了進一步確認該推斷的可靠性,該小組同學將一定量稀硫酸和一定量氯化鎂溶液在燒杯中混合后,進行了如下探究活動。 (1)甲同學取燒杯中混合溶液分別進行以下兩個實驗,記錄實驗現象如下。請依據實驗現象填寫實驗結論: 實驗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溶液變紅 溶液中含有 H+?。▽戨x子符號) 產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含有 SO42﹣?。▽戨x子符號) 【甲同學的結論】稀硫酸與氯化鎂溶液沒有發(fā)生反應 (2)乙同學看到甲同學的實驗報告后,認為甲同學的結論不正確,原因是 可能反應后硫酸有剩余 。為了進一步確認兩者沒發(fā)生反應,還需檢驗燒杯內的混合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鎂。于是,乙同學設計了如下兩個實驗: ①取少量燒杯內的混合液于試管中,逐滴加入過量的 氫氧化鈉 溶液,證明了混合液中含有Mg2+.整個實驗過程中乙同學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產生白色沉淀 。 ②乙同學另取少量燒杯內的混合液,通過實驗成功地檢驗出混合液中含有Cl﹣.他設計的方案為 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過量的硝酸鋇溶液,然后加入硝酸銀,產生白色沉淀 (寫出操作和現象)。 【總結】通過上述實驗,該小組同學證明了稀硫酸和氯化鎂溶液確實沒有發(fā)生反應。 【分析】根據題干提供的信息結合離子的檢驗方法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石蕊試液變成紅色,說明溶液呈酸性,溶液中含有氫離子,故填:H+; 加入氯化鋇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說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離子,故填:SO42﹣; (2)通過甲同學的實驗,只是證明溶液中含有硫酸,可能是硫酸的量多,反應后有剩余,故甲的結論是不正確的,故填:可能反應后硫酸有剩余; 要證明含有氯化鎂,根據鎂離子能與氫氧根離子結合產生白色沉淀,可以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故填:氫氧化鈉;產生白色沉淀; 要證明含有氯離子,需要除去溶液中的硫酸根離子,然后利用硝酸銀溶液進行檢驗,故填: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過量的硝酸鋇溶液,然后加入硝酸銀,產生白色沉淀。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常見的離子的檢驗的知識,完成此題,可以依據已有的物質的性質進行。 四、計算題(本題5分) 16.實驗室中發(fā)現一瓶因長期放置而被氧化的鋁粉。取6.0克鋁粉樣品,將100克稀硫酸逐滴加入其中,固體質量隨加入硫酸溶液質量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實驗過程中測得產生氫氣0.1克。請計算: (1)樣品中鋁單質的質量。(寫出計算過程)。 (2)硫酸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24.5% 。 【分析】(1)因產生氫氣是金屬鋁與硫酸反應產生的,根據氫氣質量及化學方程式計算,可算出單質鋁的質量; (2)要算硫酸的質量分數,弄清硫酸發(fā)生的2個反應過程:與單質鋁反應,與氧化鋁反應,分別計算各用去多少硫酸溶質,再求和,最后算出質量分數。 【解答】解:(1)設鋁的質量為x, 2Al+3H2SO4=Al2(SO4)3+3H2↑ 54 6 x 0.1g x=0.9g 答:樣品中鋁的質量為0.9g。 (2)設與鋁反應的硫酸溶質的質量為m,與氧化鋁反應的硫酸溶質質量為n, 因鋁的質量為0.9g,所以樣品中氧化鋁的質量為6g﹣0.9g=5.1g 2Al+3H2SO4=Al2(SO4)3+3H2↑ Al2O3+3H2SO4=Al2(SO4)3+3H2O 983 6 102 398 m 0.1g 5.1g n m= n= m=4.9g n=14.7 總共消耗硫酸溶質為4.9g+14.7g=19.6g,根據圖象可看到共用去硫酸溶液為80g, 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24.5% 答:(1)樣品中鋁單質的質量為0.9g,(2)硫酸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24.5%。 【點評】本題是關于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同時要分析好圖象所提供的數據。-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內蒙古 呼和浩特市 中考 化學 試題 解析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3dchina-expo.com/p-5859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