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 文明的蹤跡 第9課 蘭亭集序?qū)W案 魯人版必修3.doc
《2018版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 文明的蹤跡 第9課 蘭亭集序?qū)W案 魯人版必修3.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8版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 文明的蹤跡 第9課 蘭亭集序?qū)W案 魯人版必修3.doc(1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蘭亭集序 云無心出岫 說我懦弱,說我逃避現(xiàn)實皆可。只要能離開那一片煩囂,背上任何罪名,我都愿意。 我不敢以文學家自居,也從不敢狂言追求什么真善美,畢竟那太抽象、太迷茫。我所要的是抓住目前的剎那,使它成為永恒。上帝造人既有不平之處,那么人總有權(quán)來為自己掙扎,超脫這不平的缺陷。 人既有權(quán)力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那我為何要活在別人為我擺設好的模子里,去過著“你必須這樣,你不該那樣”的生活?人既有權(quán)選擇自己該走的途徑,那我為何要踏著別人為我鋪設的路,去過著“你必須往這方發(fā)展,你不該走那條路”的日子?說我是叛逆,說我頑劣乖戾都可以。走出你那個世界,我已不活在別人評判的眼光下了。 “寧靜致遠”是我渴求的。一杯淡淡的茶,一本清新的小品,足夠讓我喜悅一天。走一道無人的小徑,想起了陳子昂的“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憶起了柳宗元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這一份聯(lián)想的雀躍,是在那霓虹燈管下所能得到的嗎?午后的陽光,總是這般的繾綣溫煦,抱著滿懷的暖,使那些煩人的瑣事升華成煙影。傍晚的夕陽,變化詭譎的云彩,排列成覽不盡的圖案,遠山近樹染成一片金黃……一切恬靜得像一幅畫。晚風徐徐,夜幕低垂,每一顆星星都會構(gòu)成一份聯(lián)想,也會勾起幾許往事塵煙,幾分憧憬,幾分惆悵……人的一生這片刻不就是永恒嗎? 你說我懶得退化了,你說我喪失了原本的積極,你說我放棄了我該爭取的,你說……夠了,夠了!云既無心出岫,何必再說這些,離開我吧!等到下次,我們再碰面時,讓我告訴你這片云的行徑吧! 微感言: 1.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墩撜Z子罕》 賞讀:軍隊的主帥可以被改變,普通人的志氣卻不可被改變。孔子說這話的目的是告訴學生,一個人應該堅定信念,矢志不渝。 2.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墩撜Z子罕》 賞讀:天冷了,方知松柏是最后落葉的。比喻有志之士在艱險的環(huán)境中奮斗到最后。 3.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wèi)靈公》 賞讀:志士仁人不肯貪生怕死而傷害仁義,他們寧可犧牲性命以成全大義。自古忠臣義士把仁義看得比生命還重要。 4.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墩撜Z微子》 賞讀: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辱沒自己的身份。確立了一個信念就抱定不放,不要輕易向現(xiàn)實妥協(xié)。 一、作者視窗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東晉瑯邪臨沂(今山東臨沂)人。世稱王右軍,東晉著名書法家,有“書圣”之稱。其書法作品《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序”是一種文體,寫在著作或詩文前的說明性文字。古人宴集時,常一同賦詩,詩成后公推一個人作序,《蘭亭集序》即是膾炙人口的詩序名篇,其思想和辭藻都很有代表性,從中可以看出東晉一部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情趣、思想修養(yǎng)、精神狀態(tài)和文學造詣。 千古蘭亭帖 山自醇厚,水自性靈,千古蘭亭。 那日惠風和暢,曲水流觴,雅士聚集,空氣中時時濺起酒香。人生得意,知音陪傍,把臂言歡,詩情飛揚。那風雅化作當空皓月,今日仍然高懸在心的上方,那詩文永載不朽的紙張,今日仍溫暖著讀書人的目光。山和水皆秀美怡人,此間的人傲岸不群,飄逸出塵,悠然而開心。仿佛是造化刻意安排,鋪排滿眼的翠綠,高揚滿天的蔚藍,扯來最舒爽的風,彌漫最凈潔的空氣,并且還引來了自此被稱為“書圣”的王羲之。于是,一方蘭亭帖橫空出世,仿佛一道請柬,把后世的目光邀請到東晉。 長袖飄飛,筆走風云,把那山寓入筋骨,把那水逸于毫末,清風流泉豁亮的陽光自成一縷縷清逸,旋入筆底,揮灑筆畫之間。字是冰肌,宛如云起,撲面而來的自由的氣息毫不拘泥。凝視蘭亭帖,任思緒在古今翻飛,胸中濁氣一時吐盡,頓覺心曠神怡。 二、寫作背景 晉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當時任會稽內(nèi)史)邀請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蘭亭聚會,他們做曲水流觴之飲,共賦詩三十七首。之后王羲之將詩作一一記錄集結(jié)成集,是為《蘭亭集》,并為此集作序一篇,這就是《蘭亭集序》。 三、基礎梳理 1.給加點的字注音 ①癸丑( ) ②會稽( ) ③王羲之( ) ④流觴( ) ⑤激湍( ) ⑥修禊事( ) ⑦形骸( ) ⑧晤言( ) ⑨娛( ) ⑩虛誕( ) ?嗟悼( ) ?趣舍萬殊( ) ?彭殤( ) ?若合一契( ) 2.辨形組詞 ① ?、?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 3.通假字 ①雖趣舍萬殊: ②亦由今之視昔: ③固知一死生為虛誕: 4.古今異義 ①引以為流觴曲水 古義: 今義: ②列坐其次 古義: 今義: ③俯察品類之盛 古義: 今義: ④俯仰一世 古義: 今義: ⑤或取諸懷抱 古義: 今義: ⑥所以游目騁懷 古義: 今義: ⑦亦將有感于斯文 古義: 今義: 5.一詞多義 ①次 ②修 ③臨 ④一 ⑤期 ⑥致 ⑦之 ⑧夫 6.詞類活用 ①所以游目騁懷: ②足以極視聽之娛: ③當其欣于所遇: ④固知一死生為虛誕: ⑤齊彭殤為妄作: 動詞、形容詞、名詞的使動用法 動詞、形容詞、名詞活用作有“使”“令”意義的動詞,表示“(主語)使(賓語)怎樣”。 (1)動詞的使動用法,表示使賓詞產(chǎn)生某種動作、行為。例如: 項伯殺人,臣活之(使……活)(《鴻門宴》) 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使……來)(《季氏將伐顓臾》) (2)形容詞的使動用法,表示使賓語具有某種性質(zhì)或狀態(tài)。例如: 今媼尊長安君之位(使……尊貴)(《觸龍說趙太后》)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使……穩(wěn)固)(《諫太宗十思疏》) (3)名詞偶爾也有使動用法,表示使賓語成為某種人或事物。例如: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使……為王)(《鴻門宴》) 7.文言句式 ①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 ②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③引以為流觴曲水: 8.名句默寫 ①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日也,天朗氣清,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⑤及其所之既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故列敘時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9.文白對照 一、文本助讀 【結(jié)構(gòu)圖示】 【主旨歸納】 這篇序文,作者通過繪聲繪色地記敘蘭亭集會的盛況,觸景生情,敘志抒懷,抒發(fā)了對人生的無限感慨,在深沉的慨嘆之中,表達了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二、小組合作 1.第一段在行文風格上有何特點? 答: 2.本文先敘事,后抒懷。敘事末以“信可樂也”結(jié)束;抒發(fā)議論中,發(fā)出“豈不痛哉”之感慨。試結(jié)合原文簡析“信可樂也”“豈不痛哉”的深刻含意。 答: 3.如何理解“死生亦大矣”這一主旨? 答: 4.為什么說“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答: 三、師生探究 《蘭亭集序》中表達的思想與老莊思想一致嗎? 答: 一、文本審美 (1)文筆洗練,自然有致。 本文共324個字,文中先記蘭亭之會的概況,而后就死生問題發(fā)表議論;雖是書序,卻以抒情筆調(diào)出之,淋漓滿紙,美不勝收;加以文筆洗練,自然有致,更足以發(fā)人深思。略舉數(shù)例如下: ①寫景。如以“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寫山,以“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寫水,短短的16個字就將蘭亭四周的景色寫盡,渲染了清幽的氣氛,使人心曠神怡。 ②敘事。如“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記的是亭中游宴的情形,所用皆普通詞匯,極少形容詞,卻將宴會進行中所有重要的細節(jié)都寫了出來,也表現(xiàn)了與會人士的高雅情致。 ③抒情。如“情隨事遷,感慨系之”,這是歷來膾炙人口的名句,因為它說出了古往今來人們的普遍感受:在回憶往事時,盡管感情上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但仍然免不了產(chǎn)生這樣那樣的感慨。又如“臨文嗟悼”,也寫出了許多人讀古人文章時的共同體驗,即在感情上跟作者產(chǎn)生共鳴。 作者的文筆如此洗練并非有意而為,而是句句順乎自然,出自真情,使人覺得有無窮逸趣。有這種自然清新的風格,也是本文能夠流傳千古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2)語言清新,樸素自然。 兩晉時期,駢儷藻飾之風盛行。而《蘭亭集序》則別開生面,它的語言或駢或散,散則錯落有致,駢則整齊優(yōu)美,駢散間行,各得其長;且不尚華麗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筆洗練,自然有致。 文章寫蘭亭景色無論“摹山范水”,還是“描竹畫樹”,都極其簡約。想那陽春三月的江南山間水渚,綠樹相映,該是鮮花吐芳,姹紫嫣紅,作者卻緊鎖濃香艷顏,只選山、水、林、竹、天、風而已。寫山嶺,從高聳、橫亙狀其勢;寫竹林,從茂密、參天繪其形;寫溪水,著眼于水清流急,回環(huán)相映之態(tài);寫晴天,寫煦風,仿佛景物皆著感情色彩。如此美景,在良辰、樂事的氛圍中,給人帶來的是愉悅,是歡欣,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春天的氣息和游人如織的快樂場面。語言清新,樸素自然,一切盡顯淡雅。 “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概括了人生的兩種不同的生存狀態(tài),簡潔而清晰。這種樸素自然的形式與其內(nèi)容構(gòu)成了和諧的統(tǒng)一,難怪后人評價這篇文章,“高爽有風氣,不類常流”。 二、寫法遷移 【我來練筆】 文章說:“死生亦大矣。”你是怎樣看待“生死”的?請以“我的生死觀”為話題寫一段文字,300字左右。 答: 9 蘭亭集序 自主積累 三、 1.①ɡuǐ?、趈ī?、踴ī?、躶hānɡ ⑤tuān?、辺 ⑦hi?、鄔 ⑨y ⑩dn ?jiē ?qū ?shānɡ ?q 2.①癸 葵?、谄酢″洝、鄢纭∷睢、茯G 聘?、菸睢∥? 捂 牾 ⑥惠 慧 蕙 彗?、哂x 殤 ⑧誕 涎 筵 ⑨倦 綣?、飧拧】?湍 惴惴 揣 喘 遄 3.①“趣”通“趨”,往,取 ②“由”通“猶”,像 ③“固”通“故”,所以,因此 4.①古義:把它作為。今義:認為。②古義:它的旁邊。今義:次要的。③古義:萬物。今義:物品的種類。④古義:形容時間短暫。今義:低頭仰頭。⑤古義:思想抱負。今義:胸前。⑥古義:以此用來。今義:連詞,表示因果關(guān)系。⑦古義:這篇文章。今義:文雅。 5.①處所,地方;編次;駐扎?、谛揲L,直而高;長;整修,修建;維修,修理 ③面對;站在高處;接近?、軘?shù)詞;整個;把……看作一樣;一樣,相同 ⑤約定時限;限度;期望,企求;滿、周,一周年;期限?、薇硎荆磉_;到達;獲得,得到;招致,引來;致使,使得;到達,最后所達到的結(jié)果 ⑦動詞,到達,往;代詞,那;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助詞,的 ⑧語氣助詞,表示感嘆語氣;句首發(fā)語詞,表示下文要議論;指示代詞,那 6.①均為使動用法,使……游;使……馳騁 ②形容詞作動詞,盡 ③形容詞作動詞,感到高興 ④數(shù)詞作動詞,把……看作一樣 ⑤意動用法,把……看作相等 7.①狀語后置句 ②定語后置句?、凼÷跃洌耙詾椤笔÷浴爸? 8.①又有清流激湍 映帶左右?、诨蒿L和暢?、垩鲇^宇宙之大 俯察品類之盛?、芑蛉≈T懷抱 晤言一室之內(nèi) ⑤情隨事遷 感慨系之矣?、掬浧渌觥‰m世殊事異 合作探究 二、 1.第一段層次清晰,外在的特色是簡練。作者“摹山范水”,真是惜墨如金。但簡練常人亦可做到,而其內(nèi)在的特色,還在于其格調(diào)之淡雅。三月江南,想那山間水渚,該有多少鮮花爭艷,真是“姹紫嫣紅開遍”!但在此處,這些濃艷之物卻不見姿影,入作者之目者,唯山、水、林、竹、天、風而已。即使繪竹,亦足言其修而棄其綠;寫水,亦足言其清而棄其碧。一切過于濃厚之色彩不用,這是色調(diào)的淡雅。蘭亭宴集,可謂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美齊臻,但作者之喜悅不過分、不逾度,筆勢始終從容沉穩(wěn),這是心境的淡雅。世人對王羲之其人的性情,有“清貴有鑒裁”(《晉書王羲之傳》)之評。文字格調(diào)之淡雅,正是作者性情的體現(xiàn)。 2.本文可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作者滿心喜悅地記載了與諸多名人雅士在風景秀麗的蘭溪江畔的聚會。遠處崇山峻嶺,茂林修竹;近處清流激湍,映帶左右;文人雅士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然沒有管弦絲竹,但朋友們飲酒賦詩,盡抒雅興,加之天朗氣清,和風陣陣,上觀天空宇宙之廣邈,下看自然萬物之繁盛,觀賞、抒情盡釋胸懷,拋卻人世之煩擾,盡情陶醉于此境中。作者此時怎能不發(fā)出“信可樂也”的感慨呢?這境界是作者所欣賞和向往的。 第二部分抒發(fā)了對人生無限感慨的情懷。先總起一句,人生在世皆在人與人交往、周旋、應付中度過一生。有人倦于塵世煩擾樂于靜室暢談胸中抱負,又有人將自己的感情寄托在所愛好的事物中,胸懷豁達不受約束地生活。此兩種人雖愛好不同,靜動有異,但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自得,這又是一致的。他們在這種快樂中不覺歲月消逝,青春不再,老年已至,等到對所喜愛或得到的事物已經(jīng)厭倦,感情亦隨之發(fā)生變化,感慨自然而生,原來所樂道的事情已成往事。人的壽命或長或短終歸于盡,難怪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議論至此,作者自然發(fā)出“豈不痛哉”的深切蒼涼的人生感嘆。 3.從全文看,“興盡悲來”是主線:擺脫了各種俗務的糾纏,邀集新舊朋友,來到山水勝地,或游賞或吟詠或暢飲,由衷地愉悅與興奮,一種解放感、自足感油然而生。但是,享受了難得的歡聚與快樂后,深切地感到永恒之不可能,面對生死的自然規(guī)律,作者只能慨嘆“死生亦大矣”。王羲之是因為感到幸福太短,苦于生命難以長久延續(xù)而感到“死生亦大矣”。所以,這種悲傷增強了對生命中幸福的愛與貪戀,加強了對長生的企慕。可見,文中的纏綿悱惻不過是貪戀而不得的悵惘而已。 作者畢竟生活在國勢日衰的東晉前期,士大夫們多意志消沉,不講求進取,對他不能說毫無影響。因此,作者在提出“死生亦大矣”的基本觀點的同時,也出現(xiàn)了“修短隨化,終期于盡”的低調(diào),這是難以苛求的。 4.“一死生”“齊彭殤”是莊周對人生死的看法。莊子認為生和死、壽命長與短沒有絕對界限,是相對的,這本不錯。但莊子夸大了相對性,以致否定了生和死的區(qū)別,認為在生和死上,活了800歲的彭祖和夭折之人沒有區(qū)別,這就是荒謬的。這是以我們現(xiàn)代人的眼光來評價莊子觀點的錯誤。若從文中內(nèi)容看,作者在第二段鄭重引出莊子的“死生亦大矣”作為議論的發(fā)軔,而后連述古人、今人和后人無不為人生無常而悲,對生死之事而嘆。既如此,莊子的“一死生”“齊彭殤”之說就是荒誕之辭了。 三、不一致。老莊認為“生”與“死”,“長壽”與“短命”并沒有什么本質(zhì)差別,其實就是主張“清靜無為”,“逃避人世”。在王羲之看來,對生的執(zhí)著、對死的排斥,是人所共有的感情,是客觀存在的,人的生命到了盡頭都是要死的。他感到人事在變遷,歷史在發(fā)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正因為人生無常,時不我待,所以要珍惜時光,眷念生活,追求真實,表現(xiàn)了一種積極的、高曠的宇宙情懷,充滿了哲理思辨,從而徹底地否定了老莊的“一死生”的觀點,樹立了自己的生命意識“死生亦大矣”。 文本拓展 二、[示例] 誠然,有很多人都害怕死去,我也不例外。不過,你再怎么害怕再怎么不想死,那一天還是要到來的,或早或晚。你可以很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你永遠也不可能阻止死亡。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無限的精彩。老子說:“死而不亡者壽?!彼蓝煌觯馑季褪侵挥腥怏w死亡,而精神不滅。精神即是理論,就是“道”,在這里我們也可以把這個“道”理解為生命的意義。一個人只要活得有意義、有價值就足夠了,要有正確的生死觀。可以為本國家本民族做點貢獻,可以為他人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努力去創(chuàng)造一份屬于自己的事業(yè),好好孝敬和贍養(yǎng)父母,和自己所愛的人在一起生活一輩子,教育好自己的下一代,這就可以死而無憾了。故善養(yǎng)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一個善于養(yǎng)生的人,一個珍惜自己生命的人,也要善于對待死亡!-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2018版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 文明的蹤跡 第9課 蘭亭集序?qū)W案 魯人版必修3 2018 高中語文 第四 單元 文明 蹤跡 蘭亭集序 魯人版 必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quán),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3dchina-expo.com/p-6104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