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3章 第3節(jié) 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同步檢測 湘教版必修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高中地理 第3章 第3節(jié) 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同步檢測 湘教版必修1(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2019學(xué)年地理教學(xué)精品資料
2019.5
高中地理 第3章 第3節(jié) 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同步檢測 湘教版必修1
時間:45分鐘 滿分50分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8分)
下圖顯示中國不同地區(qū)山地年降水量從山麓到山頂?shù)淖兓?。讀圖完成第1~2題。
1.圖中山地年降水量( )
A.隨海拔升高而遞減
B.與山地氣溫垂直變化一致
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
D.垂直變化最大的是山地①
2.山麓景觀分別為溫帶荒漠和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④
2、 D.③和④
解析:第1題,圖中四座山地的年降水量均是隨高度增加先增加后減少,但變化曲線各異:變率最大的是④山脈。第2題,根據(jù)四地垂直帶譜的分布規(guī)律可知,山麓地帶的景觀(基帶)與其所在自然景觀相同;①山脈所在地的年平均降水量在200毫米左右。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qū),故基帶可能為溫帶荒漠帶;②山脈所在地的年平均降水量約為600毫米,為溫帶季風(fēng)氣候區(qū),基帶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帶;③山脈所在地的年平均降水量約1400毫米,為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區(qū),基帶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④山脈所在地的年平均降水量達(dá)1500毫米左右,為熱帶季風(fēng)氣候區(qū),基帶為熱帶(季)雨林帶。
答案:1.C 2.B
(2014·江西4月質(zhì)
3、檢)年平均氣溫在0℃以下的地區(qū)有常年積雪分布,常年積雪下限稱為雪線,雪線高度與氣溫和降水相關(guān)。讀“北半球某山地南坡和北坡年平均氣溫隨海拔變化圖”,完成第3~5題。
3.甲坡的雪線高度約為( )
A.3 100米 B.3 300米
C.3 700米 D.3 900米
4.關(guān)于甲坡和乙坡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坡是南坡,濕度小于乙坡
B.甲坡是北坡,濕度小于乙坡
C.乙坡是南坡,濕度小于甲坡
D.乙坡是北坡,濕度小于甲坡
5.該山地氣溫年較差山峰小于山麓,原因是山峰( )
A.夏季氣溫上升快 B.夏季氣溫上升慢
C.冬季氣溫下降快
4、 D.冬季氣溫下降慢
解析:第3題,以氣溫0℃數(shù)值的海拔為參照讀圖可知。第4題,同海拔相比,山麓地帶甲坡氣溫高于乙坡,表明甲坡為南坡,乙坡為北坡,甲坡雪線(0℃數(shù)值為參照)高度低于乙坡,表明甲坡濕度大,乙坡濕度小。第5題,有常年積雪的山地,山峰受積雪影響,氣溫上升較慢,進(jìn)而使氣溫年較差偏低。
答案:3.C 4.D 5.B
(2014·山東泰安一模)讀“部分陸地沿某方向的自然植被依次分布狀況和氣候條件關(guān)系示意圖”,完成第6~7題。
6.甲植被最可能是( )
A.熱帶雨林 B.常綠闊葉林
C.常綠硬葉林 D.溫帶草原
7.形成圖中自然帶地域分異規(guī)律的基礎(chǔ)是
5、( )
A.地形 B.水分
C.土壤 D.熱量
解析:第6題,從氣候條件的變化可以看出從苔原到荒漠應(yīng)是從高緯到低緯的變化,從降水可以看出該區(qū)域應(yīng)位于大陸西側(cè),因而甲應(yīng)為常綠硬葉林。第7題,結(jié)合上題分析圖示自然帶的變化應(yīng)以熱量條件的變化為基礎(chǔ)。
答案:6.C 7.D
下圖是一座相對高度為3000米的山體,山體的某一側(cè)水汽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帶。據(jù)此完成8~9題。
8.若圖中的虛線表示雪線,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chǎn)坡既是向陽坡,又是迎風(fēng)坡
B.a(chǎn)坡是向陽坡,b坡是迎風(fēng)坡
C.b坡既是向陽坡,又是迎風(fēng)坡
D.b坡是向陽坡,a坡是迎風(fēng)坡
6、
9.若山頂有永久性冰川,則山麓的氣溫T(T冬表示冬季最低氣溫,T夏表示夏季最高氣溫)應(yīng)是( )
A.T冬<0℃ B.T夏>18℃
C.T冬<18℃ D.T夏<18℃
解析:第8題,圖中各自然帶(積雪冰川帶除外)均在b坡分布較高,說明b坡為向陽坡;雪線在b坡分布較低,說明b坡降水較豐富,應(yīng)為山地的迎風(fēng)坡。第9題,永久性冰川的下界即雪線處的溫度應(yīng)不高于0℃,因而,其山麓的最高溫度(夏季溫度)不能超過18℃。永久性冰川是否存在不能看冬季氣溫,應(yīng)當(dāng)取決于氣溫最高的夏季。
答案:8.C 9.D
(2014·大綱全國文綜)下圖中K島于1983年火山爆發(fā),植被消失殆盡。1987年,該島上已有
7、64種植物生長旺盛。據(jù)研究,百年之內(nèi)該島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復(fù)。據(jù)此完成第10~12題。
10.K島天然植被類型屬于( )
A.熱帶雨林 B.熱帶草原
C.亞熱帶常綠硬葉林 D.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解析:從圖中經(jīng)緯度可以看出,K島位于東南亞(6°S-7°S),常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形成熱帶雨林氣候,其天然植被類型為熱帶雨林。
答案:A
11.與相同植被類型的大陸地區(qū)相比,K島植被恢復(fù)迅速的獨特條件是( )
A.海拔高 B.種源豐富
C.火山灰深厚 D.光照充足
解析:由上題分析可知,K島的植被類型為熱帶雨林,與相同植被類型
8、的大陸地區(qū)相比,氣候類型相同,水熱條件、光照條件以及種源都相差不大,排除B、D項;由圖中信息可知,該島海拔并不高,排除A項;由材料可知,K島發(fā)生過火山噴發(fā),深厚的火山灰為植被恢復(fù)提供了充足的養(yǎng)分,這是該島的獨特條件。
答案:C
12.K島處于( )
A.印度洋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界線的東側(cè)
B.印度洋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界線的西側(cè)
C.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界線的北側(cè)
D.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界線的南側(cè)
解析:由經(jīng)緯度可知,K島位于印度尼西亞,結(jié)合板塊分布知識可知該島位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界線的北側(cè)。
答案:C
下圖示意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雪線的經(jīng)向和緯向變化趨勢。完成13~14題。
9、
13.該地區(qū)雪線高度變化的趨勢是( )
A.自北向南增高 B.自西向東增高
C.自東北向西南增高 D.自東南向西北增高
14.影響該地區(qū)雪線高度變化趨勢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拔 B.降水
C.熱量 D.坡向
解析:第13題,從左圖中可讀出,長江上游地區(qū)雪線高度自東向西增高。從右圖中可讀出,長江上游地區(qū)雪線高度自南向北增高。因此,長江上游地區(qū)雪線高度自東南向西北增高。第14題,該地區(qū)東南雪線高度低,主要原因是東南部降水量大。
答案:13.D 14.B
二、綜合題(共22分)
15.讀“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帶分布圖”,甲、乙兩地均位于我國,丙
10、地位于某島嶼,回答下列各題。(11分)
(1)甲、乙、丙三地緯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確的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2)甲地某高度上,北坡為針葉林,南坡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為( )
A.南坡為向陽坡 B.北坡為向陽坡
C.南坡為迎風(fēng)坡 D.北坡為迎風(fēng)坡
(3)乙地山脈為我國兩大自然區(qū)分界線,則乙地可能是______________(山脈)。
(4)甲地雪線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丙地東西兩坡垂直自然帶基帶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據(jù)山地基帶類型確定其緯度,可知:
同一山脈不同坡向自然帶不同,說明是熱量、水分條件不同。乙地山脈基帶為常綠闊葉林帶,說明其位于亞熱帶。影響雪線的因素主要有降水和氣溫。
答案:(1)A (2)D (3)秦嶺 (4)甲地位于北半球溫帶地區(qū),南坡為陽坡,北坡為陰坡,南坡氣溫較北坡高,故雪線高于北坡。甲地南坡為背
12、風(fēng)坡,降水量小,北坡為迎風(fēng)坡,降水量大,故雪線低于南坡?!?5)丙地東坡為迎風(fēng)坡,從海洋上來的水汽,在東坡形成地形雨,且東坡受暖流影響,增溫增濕,故東坡基帶形成雨林帶;西坡為背風(fēng)坡,降水偏少,形成稀樹草原帶。
16.下圖為“北半球陸地自然帶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1分)
(1)圖中表示同一種陸地自然帶的兩個字母是________,其中位于大陸東岸的是________氣候,位于大陸西岸的是________氣候。
(2)圖中有兩個字母表示的陸地自然帶氣候類型不同,但其成因相同,它們都是由于________形成的。
(3)H為________帶,而同緯度的F卻為_______
13、_帶,這種差異產(chǎn)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C—B—A的更替體現(xiàn)了陸地自然帶________規(guī)律,它的形成是以________為基礎(chǔ)的。
(5)D—E—F的更替體現(xiàn)了陸地自然帶________規(guī)律,它的形成是以________為基礎(chǔ)的,在________地區(qū)表現(xiàn)較為明顯。
解析:本題考查陸地自然帶的形成、分布和分異規(guī)律,重點關(guān)注影響自然帶形成的主要因素——氣候及各主要自然帶所處的海陸位置和緯度位置。解答該題關(guān)鍵把握以下幾點:(1)緯度地帶分異規(guī)律指自然帶沿緯線方向延伸,沿緯度變化的方向更替,以熱量為基礎(chǔ)。在低緯和高緯地區(qū)表現(xiàn)明顯,如圖中D—C—B—A的更替。(2)干濕度地帶分異規(guī)律指自然帶沿經(jīng)線方向延伸,沿經(jīng)度變化方向更替,以水分為基礎(chǔ)。在中緯度大陸地區(qū)表現(xiàn)明顯,如圖中D—E—F的更替。(3)溫帶季風(fēng)氣候(H)和溫帶海洋性氣候(C)下形成的都是溫帶落葉闊葉林帶。(4)溫帶季風(fēng)氣候(H)和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G)的形成均為海陸熱力性質(zhì)的差異。
答案:(1)C、H 溫帶季風(fēng) 溫帶海洋性 (2)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 (3)溫帶落葉闊葉林 溫帶荒漠 距海遠(yuǎn)近不同,導(dǎo)致水分差異 (4)緯度地帶分異 熱量 (5)干濕度地帶分異 水分 中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