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專版)2019年高考物理總復習 課時作業(yè)四十九 液體的表面張力 飽和汽.doc
《(江蘇專版)2019年高考物理總復習 課時作業(yè)四十九 液體的表面張力 飽和汽.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江蘇專版)2019年高考物理總復習 課時作業(yè)四十九 液體的表面張力 飽和汽.doc(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課時作業(yè) 四十九 液體的表面張力 飽和汽 (限時:45分鐘) (班級________ 姓名________) 1.(多選)下列現(xiàn)象中,能說明液體存在表面張力的有( ) A.水黽可以停在水面上 B.葉面上的露珠呈球形 C.滴入水中的紅墨水很快散開 D.懸浮在水中的花粉做無規(guī)則運動 2.下列現(xiàn)象中哪個不是由表面張力引起的( ) A.布傘有孔,但不漏水 B.小船浮在水中 C.硬幣浮在水面上 D.玻璃細桿頂端被燒熔后變成圓形 3.(多選)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把一枚針輕放在水面上,它會浮在水面,這是由于水表面存在表面張力 B.水在涂有油脂的玻璃板上能形成水珠,而在干凈的玻璃板上卻不能,這是因為油脂使水的表面張力增大 C.在圍繞地球飛行的宇宙飛船中,自由飄浮的水滴呈球形,這是表面張力作用的結(jié)果 D.當兩薄玻璃板間夾有一層水膜時,在垂直于玻璃板的方向很難將玻璃板拉開,這是由于水膜具有表面張力 4.(16年江蘇高考)(多選)在高原地區(qū)燒水需要使用高壓鍋,水燒開后,鍋內(nèi)水面上方充滿飽和汽,停止加熱,高壓鍋在密封狀態(tài)下緩慢冷卻,在冷卻過程中,鍋內(nèi)水蒸氣的變化情況為( ) A.壓強變小 B.壓強不變 C.一直是飽和汽 D.變?yōu)槲达柡推? 5.(多選)我們認識到的液體、液晶和飽和汽,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液體的表面張力是由于表面層里分子距離比液體內(nèi)部小些,分子間表現(xiàn)為引力 B.利用液晶在外加電壓的影響下,會由透明狀態(tài)變成混濁狀態(tài)而不透明,去掉電壓后,又會恢復透明的特性可以做成顯示元件 C.空氣相對濕度越大時,空氣中水蒸氣壓強越接近同溫度水的飽和汽壓,水蒸發(fā)越慢 D.在同一溫度下,不同液體的飽和汽壓一般不同,揮發(fā)性大的液體飽和汽壓大;同一種液體的飽和汽壓隨溫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 6.(多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高原地區(qū)水的沸點較低,這是高原地區(qū)溫度較低的緣故 B.人感覺到空氣濕度大,是由于空氣中水蒸氣的飽和汽壓大 C.干濕泡溫度計的兩個溫度計的示數(shù)差越大,表示空氣中水蒸氣離飽和狀態(tài)越遠 D.由于液體表面分子間距離大于液體內(nèi)部分子間的距離,液體分子間表現(xiàn)為引力,所以液體表面具有收縮的趨勢 7.(多選)將不同材料制成的甲、乙細管插入相同的液體中,甲管內(nèi)液面比管外液面低,乙管內(nèi)液面比管外液面高,則( ) A.液體對甲材料是浸潤的 B.液體對乙材料是浸潤的 C.甲管中發(fā)生的不是毛細現(xiàn)象,而乙管中發(fā)生的是毛細現(xiàn)象 D.若甲、乙兩管的內(nèi)徑變小,則甲管內(nèi)液面更低,乙管內(nèi)液面更高 8.玻璃燒杯中盛有少許水銀,在太空軌道上運行的宇宙飛船內(nèi),水銀在燒杯中呈怎樣的形狀,如圖所示,則符合實際的是( ) A B C D 9.關于飽和汽壓和相對濕度,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使未飽和汽壓變成飽和汽壓,可采用降低溫度的方法 B.空氣的相對濕度越大,空氣中水蒸氣的壓強越接近飽和汽壓 C.密閉容器中裝有某種液體及其飽和蒸汽,若溫度升高,同時增大容器的容積,飽和汽壓可能會減小 D.相對濕度過小時,人會感覺空氣干燥 10.如圖所示的保溫瓶里用軟木塞密封了半瓶開水,經(jīng)一夜后軟木塞很難取出.與剛把軟木塞蓋上相比,在單位時間內(nèi),保溫瓶內(nèi)壁單位面積上被氣體分子撞擊的次數(shù)____(選填“增大”、“不變”或“減小”),瓶內(nèi)氣體的相對濕度______(選填“增大”、“不變”或“減小”). 第10題圖 11.某日中午,南通市空氣相對溫度為65%,將一瓶水倒去一部分,擰緊瓶蓋后的一小段時間內(nèi),單位時間內(nèi)進入水中的水分子數(shù)______(選填“多于”、“少于”或“等于”)從水面飛出的分子數(shù).再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瓶內(nèi)水的上方形成飽和汽,此時瓶內(nèi)氣壓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大氣壓. 12.(16年南京最后一卷)空氣的干濕程度和空氣中所含有的水蒸氣量接近飽和的程度有關,而和空氣中含有水蒸氣的絕對量卻無直接關系. 例如,空氣中所含有的水蒸氣的壓強同樣等于1606.24Pa(12.79毫米汞柱)時,在炎熱的夏天中午,氣溫約35℃,人們并不感到潮濕,因此時水蒸氣飽和氣壓________(選填“大”或“小”),物體中的水分還能夠繼續(xù)蒸發(fā).而在南京濕冷的秋天,大約15℃左右,人們卻會感到______(選填“干燥”或“潮濕”),因這時已經(jīng)達到過飽和,水分不但不能蒸發(fā),而且還要凝結(jié)成水,所以引入“相對濕度”——水蒸氣壓強與相同溫度下的飽和氣壓的比來表示空氣的干濕程度是科學的. 課時作業(yè)(四十九) 液體的表 面張力、飽和汽1.AB 【解析】 AB是表面張力;C是擴散;D是布朗運動. 2.B 【解析】 布傘有孔,但不漏水,因為雨水表面存在表面張力,小船浮在水中是因為船排開水而產(chǎn)生了浮力;硬幣浮在水面上,水表面的水分子表現(xiàn)為引力,從而使它有向上的作用力,與表面張力有關;熔融的液態(tài)玻璃存在表面張力,使表面收縮,表面積變小,因此玻璃細桿頂端被燒熔后變成圓形. 3.AC 【解析】 水的表面張力托起針;水在油脂上不浸潤,在干凈的玻璃上浸潤;水滴處在完全失重狀態(tài),此時自由飄浮的水滴在表面張力作用下呈現(xiàn)球形;D是大氣壓的作用. 4.AC 【解析】 鍋內(nèi)水上方蒸汽的氣壓叫做飽和氣壓,只與溫度有關,只要下面還有水,那就處于飽和狀態(tài);飽和氣壓隨著溫度的降低而減小,故AC正確. 5.BCD 【解析】 表面層里分子距離比液體內(nèi)部小些,表現(xiàn)為斥力,A錯;利用液晶在外加電壓的影響下,會由透明狀態(tài)變成混濁狀態(tài)而不透明,去掉電壓后,又會恢復透明的特性可以做成顯示元件, B對; 空氣相對濕度越大,空氣中水蒸氣壓強越接近同溫度水的飽和汽壓,水蒸發(fā)越慢. C對; D.在同一溫度下,不同液體的飽和汽壓一般不同,揮發(fā)性大的液體飽和汽壓大;同一種液體的飽和汽壓隨溫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所以D對. 6.CD 【解析】 沸點低由于壓強的原因,人感覺濕度大是由于相對濕度大,而不是飽和氣壓大. 7.BD 【解析】 將毛細管插入液體內(nèi)時,如果液體浸潤管壁,管內(nèi)液面高于管外液面;如果液體不浸潤管壁,管內(nèi)液面低于管外液面,這種現(xiàn)象叫毛細現(xiàn)象,因此,甲管和乙管中發(fā)生的都是毛細現(xiàn)象,液面對乙材料是浸潤的,對甲材料是不浸潤的;在液體和毛細管材料一定的情況下,管越細毛細現(xiàn)象越明顯. 8.D 【解析】 因為水銀不浸潤玻璃,所以在完全失重的情況下,其形狀只由表面張力決定,在表面張力作用下,水銀的表面要收縮至最小,因而最終水銀成球形. 9.C 【解析】 溫度越高飽和汽壓越大,可采用降低溫度的方法,A對; 空氣的相對濕度越大,空氣中水蒸氣的壓強越接近飽和汽壓; C.溫度升高,飽和汽壓增大C錯;相對濕度過小時,人會感覺空氣干燥. D選對. 10.減小 增大 【解析】 保溫瓶里的半瓶開水,經(jīng)過一夜后,由于溫度降低,則瓶內(nèi)氣體的壓強減小,則在單位時間內(nèi),保溫瓶內(nèi)壁單位面積上被氣體分子撞擊的次數(shù)減?。灰驗轱柡蜌鈮弘S溫度的降低而減小,故瓶內(nèi)空氣的飽和蒸氣壓減小,所以相對濕度會變大. 11.少于 大于 【解析】 在達到飽和蒸汽前單位時間內(nèi)回到水中的分子數(shù)小于從水面飛出的分子數(shù).在瓶內(nèi)即有飽和氣壓,又有氣體壓強,則瓶內(nèi)氣壓大于外界大氣壓. 12.大 潮濕 【解析】 相對濕度是空氣中水蒸氣的壓強與同溫度下水蒸氣的飽和氣壓的比值,而絕對濕度是指空氣中所含水蒸氣的壓強,與溫度無關;飽和氣壓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飽和氣壓越大;根據(jù)以上的分析可知,在炎熱的夏天中午,氣溫約35 ℃,人們并不感到潮濕,因此時飽和氣壓大;當絕對濕度不變的情況下,溫度降低,飽和氣壓降低,所以相對濕度變大,大約15 ℃左右,人們卻會感到潮濕.-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 鍵 詞:
- 江蘇專版2019年高考物理總復習 課時作業(yè)四十九 液體的表面張力 飽和汽 江蘇 專版 2019 年高 物理 復習 課時 作業(yè) 四十九 液體 表面張力 飽和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quán),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3dchina-expo.com/p-6412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