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度設計與剩余強度系數(shù).doc
《強度設計與剩余強度系數(shù).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強度設計與剩余強度系數(shù).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3.7 強度設計與剩余強度系數(shù) 結構強度是結構承受外載荷作用的能力,即抵抗斷裂、失穩(wěn)、不容許變形(或位移)的能力。強度設計的主要工作包括規(guī)定結構強度設計標準,確定強度判別原則。主要內(nèi)容是獲得結構上作用的載荷數(shù)據(jù);進行細致而準確的結構分析;根據(jù)強度判別原則和設計標準做出強度判斷并計算剩余強度系數(shù)。結構分析內(nèi)容已在3.6節(jié)中介紹,本節(jié)介紹強度判別原則和確定剩余強度系數(shù)問題。 3.7.1 判別原則 (1)靜強度判別原則 1)第一個判別原則 不管結構中各元件處于什么樣的應力狀態(tài),只要結構在各元件的最大正應力 不大于各元件材料的極限應力 ,即: 則認為結構不會破壞,若 為材料強度極限, 、 、 為主應力,且 > > , 可為簡單拉伸的強度極限 ,也可為簡單壓縮的屈服極限 ,則對于簡單拉伸情況,判別原則為: (3.7-1) 對于大多數(shù)塑性材料,兩者的數(shù)值差不多相等;對于脆性材料,兩者的數(shù)值不等。這一判別原則適用于脆性破壞情況。 2)第二個判別原則 不管結構中各元件處于什么樣的應力狀態(tài),只要結構中各元件的最大剪應力 不大于元件材料極限剪切應力 ,即: 則認為結構不會破壞。按照應力分析的算式,且當 > > 時,由上式還可得: (3.7-2) 這一判別原則,主要考慮了最大剪應力,忽略了面上其他剪應力,對于塑性材料,它與實驗結果相當符合,適用于結構塑性破壞。 實際上,結構破壞的原因并不是固定的,主要取決于結構的應力狀態(tài)。強度條件應包括結構的斷裂和剪斷兩個方面。因此,當結構承受的正應力 大于剪應力 時,還可得: (3.7-3) 3)第三個判別原則 不管結構中各元件處于什么樣的應力狀態(tài),只要材料單元體內(nèi)各個面上剪應力的統(tǒng)計平均值 大于極限剪應力 ,即: 則認為結構不會破壞。若以主應力表示,則: (3.7-4) 這是米賽斯(Mises)條件。 當 時,則: (3.7-5) 當結構承受的正應力 小于剪應力 時,還可得: (3.7-6) 上述判別原則,不但以最大剪應力為主,還考慮了面上其他剪應力,也適用于結構塑性破壞情況。 (2)穩(wěn)定性判別原則 若結構承受單元載荷, 為彎曲正應力, 為彎曲臨界應力, 為軸壓應力,為軸壓臨界應力, 為剪切臨界應力, 為外壓, 為外壓臨界力,當: (3.7-7) 時,認為結構不失穩(wěn)。 當結構承受組合載荷時,其相應的相關函數(shù)值小于等于1,認為結構不失穩(wěn)。相關函數(shù)見表3.7-1。表3.7-1中, 為軸壓, 為內(nèi)壓, 為拉應力,下標 表示臨界參數(shù), 為材料泊松比, 為框距, 為圓筒半徑, 為圓筒厚度。 。 表3.7.1 相關函數(shù) 組合載荷 相關函數(shù) 條件 軸壓與彎矩 外壓與軸壓 扭矩與軸壓 簡支1 固支5 扭矩與軸壓、外壓 扭矩與軸壓、彎矩 扭矩與彎矩 扭矩與內(nèi)壓 扭矩與拉伸 (3)剛度判別原則 結構剛度用結構在設計載荷下的位移(或轉角) 表示,結構剛度判別原則是要求 不大于規(guī)定的允許值 ,即: (3.7-8) 對于氣動彈性問題提出的剛度判別原則為: 式中 ——導彈最大飛行速度; ——結構的臨界顫振速度; ——安全系數(shù)。 (4)高溫影響 結構承受熱載荷時,應計算結構中的熱應力。 光圓筒殼在均勻溫度場內(nèi),變形不受約束時,計算臨界應力只需考慮材料機械性能的變化。 端部或中間有框的光圓筒殼,在均勻溫度場內(nèi),計算臨界應力只需考慮材料機械性能的變化。 有端框的長桁加勁殼,在均勻溫度場內(nèi),計算承載能力只需考慮材料機械性能的變化。 3.7.2 強度極限的確定 確定強度極限工作是很重要的。它關系到結構工作的可靠性與結構重量。主要的強度極限參數(shù)如下: (1)材料強度極限 確定材料強度極限 主要考慮以下原則 1)取有關圖樣中的數(shù)值,或根據(jù)給出的硬度確定。若未給出,應從材料手冊最新版本中選??; 2)強度極限 注有公差時,取其下限值 3)當無資料可查時,應根據(jù)試驗結果確定。 (2)材料剪切強度極限 剪切強度極限 按下式計算: (3.7-9) 式中 ——剪切系數(shù)。 剪切系數(shù) 見表3.7.2。 表3.7.2 剪切系數(shù) 材 料 名 稱 生鐵或鑄鋁 0.8~1.0 變形鋁合金 0.55~0.6 退火鋼 0.7 的鋼 0.7 的鋼 0.63~0.65 的鋼 0.6 鑄造鎂合金 0.55~1.0 未經(jīng)熱處理的 的鑄鎂 0.8~1.0 未經(jīng)熱處理的 的鑄鎂 0.55~0.6 (3) 擠壓強度極限 擠壓強度極限 按下式計算: (3.7-10) ——擠壓系數(shù)。 對于螺栓連接,見表3.7.3。 表3.7.3 擠壓系數(shù) 連接 情況 不可拆卸、不可活動的連接 1.3 可拆卸、不可活動的連接 1.0 可微小活動但受力時不活動的連接 0.65 受力時還可活動的連接(一般情況) 0.2 受力時還可活動的連接(保證潤滑情況) 0.3 埋頭螺栓在保證單面間隙不超過技術條件規(guī)定的情況下 1.0 對于鉚釘連接,擠壓應力 見表3.7.4。 表3.7.4 壓應力 材 料 厚 度(mm) (Mpa) 鋁合金LY12、LY14 0.3~1.0 588 鋁合金LY14 1.2~5.0 785 其他材料鉚接時 1.5 (4)鉚釘?shù)目估瓘姸扰c抗剪強度 1)確定鉚釘抗拉強度的原則 具有半圓形鉚釘頭和桶形鉚釘鐓頭的鉚釘抗拉強度為: (3.7-11) 具有兩個半圓頭的鉚釘抗拉強度為: (3.7-12) 2)確定螺栓剪切強度的原則: 空心螺栓的破壞剪力為: (3.7-13) 式中 ——螺栓外徑(m); ——螺栓內(nèi)徑(m); ——系數(shù)。 對于 取 ,空心螺栓的壁厚不小于0.25 。 對于錐形螺栓,所有各剖面的破壞剪應力應降低0.03 。 (5)焊縫強度的確定 焊縫抗拉強度 和抗剪強度 分別為: (3.7-14) 式中 ——焊縫強度削弱系數(shù)。 3.7.3剩余強度系數(shù) 材料的強度極限 (或臨界應力 )與結構在載荷作用下的工作應力 之比值,稱為“剩余強度系數(shù)” 。即: (3.7-15) 值確定正確與否,不僅關系到結構工作的可靠性,而且關系到結構質量的大小。因此,如何正確確定 值,是結構強度設計的關鍵問題之一。 結構的剩余強度系數(shù) 應按具體情況確定 值與技術發(fā)展的完善程度及設計的實踐經(jīng)驗有關。例如防空導彈結構的剩余強度系數(shù) ,可作如下規(guī)定: 1) 結構的剩余強度系數(shù)應大于等于1; 2) 重要受力接頭的剩余強度系數(shù)應大于1.2; 3) 鑄造件的剩余強度系數(shù)應大于1.33; 4) 按剛度設計的剩余強度系數(shù)可視具體情況確定,但至少大于等于1。 理論上當然希望 等于1.0,這時結構既滿足強度要求,質量也最小。但實際上由于載荷計算誤差、結構分析誤差、材料性能分散性等原因,實際破壞載荷與設計載荷總有差別。為使設計安全,一般希望: 當結構允許很小殘余變形時, 可略小于1.0;對重要接頭、對人員安全有影響的高壓氣瓶等, 應有較大值,例如 。對于一些結構尺寸是由剛度條件、使用要求、工藝因素等決定的元件,其 值遠大于也是允許的。-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強度 設計 剩余 系數(shù)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3dchina-expo.com/p-6694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