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第5課 繪畫中的透視現象 教學設計 (5)教案
《小學美術第5課 繪畫中的透視現象 教學設計 (5)教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小學美術第5課 繪畫中的透視現象 教學設計 (5)教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5課 繪畫中的透視現象 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視平線、消失點在透視現象中的作用。理解透視現象及基本規(guī)律,并能運用這些規(guī)律表現景物。 過程與方法:啟發(fā)、引導學生對比、觀察、討論和分析生活中的透視現象,使學生理解透視規(guī)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視現象給畫面帶來的美感。 2學情分析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五年級的學生,對于他們來說,在生活中早就注意到了景物近大遠小的現象。一部分學生也試圖在自己作品中表現物象的空間與立體感。并體現出學生對空間與立體追求的強烈愿望。但是,對透視規(guī)律的理解與運用明顯不足,對透視現象、消失點、視平線等抽象化的概念名詞并不了解。如何運用近大遠小透視規(guī)律來表現立體空間沒有清晰明確的認識與實踐。 通過引導、啟發(fā)學生觀察、分析、討論和思考生活中的透視現象,在循序漸進地學習過程中,使學生真正的感悟和理解透視的美感。結合創(chuàng)新的“沙畫”藝術形式,增強學生創(chuàng)作實踐的興趣。“沙畫”易于修改的特點,也降低了學生造型表現的難度。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觀察、分析,初步理解景物的透視規(guī)律及相關知識。 教學難點:如何運用透視知識表現景物。 4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導入新課 教師:看看這兩張照片,哪張給你的空間感最強烈? 設計意圖:從生活中的透視現象入手,通過對比的方法讓學生感受透視現象。 學生:第一張。 教師:為什么它給你的空間感最強烈? 學生:景物越來越小,最后都變成一個小點了。 教師小結:離我們近的物體比較高大、寬闊,離我們遠的物體比較低矮、窄小。我們把這種現象稱為透視現象。(板書:透視現象) 活動2【講授】1.認識消失點 教師:隨著視線的延伸,景物會逐漸聚于一點,這個點叫什么你們知道嗎? 學生:消失點或不知道。 教師小結:叫消失點。 教師:消失點的位置可以變動嗎? 學生:可以。 教師小結:想突出左邊的景物,消失點就往右移。右邊的景色美,消失點就往左移。 設計意圖:認識消失點讓學生了解消失點在畫面中的作用。 活動3【講授】2.認識視平線 教師:看!通過消失點在這里有一條線,知道這條線叫什么名字嗎? 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這條線叫視平線。視平線就是與眼睛平行的水平線,平視時視平線與地平線是重合的。老師的視平線在這,你們的視平線在哪?因為我站著所以視平線高,如果我蹲下呢? 學生:視平線就變低。 教師小結:視平線的位置也是可以變動的。 教師:看看這兩張照片,視平線的不同位置給你有怎樣的感受? 學生:感覺埃菲爾鐵塔很高大。 學生:感覺得路面很平坦、很遠。 教師小結:想表現視平線以上的景物,視平線就低一點。想表現是視平線以下的景物,視平線就高一點。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視平線在畫面中的作用。 活動4【講授】3.認識消失線 教師:這幅畫是荷蘭風景畫家霍貝瑪的作品,他運用透視現象描繪出了一條鄉(xiāng)間小路。你看到后有怎樣的感受? 學生回答自己對作品的感受。 教師:視平線以上的景物越遠越向下,像一個“倒八”。視平線以下的景物越遠越向上,像一個“正八”。這四條線的名字叫消失線。消失線的位置不同,也會給人帶來不同的視覺感受。 設計意圖:了解視平線上、下景物的消失方向。 活動5【講授】4.分析書上的照片 教師:來看這張照片,它的消失線在哪? 學生指一指。 教師畫出消失線。視平線以上的景物越遠越向下,消失線像一個“倒八”。視平線以下的景物越遠越向上,消失線像一個“正八”?!暗拱恕笔鞘裁吹胤?? 學生:天空(板書:天) 教師:“正八”是什么地方? 學生:地面(板書:地) 教師:我們來看看地面和天空越遠越怎么樣? 學生:越遠越窄。 教師小結:近寬遠窄(板書:近寬遠窄) 教師:兩邊的三角形里是樹,這條線的位置就是樹冠。(板書:樹冠)這條線的位置就是樹根(板書:樹根)。把樹畫在三角形中自然會出現一種明顯的變化趨勢。打開書仔細觀察一下,樹出現了哪些變化?可以互相討論一下。(板書:近遠) 學生:近高遠矮、近粗遠細、近疏遠密。 (板書:高矮粗細疏密) 小結:瀘定橋和頤和園長廊中橫梁的變化與樹是一樣的。 設計意圖:通過分析照片了解透視規(guī)律。 活動6【講授】5.教師示范 教師:怎樣在繪畫作品中表現透視現象呢?(板書課題:“繪畫作品中的”)今天我們使用一種特殊的材料,看!是什么? 學生:沙子。 教師:今天我們嘗試用沙子來表現透視現象。 (1)畫視平線和消失點 教師:首先定出視平線。如果想表現視平線以上的景物,視平線應該畫高一點還是低一點? 學生:低一點 教師在中間偏下一點的地方,用手指畫出視平線。 教師:我想表現的畫面左右兩邊都很美,那么我就把消失點定在什么地方? 學生:中間。 教師小結:在視平線中間點出消失點。 (2)畫消失線 教師:視平線以上的景物越遠越向下,像一個“倒八”。視平線以下的景物越遠越向上像一個“正八”。 (3)畫樹 教師:左右兩邊的三角形里是樹。上面的這條邊是? 學生:樹冠。 教師:下面的這條邊是? 學生:樹根。 教師:第一棵樹離我們最近看得最清楚,所以要把它畫的最生動、具體。畫第二棵樹時,要離第一棵遠一點,體現出近疏遠密。拉開它倆之間的距離才能為后面的“密”提供條件。第三棵離得稍近一點,同時樹干也要變細一點,同樣樹冠要頂到三角上面的這條線。第四棵再近一點,由于遠處的景物進入視網膜的圖像小,所以看起來模糊不清。 (4)畫欄桿 教師:樹畫好了,依此方法可以把另一邊的樹也畫上?,F在我想改變一下,不畫樹了,畫一些欄桿。欄桿比樹要矮很多,視平線以下的景物越遠越向上,先畫出消失線。欄桿同樣近高遠矮、近粗遠細、近疏遠密。 教師把欄桿畫斜。 教師:柵欄畫得怎么樣? 學生:欄桿好像要倒了。 教師:怎樣才能不倒呢? 繼續(xù)分析黑板上的照片,總結出三角形里的景物要與紙邊平行,并演示欄桿正確的畫法。 (5)添畫環(huán)境 教師:如果把欄桿的另一邊想象成湖泊,我可以運用透視現象畫上幾只小船??梢园押竺嫦胂蟪蛇B綿起伏的群山,再加上太陽和云。一幅運用透視現象表現的風景畫就完成了。想不想試一試? 活動7【活動】學生實踐 實踐要求 運用透視現象創(chuàng)作一幅風景畫。 活動8【活動】展示作品 用相機記錄下學生的作品,在大屏幕中展示。 活動9【活動】課堂小結 教師:今天我們認識了消失點和視平線,并運用透視現象成功的表現出了一幅沙畫形式的風景作品,你們真棒!除了運用透視現象表現風景畫外,運用透視現象表現出的室內效果也會有很強的空間感,以后我們可以繼續(xù)研究。-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小學美術第5課 繪畫中的透視現象 教學設計 5教案 小學美術 繪畫 中的 透視 現象 教學 設計 教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3dchina-expo.com/p-6761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