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復習:第三板塊 世界史 世界史“經濟線索”回顧練 含答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歷史復習:第三板塊 世界史 世界史“經濟線索”回顧練 含答案(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精品資料
世界史“經濟線索”回顧練
(時間:45分鐘 滿分:6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5分)
1.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出:“商品流通是資本的起點。商品生產和發(fā)達的商品流通,即貿易,是資本產生的歷史前提?!毕铝心苤苯芋w現這一論述的是( )
A.新航路開辟帶來的“商業(yè)革命”
B.新航路開辟帶來的“價格革命”
C.英國打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
D.英國、荷蘭之間發(fā)生的三次戰(zhàn)爭
解析:選A 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世界各地間的相互孤立狀態(tài),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奠定了基礎,與材料中“貿易
2、,是資本產生的歷史前提”相符,故A項正確;“價格革命”是由于黃金、白銀大量流入歐洲,造成物價上漲,與材料中“商品生產和發(fā)達的商品流通,即貿易”不符,故B項錯誤;材料中“商品流通是資本的起點”表明是新航路開辟,與其后的殖民戰(zhàn)爭不符,故C、D兩項錯誤。
2.(2018屆高三·南通期中)“他們在控制了馬六甲海峽、打開了西下印度洋的門戶的有利態(tài)勢下,長驅直入,步步緊逼。1650年奪取好望角,1654年占領錫蘭。當年的葡萄牙人由西向東蔓延而來,今日的他們由東往西席卷而去,控制馬六甲海峽,成為兩個殖民帝國確立形成的終點和起點?!边@里的“他們”指的應是( )
A.荷蘭人 B.法國人 C.英國人 D
3、.西班牙人
解析:選A 解題時既要抓住材料中的時間信息:1650年和1654年,又要關注空間信息:馬六甲海峽和好望角等。結合所學可知,17世紀荷蘭的海外擴張使其侵占了非洲的好望角和亞洲的馬六甲等殖民地并進而確立殖民帝國地位,而葡萄牙則走向衰落,故選A項。
3.《世界文明史》載:“最初的機器價格低廉,紡紗工人可以在家庭里工作,但隨著機器體積的增大,機器越來越不再能夠設在紡紗工人的茅舍里,而是設立在作坊或設立在河流近旁能利用驅動機器的地方。最后,進一步發(fā)展成為用蒸汽驅動的裝置,這時造廠的廠房就可以建立在企業(yè)家認為合適的地方”。下列對材料的理解最準確的是( )
A.手工工場逐步向機器大工業(yè)過
4、渡
B.壟斷組織開始取代了小家庭生產
C.技術革新推動了工廠布局的調整
D.蒸汽動力替代了手工紡織的勞動
解析:選C 根據材料“最初的機器價格低廉,紡紗工人可以在家庭里工作,但隨著機器體積的增大……設立在作坊或設立在河流近旁能利用驅動機器的地方……發(fā)展成為用蒸汽驅動的裝置,這時造廠的廠房就可以建立在企業(yè)家認為合適的地方”可知勞動工具的革新帶動了工廠布局的調整,故C項正確。
4.下表是全球能源結構變化圖,造成煤炭與石油比例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時間
項目
1928
1950
1990
煤
75%
50%
30%
水力
8%
17%
14%
石
5、油
17%
30%
50%
A.電氣時代電力資源取代了煤炭資源
B.內燃機的大規(guī)模應用
C.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新能源的運用
D.蒸汽機得到廣泛運用
解析:選B 電力資源取代了煤炭資源,與材料中“煤炭所占比例”不符,故A項錯誤;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推動了內燃機的大規(guī)模應用,與材料中“煤炭與石油比例變化”相符,故B項正確;材料中未涉及新能源,故C項錯誤;蒸汽機得到廣泛運用,與材料中“煤炭比例”不斷下降不符,故D項錯誤。
5.1932年,在經過一系列斗爭后,美國參、眾兩院不顧胡佛反對,于7月7日和9日接連通過瓦格納—加納法案,該法案規(guī)定由聯邦政府撥款21億美元,舉辦救濟工程和失業(yè)救濟。7
6、月11日,胡佛加以否決,月底兩院再次通過該法案并由政府具體實施。對此分析正確的是( )
A.美國的政治體制正悄然發(fā)生變化
B.聯邦政府成立緊急救濟署開展救濟
C.美國國會對危機嚴重性認識不足
D.胡佛反對由聯邦政府直接干預經濟
解析:選D 該題借助于美國應對經濟大危機的一個情境材料,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闡釋歷史的能力。美國的政治體制一直相對穩(wěn)定,故A選項說法不對;B選項中的“緊急救濟署”成立于羅斯福新政實施期間,明顯與材料時間不符;C選項的說法錯誤,美國國會恰恰是認識到經濟危機的嚴重性;可以從胡佛否決國會的由聯邦政府撥款直接救濟的材料信息推斷出D選項正確。
6.“在世界上的任何地
7、方都有免于匱乏的自由,用世界性的術語來說意味著每個國家都幾乎可以為其國民提供一個健康的和平時期的生活?!边@是羅斯??偨y在國會演講時說過的一句話。在當時美國經濟大危機的背景下,最能體現這一思想理念的新政措施是( )
A.整頓財政金融體系
B.用行政手段調整農業(yè)政策
C.加強對工業(yè)的計劃指導
D.通過立法建立社會保障體系
解析:選D 材料中“每個國家都幾乎可以為其國民提供一個健康的和平時期的生活”反映在羅斯福新政中就是國家通過立法形式建立社會保障體系,保障國民的基本生活,故D項正確。
7.(2018屆高三·無錫調研)20世紀30年代,美國雜志《名利場》刊登了威廉·格羅伯的漫畫《“布條
8、”為新政的各種機構與立法》,該漫畫反映了( )
A.經濟危機嚴重束縛了美國經濟的發(fā)展
B.新政使總統的權力受到了太多的束縛
C.作者對新政各項措施基本持贊同態(tài)度
D.作者對新政各項措施基本持反對態(tài)度
解析:選D 題干中漫畫顯示作為新政的“布條”將代表美國的巨人束縛住,說明該漫畫作者認為新政束縛了美國經濟的發(fā)展,因此作者對新政的態(tài)度應該是持反對態(tài)度,故D項正確。
8.《資本主義大變形》一書中指出:“在凱恩斯主義刺激下,美聯儲承擔管理國家經濟的重任,財政赤字、貨幣超發(fā)成為刺激經濟的主要手段,這導致政府和國會蛻變?yōu)闄噘F集團進行游說和相關博弈的‘紙牌屋’,自由市場和民主價值觀受傷害,
9、進行深刻變革才能挽救資本主義。”這一論點意在( )
A.否定凱恩斯主義的歷史作用
B.揭露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缺陷
C.闡明經濟政策應該及時調整
D.說明美國社會危機形成原因
解析:選C 從二戰(zhàn)結束到20世紀70年代初期,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盛行凱恩斯主義,出現了經濟發(fā)展的“黃金時期”,凱恩斯主義的歷史作用無法否定,故A項錯誤;民主制度缺陷是政治方面,與材料中“國家經濟的重任”不符,故B項錯誤;政策應該及時調整,與材料中“自由市場和民主價值觀受傷害,進行深刻變革才能挽救資本主義”相符,故C項正確;D項并非材料主旨,故D項錯誤。
9.1918年3月,為了恢復和發(fā)展經濟,列寧提出了發(fā)展國家資
10、本主義、對產品的生產和分配實行嚴格的計算和監(jiān)督、建立合作社等具體設想,作為過渡到社會主義大生產的中間環(huán)節(jié)。這說明以列寧為首的蘇俄領導人( )
A.主張全面推行“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
B.已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
C.設想利用國家資本主義發(fā)展經濟
D.決定建立計劃經濟體制
解析:選C 本題考查蘇俄“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材料提出把發(fā)展國家資本主義作為過渡到社會主義大生產的中間環(huán)節(jié),說明當時列寧為首的蘇俄領導人提出過渡到社會主義的新方法,故C項正確。
10.與如圖反映信息最為切合的是( )
A.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
B.新經濟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加速發(fā)展戰(zhàn)略
解析:選C 斯大林
11、執(zhí)政時期,逐漸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與材料中的完整嚴密體系相符,故C項正確。
11.布爾拉茨基在評價赫魯曉夫時指出:“他譴責了斯大林,但是沒有觸及專橫的政權機構;他批駁個人迷信,但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生育他的體制?!睋丝芍蒸敃苑蚋母? )
A.以政治體制改革為重點
B.有效防止了權力的專橫
C.徹底消除個人迷信根源
D.尚未打破原有體制框架
解析:選D 材料“沒有觸及專橫的政權機構……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生育他的體制”,表明赫魯曉夫改革的不徹底性,只是原有體制上的一種修正,故D項正確。
12.(2018屆高三·鎮(zhèn)江模擬)“兩個掛鉤一個固定”的積極效果是,有利于世界市場的
12、穩(wěn)定有序。但美元的核心地位使各國在國際貿易中都使用美元作為結算手段,各國貨幣儲備也都選擇美元。這勢必導致流出美國的美元在海外不斷增多。這對美國來說,就會發(fā)生長期貿易逆差。美元作為國際核心貨幣的前提,是必須保持美國幣值的穩(wěn)定堅挺,這就要求美國必須是一個長期貿易順差國。此材料反映了( )
A.二戰(zhàn)后的金融體系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fā)展
B.一國的貨幣很難長期承擔國際貨幣的作用
C.通過“兩個掛鉤”體系世界經濟得到了恢復
D.戰(zhàn)后形成的金融體系直接導致美國貿易逆差
解析:選B 材料意在表明美元作為國際貨幣,在維持穩(wěn)定過程中遭遇不可調和的矛盾,B項正確;A、C兩項與材料主旨不符;D項中的“直接導
13、致”的說法不準確。
13.2016年6月24日,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出爐?!懊摎W”陣營贏得超過半數的民眾支持,這意味著英國在加入歐盟43年之后正式與這個大家庭說“再見”。英國“脫歐”的行為說明了( )
A.國際貿易壁壘持續(xù)增加
B.世界經濟發(fā)展受到阻礙
C.區(qū)域集團內部矛盾叢生
D.多極格局形成指日可待
解析:選C 國際貿易壁壘持續(xù)增加是指持續(xù)提高進口關稅,材料沒有涉及,故A項錯誤;世界經濟發(fā)展受到阻礙材料沒有涉及,故B項錯誤;英國“脫歐”是歐盟的內部問題,反映區(qū)域集團內部的矛盾問題,故C項正確;多極化格局中歐盟是重要的一極,歐盟內部的分裂表明多極化格局進程的曲折,故D項錯誤。
14、
14.1992年APEC第4屆部長會議決定成立秘書處,標志它開始進入實際運作階段。澳大利亞、美國等西方國家主張加快APEC機制化步伐,但亞洲國家則認為應穩(wěn)步前進。如泰國總理明確表示,如急于成立亞太共同體,發(fā)展中國家無法同發(fā)達國家競爭。材料表明APEC( )
A.是由發(fā)達國家主導的國際經濟組織
B.各成員國之間的經濟合作難以開展
C.成員國的經濟差異制約其發(fā)展進程
D.在貿易和投資領域容易實現一體化
解析:選C 根據所學可知APEC并不是由發(fā)達國家主導的國際經濟組織,故A項錯誤;亞太經合組織自成立以來,在貿易和投資自由化、貿易和投資便利化以及經濟技術合作三個方面取得了成就,“合作難
15、以開展”與史實不符,故B項錯誤;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成員國之間存在文化和歷史的差異,對其發(fā)展有一定影響,與材料“西方國家主張加快APEC機制化步伐,但亞洲國家則認為應穩(wěn)步前進”相符,故C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實現一體化”,故D項錯誤。
15.“為了提高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美國、歐洲和亞洲的大企業(yè)紛紛轉向更貧窮國家,雇傭那里的廉價勞動力,并且在國內或者跨國購買其他公司,以求做得更大?!睂Σ牧侠斫庾顪蚀_的是( )
A.科學技術進步促進全球化深入發(fā)展
B.全球化給貧窮國家提供發(fā)展新機遇
C.發(fā)達國家是全球化的主要推動力量
D.全球化很大程度上表現為資本擴張
解析:選D 題干中并未提到科
16、學技術對全球化的影響,故A項錯誤;題干中并未提到全球化對貧窮國家的影響,故B項錯誤;題干中提到的是“美國、歐洲和亞洲的大企業(yè)”,故C項錯誤;題干中提到“在國內或者跨國購買其他公司,以求做得更大”說明其擴張的方式是資本擴張,故D項正確。
二、非選擇題(15分)
16.經濟全球化成為時代發(fā)展的潮流,然而反全球化也相伴而生。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過去,每個國家的經濟體內部都保持相當程度的獨立。用一個比喻:全世界各地就像許多獨立的水桶,每一桶水的水面有高有低。到20世紀末期,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連接,彼此互通。于是,勞動力便宜的地方成為生產基地,購買力大的地方成為消費市場。本來只
17、在國家之內的產銷分配,轉而成為全球性的產銷平衡。
——摘編自許倬云《現代文明的成壞》
材料二 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必然伴生物,其影響與規(guī)模已經構成另一種全球化。從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趨勢看,全球化是世界走向相互依存網絡的歷史潮流。反全球化事實上并不是反對全球化本身,而是反對全球化帶來的各種問題。但是,靠街頭抗議解決不了問題。同樣,漠視反全球化現象對全球化的未來發(fā)展也不利,應該建設性地思考如何擁有一個合理的全球經濟與全球社會。
——摘編自龐中英《值得深思的“反全球化”浪潮》
(1)據材料一,概括指出20世紀末期以來世界經濟發(fā)展的主要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一狀況出現的主要因素。(6分)
18、
(2)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圍繞“全球化和反全球化”這一主題,以客觀公正的立場寫一篇小論文。(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9分)
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據材料一“到20世紀末期,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連接,彼此互通……本來只在國家之內的產銷分配,轉而成為全球性的產銷平衡”得出全球化深入發(fā)展;第二小問結合所學知識得出政治上兩極格局的瓦解,經濟上市場經濟體制的普遍建立,科技上科技革命的推動,組織上跨國公司和國際組織的推動。第(2)問,首先要明確觀點,從材料一得出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fā)展的潮流,從材料二得出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伴生物,然后結合史實進行論證
19、。
答案:(1)特點:全球化逐步深入發(fā)展。
因素:科技革命的推動;跨國公司和國際組織的促進;兩極格局的瓦解;市場經濟體制的普遍建立。
(2)論點: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fā)展的潮流,而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伴生物。
論據: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fā)展的潮流:全球化是國際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結果,促進世界經濟的整體發(fā)展;加強了國家之間的相互依存,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資源,提高生產效率;為各個國家提供更多的發(fā)展機會,也極大地豐富和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伴生物:反全球化是由于全球化過程中引發(fā)的問題而產生的(如,發(fā)達國家就業(yè)機會減少;貧富差距拉大;環(huán)境污染嚴重;國家主權和經濟安全受影響;恐怖主義等);我們應正視全球化帶來的問題,因勢利導、趨利避害、主動融入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