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第二單元 1第3課時除法人教新課標》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第二單元 1第3課時除法人教新課標(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3課時 除法
唐宋或更早之前,針對“經(jīng)學”“律學”“算學”和“書學”各科目,其相應傳授者稱為“博士”,這與當今“博士”含義已經(jīng)相去甚遠。而對那些特別講授“武事”或講解“經(jīng)籍”者,又稱“講師”?!敖淌凇焙汀爸獭本瓰閷W官稱謂。前者始于宋,乃“宗學”“律學”“醫(yī)學”“武學”等科目的講授者;而后者則于西晉武帝時代即已設立了,主要協(xié)助國子、博士培養(yǎng)生徒?!爸獭痹诠糯粌H要作入流的學問,其教書育人的職責也十分明晰。唐代國子學、太學等所設之“助教”一席,也是當朝打眼的學官。至明清兩代,只設國子監(jiān)(國子學)一科的“助教”,其身價不謂顯赫,也稱得上朝廷要員。至此,無論是“博士”“講師”,還是“教授”
2、“助教”,其今日教師應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學科:數(shù)學 年級:二年級 冊次:下 學校: 教師:
課題
除法(P13、P14例4、例5)
課型
新授課
計劃學時
1
教學內容分析
例4結合平均分中等分的情況教學除法的含義。重點是學習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然后介紹除號和除法算式的讀法。
例5結合平均分的包含情況進行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稱的教學。
承前啟后
平均分→除法→用乘法口訣求商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除法的含義,認識除號,會讀寫除法算式。
2.認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及各部分的含義。
3.經(jīng)歷分一分、說
3、一說、填一填等數(shù)學活動,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4.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培養(yǎng)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
重難點
重點:理解除法的含義,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除法算式。
難點: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過程。
化解措施
創(chuàng)設情景、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及歸納總結。
教學設計思路
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合作交流,探究新知→鞏固應用,提升能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小圓片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同步檢測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約5分鐘)
1.大熊貓園園十分好客,今天他請朋友們來他家玩,他為朋友們準備了
4、一些新鮮的竹筍,他應該怎樣分呢?
2.這樣有關平均分的問題能不能用一種算式直接解決呢?引出課題。(板書:除法)
1.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回顧平均分的相關知識。
2.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
1.先分一分,再填空。
(1)10個氣球分給同學們,每人分2個,可以分給( 5 )人。
(2)10個氣球,平均分給5個同學,每人分得(2個 )。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約20分鐘)
1.學習例4。
(1)出示例4:大熊貓園園想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應放幾個?
(2)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應放3個,可以用除法來表示,寫成12÷4=3(板書)
5、。
(3)介紹12÷4=3的讀法。
(4)引導學生討論交流算式所表示的含義。
(5)引導學生小結什么情況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學習例5。
(1)出示例5情景圖,請學生說一說圖意,并幫熊貓解決問題。
(2)引導學生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過程和結果。并說一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含義。
(3)介紹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4)引導學生討論思考:例4和例5這兩個問題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計算?
(5)師生共同總結。
1.學習例4。
(1)學生用學具代替竹筍動手分一分,然后匯報交流。
(2)在老師的指導下明確:寫除號時,先畫一條橫線,再在橫線上下各點一個點,橫線
6、要直,兩點要圓且對齊。
(3)學習除法算式的讀法:12除以4等于3。
(4)通過觀察、討論,發(fā)現(xiàn)并理解除法算式所表示的含義:這個算式表示的是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
(5)討論、交流后總結出: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學習例5。
(1)先理解題意,再動手操作,并說一說是怎樣分的。
(2)獨立思考,列算式20÷4=5。小組交流后匯報算式所表示的含義:表示把20個竹筍每4個放一盤,能放5盤。就是求20里面有幾個4。
(3)對照算式說一說各部分的名稱。
(4)小組討論交流,匯報結果:因為都是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所以都可以用除法計算。
(5)交流
7、后明確:只要是平均分都可以用除法表示。
2.分一分,填一填。
(1)有14只,每2只1份,可以分成(7)份,算式是(14÷2=7)。
(2)如果每7只一份,可以(2)份,算式是(14÷7=2)。
3.把15個○每5個分成一份,可以分成(3)。
列算式:(15)÷(5)=(3)
4.說出每個算式中的被除數(shù)、除數(shù)和商。
4÷2=2
30÷6=5
18÷6=2
三、鞏固應用,提升能力。(約10分鐘)
1.完成教材P13“做一做”。
2.完成教材P14“做一做”。
3.指導學生
8、完成教材練習三第3、5題。
1.獨立完成后全班訂正。
2.學生動手操作,交流匯報,說一說每個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及所表示的含義。
3.獨立完成,交流訂正。
5.填一填。
△△ △△ △△ △△
△△
(1)10個△,2個一份,分成了(5)份。
算式:10÷(2)=(5)
(2)10個△,平均分成5份,每份(2)個。
算式:10÷(5)=(2)
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約5分鐘)
1.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引導學生回顧總結。
2.除法中被除數(shù)是平均分中被分的數(shù),除數(shù)是份數(shù),商就是每份數(shù);除數(shù)是每份數(shù),商就是份數(shù)。
教師個人補充意見:
五、板書設計。
除法
9、
12÷4=3 20 ÷ 4 = 5
↓ ↓ ↓
讀作:十二除以四等于三 被除數(shù) 除數(shù) 商
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 表示20里面有5個4。
六、培優(yōu)作業(yè)。
1.在30÷5=6中,被除數(shù)是(30),除數(shù)是(5),商是(6)。
2.圈一圈,填一填。
(1)
÷
有24個果凍,每6個一份,分成了(4)份。
24 (6)=(4)
(2)
÷
一共有(6)個蘿卜,平均分到2個筐里,每個筐分到(3)個。
(6) (2)=(3)
七、名師點睛。
在解答平均分問題時,一定要弄清楚誰是被分的數(shù)(被除數(shù)),誰是平均分成的份數(shù)或者按什么樣的數(shù)量分(除數(shù))。
八、微課設計點。
教師可圍繞“除法算式的含義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設計微課。
第 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