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師說學案設計2》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11師說學案設計2(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師說》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 了解韓愈關于尊師重道的論述和本文的思想意義。
于、乎、
2. 積累文言知識,掌握實詞“傳、師、從”,虛詞“以、也、貝叭
所以”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區(qū)別古今異義詞語。
能力目標
1. 學習借鑒本文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情感價值目標
1. 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yǎng)謙虛好學的風氣。
【教學重難點】
1. 了解文章的整體思路。
2. 學習本文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堂導入
吏部侍郎,
《昌黎先生
直接導入
二、韓愈簡介
韓愈,字退之
2、,祖籍昌黎(今遼寧),世稱“韓昌黎”,晚年任
又稱“韓吏郎”。死后謚“文”,故又稱“韓文公”,作 品收錄于
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 古文運動:
實際是以復古為名的文風改革運動,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 載道” (謂用文章來說明道。道,舊時多指儒家思想)、“文道結合” 的觀點,主張 學習先秦、兩漢“言之有物”、“言貴創(chuàng)新”的優(yōu)秀散 文,堅決摒棄只講形式 不重內容華而不實的文風。
在文學史上,“古文”的概念是韓愈提出來的,是一種與內容空 洞、重視 詞藻、堆砌典故、講究對偶的駢文相對立的散文,也稱“駢 體文”。它以儒家 思想為基本內容,取法先秦兩
3、漢散文文法。韓愈用 他杰出的散文影響文壇,還 熱情地鼓勵和指導后進寫作古文,奠定了 唐宋實用散文的基礎。
由于他對古文的倡導,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為 “唐宋八 大家”之首。
三、寫作背景
在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從師的風尚,但是唐朝時候,人們卻以從 師為恥。 柳宗元說:“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 獨韓愈不顧流俗, 收召后學,作《師說》。”
“由魏、晉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 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 因抗顏 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 狂名?!?《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四、
4、正音正字
1. 學生自讀課文,看書下注釋,查字典,初步理解文章含義,不清
楚的地方作出標記。
2. 教師范讀,學生注意字詞的讀音
3. 給下列詞語注音
句讀(d du)
或不焉(fou )
經(jīng)傳(zhua n )
從師(cong)
傳道(chudn )
從容(cong)
聃(dan)
蟠(pa n)
苣弘(chd ng)
近諛(yd)
貽(yD
冉(ran)
長幼(zha ng)
近諛(yii)
4. 全班齊讀課文
五、解讀課文
() 分析第一自然段
1、 本段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古之學者必有師。
2、 作者是如何一步步論證他的觀點呢?
5、
從師的原因: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從師的標準:
無貴無賤,無長無少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3、韓愈所指的“師”有什么不同呢 ?
既不指各級官府的學校老師,也不是指“授之書而習其句讀” 的啟蒙老師,而是指社會上學有所成,能“傳道受業(yè)解惑”的人 六、預習第 2—— 4 自然段
第二課時
、分析課文
(一)分析第二自然段
1 這個自然段是如何與第一自然段聯(lián)系起來的?
通過針破時弊,從反面論證。
2 這個自然段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
3 作者運用什么方法從哪些方面論證他的觀點?
、
6、
古之圣人,從師而問 ;
縱比 今之眾人,恥學于師
對其子,擇師而教 ;
對比 < 自我 對其身,恥學于師。
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
士大夫:群聚而笑之。
(二)分析第三自然段
1、這個段落的論點是什么?
圣人無常師。
2、作者通過什么方法來論證 ?
舉例論證
(三)分析第四自然段
1、這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作《師說》的原由,號召作文不拘于時,能行古道。
(四)總結
中心論點:古之學者必有師。
f 師道之不傳也就矣(反面)
分論點 V
、圣人無常師 (正面) 作文的原由:號召作文不拘于時,能行古道。
二、 藝術特色
1. 排比對偶句式的運用。
7、2. “頂針”修辭手法的運用。
3. 豐富的語氣表達。
三、 文言文常見字句歸納
(一)一詞多義
古之學者必有師 ……老師 ]
名詞
V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 有專門技能的人I
師: 師襄 ……姓氏 ,
吾師道矣 ……學習、效法、
或師焉,或否焉?!瓕W習、從師 卜動詞 孔子師卸子、
以……為師 J
/擇師而教之……指代人或事物
"代詞
舞子之徒……連接定語和中心語,表統(tǒng)一關系
之:A古之學者 定語與中心語之間
師道之不復,可知矣……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吧詞
I句讀之不知……表示賓語前置
(二)古今異義
1、古之學者必有師
今: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古:
8、求學的人
2、吾從而師之
今:連接詞,表承接關系;
3、師不必賢于弟子
今:不需要
(三)詞類活用
1. 其下圣人也亦遠矣
2. 吾師道也
3. 位卑則足羞
4. 而恥學于師
5. 吾從而師之
6. 小學而大遺
古:跟從并且
古:不一定
低于[名詞作
學習J動詞
以.…為
羞、
以.…為恥 ?意動用法
以 為
師」
小的方面 形容詞
大的方面 作名詞
(四)狀語后置句
1、師不必賢于弟子
2. 不拘于時
3、 學于余。
四、布置作業(yè)
韓愈說:
“弟子不比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 業(yè)有專
攻。”試就這一觀點談談自己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