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物教學設計.doc
《水生植物教學設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水生植物教學設計.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教科版三年級上冊】 《水生植物》教學設計 一、科學教育理論指導 《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課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材分析 《水生植物》一課是教科版科學教材三年級上冊《植物》單元中的第四課內(nèi)容。水生環(huán)境和陸生環(huán)境是兩種非常典型的生存環(huán)境,對植物來說,水生環(huán)境下的生存需要相應的形態(tài)結(jié)構(gòu),這就顯示了植物的多樣性。多樣性是植物的個性獨特面貌的體現(xiàn),多樣性背后仍然蘊涵植物具有生命體的共同特征,本課的設計仍然圍繞生命體這個核心概念展開。前三課中,學生已經(jīng)認識了陸生植物,相比較陸生植物而言,學生對水生植物的認識較少,因此需要認識幾種常見的水生植物,然后對其中兩種(水葫蘆和金魚藻)進行細致觀察,了解它們的形態(tài)結(jié)構(gòu),探索水生植物能夠浮在水面的秘密,這對學生認識水生植物、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很有好處。 三、教學方法說明 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學生觀察、探究、討論為主,老師講述、直觀教學為輔。通過讓學生認識、觀察常見的水生植物,對水生植物的特征進行描述。同時,我還綜合運用了引導法、討論法、談話法的教學方法來組織課堂教學。 四、學情分析 本單元是學生學習科學課的第一個單元,也是引領學生走進小學科學學習大門的單元 ,成功開展與否可以說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對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也至關重要。這個單元是一系列非常典型的觀察活動課,是學生與科學課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植物在學生生活中非常常見,應該說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和學習基礎。但這些觀察對象是學生常見卻又容易忽略,熟悉卻又陌生的。學生平時看到過的,只是對它們的一些零星感覺,這些還不是觀察。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三年級的學生對于從事獨立、完整的科學觀察活動是有一定困難的,需由老師進行引導。在前面觀察大樹和小草時,學生已學會用自己的感官觀察,眼看,手摸,鼻聞,做到有順序、有目的、有發(fā)現(xiàn)、有思考、有記錄的觀察,然后各小組匯報自己的觀察結(jié)果,學會用維恩圖進行歸納、整理。這樣就發(fā)展了學生們探究的興趣,實事求是追求結(jié)果的科學態(tài)度。 五、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 水生植物都有根、莖、葉等器官,它們的生長需要水分、陽光和空氣。 2.水葫蘆葉柄部位膨大的海綿體充滿空氣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 1.用簡圖畫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態(tài)特征,能填寫維恩圖。 2.在觀察中提出問題,探究水葫蘆浮在水面的秘密。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初步感知水生植物與陸生植物的區(qū)別和不同的生長情況。 2.培養(yǎng)研究水生植物的興趣,體會到水生植物也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個體。 六、教學重、難點 重點:利用維恩圖總結(jié)水生陸生植物作為生命體的相同與不同特征。 難點:探究水生植物適應水生環(huán)境的結(jié)構(gòu)特點。 七、教學準備 幾種常見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蘆和金魚藻,一個水槽,記錄本,鐵尺,多媒體課件。 八、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課件播放視頻:公園里鳥語花香,到處都是大樹、小草和花兒。 師:同學們,多美的風景啊!有高大挺拔的大樹、嫩綠的小草,還有盛開的花朵。這些植物都生活在哪里???(陸地上) 2.接著播放視頻:一個小朋友在王蓮葉上嬉笑。 師:這個小朋友在哪里玩得這么開心???(蓮葉上) 3.教師介紹王蓮,并引入課題:水生植物。 設計意圖:通過播放視頻,讓學生感受到植物美的同時,王蓮的出現(xiàn),學生非常好奇,學習的興趣被激發(fā)出來,自然導出了課題。 (二) 前概念測評:我們知道的水生植物 1. 學生交流:你知道哪些水生植物? 2. 教師出示幾種水生植物(浮萍、水花生、金魚藻、水葫蘆)讓學生說名稱。 3.師: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觀察對于我們科學課是多么的重要,也通過觀察了解了很多。今天我們還是來通過觀察進一步認識水生植物水葫蘆和金魚藻。 設計意圖:通過從學生原有知識出發(fā),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 (三)通過觀察,深入體驗 1.學生交流:你想怎樣觀察這兩種水生植物呢?(板書觀察方法) 2.小組合作:觀察幾種常見的水生植物。 觀察要求:放入水槽中(為了使金魚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觀察和簡圖記錄,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觀察它們在水中的樣子,并用簡圖把它們畫下來;在水槽中觀察結(jié)束后,然后再拿出來進行觀察,并做好記錄;在一邊觀察一邊思考,遇到了什么問題。 3.小組匯報自己的發(fā)現(xiàn)以及遇到的問題,師生互評。 4.水葫蘆怎么能浮在水面上呢? 5.小組合作交流。 引導學生嘗試剖開水葫蘆的葉柄,會有什么發(fā)現(xiàn)?(水葫蘆的葫蘆里面不是實心的,是有很多空隙的,這種海綿狀氣囊結(jié)構(gòu)很輕,所以能浮在水面上) 設計意圖:學生親身經(jīng)歷計劃——觀察的活動中,教師只是充當促進者、引領者的角色,同學們用自己的感官觀察,眼看,手摸,鼻聞,做到有順序、有目的、有發(fā)現(xiàn)、有思考、有記錄的觀察,然后各小組匯報自己的觀察結(jié)果,學生思維的開放性和獨立性得以充分的展現(xiàn)的同時,明白科學的結(jié)論需要客觀事實(證據(jù))加以證明,同時將本節(jié)課的科學探究活動引入了一個高潮。 (四)通過比較,整理歸納 1.比較水葫蘆和金魚藻 小組討論:水葫蘆和金魚藻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并填寫記錄表,全班整理完善維恩圖。 (課件出示) 2.比較水葫蘆和狗尾草 (1)水葫蘆等水生植物與陸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2)師生共同完成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的維恩圖。(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這個比較活動,主要讓學生采用直接觀察的方法,對金魚藻和水葫蘆進行初步的比較;通過討論,師生共同整理出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用維恩圖展示結(jié)果,這樣,有助于學生認識到更多植物的特征,加深對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特征的理解。將所學的新知構(gòu)建到原有的知識系統(tǒng)之中,并不斷地進行擴充、完善,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形成尊重證據(jù)、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價值觀。 (五)、課外延伸 1.觀察其它水生植物,并做好觀察記錄。 2.小結(jié)。 九、教學評價 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fā)展”的課程評價,所以評價時,我不是過于看重學生所獲得的知識的多少,而是特別關注學生參與的態(tài)度、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關注學習的過程和方法,關注交流合作,關注動手實踐以及所獲得的經(jīng)驗和教訓。教學過程中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將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點評、師生互評等有機結(jié)合起來,以此激勵學生。讓學生在評價中學會實踐和反思、發(fā)現(xiàn)自我、欣賞別人。為了保障學生能夠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針對三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我努力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輕松愉悅地氛圍,以此使學生快樂地動眼、動口、動手、動腦,快樂探究科學的奧秘,快樂地攀登科學的高峰。 十、設計特色簡述 1. 營造兒童喜歡的課堂氛圍。未知現(xiàn)象的神秘感,有利于促進兒童的科學學習。導入課題時,我用了學生感興趣的王蓮吸引學生的眼球,這樣就用了探究的欲望。 2. 本課采用“自主觀察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進行學習。重點組織學生對水生植物進行觀察和探究,了解水生植物的基本特點。 3.建構(gòu)主義十分強調(diào)學習的具體情境性,強調(diào)仿真性的探究情境,讓學生解決真實性的問題。由于探究過程需要探究者綜合運用自己的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這對于增進和加深對已有知識的理解,將其融會貫通,十分關鍵。學生通過對陸生植物的了解,通過本節(jié)課對水生植物的觀察,將所學的新知構(gòu)建到原有的知識系統(tǒng)之中,并不斷地進行擴充、完善。 附:板書設計 4.觀察水生植物 觀察方法: 在水槽中進行觀察 在水槽外進行觀察 記錄自己遇到問題 金魚藻 水葫蘆 記錄表:-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水生植物 教學 設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3dchina-expo.com/p-8733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