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學案 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學案 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學案 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11 4.2 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 學案 理解領悟 探究性實驗是以獲取新知識為目的的學習方法。要在深入領會牛頓第一定律的基礎上,確定研究課題和方法,設計探究加速度、力、質量三者關系的研究方案,并體會探究過程所用的科學方法——控制變量法。 基礎級 1. 實驗要探究的內容 力是物體產生加速度的原因,有力作用在物體上,就有加速度產生,且力越大,產生的加速度也越大。在相同力的作用下,加速度的大小還與物體的質量有關。因此,本實驗要探究的內容是尋找加速度與力、質量三者間的關系。 2. 探究實驗的設計思路 加速度既與力有關,又與質量有關,怎樣通過實驗研究它們間的關系呢?當一個物理量與多個因素有關時,為了弄清它們之間的關系,物理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叫做“控制變量法”,即:首先保持物體的質量不變,研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然后保持物體所受的外力不變,研究加速度和質量的關系;最后經過總結推理,得出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 本實驗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有加速度、力與質量,其中質量可用天平測量。那么,怎樣測量(或比較)加速度呢?又怎樣對物體提供和測量恒力呢? 3. 怎樣測量(或比較)物體的加速度 在第二章中,我們已經介紹過,運用打點計時器在與運動物體連接的紙帶上打點,由紙帶上打出的點來測量加速度的方法。 由于本實驗的目的是探究加速度與力、加速度與質量間的比例關系,因而也可不測加速度的具體數(shù)值,而測不同條件下加速度的比值。若兩物體做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運動,由可得,物體的加速度與在相同時間內發(fā)生的位移成正比,即a ∝ x。 4. 怎樣提供和測量物體所受的恒力 我們以教材提供的實驗“參考案例”為例,教材圖4.2-4所示實驗裝置中,為實驗研究對象——小車(連同車內的砝碼)提供恒力的是小盤和砝碼。實驗中我們認為,使小車做勻加速運動的力,與小盤和砝碼的重力大小相等。為此,必須滿足以下兩個實驗條件: ①水平板應盡可能光滑,最好將水平板的一端墊高成為傾角不大的斜面,輕輕推動小車(未掛小盤),使小車能在板上勻速運動,即用小車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平衡摩擦力。 ②小盤和砝碼的質量要比小車的質量小很多。對此,學習了本章第七節(jié)“用牛頓定律解決問題(二)”中的“超重與失重”,你就明白了。 5. 實驗注意事項 對于教材提供的實驗“參考案例”,操作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牽引小車的砝碼應有10g、20g、50g等規(guī)格。沒有小規(guī)格砝碼,可用沙桶裝沙替代,質量用天平稱量。 ②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小車質量為200g,兩車上面均可加100g左右的砝碼。保持其中一個小車所掛砝碼不變(如20g),另一小車所掛砝碼逐漸加大,但不要過大。砝碼質量過大,會使圖象線性變差。 ③探究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一車質量固定為300g,另一車質量可自200g起,逐次增加砝碼至700g~800g。牽引小車的砝碼以30g~40g為宜。小車質量過大,夾子不容易夾注車后拖線,造成位移誤差。 ④小車后所系線繩要用適當粗些的棉繩,當夾子夾住線繩時不會滑動。如果用表面較光滑的尼龍繩,當夾子閉合時線繩還會被小車拖一段距離才會停住。解決的辦法可在尼龍繩上擦一些松香,以增大線繩與夾子之間的摩擦力。 ⑤選擇口寬、彈力大的夾子,使夾子張開和閉合動作要迅捷有力。動作緩慢,會使某些夾子張開夾口時兩側張開的程度不一樣,張開較小的一側所控制的小車拖繩受阻,影響到小車運動。 ⑥注意小車運動停止的位置不能與定滑輪相碰。實驗中如果小車碰到定滑輪才松手讓夾子夾住拖線,則與定滑輪相碰的小車位移偏小而產生誤差。 6. 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 本實驗的數(shù)據(jù)處理可以采用計算法和圖象法兩種不同的方法: ①計算法 測得加速度或加速度之比(等于位移之比)后,通過計算看看是否滿足 、。 ②圖象法 測得加速度后,用拉力F為橫坐標,加速度a為縱坐標,描繪a—F圖象,看看圖象是否為過原點的傾斜直線;用為橫坐標,加速度a為縱坐標,描繪a—圖象(想想看,為什么不是描繪a—m圖象),看看圖象是否為過原點的傾斜直線?;蛘咴跍y得加速度之比(等于位移之比)后,用兩車拉力之比F2/F1為橫坐標,兩車位移之比x2/x1表示加速度之比a2/a1為縱坐標,描繪a—F圖象,看看圖象是否為過原點的傾斜直線;用m1/m2為橫坐標,加速度a2/a1為縱坐標,描繪a—圖象,看看圖象是否為過原點的傾斜直線。 發(fā)展級 7. 測量加速度的一些設想 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關系的實驗中,測量(或比較)加速度是關鍵。那么,如何測量(或比較)加速度呢?就我們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而言,涉及加速度的公式或關系式大致有以下這些: 加速度的定義式 , 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公式 , 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公式 , 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位移關系式, 勻變速直線運動△s—T關系式 △s=aT2。 可見,要測量(或比較)加速度a,只要測量(或比較)時間t、速度v、位移x或相鄰的相等時間T內的位移之差△s即可。就實驗儀器和裝置而言,可以采用本節(jié)教材“參考案例”中的實驗裝置,也可以利用打點計時器、氣墊導軌等設備,或者借助運動傳感器用計算機測量。 8. 兩種測定加速度的儀器 下面介紹兩種測定加速度的儀器,供對此感興趣的同學閱讀,以開闊視野。 ①加速度儀——利用壓電晶體的壓電效應的加速度儀,可以測量運動物體線加速度和振動參數(shù)的儀器。它由加速度傳感器和放大器組成。用壓電晶體制成的加速度傳感器,其輸出端產生的電碼與它所承受的加速度成正比。敏感元件由兩片壓電晶體圓片(鍺鈦酸鉛)組成。圓片上按有一質量塊。質量塊由一個彈簧預先加載,整個組件安裝在厚基座的金屬殼體內。當傳感器隨運動物體做加速運動時,質量塊向壓電晶體圓片施加一個與質量塊加速度精確地成比例的力。由于壓電效應,在兩個壓電晶體圓片的兩端產生一個電勢差(電壓)。這個電勢差也與質量塊的加速度成正比。 ②加速度計——測量運載體線加速度的儀表。它的基本模型是:加速度計由檢測質量(也稱敏感質量)、支承、電位器、彈簧、阻尼和殼體組成。檢測質量受支承壓束只能沿一條軸線移動。這個軸常稱為輸入軸或敏感軸。當儀表殼體隨著運載體沿敏感軸方向做加速運動時,根據(jù)牛頓定律,具有一定慣性檢測質量力圖保持其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不變。它與殼體之間將產生相對運動,使彈簧變形,于是檢測質量在彈力作用下隨之加速運動。當彈簧彈力與檢測質量加速運動時產生的慣性力相平衡時,檢測質量與殼體之間便不再有相對運動。這時,彈簧形變反映被測加速度的大小。電位器作為位移傳感元件,使加速度信號轉換為電信號,以供輸出。加速度計本質上是一個自由度的振蕩系統(tǒng),須采用阻尼器來改善系統(tǒng)的動態(tài)品質。 應用鏈接 本節(jié)課的應用主要涉及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關系的實驗設計思路、實驗操作注意事項、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以及實驗得出的正確結論。 基礎級 例1 請談談確定本實驗研究課題的思路。 提示 注意教材運用邏輯判斷確定物理量證監(jiān)會的聯(lián)系所進行的鋪墊。 解析 從前幾章知識可知,物體的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物理量,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變化,是以速度這一物理量的變化表現(xiàn)出來的,而我們已經學習過的加速度又是描述物體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所以第一個課題的確定就應是研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而在相同力的作用下,由于物體的慣性不同,速度變化的快慢也不同,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所以第二個課題的確定是研究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 點悟 實驗研究課題的確立,為科學探究提出了一個明確的目標。要注意通過觀察分析或邏輯推理,培養(yǎng)自己提出問題、確定研究課題的能力。 例2 在本探究實驗中,為什么可用兩車的位移之比表示加速度之比? 提示 尋找物體的位移與加速度之間的關系。 解析 在本探究實驗中,兩車均做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由勻加速直線運動位移公式 , 式中v0=0,且兩車的運動時間t相等,故有a ∝ x,即 , 可用兩車的位移之比表示加速度之比。 點悟 當問題探究的是某物理量與其他物理量之間的比例關系時,可以不測出該物理量的具體數(shù)值,只需測出不同情況下該物理量的比值就行了。 例3 在利用打點計時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關系的實驗中,以下做法正確的是( ) A. 平衡摩擦力時,應將重物用細繩通過定滑輪系在小車上 B. 每次改變小車的質量時,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 實驗時,先放開小車,后接通電源 D.“重物的質量遠小于小車的質量”這一條件如不滿足,對探究過程也不會產生影響 提示 從實驗條件和實驗操作規(guī)范等方面加以考慮。 解析 平衡摩擦力時,不把懸掛重物用細繩通過定滑輪系在小車上,即不對小車施加拉力。在木板無滑輪的一端下面墊一薄木塊,反復移動其位置,直到拖在小車后面的紙帶上打出的點距均勻為止。設木板的傾角為θ,則平衡摩擦力后有mg sin θ = μ mg cos θ,即θ = arctan μ,θ與小車的質量無關,故每次改變小車的質量時,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實驗時,應先接通電源,待打點計時器工作穩(wěn)定后再放開小車。實驗要求重物的質量遠小于小車的質量,因為只有這樣,重物的重力才近似等于細繩對小車的拉力。正確選項為B。 點悟 注意實驗條件、平衡摩擦力的目的和做法,以及打點計時器的規(guī)范操作。 例4 在研究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時,為什么要用為橫坐標,加速度a為縱坐標,描繪a—圖象,而不是描繪a—m圖象? 提示 從圖象反映物理量關系的直觀性加以說明。 解析 根據(jù)我們的經驗,在相同力的作用下,質量m越大,加速度a越小。這可能是“a與m成反比”,但也可能是“a與m2成反比”,甚至可能是更復雜的關系。我們從最簡單的情況入手,檢驗是否“a與m成反比”。實際上“a與m成反比”就是“a與成正比”,如果以為橫坐標、加速度a為縱坐標建立坐標系,根據(jù)a—圖象是不是過原點的直線,就能判斷加速度a是不是與質量m成反比。 當然,檢查a—m圖象是不是雙曲線,也能判斷它們之間是不是反比例關系,但檢查這條曲線是不是雙曲線并不容易;而采用a—圖象,檢查圖線是不是過原點的傾斜直線,那就容易多了。 所以,在研究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時,要描繪a—圖象,而不是描繪a—m圖象。 點悟 “化曲為直”,是實驗研究中經常采用的一種有效方法。 發(fā)展級 a O F (a) a O F (b) 圖4—14 A B 例5 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這一實驗中,有兩位同學通過測量,分別作出a一F圖象,如圖4—14(a)(b)中的A、B線所示;試分析: (1)A線不通過坐標原點的原因是 ; (2)B線不通過坐標原點的原因是 。 提示 從圖線在坐標軸上截距的物理意義著手分析。 解析 (1)A線在F軸上有一定的截距,表明F達到一定的值后小車才開始有加速度,這是沒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夠引起的。 (2)B線在a軸上有一定的截距,表明F為0即不加F時小車已經有了一定的加速度,這是平衡摩擦力時木板傾角θ太大,即平衡摩擦力過度引起的。 點悟 運用圖象分析實驗誤差原因,這是實驗探究中一項很重要的能力。 例6 某同學用彈簧測力計、木塊和細繩去粗略測定木塊與固定斜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設此斜面的傾角θ不大,不加拉力時木塊在斜面上保持靜止。 (1)是否要用測力計稱出木塊的重力? (2)寫出實驗的主要步驟。 (3)推導出求μ的計算式。 提示 用測力計拉動木塊沿斜面做勻速運動。 解析 (1)要用測力計稱出木塊的重力(這從下面求μ的計算式中即可看出)。 (2)實驗的主要步驟是: ①用測力計拉動木塊沿斜面向上做勻速運動,記下測力計的讀數(shù)F1; ②用測力計拉動木塊沿斜面向下做勻速運動,記下測力計的讀數(shù)F2; ③用測力計測出木塊的重力G。 (3)由木塊沿斜面向上做勻速運動,有 F1= μ G cos θ + G sin θ; 由木塊沿斜面向下做勻速運動,有 F2= μ G cos θ-G sin θ。 兩式相加得 , 兩式相減得 , 以上兩式平方得 。 點悟 運用給定的儀器,根據(jù)所學的物理知識,設計可行的實驗,以達到預期的目的,這是一種更高要求的實驗探究能力。 111-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學案 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 高中物理 人教版 必修 實驗 探究 加速度 質量 關系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3dchina-expo.com/p-8878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