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三年級科學下冊 肥沃的土壤 2教案 蘇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1-2022年三年級科學下冊 肥沃的土壤 2教案 蘇教版(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2021-2022年三年級科學下冊 肥沃的土壤 2教案 蘇教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土壤的重要組成物質是腐殖質,腐殖質是由腐爛的動植物遺體變成的;
2.知道一些動物的生活對土壤肥力的影響。
二、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1.談話:關于土壤,大家有什么感興趣的問題?
2.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教師根據學生的提問,引導學生確定本課的研究內容。
3.談話:今天我們一起來做一回偵探柯南,查一查土壤里能長出各種各樣植物的原因。
(二)探索土壤
室外活動:帶領學生采集土層。
1.討論:我們將去干什么?要注意些什么?
2.活動:分發(fā)工具,和學生一起到室外
2、(花圃、菜地)采集土層帶回教室。
室內活動。
1.探索枯死的植物變成了什么?
(1)觀察采集到的土層,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大家有什么想法?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3)讓我們一起再去“考察”一下其他地方的土層吧。
2.探索動物生活對土壤肥力的影響。
(1)談話:在有的小組同學挖到的土層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了一種小動物。這種動物身體細長、很軟,它沒有眼睛,在泥土里生活,下雨的時候會爬出地面,你們知道那是什么嗎?
(2)教師出示昆蟲飼養(yǎng)盒,里面是自己幾個星期前培育的有蚯蚓開墾痕跡的土壤。
△ 學生觀察,并說說看到了什么。
△ 教師小結:像這樣顏色發(fā)黑、潮濕肥沃、蚯蚓喜歡生活的土,我們
3、稱之為含有腐殖質的腐殖土。什么是腐殖質呢?
△ 學生讀一讀課本第11頁左下角的一段話。
(3)討論:有人說蚯蚓是“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這是為什么呢?
(4)小結:蚯蚓在土壤里不僅可以松土,還可以制造肥料,使其生活的環(huán)境更肥沃,利于植物的生長。所以,蚯蚓是益蟲,我們要保護蚯蚓。
3.做肥料袋。
(1)談話:枯死的植物到底到哪里去了?蚯蚓對土壤有什么影響?你們愿意親手做個實驗來驗證一下嗎?
(2)討論如何設計實驗。(給學生充分的討論時間,教師啟發(fā)對比實驗的做法)
(3)學生動手制作肥料袋。
△ 同桌為一對比小組,依據討論結果做肥料袋。
△ 教師巡視,適當地給以必要的指
4、導。
(4)整理桌面,清理桌上殘留物,填寫觀察和制作記錄。
(5)教師提示:
(三)延伸活動:管理肥料袋
談話: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每天都要介入這個實驗的管理、觀察和記錄,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會面臨哪些困難?應該怎樣來解決?
附送:
2021-2022年三年級科學下冊 肥沃的土壤 3教案 蘇教版
?
一、教情分析:
本課通過組織學生觀察、討論,知道死了的動植物會變成土壤的一部分,腐殖質是由腐爛的動植物遺體變成的,由此建立腐殖質的概念。同時,知道在這一變化過程中蚯蚓等動物的作用,確立土壤和生命密切相關的意識。讓學生親歷成肥的全過程,又是培養(yǎng)學生恒心和毅力的大好時機,從而達到“
5、堅持長期持久觀察,在科學學習中克服困難,善始善終,關愛生命”的目標。
在學習這一課之前,學生已經了解了土壤的常見成分,知道了土壤里能生長植物,土壤里有一些其他雜物,蚯蚓生長在土壤里等等。土壤里面能夠長出各種各樣的植物,在孩子的眼里,是土壤里的肥料使植物從泥土里長出來的。因此,探究土壤里的重要組成物質——腐殖質,就成為本課的重要教學內容。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土壤的重要組成物質是腐殖質,腐殖質是由腐爛的動植物遺體變成的;
2.知道一些動物的生活對土壤肥力的影響;
3.建立腐殖質的概念。
(二)過程與方法
1.帶領學生體驗探索土壤的整個過程;
2.會
6、做腐殖質形成的實驗,能夠制作肥料袋;
3.能夠用圖畫或文字記錄自己觀察到的現(xiàn)象。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能夠堅持長期觀察,培養(yǎng)學生認真負責的探究態(tài)度;
2.使學生意識到土壤和生命密切相關,愿意親近土壤,關愛生命,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談話:關于土壤,大家有什么感興趣的問題?
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教師根據學生的提問,引導學生確定本課的研究內容。
談話:今天我們一起來做一回偵探,查一查土壤里能長出各種各樣植物的原因。
?
(二)探索土壤
1.室外活動:帶領學生采集土層。
討論:我們將去干什么?要注意些什么?
活動:分發(fā)工具,
7、和學生一起到室外(花圃、菜地)采集土層帶回教室。
2.室內活動。
探索枯死的植物變成了什么?
觀察采集到的土層,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大家有什么想法?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讓我們一起再去“考察”一下其他地方的土層吧。(教師分發(fā)其他地區(qū)的土層標本)
觀察不同地方的土層,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你能根據觀察到的現(xiàn)象,推測一下,枯死的植物在土壤中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學生討論、交流。
【評析】給孩子一個空間,給孩子足夠的時間,給孩子一個自由表達的機會,就可以充分展現(xiàn)他們對問題的思索。而“頭腦風暴式”的討論,最能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從觀察中學會推理,從推理中發(fā)展邏輯思維能力,正是這一活動設計的目的
8、。
探索動物生活對土壤肥力的影響。
3.談話:在有的小組同學挖到的土層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了一種小動物。這種動物身體細長、很軟,它沒有眼睛,在泥土里生活,下雨的時候會爬出地面,你們知道那是什么嗎?
教師出示昆蟲飼養(yǎng)盒,里面是自己幾個星期前培育的有蚯蚓開墾痕跡的土壤。
學生觀察,并說說看到了什么
教師小結:像這樣顏色發(fā)黑、潮濕肥沃、蚯蚓喜歡生活的土,我們稱之為含有腐殖質的腐殖土。什么是腐殖質呢?
討論:有人說蚯蚓是“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這是為什么呢?
4.小結:蚯蚓在土壤里不僅可以松土,還可以制造肥料,使其生活的環(huán)境更肥沃,利于植物的生長。所以,蚯蚓是益蟲,我們要保護蚯蚓。
9、
講述:其實,在土壤中還有一些動物,對土壤的肥力有較大的影響。
?【評析】動物對土壤的形成、發(fā)育、物質循環(huán)、肥力演變等有較大影響。因而引導學生認識并了解土壤動物,可以進一步強化學生對益蟲的保護意識,連接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
?
5.做肥料袋。
談話:枯死的植物到底到哪里去了?蚯蚓對土壤有什么影響?你們愿意親手做個實驗來驗證一下嗎?
討論如何設計實驗。(給學生充分的討論時間,教師啟發(fā)對比實驗的做法)
學生動手制作肥料袋。
同桌為一對比小組,依據討論結果做肥料袋。
教師巡視,適當地給以必要的指導。
整理桌面,清理桌上殘留物,填寫觀察和制作記錄。
教師提示:
把塑料袋的口封好
10、。
填好標簽。
本實驗需要三個星期的觀察,每周觀察一次,記錄觀察結果。每次觀察時,要上下翻動土壤。
實驗結束后,把蚯蚓放回到它的生活環(huán)境中去。
?【評析】這一過程可以讓學生親眼看到腐殖質的形成過程,從而驗證假設。因此在動手前要給學生留出思考討論的時間,讓學生在頭腦中先做一回“實驗”。在學生討論和思考的同時,教師加以適時地引導,使學生了解設計對比實驗的方法。
?
(三) 延伸活動:管理肥料袋
談話: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每天都要介入這個實驗的管理、觀察和記錄,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會面臨哪些困難?應該怎樣來解決?
【評析】科學不僅是知識,還是一種方法,一種精神?,F(xiàn)代科學教育非常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通過對肥料袋管理過程中會面臨困難及解決方法的討論,可以使學生從中逐漸領悟到科學精神并將其進行內化,培養(yǎng)學生探究的恒心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