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冀教版三年下《比較分數(shù)的大小》word教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1-2022年冀教版三年下《比較分數(shù)的大小》word教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021-2022年冀教版三年下《比較分數(shù)的大小》word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學會比較同分子或同分母(分母小于10)的兩個分數(shù)的大小。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觀察、動手、分析、數(shù)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體會到同一整體平均分的份數(shù)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的道理.
教學重點:
探究比較同分子分數(shù)的大小和同分母分數(shù)的大小的方法。
教學難點:
探究比較同分子分數(shù)的大小的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畫有平均分成若干份的正方形紙卡和圓形紙卡若干個。
教學過程:
教 學 環(huán) 節(jié)
2、
設計意圖
教學預設
一、 創(chuàng)設情境
同學們:你們喜歡看《西游記》嗎?今天老師為同學們帶來了其中的一段小故事,大家想看嗎?
出示課件: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師徒四人在取經(jīng)的路上,一天,天氣特別炎熱,孫悟空叫豬八戒去找西瓜來解渴,一會兒,豬八戒抱著一個大西瓜回來了,孫悟空說:為了公平起見,我們師徒四人每人吃 吧。豬八戒一聽,瞪大了眼睛,不高興地說:“西瓜是我找來的,我要吃 ?!睂O悟空一聽哈哈大笑,沙僧和唐僧也笑了,你們知道他們?yōu)槭裁葱幔?
二、探究新知:比較同分子分數(shù)的大小
出示:和比,哪個大?
提問:你能用學到的知識或手中的工具證明嗎?
1、自己獨立操作試一試。
2、進
3、行小組交流。
3、推薦你們認為好的方法在全班進行演示交流。(重點指導學生理解:對同一個整體,分的份數(shù)越多,每份就越?。环粗?,分的份數(shù)越少,每份就越大。)
1
4
4、根據(jù)你們剛才操作交流的經(jīng)驗,你能判斷下列兩組數(shù)的大小嗎?
1
3
1
2
1
6
○ ○
創(chuàng)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自然地導入新課。
把學習的時空交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歸還學生,讓學生經(jīng)歷自主探索的過程,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再進行小組交流,將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相結合,使學生互相取長補短,共同發(fā)展。
4、
學生們可用課前準備的正方形、圓形進行涂色比較等方法,教師要對學生個性化的比較方法給予鼓勵。
若出現(xiàn)不是將同一整體平均分的情況必須給予引導。
1
6
1
6
1
3
3
6
○ ○
2、出示練一練2題。
1
7
1
2
5
8
3
8
6
7
4
7
1
4
1
3
1
5
1
9
2
5
4
5
5、
(1)、生獨立完成。(2)、集體訂正。
師:在大家的幫助下,師徒四人順利地通過了這關,國王高興地說:“看來大唐的高僧真是名不虛傳!”
師:告別了天竺國,他們來到了大雷音寺,見到了如來佛祖,“你們一路上經(jīng)過了那么多的困難,真是不容易?,F(xiàn)在真經(jīng)就在我手中,只要再答對下面的題,就取到真經(jīng)了?!?
出示P108練一練3題。
(1)先把長方形平均分,再涂色表示它下面的分數(shù)。
3
4
2
2
3
8
1
4
(2)試著把上面的分數(shù),按一定的順序排列。
同桌先說說,再集體交流。
6、
4、出示P108問題討論。說一說哪杯中的飲料多。
先小組討論,然后全班交流。
師:在同學們的幫助下,唐僧師徒終于取回了真經(jīng)。請看(出示課件并播放《西游記》主題曲)。
五、 總結回顧
師:伴隨唐僧師徒西天取經(jīng),大家辛苦了,我想你們一定有不少收獲,把你取到的真經(jīng)說說吧!
基礎練習,鞏固新知。
綜合性練習有利于訓練學生的思維。
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回答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shù)的實際意義
附送:
2021-2022年冀教版三年下《測量面積》word教案
教學目標:
7、 1.在同桌合作中,經(jīng)歷自己選定測量單位對課桌表面進行測量的過程。
2.會用自己選定的測量單位測量一些簡單物品表面和圖形面積的大小。
3.通過對測量結果的分析與比較,了解測量單位的大小與測量結果(測量單位的個數(shù))之間的關系,初步體驗在同一測量單位下測量結果的一致性。
教學重、難點:
體驗在同一測量單位下測量結果的一致性。
教學準備:
不同大小的正方形紙。
教學過程:
一、同桌測量
1.師:同桌合作,自己選定一張正方形的紙作單位,測量一張課桌面的面積有多大。把選用的正方形和測量結果填在書中的統(tǒng)計表中。
2.同桌一起合作測量課桌面的面積,并完成統(tǒng)計表。
3
8、.交流測量的過程和結果,重點交流選用的測量單位、測量方式與結果。(設計意圖:通過對測量結果的分析與比較,了解測量單位的大小與測量結果(測量單位的個數(shù))之間的關系,初步體驗在同一測量單位下測量結果的一致性。)
二、議一議
1.分析大家的測量結果,你發(fā)現(xiàn)正方形的邊長和測量結果(正方形的個數(shù))之間有什么關系?
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在討論的基礎上形成共識:正方形的邊長越大(測量單位越大),測量的結果(正方形的個數(shù))越少。
2.有沒有辦法使大家測量的結果相同呢?
在討論的基礎上,鼓勵學生用一種正方形紙再測量一次課桌面,讓學生體驗在統(tǒng)一的測量單位下測量結果的一致性。
三、練一練
1.第
9、一題:用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形,測量數(shù)學課本封面和鉛筆盒的面。此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并交流。
2.第二題:用數(shù)學課本作測量工具,測量邊長為1米的正方形面積。此題讓學生先估計一下,再測量。(可分組進行)
3.第三題:用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形測量給定圖形的面積。此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并交流。交流時重點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測量的。
四、問題討論:下面兩個圖形,哪個面積較大?
1.出示課本第87頁的圖形。
2.師提出書上的問題:下面兩個圖形,哪個面積較大?
3.學生小組討論。
4.全班交流。
板書設計:
面積
測量物
正方形邊長
測量結果(正方形的個數(shù))
課桌面
十厘米
40個
課桌面
十五厘米
25個
課桌面
二十厘米
1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