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專用 人教版高一語文學案:《紀念劉和珍君》(必修1).doc
《河北專用 人教版高一語文學案:《紀念劉和珍君》(必修1).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河北專用 人教版高一語文學案:《紀念劉和珍君》(必修1).doc(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紀念劉和珍君》學案 【學習目標】 (1)了解魯迅的生平及本文的時代背景。 (2)理清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3)根據(jù)思路,探索語句的含義和作用。 (4)了解劉和珍烈士的生平及死難經(jīng)過,認識反動政府的殘忍以及反動文人的下流無恥; 牢記“三一 八”慘案的教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勤奮學習。 【重點難點】 1.理清總體思路和局部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 2. 關鍵文句的理解。 【學法指導】 1.朗讀法 2.討論法 第一課時 學習要點: 1.了解魯迅的生平及本文的時代背景。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內容。 課前活動區(qū): 學生活動: 1.閱讀《考一本》知人論世——作家作品、背景簡介。 2.試著用20分鐘的時間輕聲讀一遍課文,讀時打記出生字詞,待讀完后對照《考一本》咬文嚼字——正音正字、詞語歸檔在課文上做些批注。 3.有時間有興趣話就上網(wǎng)查查關于本文寫作的詳細背景。 教師活動: 根據(jù)學情與時間,考慮補充《魯迅:少年生活對文學的影響》。 課堂活動區(qū): 解題:關于題目中的“記”相當于“紀”,并非另有其意,不能把“記念”一詞理解為“記敘、懷念”。在白話文剛剛興起時,人們有時不能嚴格界定字詞,如文中“那里還能有什么言語”中的“那”實為“哪”,魯迅當時用“記念”實為我們今天所說的“紀念”。 一、自主學習,先獨立完成下面正音練習,再小組核對,之后讀二遍。 徘徊( ) 菲?。? ) 長歌當哭( ) 黯然( ) 躊躇( ) 桀驁( ) 尸骸( ) 噩耗( ) 喋血( ) 肆無忌憚( ) 攢射( ) 屠戮( ) 殞身不恤( ) 和藹( ) 浸漬( ) 洗滌( ) 緋紅( ) 二、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 (一)通讀全文,理清總體思路 1.分析第一大部分(1-2)的思路 思考:文中是否有提示性的語句?如何理解這句話?作者為什么一再強調? 2.分析第二大部分(3、4、5)的思路 思考:是按照怎樣的思路布局的? 3.試分析第三大部分(6、7)的思路 4. 試歸納總結全文思路 總體思路 局部思路 (二)合作探究 思考一:劉和珍是怎樣的一位青年? 思考:文章沒有詳細介紹劉的事跡,只是記敘了幾次印象。 思考二:從全文來看,作者寫作這篇文章的意義有哪些? 思考:悼念劉,控訴反動派及其御用文人,嚴肅地總結教訓,激勵繼續(xù)戰(zhàn)斗者。 三、鞏固檢測: 分別用一句話概括七個部分的內容。(寫在課文的相應位置) 四、課堂小結 我的收獲: 我的疑惑: 五、課后活動區(qū) 背誦第2、4部分,建議抄寫一遍(經(jīng)驗:讀十遍不如抄一遍)。 第二課時 【學習要點】: 理清一、二部分的寫作思路,根據(jù)思路,探索語句的含義和作用,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 一、邊讀邊思,互動探究 1.“中華民國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國立北京女子師范大學為十八日在段祺瑞執(zhí)政府前遇害的劉和珍楊德群兩君開追悼會的那一天” 材料1.“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 (魯迅《無花的薔薇之二》) 材料2.“嗚呼三月一十八,北京殺人亂如麻!”(劉半農(nóng)) 思考:本文不為劉和珍立傳,為什么全文開頭要用史家筆法點明開追悼會的日子呢?在“那一天”前長長的定語又起什么作用呢? 2.揣摩這些劃線詞語的表達意義: 我獨在禮堂外徘徊,遇見程君,前來問我道,“先生可曾為劉和珍寫了一點什么沒有?”我說“沒有”。她就正告我,“先生還是寫一點罷;劉和珍生前就很愛看先生的文章。” 3.“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這雖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卻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夠相信真有所謂“在天之靈”,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現(xiàn)在,卻只能如此而已。” 為什么作者要反復說“卻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卻只能如此而已”? 4.“可是我實在無話可說?!?——為什么? 5.理解劃線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為庸人設計,以時間的流駛,來洗滌舊跡,僅使留下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這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給人暫得偷生,維持著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這樣的世界何時是一個盡頭!” 材料:“必須睜了眼看,這樣才可望敢想、敢說、敢作、敢當。”——魯迅《論睜了眼看》 6.“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劉和珍君是我的學生。學生云者,我向來這樣想,這樣說,現(xiàn)在卻覺得有些躊躇了,我應該對她奉獻我的悲哀與尊敬。她不是“茍活到現(xiàn)在的我”的學生,是為了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 第一句話,作者肯定劉和珍是“我的學生”,第三句話又否定,這樣是否矛盾?為什么? 7.“但她卻常常微笑著,態(tài)度很溫和。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也還是始終微笑著,態(tài)度很溫和?!边@樣寫有何作用? 8.注意這些劃線虛詞的表達作用: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眾向執(zhí)政府請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說衛(wèi)隊居然開槍,死傷至數(shù)百人,而劉和珍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對于這些傳說,竟至于頗為懷疑。我向來是不但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然而我還不料,也不信竟會下劣兇殘到這地步。況且始終微笑的和藹的劉和珍君,更何至于無端在府門前喋血呢?” 9.“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 材料:“有些民族因為叫苦無用,連苦也不叫了,他們便成為沉默的民族,漸漸更加衰頹下去……至于富有反抗性的民族,因為叫苦無用,他便覺悟起來,由哀音而變?yōu)榕稹薄?——魯迅《革命時代的文學》 (1)把“慘象”與“流言”對舉,有何用意? (2)衰亡民族默無聲息的緣由是什么? (3)最后一句是什么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 10.“當三個女子從容地轉輾于文明人所發(fā)明的槍彈的攢射中的時候,這是怎樣的一個驚心動魄的偉大呵!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lián)軍的懲創(chuàng)學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 資料1:劉和珍中彈后,“對趕來救助的同學說:‘你們快走吧,不要管我了。’” 資料2:據(jù)當時報紙披露,執(zhí)政府于3月17日夜開會,進行部署,還預備了數(shù)十具棺材。段祺瑞還對衛(wèi)隊旅軍官說:“你去告訴衛(wèi)隊旅官兵,(殺了人)我不但不懲罰他們,我還要賞他們呢!這一群土匪學生……” 問題:聯(lián)系所供材料,談談怎樣理解這段話? 二、課堂小結: 三、布置作業(yè) 1. 背誦課文第二、四節(jié)。 2.模仿課文第五節(jié)劉和珍等烈士罹難場面描寫,寫一人二事,表現(xiàn)人物的某一特點,在進行場面描寫時,盡可能選用“毅然”“不為勢力所屈”“桀驁”“黯然泣下”“兇殘”“下劣”“驚心動魄”“沉勇”“勇毅”等詞語,字數(shù)約300字。 第三課時 學習重點: 理清第三部分的寫作思路,根據(jù)思路,探索語句的含義和作用,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合作探究 人類的血戰(zhàn)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材,結果卻只是一小塊,但請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況是徒手。 1.正確理解劃橫線詞語含義: “時間永是流駛,街市依舊太平,有限的幾個生命,在中國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過供無惡意的閑人以飯后的談資,或者給有惡意的閑人作“流言”的種子?!? 一、邊讀邊思,互動探究 2.“人類的血戰(zhàn)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材,結果卻只是一小塊,但請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況是徒手。 (1)此處用了什么修辭方法?人類血戰(zhàn)前行的歷史有什么特點?” (2)魯迅先生對徒手請愿的方式持何種態(tài)度? 3.“茍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 怎樣理解這段話? 4.理解下面文句中劃橫線的重要詞語的含義:中國人庸人茍活者無惡意的閑人 “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 中國人: “然而造化又常常為庸人設計”—— 庸人: “茍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 茍活者: “不過供無惡意的閑人以飯后的談資”—— 無惡意的閑人: 5.理解“嗚呼,我說不出話,但以此記念劉和珍君!”在文中的作用 二、課堂小結 第四課時 拓展閱讀達標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天演論》,真理的第一道臺階 (1)周樹人不愛游玩,不愛交際,不愛說話,他把整個的身心都投入學習之中。他是那般亢奮,勤勉,精力充沛。 (2)礦路學堂最使他滿意的是平等的空氣。漢文仍舊是“潁考叔可謂純孝也已矣”,外加一點《小學集注》,論文題目也是什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之類,但還有格致、算學、地理、歷史、繪圖、德語和體操,過去所未曾學習過的科目。至于生理學,雖然并不講授,卻可以看到木版的《全體新論》和《化學衛(wèi)生論》。比較先前的醫(yī)生的議論和方藥,他已經(jīng)悟到,中醫(yī)不過是一種有意無意的騙子罷了。 (3)他以非常濃厚的興致,學習這些課程,尤其是地質學和礦物學。一本英國賴耶爾的《地學淺說》,就不知給了他多少驚奇和喜悅;無論在課堂還是在課后,他的講義,都用毛筆抄寫得十分細致和工整,插圖則用鉛筆繪制,也一樣的精密。 (4)凡是新課程,都得使用洋課本,這些課本對于中國的情況是無從顧及的。為此,他常常聯(lián)系對比中國礦冶的實際,在《金石識別》一類的邊頁上寫下批注,補訂其中的紕漏和錯誤。紙上談兵,照抄照搬,無論如何是不能令他滿足的;他特別喜歡采集礦石標本,不但因為標本可以加深對礦物知識的理解,而且喜歡那嶙峋而不規(guī)則的形體本身,它們以最質樸的方式,在荒無人跡的曠野間顯示自己的存在。 (5)他于物質生活無所求,穿一條夾褲,吃吃辣椒,照樣過長長的冬天;而精神生活卻是充實的,他的心靈,似乎長駐著一個火熱的季節(jié)。每當功課作完,他便從書架上檢取一部《紅樓夢》,或是《西廂記》,或是別的小說雜書,徉徜于人類歷史的原野和心靈的幽洞之中。那里,是自然科學所無法窺覓的又一個奇妙的世界。 (6)知識之火既然點燃起來,他就不會圍著爐子取暖。比起周圍的同學,他越來越熱心于閱讀課外的書籍。他愿意像篝火那樣,在無遮的天幕下作野性的燃燒…… (7)第二年,學校變得相當自由化,看新書的風氣也流行起來了。這時候,聽說《天演論》出版了,他特地趁星期天跑到城南書店去,花五百文錢買了回來。這白紙石印的厚厚的一本,一翻開,就使他坐不住了: (8)赫胥黎獨處一室之中,在英倫之南,背山而面野,檻外諸境,歷歷如在幾下。乃懸想二千年前,當羅馬大將愷徹未到時,此間有何景物?計惟有天造草昧,人功未施。其籍征人境者,不過幾處荒墳,散見坡陀起伏間。而灌木叢林,蒙茸山麓,未經(jīng)刪治如今日者,則無疑也?!? (9)多么優(yōu)美的文字!多么恢宏的氣魄!多么新穎的思想!一口氣讀下去,蘇格拉底出來了,柏拉圖出來了,斯多噶派也出來了。這些人物,各各帶著自己的思想,走向縱深的歷史。思想超乎一切,甚至比創(chuàng)造它的思想者更崇高!“物競天擇”呵,“適者生存”呵,“世道必進,后勝于今”呵,“保群進化,與天爭勝”呵……他覺得,“天演”的思想,無不與礦石、動植,以及自己周圍的物質世界息息相關,但顯然有著更為炫目的光耀:他讀得那么貪婪,一遍又一遍,《察變》和另外的好些章節(jié),他都熟落得能夠背出來了。 (10)《天演論》是英國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的一頭猛犬”赫胥黎于1893年在牛津大學作的演講,原題為《進化論與倫理學》。1894年,他加寫了導論,并與其他三篇論文合編成集。他堅持了達爾文學說內在的真理性,把關于生物學的理論應用于社會歷史領域,從而開拓了近代科學思想的新課題。嚴復,將其中的導論及前半部意譯出來,結合英國社會學家斯賓塞“天行人治,同歸天演”的思想,淋漓酣暢地發(fā)揮了自己的觀點。由于嚴復立足于民族存亡的基點,以最富于說服力的科學事實和最富于煽動性的文學語言,闡述“取法于人”的中心思想,得出“非最宜不能獨存獨盛”的結論,因此,《天演論》在中國的出版,首先引起的就不是自然科學的革命,而是整個思想界的“一種當頭棒喝”。 (11)每讀到澳洲土蜂的淪滅,美洲紅人和澳洲黑種的耗減,周樹人就明顯地感覺著一種危機感在壓迫著自己。民族的危機。家庭的危機。個人的危機。危機感使人意識到生命的力。自力,自強,自立,自主,這就是一切。正是由于這被喚起的人類的自覺意識,推動著他奔向民族解放和民主運動的前沿。 (12)只要有空,就照例嚼他的侉餅,花生米和辣椒,看那看不得的《天演論》。 (選自林賢治《人間魯迅》有刪節(jié)) 注:魯迅1881年,生于浙江紹興城內東昌坊口。姓周,名樹人,至38歲,始用魯迅為筆名。1899 正月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路礦學堂。1901 路礦學堂畢業(yè)。 1.本文表現(xiàn)了魯迅怎樣的精神與品格。(4分) 2.請從表現(xiàn)手法和內容兩方面欣賞第(4)和第(9)兩段文字。(6分) 3.請結合本文內容談談《天演論》給于魯迅的啟發(fā)與影響。 四、布置作業(yè) 1.默寫2、4部分 2.找出文中你尚不能理解的文句。 3.做做書上練習。 高考試題庫 w。w-w*高考試題庫 高考試題庫 w。w-w*高考試題庫-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紀念劉和珍君 河北專用 人教版高一語文學案:紀念劉和珍君必修1 河北 專用 人教版高 一語 文學 紀念 必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3dchina-expo.com/p-9556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