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第九單元 生物與環(huán)境 第29講 群落的結構與演替
《生物第九單元 生物與環(huán)境 第29講 群落的結構與演替》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生物第九單元 生物與環(huán)境 第29講 群落的結構與演替(10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29講群落的結構與演替第九單元 生物與環(huán)境考綱要求考綱要求1.群落的結構特征()。2.群落的演替()。3.實驗:(1)土壤中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2)探究水族箱(或魚缸)中群落的演替??键c一群落的結構考點三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考點二群落的演替矯正易錯強記長句重溫高考 演練模擬內容索引課時作業(yè)群落的結構考點一1.群落的概念與特征群落的概念與特征(1)概念要點同一時間; ; 。(2)特征:物種的豐富度、 、空間結構、 等。2.群落的物種組成群落的物種組成(1)群落的物種組成是區(qū)別 的重要特征。(2)指標:豐富度,即群落中 的多少。(3)不同群落的豐富度 。知識梳理一定區(qū)域各種生物種群種
2、間關系群落的演替不同群落物種數(shù)目不同3.種間關系種間關系圖示解讀四種種間關系圖示解讀四種種間關系深化深化拓展拓展項目互利共生寄生競爭捕食數(shù)量坐標圖營養(yǎng)關系圖常見形式:4.群落的空間結構群落的空間結構(1)概念:在群落中,各個 分別占據(jù)了不同的空間,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間結構。(2)類型生物種群分層光照強度食物條件濕度和鹽自身生堿度長特點(3)群落結構的形成原因與意義形成原因:在長期 基礎上形成的對環(huán)境的適應。意義:利于群落整體對 的充分利用。自然選擇自然資源1.有關群落特征與種間關系的判斷(1)一個池塘中的各種魚和植物構成了一個生物群落()(2)豐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種數(shù)目的多少()(3)不同群落中
3、物種豐富度不同,一般來說,越靠近熱帶地區(qū),物種豐富度越高()(4)同一物種之間的大魚吃小魚不叫捕食,而是種內斗爭,捕食是不同物種之間的關系()常考基礎診斷??蓟A診斷(5)諺語“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種間關系是共生()(6)捕食關系對維持種群的穩(wěn)定有重要作用()(7)群落中兩個物種之間可能存在一種以上的種間關系()2.有關群落結構的判斷(1)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動物均具有垂直分層現(xiàn)象,以提高光的利用率()(2)草坪中的動物沒有分層現(xiàn)象,而樹林中的動物具有分層現(xiàn)象()(3)水平結構上種群的分布與土壤濕度、光照強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長特點有關()(4)土壤鹽堿度不同,土壤生物群落結構有差異()(5)喬
4、木層的疏密程度不會影響草本層的水平結構()(6)某島嶼上植被茂盛,風景優(yōu)美,該島嶼不同地段物種組成上的差異是群落水平結構的體現(xiàn)()如圖a、b、c分別代表的是在2003 800 m的海拔內,山坡a、森林b、海洋c三個不同的自然區(qū)域內植物的分布狀況,請據(jù)圖分析:(1)a處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著不同的植物類群,這是群落的垂直結構嗎?提示教材熱點拓展教材熱點拓展提示提示a處不同高度的山坡上的植物屬于不同的生物群落,不是群落的垂直結構,屬于植物的地帶性分布。提示提示提示b處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層現(xiàn)象是受光照強度影響形成的,c處藻類植物的分層現(xiàn)象是受光質(波長)影響形成的。(2)b、c處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
5、具有明顯的分層現(xiàn)象,影響它們分布的主要生態(tài)因素是什么? 提示提示主要取決于食物的分布和巢位的位置。(3)b處不同的植物層次中分布著不同的鳥類,鳥類的這種分層主要取決于什么因素?命題點一群落結構的相關辨析命題點一群落結構的相關辨析1.關于群落的結構,以下理解不正確的是A.竹林中竹子高低錯落有致,其在垂直結構上有分層現(xiàn)象B.動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與植物的分層現(xiàn)象密切相關C.淡水魚占據(jù)不同的水層,出現(xiàn)的分層現(xiàn)象與各種魚的食性有關D.不同地段生物種類有差別,在水平方向上無分層現(xiàn)象命題探究答案解析解析解析竹林中的竹子是同一物種,屬于種群而非群落,A項錯誤;動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主要與食性有關,與植物的分
6、層現(xiàn)象密切相關,B項正確;淡水魚的分層與陸地動物的分層的因素是一樣的,也是與食性有關,C項正確;不同地段的土壤性質、水分、溫度、光照不同從而導致生物種類有差異,同一地段上種群密度也有差別,常呈鑲嵌分布,D項正確。2.某校園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樹林,下列關于這兩個群落中動物分層現(xiàn)象的敘述,正確的是A.草坪和樹林中的動物都具有分層現(xiàn)象B.草坪和樹林中的動物都沒有分層現(xiàn)象C.只有草坪和樹林混雜在一起時動物才具有分層現(xiàn)象D.草坪中的動物沒有分層現(xiàn)象,而樹林中的動物具有分層現(xiàn)象答案解析解析解析群落中動物分層現(xiàn)象屬于群落的垂直結構,所有的群落都具有。如草坪中地表動物和植被棲息動物的分布均屬于分層現(xiàn)象。命題點二
7、種間關系的判斷及相關曲線分析命題點二種間關系的判斷及相關曲線分析3.甲、乙、丙是食性相同、不同種的蝌蚪,三者之間無相互捕食關系。某研究小組在4個條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 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數(shù)量不等的同種捕食者,一段時間后,各池塘中3種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池塘編號捕食者數(shù)量/只蝌蚪存活率甲乙丙1087740225830253442321148203710答案解析下列推測不合理的是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蝌蚪的種間競爭結果可能受捕食者影響C.無捕食者時,蝌蚪的種間競爭可能導致乙消失D.隨著捕食者數(shù)量增加,乙可獲得的資源減少解析解析隨著池塘捕食者數(shù)量的增加,甲、丙蝌蚪存活
8、率降低、乙存活率升高,說明捕食者的食物主要是甲和丙,隨著捕食者數(shù)量增加,乙可獲得的資源增加,A項正確、D項錯誤;三種蝌蚪由于有相同的食物來源和生存空間而構成競爭關系,但捕食者的介入改變了它們原有的競爭,B項正確;無捕食者時,乙蝌蚪的存活率最低,說明無捕食者時乙的競爭力最弱,乙可能消失,C項正確。4.如圖是1845年至1935年的90年間,加拿大北方森林中猞猁和雪兔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曲線。據(jù)圖回答有關問題:(1)曲線A表示的是_的種群數(shù)量變化,其數(shù)量最多時曾達到_只。答案雪兔解析解析解析曲線A表示的是雪兔的種群數(shù)量變化,因為雪兔的數(shù)量要多于猞猁的數(shù)量,猞猁為捕食者,雪兔數(shù)量最多時是140 000只左
9、右。140 000(2)猞猁和雪兔的關系為_,雪兔的數(shù)量在一段時間內能夠急劇增加的生物因素主要有_;_。答案捕食解析解析解析猞猁以雪兔為食,兩者為捕食關系;從圖中反映出的情況看,雪兔數(shù)量急劇增加的原因是捕食者猞猁的數(shù)量急劇減少,另一個原因可能是雪兔的食物增加。猞猁的數(shù)量急劇減少可食的植物增加(3)1935年后的10年間,人類對猞猁毛皮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大量捕殺猞猁后,雪兔的種群數(shù)量變化將會是_。答案先增加,后減少,最后趨于穩(wěn)定解析解析解析大量捕殺猞猁后雪兔的數(shù)量急劇上升,當達到一定程度后由于種內斗爭加劇,它們的食物減少,所以雪兔的數(shù)量也會減少,最后趨于穩(wěn)定。(4)在18901935年期間,該生
10、態(tài)系統(tǒng)中雪兔的K值為_左右。從圖中任意一時段看出,猞猁種群的K值_(填“早于”或“晚于”)雪兔的K值出現(xiàn)(注:不考慮其他生物因素)。答案60 000只解析解析解析在18901935年期間,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雪兔的K值為60 000只左右,由于猞猁為捕食者,所以它的K值出現(xiàn)晚于雪兔。晚于捕食關系中捕食與被捕食者的判斷技巧捕食關系中捕食與被捕食者的判斷技巧規(guī)律規(guī)律方法方法(1)若兩種生物的最大數(shù)量有明顯差異,一般數(shù)量多的為被捕食者,如圖1中A為被捕食者。(2)若兩種生物數(shù)量相當,則從變化趨勢看,先到達波峰的為被捕食者,后到達波峰的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變化在先,捕食者變化在后,如圖2中A為捕食者,B為被捕
11、食者。群落的演替考點二1.演替的概念:演替的概念:隨著 的推移,一個群落被 代替的過程。2.演替過程演替過程(以發(fā)生在裸巖上的演替為例以發(fā)生在裸巖上的演替為例)知識梳理時間另一個群落地衣階段灌木階段3.群落演替中兩種類型的不同點群落演替中兩種類型的不同點類型項目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點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的地方時間_影響因素_實例裸巖上的演替森林砍伐地、棄耕的農田上的演替經歷時間較短自然因素經歷時間漫長人類活動較為關鍵4.群落演替的趨勢群落演替的趨勢自然條件下,群落
12、沿著一定的方向演替:生物種類越來越 ,群落結構越來越 ,總生產量越來越 ,穩(wěn)定性越來越 。5.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和 進行。多復雜高強速度方向群落演替的方向及變化群落演替的方向及變化深化深化拓展拓展方向簡單復雜穩(wěn)定復雜簡單穩(wěn)定實例大多數(shù)自然群落受污染或破壞的群落能量變化增加并趨向于穩(wěn)定減少并趨向于穩(wěn)定物質變化1.有關初生演替與次生演替的判斷(1)自然恢復林的形成屬于初生演替()(2)某島嶼由海底火山噴發(fā)形成,現(xiàn)已成為旅游勝地,島上植被茂盛,風景優(yōu)美。該島嶼形成后最初進行的群落演替屬于次生演替()(3)農田棄耕后,在自然狀
13、態(tài)下很快就會長滿小灌木,成為灌木叢()(4)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5)群落演替中的森林階段對太陽光的利用比灌木階段更充分()??蓟A診斷??蓟A診斷2.有關群落演替的原因、方向、特點的判斷(1)決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外部的環(huán)境條件,諸如氣候、地貌、土壤和火等()(2)演替過程中群落的物種組成不斷變化,甚至可發(fā)生優(yōu)勢取代()(3)人類干預對群落的演替總是不利的()(4)若時間允許,棄耕的農田總會形成森林()(5)演替達到相對穩(wěn)定的階段后,群落內物種組成不再變化()(6)某海島上的群落因開發(fā)旅游,可能會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進行演替()(7)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種豐富
14、度越來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種間關系越來越復雜()下圖表示兩種群落在演替過程中物種多樣性的變化曲線,據(jù)圖分析:(1)圖中甲、乙分別屬于哪種演替類型?判斷依據(jù)是什么?教材熱點拓展教材熱點拓展提示提示提示由于甲曲線群落演替起點的物種多樣性為零,因此甲應屬于初生演替,乙曲線存在起始物種,故應屬于次生演替。提示提示提示火災后森林的演替應為次生演替,與乙曲線相同。(2)火災后森林的演替宜用哪條曲線表示?提示提示次生演替的速度更快,時間更短。(3)哪種演替速度更快、歷時更短?命題點一群落演替的基本過程及類型判斷與分析命題點一群落演替的基本過程及類型判斷與分析1.(2017廣東省實驗中學期中)下列有關群落演替
15、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區(qū)別是二者的起始條件不同B.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難形成森林C.沙丘、火山巖上進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棄耕的農田上進行的演替 是次生演替D.一般來說初生演替所需時間較長,次生演替所需時間較短命題探究答案解析解析解析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兩種類型,根據(jù)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概念比較可知,兩者的區(qū)別主要表現(xiàn)為起始條件不同,A項正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都可能形成森林,但是初生演替更難形成森林,B項錯誤;沙丘、火山巖上進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棄耕的農田上進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C項正確;一般來說初生演替所需時間較長,次生演替所需時間較短,D項正確
16、。2.一個廢棄魚塘的演替過程如圖所示,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演替的先后順序:乙丙甲丁B.生物多樣性:丁甲丙乙C.此演替過程屬于初生演替D.此演替過程屬于次生演替答案解析解析解析在廢棄魚塘中的演替為次生演替,演替過程應為丁甲丙乙。規(guī)律規(guī)律方法方法“二看法二看法”區(qū)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區(qū)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命題點二群落演替的趨勢分析命題點二群落演替的趨勢分析3.圖甲表示棄耕農田的群落演替情況,圖乙、丙、丁表示演替過程中各種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下列有關分析不正確的是A.圖甲中,b點時只存在群落的水平結構,d點時存在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B.圖乙可表示演替過程中物種豐富度與時間的關系 C.圖丙可表示該地塊上
17、恢復力穩(wěn)定性與時間的關系 D.圖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數(shù)量隨時間變化的情況答案解析解析解析b點和d點均有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A項錯誤;隨著時間的推移,物種數(shù)量逐漸增多,豐富度增加,抵抗力穩(wěn)定性升高,恢復力穩(wěn)定性降低,B、C項正確;在灌木和喬木占優(yōu)勢前,草本植物數(shù)量逐漸增加,在灌木和喬木占優(yōu)勢后,草本植物數(shù)量減少,最終趨于穩(wěn)定,D項正確。4.(2018鄭州一中質檢)圖1是裸露巖石上開始的群落演替過程,圖2表示群落演替過程中植物的種數(shù)、植物的個體數(shù)及巖石體積的變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圖1所示的群落演替過程屬于次生演替B.該群落只有垂直結構,沒有水平結構C.演替過程中植物種類豐富度逐漸增加并趨向穩(wěn)定D.
18、演替過程中植物的種數(shù)增加導致巖石體積下降答案解析解析解析圖1是裸露巖石上開始的群落演替過程屬于初生演替,A項錯誤;該群落既有垂直結構,也有水平結構,B項錯誤;題圖顯示,演替過程中植物的種數(shù)增加,巖石體積也增大,D項錯誤。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考點三實驗解讀1.實驗原理實驗原理(1)土壤條件:不僅為植物提供水分和礦質元素,也是一些小動物的良好 。(2)取樣方法:許多土壤動物身體微小且有 的活動能力,常用_ 取樣的方法進行采集、調查。(3)統(tǒng)計方法:記名計算法和 法。棲息場所較強取樣器目測估計2.實驗流程實驗流程提出問題:如土壤中有哪些小動物,它們的種群密度是多少? 制訂計劃:包括三個操作環(huán)
19、節(jié)取樣、觀察和分類、統(tǒng)計和分析。準備:制作取樣器,記錄調查地點的 的主要情況。取樣:選取 ,用取樣器取土壤樣本,并標明取樣_ 等。 采集:從土壤樣本中采集小動物。地形和環(huán)境取樣地點地點和時間實施計劃 觀察與分類:對采集的小動物進行 。 統(tǒng)計和分析:設計統(tǒng)計表,分析所收集的數(shù)據(jù)。 得出結論:組成不同群落的優(yōu)勢種是 ,不同群落的物種豐富度是 。一般來說,環(huán)境條件越優(yōu)越,群落發(fā)育的時間越長,物種越 ,群落結構也越復雜。分類不同的不同的豐富實施計劃1.注意區(qū)分豐富度的兩種統(tǒng)計方法注意區(qū)分豐富度的兩種統(tǒng)計方法(1)記名計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積的樣地中,直接數(shù)出各種群的個體數(shù)目。一般用于個體較大、種群數(shù)量有限
20、的群落。(2)目測估計法是按預先確定的多度等級來估計單位面積上個體數(shù)量的多少。等級的劃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較多、較少、少、很少”等。關鍵點撥2.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研究的注意事項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研究的注意事項(1)從不同營養(yǎng)環(huán)境中采集土壤樣本要分別統(tǒng)計。(2)盡可能多地收集小動物。收集小動物時,根據(jù)土壤中動物的避光性和趨濕性來收集。(3)從同樣營養(yǎng)土壤中采集的樣本,多組進行統(tǒng)計比較。(4)識別命名要準確,并進行分類。(5)遠離危險地帶,不要破壞當?shù)丨h(huán)境。如圖表示的是兩種采集土壤中小動物的裝置,請分析:(1)甲裝置的花盆壁丙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間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什么?提示提示甲
21、裝置的花盆壁丙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間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氣流通。問題探究問題探究提示(2)利用該裝置采集主要利用了小動物的什么習性?提示提示提示甲裝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動物避光、避高溫、趨濕的習性采集。(3)乙裝置采集的小動物保存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提示提示用乙裝置采集的土壤動物可放入體積分數(shù)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放入試管中。命題點一實驗基礎命題點一實驗基礎1.為了對土壤動物的豐富度進行統(tǒng)計,下圖A、B、C、D 4種土壤微型節(jié)肢動物分離收集裝置中最合理的是命題探究答案解析解析解析土壤動物有趨暗、趨濕、避高溫的特性,因此要讓土壤動物從上面漏斗中轉移到下面的收集瓶中,漏斗中的環(huán)境應有光、干燥、高
22、溫。對比4個選項,A選項中熱光源能同時滿足有光和高溫兩個條件。2.(2017桂林中學段考)下列關于“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實驗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為調查不同時間土壤中小動物豐富度,可分別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塊 的土樣B.許多土壤小動物有較強的活動能力,可采用標志重捕法調查土壤小動物 類群豐富度C.利用小動物的避光避熱性,收集土樣中的小動物可采用帶燈罩的熱光源D.對于無法知道名稱的小動物,不可忽略,應記錄下它們的特征答案解析解析解析為調查不同時間土壤中小動物類群的豐富度,可分別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塊的土樣作為對照實驗,A項正確;土壤小動物身體微小、活動能力強,不能用樣方法和標志重捕法
23、調查其豐富度,可采用取樣器取樣的方法進行調查,B項錯誤;利用小動物的避光、避熱性,收集土樣中的小動物時可采用帶燈罩的熱光源,C項正確;對于無法知道名稱的小動物,不可忽略,應記錄下它們的特征,保證實驗結果的可靠性,D項正確。命題點二實驗拓展命題點二實驗拓展3.在統(tǒng)計土壤動物的物種豐富度的實驗中,某小組設計的采集小動物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采集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動物的趨光性B.燈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蟲逃跑C.金屬篩網(wǎng)阻止小動物向下移動D.廣口瓶中需要加入體積分數(shù)為70%的酒精溶液答案解析解析解析采集的原理應是利用土壤動物的避光、避高溫、趨濕的生活習性,A項錯誤;燈罩的功能是保證更多的光
24、線和熱量集中到土壤樣品上,B項錯誤;一些小動物正是通過金屬篩網(wǎng)向下移動進入廣口瓶的,C項錯誤;廣口瓶中需要加入體積分數(shù)為70%的酒精溶液,作用是殺死樣本,并進行防腐處理,D項正確。4.土壤動物是土壤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某一地區(qū)人工廣場綠地、某植物園、農用地3種不同類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動物群落進行了調查,結果見下表。由表中數(shù)據(jù)分析可知注注:第1層為距地表05 cm;第2層為距地表510 cm;第3層為距地表1015 cm。 樣地類群數(shù)個體數(shù)第1層第2層第3層第1層第2層第3層人工廣場綠地14831827422某植物園13741909218農用地11849211321A.可用標志重捕法調查各
25、樣地土壤中動物類群數(shù)B.各樣地相同土層土壤中動物類群豐富度有明顯的差異C.各樣地相同土層土壤中各動物類群密度沒有明顯的差異D.人類活動對土壤動物的數(shù)量和分布存在影響答案解析解析解析土壤動物群落調查不適合采用標志重捕法,A項錯誤;由表格可知人工廣場綠地、農用地和某植物園相同土層的動物類群豐富度差別不大,B項錯誤;人工廣場綠地、某植物園第1層個體數(shù)與農用地個體數(shù)存在明顯的差異,C項錯誤。矯正易錯強記長句1.捕食和競爭并非都是不利的:實際上被淘汰的都是不適應環(huán)境的個體,有利于對環(huán)境資源的更合理利用,有利于生物的進化。2.競爭是兩種或兩種以上生物為了爭奪資源、空間等生活條件而發(fā)生斗爭,并不都是由爭奪食
26、物引起的。3.捕食不包括一種生物以非生物為食,如牛飲水;也不包括一種生物以同種的幼體為食,如鱸魚以本種的幼魚為食(屬于種內斗爭)。易錯警示突破選擇題4.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演替過程中一些種群取代另一些種群,是一種“優(yōu)勢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喬木占據(jù)優(yōu)勢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蘚等。5.演替并不都是“不可逆”的:演替是生物和環(huán)境反復相互作用,發(fā)生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不可逆變化,但人類活動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進行。1.群落指的是同一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qū)域中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同一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qū)域中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2.群落空間結構的形成是:在群落中,各個生物
27、種群分別占據(jù)了不同的空間在群落中,各個生物種群分別占據(jù)了不同的空間。3.群落演替是指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4.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相比,時間往往比較短的原因是次生演替開始時,次生演替開始時,保留了原有的土壤條件,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和其他繁殖體保留了原有的土壤條件,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和其他繁殖體。5.自然條件下,群落的演替一般朝著物種多樣化、群落結構復雜化、生態(tài)物種多樣化、群落結構復雜化、生態(tài)功能完善化功能完善化的方向發(fā)展。6.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長句應
28、答突破簡答題重溫高考 演練模擬12345答案解析1.(2015全國,4)下列關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階段和灌木階段的敘述,正確的是A.草本階段與灌木階段群落的豐富度相同B.草本階段比灌木階段的群落空間結構復雜C.草本階段比灌木階段的群落自我調節(jié)能力強D.草本階段為灌木階段的群落形成創(chuàng)造了適宜環(huán)境12345解析解析灌木階段中灌木的生長起到了遮陰、避風等作用,同時為各種生物提供了更為豐富的食物,所以灌木階段的物種豐富度要大于草本階段的物種豐富度,故A項錯誤;由于灌木比草本植物更為高大,因此無論從垂直結構上還是從水平結構上看,灌木階段比草本階段的群落空間結構更復雜,B項錯誤;灌木階段比草本階段物種更加多樣
29、化使得群落結構較為穩(wěn)定,群落自我調節(jié)能力更強,C項錯誤;草本階段在動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機物越來越豐富,土壤的通氣性越來越好,為灌木階段的群落形成創(chuàng)造了適宜環(huán)境,D項正確。答案解析2.(2014新課標,6)某種植物病毒V是通過稻飛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間傳播的。稻田中青蛙數(shù)量的增加可減少該病毒在水稻間的傳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青蛙與稻飛虱是捕食關系B.水稻與青蛙是競爭關系C.病毒V與青蛙是寄生關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關系12345解析解析稻田中青蛙數(shù)量的增加抑制病毒傳播,原因是青蛙捕食稻飛虱,青蛙與稻飛虱是捕食關系,A項正確;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資源,兩者不是競爭關系,B項錯
30、誤;病毒V和水稻之間是寄生的關系,C、D項錯誤。答案3.(2014海南,19)某池塘中,某種成年魚生活在底層,取食多種底棲動物,而該種魚的幼體生活在水體上層,濾食浮游動物和浮游藻類。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該種魚的幼體與浮游動物具有競爭和捕食關系B.該種魚的發(fā)育階段不同,其所處的營養(yǎng)級可能不同C.底棲動物和浮游動物分層現(xiàn)象屬于群落的垂直結構D.該種成年魚及其幼體在水中的分布構成群落的垂直結構12345解析解析解析據(jù)題意,該種魚的幼體生活在水體上層,濾食浮游動物和浮游藻類,而浮游動物以浮游植物為食,該種魚的幼體與浮游動物具有競爭和捕食關系;該種魚的發(fā)育階段不同,其食物結構可能發(fā)生變化,所以其所處
31、的營養(yǎng)級也可能變化;底棲動物和浮游動物分層現(xiàn)象屬于群落的垂直結構;該種成年魚及其幼體是同一物種的不同發(fā)育階段,在水中的分布屬于種群的分布。12345答案解析4.下列有關群落的敘述,正確的是A.物種組成是區(qū)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稻田中水稻長勢無高矮差異,因此稻田群落沒有垂直結構C.人類活動決定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沙丘、火災后的森林上進行的演替都是次生演替12345解析解析群落的物種組成是區(qū)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項正確;稻田中水稻長勢無高矮差異,但稻田群落仍然具有垂直結構,B項錯誤;人類活動影響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項錯誤;沙丘上進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火災后的森林上進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32、D項錯誤。5.(2014新課標,30)請回答關于群落演替的問題:(1)在光裸的巖石上開始的演替和從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開始的演替中,哪個屬于初生演替,哪個屬于次生演替?_。12345答案光裸巖石上開始的演替為初生演替,從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開始的演替為次生演替解析解析解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fā)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的地方發(fā)生的演替。據(jù)此分析可知,在光裸巖石上開始的演替為初生演替,從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開始的演替為次生演替。(2)一般來說,若要演替到相
33、對穩(wěn)定的森林階段,上述兩個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時間短,分析其主要原因。_。12345答案解析解析解析因森林被全部砍伐后,土壤條件等仍然保留,因此演替到相對穩(wěn)定的森林階段所需時間較短,而從裸巖開始的演替要達到該條件需要較長的時間。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條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時即具備了該條件,而從裸巖開始的演替要達到該條件需要漫長的時間(3)據(jù)調查,近5萬年以來,某地區(qū)由于氣候越來越干燥,森林逐漸被灌叢取代,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種演替類型。近50年來,由于人類過度開墾,導致局部灌叢出現(xiàn)了荒漠化,該現(xiàn)象表明:與該地區(qū)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類的開墾活動使得該地區(qū)群落的演替速度_ (填“未發(fā)生改變”“變
34、慢”或“變快”),演替的方向_(填“發(fā)生改變”或“未發(fā)生改變”)。12345答案解析解析解析“人類過度開墾,導致局部灌叢出現(xiàn)了荒漠化”,“50年”相對于題目信息中的“5萬年”來說是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的,故人的作用會加速演替的速度。人類活動導致向荒漠化方向的演替與“由于氣候越來越干燥,森林逐漸被灌叢取代”的演替方向是一致的。變快未發(fā)生改變課時作業(yè)12345答案解析1.(2018山東實驗中學月考)下列有關群落的敘述,錯誤的是A.群落有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B.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C.群落是由空氣、水和生物組成的D.群落中物種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的678910111213基礎鞏固練基礎鞏固練12345解析
35、解析群落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具有水平結構和垂直結構,A項正確;群落具有豐富度、演替、空間結構等特征,B項正確;群落是同一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qū)域中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但不包括無機環(huán)境,C項錯誤;群落中的物種之間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lián)系,有捕食、競爭、互利共生、寄生等種間關系,D項正確。678910111213答案解析2.下列有關種群和群落的敘述,錯誤的是A.群落中植物有垂直分層現(xiàn)象,而動物沒有B.太陽魚遇仔魚過多時,成魚會吃掉部分幼魚,不屬于捕食關系C.記名計算法一般用于統(tǒng)計個體較大和種群數(shù)量有限的群落的豐富度D.從灌木階段到森林階段的演替過程中,灌木層逐漸失去優(yōu)勢地位123456789101112
36、13解析解析群落中的植物和動物都有垂直分層現(xiàn)象,A項錯誤;捕食關系是種間關系,太陽魚遇仔魚過多時,成魚會吃掉部分幼魚,是種內斗爭,不屬于捕食關系,B項正確;記名計算法一般用于統(tǒng)計個體較大和種群數(shù)量有限的群落的豐富度,C項正確;從灌木階段到森林階段的演替過程中,灌木爭奪陽光等資源的能力處于弱勢,逐漸失去優(yōu)勢地位,而被喬木“優(yōu)勢取代”,D項正確。12345678910111213答案解析3.關于群落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水平結構上種群分布與土壤的濕度、光照強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長特點 有關B.同一時間栽培、長勢相同的人工馬尾松形成樹林,該群落不存在垂直 結構的分層現(xiàn)象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種豐富度越來越
37、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種間關系越 來越復雜D.沙丘上造林說明了人類活動可改變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12345678910111213解析解析由于地形的變化、土壤濕度和鹽堿度的差異、光照強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長特點的不同,它們在水平方向上呈鑲嵌分布,A項正確;長勢相同的人工馬尾松群落存在垂直結構的分層現(xiàn)象,如草本層、灌木層、喬木層等,B項錯誤;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種豐富度越來越大的方向演替,物種越多種間關系越復雜,C項正確;人類活動可改變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項正確。12345678910111213答案解析4.下列有關群落演替的說法,正確的是A.演替至森林階段時,群落中還可能找到苔蘚、灌木階段的植物
38、種群B.某坡地發(fā)生山崩,一段時間后,出現(xiàn)了新的生物群落,屬于初生演替C.草本階段多種昆蟲進入,不會影響群落對環(huán)境變化的調節(jié)能力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的內部變化,不受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12345678910111213解析解析B項屬于次生演替,C項昆蟲進入群落,生物種類增多,群落結構復雜,自我調節(jié)能力增強,D項群落演替受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5.群落演替的總趨勢是A.物種多樣性的增加和群落穩(wěn)定性的提高B.物種多樣性的減少和群落穩(wěn)定性的降低C.物種多樣性的增加和群落穩(wěn)定性的降低D.物種多樣性的減少和群落穩(wěn)定性的提高12345678910111213答案解析解析解析自然條件下,群落沿著一定的方向演替:
39、生物種類越來越多,群落結構越來越復雜,總生產量越來越高,穩(wěn)定性越來越強。6.在群落演替過程中,下列哪一種情況是最不可能發(fā)生的A.在群落演替過程中群落的物種組成不斷變化B.物種總數(shù)起始時逐漸增多,然后趨于穩(wěn)定C.在初始階段之后,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物量總量下降D.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非生物有機質總量增加12345678910111213答案解析解析解析在群落演替過程中,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因此群落的物種組成不斷變化,A項正確;通過種內斗爭或種間競爭,優(yōu)勢物種定居并繁殖后代,劣勢物種被排斥,相互競爭過程中共存下來的物種,在利用資源上達到相對平衡,即物種總數(shù)起始時逐漸增多,然后趨于穩(wěn)定,B項正確;在初始階段
40、之后,因植物的種類和數(shù)量逐漸增加,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物量總量也逐漸增加,C項錯誤;隨著生物的種類和數(shù)量增加,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物的遺體殘骸也逐漸增多,因此非生物有機質總量增加,D項正確。12345678910111213答案解析7.(2017天津模擬)瘧原蟲在人體內只能進行無性生殖,在按蚊體內才進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瘧原蟲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瘧疾。在水中,按蚊幼蟲(孑孓)以藻類和細菌為食,同時又被魚類捕食。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瘧原蟲只與人是寄生關系B.瘧原蟲與按蚊是共生關系C.藻類屬于生產者,孑孓和魚類屬于消費者D.魚類與藻類只存在捕食關系12345678910111213解析解析瘧原蟲與人和按蚊都是
41、寄生關系;藻類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是生產者,孑孓以藻類和細菌為食是消費者,魚類捕食孑孓也是消費者;魚類和藻類之間除了捕食關系,在空間上還存在競爭關系。12345678910111213答案解析8.為解決合肥市民飲用水源而建設的大房郢水庫已經是相對穩(wěn)定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下列關于大房郢水庫的種群和群落的敘述,錯誤的是A.水庫中所有的鯽魚是一個種群,可通過標志重捕法調查其種群密度B.水庫中群落演替到相對穩(wěn)定階段后,群落內的物種組成不再發(fā)生變化C.水庫淺水區(qū)域和深水區(qū)域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構成群落的水平結構D.不同水層分布的動物不同,與群落中植物垂直結構造成多種多樣的棲息 空間和食物條件有關1234
42、5678910111213解析解析調查種群密度常用樣方法和標志重捕法,其中樣方法常用于調查植物的種群密度,標志重捕法常用于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廣的動物種群密度的調查,A項正確;群落演替到相對穩(wěn)定階段后,群落內的物種組成可能發(fā)生變化,只是處于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B項錯誤;水庫淺水區(qū)域和深水區(qū)域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構成群落的水平結構,C項正確;群落中植物因光照不同而具有明顯的垂直結構,可為動物創(chuàng)造多種多樣的棲息空間和食物條件,從而為動物種群分層分布提供了基礎,D項正確。123456789101112139.下圖表示某地從裸巖演替到森林的過程,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請回答下列問題:裸巖階段地衣階段A
43、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1)圖中所示過程屬于_演替,其中A表示_階段。在該演替的過程中,生態(tài)系統(tǒng)的_穩(wěn)定性增強。12345678910111213答案解析解析解析裸巖上發(fā)生的演替為初生演替,A階段是苔蘚階段,在演替過程中,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增強。初生苔蘚抵抗力(2)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灌木逐漸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_。12345678910111213答案解析解析解析灌木逐漸取代了草本植物是因為灌木較為高大,能獲得更多的陽光。灌木較為高大,能獲得更多的陽光(3)森林階段有些啄木鳥雖然外形相似但不是同一個物種,支持這一判斷最重要的依據(jù)是自然條件下,這些啄木鳥之間存在著_。解析解
44、析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是生殖隔離。生殖隔離(4)森林階段中植物有明顯的分層現(xiàn)象,形成群落的_,而森林中的動物也有類似的分層現(xiàn)象,原因是群落中植物為動物創(chuàng)作了多種多樣的_和_。12345678910111213答案解析解析解析群落中生物的分層現(xiàn)象是群落的垂直結構,動物的垂直結構取決于它的棲息空間和食物條件。棲息空間食物條件(順序可顛倒)垂直結構(空間結構)答案解析10.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約1 m2的石頭。有人于石頭不同距離處,調查了蜥蜴?zhèn)€體數(shù)、蝗蟲種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結果見下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隨著蝗蟲種群密度的增大, 植物之間的競爭將會加劇B.蜥蜴活動地點離石頭越遠, 被天敵捕食
45、的風險就越大C.距石頭的遠近是引起該群落水平結構變化的重要因素D.草地上放置適量石頭,有利于能量流向對人類有益的部分12345678910111213能力提升練能力提升練解析解析隨著蝗蟲種群密度的增大,蝗蟲捕食更多的植物,植物的數(shù)量和密度減少,故種間競爭會減弱,A項錯誤;蜥蜴活動地點離石頭越遠,其個體平均數(shù)越少,說明其被天敵捕食的風險越大,B項正確;距石頭的遠近影響了蜥蜴的數(shù)量,進而影響了蝗蟲的種群密度,最終影響了植物生物量,所以距石頭的遠近是引起該群落水平結構變化的重要因素,C項正確;由題圖可知,草地上放置適量石頭能增加蜥蜴的數(shù)量,從而導致蝗蟲種群密度下降和植物生物量增加,有利于能量流向對人
46、類有益的部分,D項正確。12345678910111213答案解析11.如圖表示兩個群落的演替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甲可表示從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開始的演替B.若時間允許,甲定能演替到相對穩(wěn)定的森林階段C.乙群落的演替屬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種演替類型D.第N年時,甲、乙的群落結構相同12345678910111213解析解析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物種豐富度并非為“0”,故A項不正確;在某些條件不適宜的地方,即使時間允許,群落演替也未必能達到“森林”階段,故B項不正確;第N年時,甲、乙中物種豐富度相同,但群落結構未必相同,故D項不正確。1234567891011121312.冰磧層是冰川融化后形
47、成的裸地,冰磧層上的群落演替要經歷上百年的時間。下表為冰磧層演替過程中優(yōu)勢植物的替代情況及部分階段土壤的pH。(1)冰磧層上的群落演替屬于_(填寫演替類型)。演替過程中優(yōu)勢種的替代順序冰川退去后的裸地苔蘚草本植物柳樹赤楊云杉、鐵杉第9年第18年 第3550年 第80100年土壤的pH7.98.0 7.26.554.8解析12345678910111213答案初生演替解析解析冰磧層上的群落演替是從冰川退去后的裸地開始的,屬于初生演替。(2)由表分析,演替過程中土壤pH的變化主要與_(填寫生物名稱)有關。解析解析解析由表分析,演替過程中,在赤楊階段時土壤pH的變化較大,說明土壤pH的變化主要與赤楊
48、有關。12345678910111213答案赤楊(3)赤楊定居后,一些固氮微生物侵入赤楊根部,形成根瘤。這些固氮微生物從赤楊根部獲得營養(yǎng),同時也將空氣中的氮轉化為植物能夠吸收的離子形式。固氮微生物與赤楊的種間關系是_。根據(jù)分析,云杉和鐵杉成為優(yōu)勢種的原因有:_;_。12345678910111213解析解析解析根據(jù)題意可知,這些侵入赤楊根部的固氮微生物從赤楊根部獲得營養(yǎng),同時也將空氣中的氮轉化為植物能夠吸收的離子形式,說明固氮微生物與赤楊的種間關系是互利共生。綜上分析可知,云杉和鐵杉成為優(yōu)勢種的原因有:土壤的酸化;土壤中氮素含量增加。答案土壤的酸性互利共生土壤中氮素含量增加(4)據(jù)表分析,從冰
49、磧層上的優(yōu)勢種替代過程可以看出,群落的發(fā)展變化是生物與環(huán)境間定向_的結果。12345678910111213解析解析解析據(jù)表分析,從冰磧層上的優(yōu)勢種替代過程可以看出,群落的發(fā)展變化是生物與環(huán)境間定向選擇的結果。答案選擇13.近幾十年隨著森林不斷遭到砍伐,馬鹿的棲息環(huán)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壞。為了更好地保護馬鹿,科研人員進行了研究。請回答:(1)馬鹿的棲息環(huán)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壞,導致生活在該空間的馬鹿的_降低,馬鹿種群數(shù)量降低。同時生境破碎化會加快物種的滅絕,導致群落中_降低。(注:生境是指生物生活的空間和全部生態(tài)因子的總和)12345678910111213答案物種豐富度(或“生物多樣性”)環(huán)境容納量解析解析森林采伐后,環(huán)境被破壞,馬鹿種群的生存空間受到制約,導致該空間的環(huán)境容納量降低,馬鹿種群數(shù)量降低;同時生境破碎化會加快物種的滅絕,導致群落中物種豐富度降低。解析由圖可知,在_中沒有觀察到馬鹿活動點。結合M和N分析,馬鹿冬季最喜歡的生境是_,判斷依據(jù)是_。農田N與M的差值最大(2)科研人員冬季調查得到不同類型的生境占森林總面積的比例(記為M)和馬鹿在不同生境類型中的出現(xiàn)頻率(記為N),結果如下圖所示。12345678910111213答案解析解析解析分析柱形圖可知:在農田中沒有觀察到馬鹿活動點。結合M和N分析,馬鹿冬季最喜歡的生境是皆伐跡地,判斷依據(jù)是N與M的差值最大。皆伐跡地本課結束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