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實驗教案七年級
《生物實驗教案七年級》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生物實驗教案七年級(1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實驗1:調查校園的生物種類 1、 實驗目的 1、 了解校園內的生物及其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 2、 嘗試對看到的生物進行歸類,初步認識生物的多樣性,以及生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 3、 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 2、 材料用具 調查表、筆、放大鏡、照相機等。 3、 方法步驟 1、 分組 2、 設計調查路線 3、 調查 4、 歸類 5、 整理 4、 討論 1、每一小組展示的問題:你們小組調查了多少種生物?你們是按什么特征分類的?分多少類?各多少種?每類選1—2種生物說說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 2、說一說你在調查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你是如何克服的? 3、根據(jù)交流情況小組內互評,教師也作出評論 總結:關愛生物的同時要保護他們的生存環(huán)境更為重要 實驗2: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 1、 實驗目的 1.體驗探究的一般過程,學會控制實驗變量和設計對照實驗。 2.通過探究活動明確外界環(huán)境對生物生活的影響。 3.學會認真觀察和記錄,并與其他同學討論的習慣。 2、 材料用具 10只鼠婦、濕土、紙盒、紙板、玻璃板 3、 實驗過程 1、提出問題 光對鼠婦的生活有影響嗎? 2、作出假設 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 3、制定計劃 確定實驗探究方案 4、實施計劃 實驗探究 5、得出結論 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獲得結論 6、表達和交流 交流過程與結果達成共識 四、討論 1、怎樣才能知道光對鼠婦的生活有影響?一個有光的組夠不夠? 2、怎么能說明是光這個因素對鼠婦生活造成的影響,而不是其他因素呢? 3.、設計多少只鼠婦合理呢,1只行嗎? 4、為什么要計算全班各組的平均值? 小組 明亮 陰暗 1 2 3 4 5 6 7 8 平均值 實驗3: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 一、實驗目的 1、 學會用干濕計測量裸地、草地、和灌木叢的空氣溫度和濕度的方法。 2、分析實測的數(shù)據(jù),說明不同植被對環(huán)境溫度和濕度的影響。 3、 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團結合作、實事求是的精神和嚴謹?shù)膶嶒炞黠L。 二、材料用具: 干濕計、秒表、筆和紙 三、探究過程 1、 提出問題:植物對空氣的濕度有影響嗎? 2、 作出假設:植物的種類和分布對空氣的濕度有影響,植物分布多的地方,空氣的濕度大。 3、 設計實驗方案: 4、實施計劃: (1)、 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生分為三個大組,(A組、B組和C組)一個大組分成三個小組,每個小組5個學生。 (2)、 A組學生負責測量裸地的空氣濕度,分三個時間段測量,時間分別是早上八點,中午12點,下午六點,每一個小組負責一個時間段,分別測量三次,求平均值。 各小組填寫成員分工表 姓名 分工 (3)、 B組負責測量草地的空氣濕度,C組測量灌叢。 (4)、各小組把把測量結果匯總,填入下表: 地點( ) 早8點 中午12點 下午6點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表達和交流: 各大組成員間互相討論測量結果,在全班面前匯報實驗結果。 實驗4:練習使用顯微鏡 1、 實驗目的 練習使用顯微鏡,學會規(guī)范的操作方法; 二、實驗用具 顯微鏡、寫有“上”字的玻片、動物和植物玻片標本、擦鏡紙、紗布。 3、 方法步驟 1、 取鏡和安放 (1)將顯微鏡從鏡箱中取出,左手托鏡座,右手握鏡臂。 (2)將顯微鏡放在實驗臺距邊緣大約7厘米處,安裝目鏡和物鏡。 2、 對光 (1)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睜。 (3)轉動反光鏡,看到明亮的視野。 3、 觀察: (1)標本放在載物臺上,壓住,正對通光孔。 (2)鏡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標本。 (3)左眼注視目鏡,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4、 介紹四種觀察標本: (1) 寫有“e”字的玻片; (2)印有數(shù)字的透明紙; (3)動植物玻片標本; (4)寫有數(shù)字的不透明紙。 要求學生先看書,然后指導學生動手觀察。(建議先觀察2號標本) 巡視,發(fā)現(xiàn)普遍存在的問題,請一名同學上前演示。 強調: ①用低倍物鏡(10X或8X,即短的物鏡)對準通光孔。 ②轉動轉換器的手法要正確,對學生進行愛護顯微鏡的教育。 ③糾正:應叫明亮的視野,不叫亮圈。 ④鏡筒下降時,眼睛一定要看著物鏡。引導學生繼續(xù)觀察。 使學生明確: ①物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數(shù)=目鏡的放大倍數(shù)X物鏡的放大倍數(shù) ③光學顯微鏡只能觀察能被光穿透的物體。 引導學生換目鏡后再觀察。 問:放大倍數(shù)不同,看到的細胞個數(shù)與大小有什么不同? 引導學生歸納顯微鏡的使用步驟。 鼓勵按步驟規(guī)范操作,巡視,檢查,糾正錯誤。 練習思考,回答??磿?9頁注意事項后,動手操作,將顯微鏡放入箱中。 學生暢所欲言。 提示:顯微鏡使用完后,怎么辦? 四、討論 1.利用粗準焦螺旋和細準焦螺旋調節(jié)物像時,鏡筒上升下降的幅度變化有什么不同?調節(jié)時應注意什么? 2.在不同強度的光線時,怎樣調節(jié)反光鏡和遮光器? 3.顯微鏡下看到的“上”字與玻片上的“上”字有什么不同? 4.視野中的物像位于右下方,怎樣移動玻片使物像處于視野的中央? 五、思考 怎樣計算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 實驗5:觀察植物細胞 1、 實驗的目的 (1) 制作植物細胞的裝片,學習制作臨時裝片的基本方法。 (2)認識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3)練習繪制植物細胞圖。 2、 實驗用具 洋蔥鱗片葉、清水、碘液、滴管、紗布、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顯微鏡。 3、具體方法步驟: (1)用潔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 (2)把載玻片放在實驗臺上,用滴管在載玻片 中央 滴一滴水。 (3)用鑷子從洋蔥葉 內側 撕取一 小塊 透明薄膜 -- 內表皮。把撕下的內表皮浸如載玻片的水滴中,用鑷子把它 展平。 (4)用鑷子 夾起 蓋玻片,使它的 一邊 先接觸載玻片的水滴。然后 緩緩 地放下,該在要觀察的材料上。 (5)把一滴稀碘液低在蓋玻片的一側。 (6)用吸水紙從蓋玻片的另一側吸引,使染液浸潤標本的全部。 小結:制作臨時裝片的“七字步驟”;(擦、滴、取、展、蓋、染、吸) (7) 引導學生用上節(jié)課的“使用顯微鏡的具體步驟”進行觀察。同時,教師協(xié)助學生找到細胞。 (8) 繪圖 4、討論問題 (1).制作臨時裝片時,染色會對細胞產(chǎn)生什么影響?在什么情況下,應該使用不經(jīng)染色的臨時裝片? (2).怎樣區(qū)別顯微鏡視野中的細胞和氣泡? (3).顯微鏡視野中出現(xiàn)了一個污點。你有什么方法判斷這個污點實在物鏡上還是在目鏡上? 5、學生交流、分析。教師對學生的制作、觀察和討論加以評價。 學生完成探究實驗報告冊。 6、 要求同學們自己動手制作黃瓜表層果肉細胞的裝片。 實驗6、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1、 實驗目的 1、 制作并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 2、 認識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基本結構。 2、 實驗用具 生理鹽水、稀碘液、消毒牙簽、滴管、紗布、鑷子、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顯微鏡。 3、 方法步驟 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 (1)、用潔凈的紗布將載玻片、蓋玻片擦拭干凈。 (2)、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 (3)、用消毒牙簽在自己已漱凈的口腔內側壁上輕刮幾下。把牙簽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載玻片上的生理鹽水中,輕涂幾下。 (4)、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再將蓋玻片緩緩放平蓋在水滴上。注意避免蓋玻片下出現(xiàn)氣泡。 (5)、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幾滴稀碘液,用吸水紙在蓋玻片的另一側吸引,使碘液浸潤標本的全部。 2、用顯微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觀察自己制作的臨時裝片,然后同學間交換觀察。 3、繪圖 依照所觀察到的細胞,畫一個細胞結構簡圖,并嘗試注出各部分名稱。 4、 討論 (1)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為什么要用生理鹽水,用清水行不行? (2) 為什么要用稀碘液對人的口腔上皮細胞進行染色? (3) 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基本結構是怎樣的? 實驗7:觀察人體的基本組織 1、 實驗目的 1.觀察人體基本組織的永久切片,認識人體的四種基本組織; 2.描述同一種組織中細胞的共同特點; 3.描述不同組織中細胞形態(tài)上的不同之處; 4.根據(jù)觀察,概述組織的共同特點,形成組織的概念。 二、實驗用具 顯微鏡;扁平上皮、立方上皮、柱狀上皮等上皮組織玻片;橫紋肌、骨骼肌、心肌等肌肉組織玻片;骨、軟骨、血液、韌帶、肌腱、脂肪等結締組織玻片;神經(jīng)組織的玻片。 三、方法步驟 1.根據(jù)教師提供的玻片,逐個在顯微鏡低倍鏡下認真觀察,注意細胞的形態(tài)特征和細胞間的聯(lián)系特點。 2.根據(jù)觀察,同組間的同學互相討論,認真填寫下表?! ? 組織類型 主要特征 主要分布位置 功能 舉例 上皮組織 肌肉組織 結締組織 神經(jīng)組織 四、討論 1.上皮組織一般都分布在人體的什么位置?想一想,上皮組織有什么主要的功能? 2.神經(jīng)組織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產(chǎn)生和傳導興奮”,構成神經(jīng)組織的細胞結構上有什么特點與這種功能相適應? 3.請試著用自己的語言,給組織下定義。 實驗8:觀察種子的結構 1、 實驗目的 1、認識種子的主要結構。 2、學習觀察種子結構的方法。 3、對比菜豆種子與玉米種子的結構,找出相同點和異同點,以及單子葉、雙子葉植物種子的異同點。 二、材料用具 浸泡過的菜豆的種子、玉米的種子、放大鏡、刀片、碘液。 3、 方法步驟 1、讓學生觀察幾種種子的外表形態(tài),找出它們的特征 2 、 學生動手根據(jù)課本上的實驗的步驟,操作并觀察幾種種子的結構,同時自己也一起操作,引導部分不清楚步驟的學生。 3、引導學生描述種子的結構 4、 出示幾種種子的結構示意圖片,讓學生更清楚地認識種子的結構。 5、比較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結構有什么異同 6、總結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的結構的異同 4、 討論 1、 種皮有什么作用?豆類植物的子葉有什么作用? 2、 遇碘變藍是淀粉的特性,玉米胚乳遇碘變藍說明什么? 3、 種子中哪一部分將來能發(fā)育成一個植物體? 實驗9: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 1、 實驗目的 1.知道驗證綠葉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實驗原理; 2.檢驗綠葉在光下是否能合成淀粉。 二、實驗用具 盆栽的天竺葵(或小白菜、馬鈴薯、甘薯等綠色植物)、不透光紙(如黑紙、錫箔紙)、回形針、小燒杯、大燒杯、培養(yǎng)皿、三腳架、石棉網(wǎng)、酒精燈、火柴、鑷子、酒精、碘液、清水。 三、實驗步驟 1.實驗前2~3天,把盆栽的天竺葵或其他綠色植物放于暗處。 2.在經(jīng)過黑暗處理的實驗材料上選1~2片生長健壯的葉片,用不透光紙從上下兩面遮蓋住葉片的一部分。 3.將上述實驗材料置于陽光下,使部分遮光的葉片接受光照2~3小時。 4.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葉片,除去不透光紙,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里(酒精要浸沒葉片)。將小燒杯置于盛有開水的大燒杯中,用酒精燈水浴加熱。在用酒精脫色的過程中,葉片顏色的變化是( ),酒精溶液( )。 注意:酒精易燃,不可直接在酒精燈上加熱。用酒精燈加熱時要小心,以免被沸水、蒸汽燙傷。 5.待葉片由綠色變成黃白色后,取出葉片用清水漂洗。 6.將漂洗干凈的葉片平鋪在培養(yǎng)皿中,滴加幾滴碘液。片刻后,再用清水洗去碘液,葉色的變化是( )。 注意: 碘液有毒,對眼睛和皮膚有刺激性,更不能入口。 1.實驗前對實驗材料進行黑暗處理,為了將葉片內原有的淀粉運走耗盡。為了進行對照 2.實驗選用的葉片,一部分被遮光,一部分不遮光,這兩部分在實驗中的作用:,因為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一大要素是陽光,沒有做遮光處理的葉子可以進行而做遮光處理的葉子則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3.在酒精溶液中的綠葉脫色而酒精溶液變綠,葉綠體中的葉綠素溶解于酒精中。 4.用碘液染色后,葉片顏色的變化,說明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合成了淀粉。淀粉遇碘液變藍色 。 實驗10:觀察葉片的結構 一、實驗目的 1、練習徒手切片。 2、能熟練掌握制作臨時切片的方法。 3、辨認被子植物葉片的基本結構。 4、畫葉片的表皮細胞和保衛(wèi)細胞圖。 二、實驗用具 新鮮的菠菜葉片,顯微鏡,雙面刀片(兩片,并排在一起,一側用膠布粘牢),鑷子,載玻片,蓋玻片,葉片的永久切片,盛有清水的培養(yǎng)皿,滴管,吸水紙,碘液,紗布,毛筆,小木板。 三、實驗步驟 1、教師演示徒手切片。 2、學生練習徒手切片。 3、指導學生分組制作葉片橫切面的臨時切片。 4、指導學生用顯微鏡觀察葉片的臨時切片。 5、指導學生用顯微鏡觀察葉片的永久橫切片。參照課本P115圖23,在顯微鏡下分 清葉的表皮、葉肉和葉脈。 6、演示制作葉片下表皮的臨時裝片。 7、小組合作制作葉片下表皮的臨時裝片。 8、指導學生用顯微鏡觀察葉片下表皮的臨時切片。 9、畫圖: 畫出葉片下表皮的保衛(wèi)細胞及其周圍的表皮細胞。 四、 實驗結果和結論 1、學生能歸納出葉片的基本結構。 2、討論交流:氣孔在葉片上表皮還是下表皮分布的比較多。 3、布置課外實驗:葉片正面和背面的氣孔一樣多嗎? - 11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生物 實驗 教案 年級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3dchina-expo.com/p-10431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