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科版六年級上冊期末測試科學試卷(I)卷
《2019年教科版六年級上冊期末測試科學試卷(I)卷》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9年教科版六年級上冊期末測試科學試卷(I)卷(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年教科版六年級上冊期末測試科學試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同學們,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你一定長進不少,讓我們好好檢驗一下自己吧! 一、選擇題 1 . 把一塊條形磁鐵懸掛在空中使它能自由轉(zhuǎn)動等磁鐵靜止時我們發(fā)現(xiàn)——磁極的兩端分別指向_______。 A.東、西 B.東、南 C.南、北 D.東、北 2 . 蚜蟲對植物危害較大,但它也被別的昆蟲所吃掉,常見的蚜蟲的天敵有( ) A.瓢蟲 B.蚊蟲 C.草蛉 3 . 三種情況哪種情況能平衡( )。 A. B. C. 4 . 運動的物體具有的能量叫( )。 A.化學能 B.生物能 C.機械能 5 . 磁鐵上磁力最強的部分我們把它叫做磁極,磁鐵有( )磁極。 A.一個 B.兩個 C.三個 6 . 如圖所示,起瓶器開啟瓶蓋時,可看作是( )。 A.以A點為支點的省力杠桿 B.以B點為支點的省力杠桿 C.以A點為支點的費力杠桿 D.以B點為支點的費力杠桿 7 . 將一個不倒翁倒過來后放手,它馬上就恢復到正立的樣子(如下圖所示),其主要原因是它倒過來時( ) A.上重下輕 B.上大下小 C.上粗下細 D.上長下短 8 . 由于狼在夜間捕食時,經(jīng)常捕捉顯眼的白色綿羊,很快,森林中的綿羊都是_____的了。 A.白色 B.黑色 C.灰色 9 . 利用了斜面原理的是( ) A.向下拉繩將旗子升到桿頂 B.汽車繞盤山公路開上山頂 C.輕轉(zhuǎn)方向盤控制汽車轉(zhuǎn)彎 D.用鐵棍橇石頭 10 . 下列有關(guān)抗彎曲能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體抗彎曲能力只與物體厚度有關(guān) B.物體抗彎曲能力只與物體的形狀有關(guān) C.物體抗彎曲能力與物體的形狀和厚度有關(guān) 11 .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把溫水和燙手的水放在教室講臺上,不管過多久,它們溫度都不同 B.不能用熱水給體溫計消毒,因為熱水溫度可能超過體溫計測量范圍 C.一杯70℃的水,溫度下降到60℃,說明這杯水的熱量在增加 12 . 下列用相同材料制成的三根等長柱子,在上面施壓重物,抵抗彎曲能力最強的是( )。 A. B. C. 13 . 電吹風是把電能轉(zhuǎn)換成( ) A.光能和聲能 B.聲能和光能 C.風能和熱能 14 . 植物能夠固在地面上,是由于( )的作用。 A.莖 B.根 C.葉 15 . 在架設水泥線桿時,在線路需要拐彎的地方,往往要在線桿上拉一根拉線與地面形成三角形,這樣做是為了( )。 A.使線桿整齊美觀 B.增加線桿的穩(wěn)定性 C.增大線桿的抗風能力 二、填空題 16 . 拱形受力時把壓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傳遞給相鄰的部分。 17 . 水生植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水葫蘆”“浮萍”“荷花”或“豬籠草”) 18 . 杠桿是一種________,杠桿都有3個點,杠桿上用力的點叫做__________,承受重物的點叫做 __________,起支撐作用的點叫做___________。 19 . 自行車中運用了很多簡單機械原理,如:車把手是________,剎車是________,螺絲和螺帽是________。 20 . 能量的形式有電能、__________、__________等形式,運動的物體具有的能量叫__________,儲存在食物、燃料中的能量叫__________。 21 . 由線圈繞在鐵芯的外部可以做成________。 22 . 人們在搬運貨物時,常使用(___________)來幫助搬運。 23 . ____能承受巨大的拉力,人們用它們建造的___,大大增加了橋的_____。 24 . 分一分,將序號填在相應的磁鐵功能橫線上。 ①硬盤 ②冰箱貼 ③瓷勺 ④耳機 ⑤揚聲器⑥鋼針 ⑦磁帶 ⑧磁懸浮列車 ⑨磁條卡 ⑩門吸 記錄信息:________振動發(fā)聲:________相互作用:________ 25 . 人們模仿生物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發(fā)明各種實用的物品和工具。 三、判斷題 26 . 不同磁鐵的磁力大小是不同的。(_______) 27 . 蕨類、菌類、苔蘚類、藻類和開花的植物一樣,自己進行光合作用制造養(yǎng)料。(______) 28 . 松鼠的尾巴大,是因為周圍的環(huán)境因素所致。(_______) 29 . 評價生態(tài)瓶的設計制作水平的主要標準,是看生態(tài)平衡維持穩(wěn)定的時間長短。(______) 30 . 兩個放大鏡疊加起來不可能提高放大倍數(shù)。(_____) 31 . 對于同一物種來說,生活在越熱的環(huán)境中,它的個體就越大。(______) 32 . 埋藏煤的底下是一層一層的。(______) 33 . 不管是使用動滑輪或者是使用定滑輪都是為了省力。(______) 34 . 薄的材料折疊或彎曲的形狀不同,其承受力是相同的。(___) 35 . 能量儲存在燃料中而食物中沒有能量。(______) 四、連線題 36 . 琴納鐳 居里夫人天花 李時珍視覺暫留 羅杰特《本草綱目》 五、綜合題 37 . 填圖題。 下面是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各部分之間的關(guān)系,把圖中空白處補充完整: 38 . 用杠桿撬石頭,你認為用下面的哪種方法最省力,在( )里打“√,” (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選擇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9 . 如圖是鐘表中使用的齒輪傳動裝置。觀察圖片,回答下列問題。 (1)鐘表中的傳動裝置與自行車的不同之處是沒有________。 (2)與自行車的傳動方式相比,鐘表的齒輪傳動方式的精確性更________,但是傳動的距離較________。 (3)如圖所示,某同學用塑料瓶蓋制作了一個齒輪傳動裝置。 ①B齒輪轉(zhuǎn)動的速度比A齒輪________。 ②已知A齒輪有48個齒,B齒輪有24個齒,則A齒輪轉(zhuǎn)1圈,B齒輪轉(zhuǎn)動多少圈________? 電磁鐵的制作與研究,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40 . 可以作為電磁鐵的鐵芯的材料是( )。 A.粗鐵絲 B.粗銅絲 C.鋁塊 41 . 試驗中,大頭針的作用是( )。 A.導電 B.測試磁力 C.檢測電流方向 42 . 可以代替大頭針的材料是( )。 A.墊圈 B.回形針 C.紙屑 43 . 在做“電磁鐵的南北極與線圈纏繞的方向是否有關(guān)”的實驗時,實驗中應改變的是( )。 A.線圈纏繞的方向 B.所用電池的節(jié)數(shù) C.電池的連接方法 44 . 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調(diào)換電池的正負極,可以( ) A.增強電磁鐵的磁性 B.改變電磁鐵的南北極 C.增強電流強度 45 . 下列方法能增強電磁鐵磁力的是( ) A.增加纏繞鐵釘上的導線圈數(shù) B.改變電池的連接方法 C.改變導線的纏繞方向 46 . 閱讀下面的資料,回答問題。 猛犸象曾經(jīng)是世界上最大的象。它身高體壯,有粗壯的腿,腳生四趾,頭特別大,在其嘴部長出一對彎曲的大門牙。一頭成熟的猛犸象,體長達5米,身高約3米,與亞洲象相近,門齒長1. 5米左右,雖然身高不高,但身體肥碩,因而體重可達6~8噸。它身上披著黑色的細密長毛,皮很厚,具有極厚的脂肪層,厚度可達9厘米。《摘自百度百科》 根據(jù)資料,你判斷猛犸象應該生活在__________地區(qū),你做出這樣判斷的理由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據(jù)你的判斷,猛犸象的耳朵應該比亞洲象的耳朵__________(填“大”或“小”), 這樣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 第 10 頁 共 10 頁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填空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判斷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連線題 1、 五、綜合題 1、 2、 3、 4、 5、-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2019 年教科版 六年級 上冊 期末 測試 科學 試卷
鏈接地址:http://www.3dchina-expo.com/p-10926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