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學二輪復習 高考周測卷 化學反應速率及影響因素(含解析)
《高考化學二輪復習 高考周測卷 化學反應速率及影響因素(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化學二輪復習 高考周測卷 化學反應速率及影響因素(含解析)(1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化學反應速率及影響因素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H~1 O~16 S~32 N~14 Cl~35.5 C~12 Na~23 Al~27 K~39 He~4 P~31 Cu~64 Ba~137 Ca~40 Cu~64 Mg~24 、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已知反應A 2B,A、B的濃度變化如圖所示,下列反應速率正確的是( ) A. v(A)= 9 mol/(Lmin) B. v(B)= 18 mol/(Lmin) C. v(A)= 4.5 mol/(Lmin) D. v(B)= 4.5 mol/(Lmin) 為探究Fe3+ 和Cu2+ 對H2O2分解反應的催化效果,某同學分別設計了圖1、圖2所示的實驗。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圖1實驗可通過觀察產(chǎn)生氣泡的快慢來比較反應速率 B.若圖1實驗中反應速率為①>②,則Fe3+對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一定比Cu2+ 好 C.圖2中的A為分液漏斗 D.圖2實驗可通過測定相同狀況下產(chǎn)生的氣體體積與反應時間來比較反應速率 已知反應:PC15PC13 + C12,將1.0 mol PC15充入容積為2 L的密閉容器中,一段時間后,測得PC15的濃度為0.3 mol/L,在這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反應速率V(PC15)=0.4 mol/(Lmin),則這段時間為( ) A、50 s B、30 s C、5 s D、1 s 對于反應:A+B=C下列條件的改變一定能使化學反應速率加快的是( ) A、增加A的物質(zhì)的量 B、升高體系的溫度 C、增加體系的壓強 D、減少C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 (2014?湖南一模)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 實驗室制氫氣,為了加快反應速率,可向稀H2SO4中滴加少量Cu(NO3)2溶液 B. 為處理鍋爐水垢中的CaSO4,可先用飽和Na2CO3溶液浸泡,再加入鹽酸溶解 C. N2(g)+3H2(g)?2NH3(g)△H<0,其他條件不變時升高溫度,平衡時氫氣轉化率增大 D. 吸熱反應“TiO2(s)+2Cl2(g)=TiCl4(g)+O2(g)”在一定條件下可自發(fā)進行,則該反應的△S<0 在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CH4(g)+H2O(g) CO(g)+3H2(g);ΔH>0,測得c(CH4)隨反應時間(t)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0~5 min內(nèi),v(H2)=0.1 mol(Lmin)-1 B.反應進行到12min時,CH4的轉化率為25% C.恒溫下,縮小容器體積,平衡后H2濃度減小 D.10 min時,改變的外界條件可能是升高溫度 一定條件下,0.3mol X(g)與0.3mol Y(g)在體積為1L,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X(g)+3Y(g)2Z(g),下列示意圖合理的是( ) A. B. C. D. (2009?北京)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將C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飽和,無沉淀產(chǎn)生;再通入SO2,產(chǎn)生沉淀 B. 在稀硫酸中加入銅粉,銅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3)2固體,銅粉仍不溶 C. 向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產(chǎn)生白色沉淀;再加入過量NaHSO4溶液,沉淀消失 D. 純鋅與稀硫酸反應產(chǎn)生氫氣的速率較慢;再加入少量CuSO4固體,速率不改變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任何化學反應都伴隨著能量變化 B.放熱反應的反應速率總是大于吸熱反應的反應速率 C.離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離子鍵,可能含有共價鍵 D.強電解質(zhì)與弱電解質(zhì)的區(qū)別就是電解質(zhì)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電離 工業(yè)上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可用如下反應: mol-1 在溫度T1和T2時,分別將0.50molCH4和1.2molNO2充入體積為1L的密閉容器中,測得n(CH4)隨時間變化數(shù)據(jù)如下表: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10min內(nèi),時CH4的化學反應速率比T2時小 B. C.平衡常數(shù): D.a(chǎn)<0 (2014?南通二模)向2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7.6mol NO和3.8mol O2,發(fā)生如下反應: 2NO(g)+O2 (g)2NO2(g) ②2NO2(g)N2O4(g) 測得NO2和N2O4的濃度變化如圖所示,0~10min維持容器溫度為T1℃,10min后升高并維持容器的溫度為T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前5min反應的平均速率v(N2O4)=0.18mol?(L?min)﹣1 B.T1℃時反應②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K=0.6 C.反應①、②均為吸熱反應 D.若起始時向該容器中充入3.6mol NO2和2.0mol N2O4,T1℃達到平衡時,N2O4的轉化率為10% A與B在容積為1 L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aA(s)+bB(g)cC(g)+dD(g),t1,、t2時刻分別測得部分數(shù)據(jù)如下表: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0~t1時間段內(nèi),平均反應速率 v(B)=0.04/t1 mol(Lmin)-1 B.若起始時n(D)=0,則t2時v(D)=0.20/t2 mol(Lmin)-1 C.升高溫度,v(B)、vC)、v(D)均增大 D.b:d=6:1 PH=3的鹽酸和醋酸各100mL,分別和鋅反應,反應完后,放出的氣體一樣多.若最后有一溶液中鋅剩余,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反應開始時速率v(HCl)>v(CH3COOH) B.加入的鋅質(zhì)量相等 C.鹽酸中鋅有剩余 D.反應開始后不久,醋酸反應的速率小于鹽酸 在一定條件下,N2O分解的部分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 反應時間/min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c(N2O)/molL-1 0.100 0.090 0.080 0.070 0.060 0.050 0.040 0.030 0.020 0.010 0.000 下圖能正確表示該反應有關物理量變化規(guī)律的是 (注:圖中半衰期指任一濃度N2O消耗一半時所需的相應時間,c1、c2均表示N2O初始濃度且c1<c2) 氯在飲用水處理中常用作殺菌劑,且HClO的殺菌能力比ClO-強。25℃時氯氣-氯水體系中存在以下平衡關系: Cl2(g) Cl2(aq) K1=10-1.2 Cl2(aq)+ H2O HClO + H+ +Cl- K2=10-3.4 HClOH+ + ClO- Ka=? 其中Cl2(aq)、HClO和ClO-分別在三者中所占分數(shù)(α)隨pH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Cl2(g)+ H2O2H+ + ClO- + Cl- K=10-10.9 B.在氯處理水體系中,c(HClO) + c(ClO-) =c(H+)-c(OH-) C.用氯處理飲用水時,pH=7.5時殺菌效果比pH=6.5時差 D.氯處理飲用水時,在夏季的殺菌效果比在冬季好 、填空(本大題共3小題) 氨氣是一種重要的化工產(chǎn)品,是生產(chǎn)銨鹽、尿素等的原料?,F(xiàn)有如下兩種合成氨的途徑: I.N2(g) +3H2(g) 2NH3(g) △H =-92. 4 kJmol-1 II.2N2(g)+6H2O(l) 4NH3(g)+3O2(g) ΔH = +1530.0kJ/mol (1)根據(jù)上述反應,寫出表示H2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 。 (2)2NH3(g) N2(g) +3H2(g)在恒容密閉容器中達到平衡的標志有: 。 ①單位時間內(nèi)生成3n mol H2同時生成2n mol NH3 ②用NH3、N2、H2表示反應速率比為2∶1∶3 ③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改變 ④混合氣體壓強不再改變 ⑤混合氣體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不再改變 A. ①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④⑤ D. ②③④ (3)工業(yè)上常用CO2和NH3通過如下反應合成尿素。 t℃時,向容積恒定為2L的密閉容器中加入0.10 molCO2和0. 40 molNH3 ,70 min開始達到平衡。反應中CO2 (g)的物質(zhì)的量隨時間變化如下表所示: 時間/min 0 30 70 80 100 n(CO2) /mol 0.10 0.060 0.040 0.040 0.040 ①20 min時,υ正(CO2 ) 80 min時υ逆(H2O)(填“>”、“=”或“<”)。 ②在100 min時,保持其它條件不變,再向容器中充入0. 050 mo1CO2和0. 20 molNH3,重新建立平衡后CO2的轉化率與原平衡相比將 (填“增大”、“不變”或“減小”)。 ③上述可逆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為 (保留二位小數(shù))。 ④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在圖甲中繪制出在t℃下NH3的轉化率隨時間變化的圖像。保持其它條件不變,則(t+10)℃下正確的圖像可能是 (填圖甲中的“A”或“B”)。 .(1)將1.0 mol CH4和2.0 mol H2O ( g )通入容積固定為10 L的反應容器中,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 CH4 ( g ) + H2O ( g ) CO ( g ) + 3H2 ( g ) ,測得在一定的壓強下CH4的轉化率與溫度的關系如圖1。 ① 該反應的ΔH 0(填“>”“<”或“=”) ② 假設100 ℃時達到平衡所需的時間為3 min,則用H2表示該反應的平均反應速率為 mol/(Lmin)。 ③ 100℃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的數(shù)值為 。 ④ 可用來判斷該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標志有 (填字母)。 A.CO的含量保持不變 B.CH4濃度與CO濃度相等 C.ν正(CH4)=3ν逆(H2) D.混合氣體的密度保持不變 E.混合氣體的總物質(zhì)的量保持不變 F.混合氣體的壓強度保持不變 (2)生成甲醇的反應:CO(g)+2H2(g)CH3OH(g) △H =—129.0 kJ/mol,按照相同的物質(zhì)的量投料,測得CO在不同溫度下的平衡轉化率與壓強的關系如圖2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字母)。 A.溫度:T1 > T2 > T3 B.正反應速率:ν(a)>ν(c); ν(b)>ν(d) C.平衡常數(shù): K(a)>K(c) ; K(b)=K(d) D.平均摩爾質(zhì)量:M(a) >M(c); M(b)>M(d) (3)工業(yè)上利用甲醇制備氫氣的常用方法之一為:甲醇蒸氣重整法。該法中的一個主要反應為CH3OH(g) CO(g)+2H2(g),此反應能自發(fā)進行的原因是 。 偏二甲肼與N2O4是常用的火箭推進劑,二者發(fā)生如下化學反應: (CH3)2NNH2(l)+2N2O4(l)=2CO2(g)+3N2(g)+4H2O(g)(Ⅰ) (1)反應(Ⅰ)中還原劑是 ?。? (2)火箭殘骸中?,F(xiàn)紅棕色氣體,原因為:N2O4(g)?2NO2(g)(Ⅱ) 當溫度降低時,氣體顏色變淺,則反應(Ⅱ)為 (填“吸熱”或“放熱”)反應. (3)一定溫度下,反應(Ⅱ)的焓變?yōu)椤鱄.現(xiàn)將1molN2O4充入一恒壓密閉容器中,下列示意圖正確且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 ?。? 若在相同溫度下,上述反應改在體積為1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進行,平衡常數(shù) ?。ㄌ睢霸龃蟆薄安蛔儭被颉皽p小”),反應2s后NO2的物質(zhì)的量為0.8mol,則0~2s的平均反應速率v(N2O4)= mol?L﹣1?s﹣1. 2016萬卷周測卷(化學反應速率及影響因素)答案解析 、選擇題 C B B B 考點: 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反應熱和焓變;化學平衡的影響因素;難溶電解質(zhì)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轉化的本質(zhì).. 專題: 基本概念與基本理論. 分析: A、根據(jù)原電池原理可以加快化學反應速率知識來回答; B、依據(jù)沉淀轉化的依據(jù)分析判斷; C、升高溫度,化學平衡向著吸熱方向進行; D、根據(jù)方程式判斷熵變的取值情況. 解答: 解:A、實驗室制氫氣,向稀H2SO4中滴加少量Cu(NO3)2溶液,相當于存在硝酸,金屬會和硝酸反應,不能產(chǎn)生氫氣,故A錯誤; B、硫酸鈣和碳酸鈣陰離子和陽離子比相同,可以直接比較溶解度和溶度積常數(shù),處理鍋爐水垢中的CaSO4時,依次加入飽和Na2CO3溶液和鹽酸,水垢溶解,發(fā)生了沉淀轉化,故B正確; C、N2(g)+3H2(g)?2NH3(g)△H<0,其他條件不變時升高溫度,反應逆向進行,氫氣轉化率減小,故C錯誤; D、吸熱反應“TiO2(s)+2Cl2(g)=TiCl4(g)+O2(g)”該反應的△S不可能是小于0的,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目是一道綜合考查題,考查學生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化學平衡移動原理的應用、沉淀轉化以及反應的方向等方面知識,難度大. 【答案】D 解析:A.根據(jù)圖可知,前5min內(nèi)甲烷的濃度由1.00mol/L減小為0.50mol/L,故v(CH4)=(.5)mol?L-1/5min=0.1mol/(L?min),由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等于反應速率之比, 則v(H2)=30.1mol/(L?min)=0.3mol/(L?min),故A錯誤; B.進行到12min時,CH4的轉化率為 (1..25)/ 1.00100%=75%,故B錯誤; C.恒溫下,縮小容器體積導致氫氣濃度增大,雖然壓強增大,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移動的結果減小氫氣濃度的增大,但根據(jù)勒夏特列原理,不會消除濃度增大,平衡后c(H2)增大,故C錯誤; D.由圖可知,10min時甲烷的濃度繼續(xù)減小,該反應向正反應方向移動,該反應正反應是吸熱反應,可能是升高溫度,故D正確。 【思路點撥】本題考查了化學平衡圖象,涉及反應速率的計算、化學平衡的影響因素、化學平衡狀態(tài)本質(zhì),難度中等,注意根據(jù)濃度變化判斷可能改變的條件。 考點: 化學平衡的影響因素.. 專題: 圖示題. 分析: A、X減少0.1mol,生成Z0.2mol當達到平衡時可以XZ的物質(zhì)的量相同; B、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方程式計量數(shù)之比,2V(X)正=V(Z)逆,此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 C、Y消耗0.1mol,生成Z物質(zhì)的量為0.2mol; D、隨反應進行X的體積分數(shù)分數(shù)變化; 解答: 解:A、X減少0.1mol,消耗Y0.3mol,生成Z0.2mol當達到平衡時可以XZ的物質(zhì)的量相同,但反應是可逆反應不能進行徹底,圖象不符合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A不符合; B、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方程式計量數(shù)之比,2V(X)正=V(Z)逆,此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V(X)正=V(Z)逆,不能說明費用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B不符合; C、Y消耗0.1mol,生成Z物質(zhì)的量為0.2mol,圖象中反應的定量關系不符合反應比,故C不符合; D、反應是氣體體積減小的反應,隨反應進行X的體積分數(shù)分數(shù)一定不變化為50%,隨反應進行X的體積分數(shù)分數(shù)不變化,圖象符合,故D符合;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了圖象分析判斷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理解應用,掌握平衡標志的判斷依據(jù)是解題關鍵,題目難度中等. 考點: 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zhì);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硝酸的化學性質(zhì);兩性氧化物和兩性氫氧化物.. 專題: 壓軸題;化學反應速率專題;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 A.CO2和SO2與BaCl2不反應,沒有沉淀產(chǎn)生; B.NO3﹣具有強氧化性,在酸性條件下與Cu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 C.Al(OH)3不溶于弱堿,但可溶于強堿和強酸; D.鋅和銅在酸性條件下形成原電池反應,反應速率較大. 解答: 解:A.CO2和SO2對應的酸比HCl弱,二者與BaCl2不反應,沒有沉淀產(chǎn)生,故A錯誤; B.銅和稀硫酸不反應,加入Cu(NO3)2固體,NO3﹣具有強氧化性,在酸性條件下與Cu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可溶解銅,故B錯誤; C.氨水呈弱堿性,向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Al(OH)3,Al(OH)3不溶于弱堿,但可溶于強堿和強酸,則再加入過量NaHSO4溶液,沉淀消失,故C正確; D.加入少量CuSO4固體,置換出銅,鋅和銅在酸性條件下形成原電池反應,反應速率較大,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識,題目難度中等,本題注意CO2和SO2對應的酸比HCl弱,Al(OH)3不溶于弱堿,以及原電池反應等知識,為元素化合物中??疾橹R,學習中注意積累. 【答案】B 解析:A、化學反應在生成新物質(zhì)的同時,必然伴隨能量的變化,故A正確;B、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是反應物的性質(zhì)及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與反應吸熱放熱無關,故B錯誤; C、含有離子鍵的化合物是離子化合物,離子化合物中可能含共價鍵,故C正確;D、強電解質(zhì)與弱電解質(zhì)的區(qū)別就是電解質(zhì)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電離,故 D正確。 故答案選B 【思路點撥】本題考查了化學反應速率、化學鍵等知識,注意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是反應物的性質(zhì)及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與反應吸熱放熱無關。 【答案】C解析:A、10min內(nèi),T2反應的CH4多,T2反應速率大,正確;B、因為T2反應速率大,所以T1<T2,正確;T2溫度高,平衡時CH4的物質(zhì)的量大,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正反應放熱,K(T1)>K(T2),C項錯誤,D項正確。 【思路點撥】分析表中甲烷的物質(zhì)的量的變化和平衡時甲烷的物質(zhì)的量是解題的突破口。 考點: 體積百分含量隨溫度、壓強變化曲線.. 專題: 化學平衡專題. 分析: A、根據(jù)化學反應速率v=來計算化學反應速率; B、化學平衡常數(shù)K=,代入相關數(shù)據(jù)來計算即可; C、根據(jù)溫度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來判斷反應的吸放熱; D、根據(jù)轉化率=來計算即可. 解答: 解:A、前5min反應的平均速率v(N2O4)===0.18mol?(L?min)﹣1,故A正確; B、T1℃時反應②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K===0.4L/mol,故B錯誤; C,在該題中,升高溫度后,二氧化氮的濃度增加,四氧化二氮的濃度減小,所以平衡②逆向移動,反飲食放熱的,故C錯誤; D、若起始時向該容器中充入3.6mol NO2和2.0mol N2O4,則Qc=0.31<K,所以反應正向進行, T1℃達到平衡時, 2NO2(g)N2O4(g) 初始:1.8 1.0 變化:2x x 平衡:1.8﹣2x 1.0+x 則=0.4,解得x=0.1,即N2O4的轉化率為10%,故D正確. 故選AD. 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有關計算知識,屬于綜合知識的考查,注意知識的歸納和整理是關鍵,難度不大. 【答案】C 試題分析:A.不能確定B的起始物質(zhì)的量,因此0~t1時間段內(nèi),不能確定B的變化量,則不能計算其反應速率,A錯誤;B.反應速率是平均反應速率,而不是瞬時反應速率,B錯誤;C.升高溫度,反應速率v(B)、vC)、v(D)均增大,C正確;D.t1~t2時間段內(nèi),B和D的變化量分別是0.06mol、0.1mol, 所以b:d=3:5,D錯誤,答案選C。 考點:考查反應速率的計算以及外界條件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考點: 弱電解質(zhì)在水溶液中的電離平衡.. 分析: c(H+)相同的鹽酸和醋酸溶液中,c(CH3COOH)>c(HCl),相同體積、c(H+)相同時n(CH3COOH)>n(HCl),反應過程中醋酸繼續(xù)電離出氫離子,反應速率與c(H+)成正比,則生成相同量的氫氣時,反應速率與反應時間成反比,根據(jù)氫氣和鋅之間的關系式計算,據(jù)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A、c(H+)相同,開始時反應速率相同,故A錯誤; B、根據(jù)氫氣和鋅之間的關系式知,生成相同質(zhì)量的H2需要的m(Zn)相等,有一溶液中鋅剩余,所以加入的鋅質(zhì)量不相等,故B錯誤; C、氫離子濃度、體積相同的醋酸和鹽酸,醋酸的物質(zhì)的量大于鹽酸,所以鹽酸中鋅有剩余,故C正確; D、相同體積、c(H+)相同時n(CH3COOH)>n(HCl),反應過程中醋酸繼續(xù)電離出氫離子,反應速率與c(H+)成正比,反應開始后不久,醋酸反應的速率大于鹽酸,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了弱電解質(zhì)的電離,明確弱電解質(zhì)的電離特點是解本題關鍵,注意反應速率與電解質(zhì)強弱無關,只與氫離子濃度成正比,為易錯點. A C 、填空 (1)H2(g)+1/2O2(g) H2O(l) △H= -285.8kJ/mol (2)C (3)? > ? 增大 ? 76.53 ?圖如下 B (1) ① 、> ② 0.05 ③ 0.0225 ④ A EF(錯選不得分,漏選得1分) (2)C D(錯選不得分,漏選得1分) (3)該反應是一個熵增的反應 (△S>0) 考點: 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氧化還原反應;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反應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轉化率隨溫度、壓強的變化曲線.版權所有 專題: 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化學平衡專題. 分析: (1)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降低的反應物是氧化劑; (2)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 (3)根據(jù)達到平衡狀態(tài),各組分濃度不變,正逆反應速率相等進行判斷; K=,化學平衡常數(shù)只與溫度有關,與物質(zhì)的濃度無關;根據(jù)v(NO2)=計算NO2的化學反應速率,再根據(jù)同一反應中、同一時間段內(nèi)反應速率之比等于計量數(shù)之比計算v(N2O4). 解答: 解:(1)反應(Ⅰ)中,N2O4(l)中N元素得電子化合價降低,N2O4(l)是氧化劑,(CH3)2NNH2(l)中碳元素化合價升高,是還原劑, 故答案為:(CH3)2NNH2; (2)升高溫度,化學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當溫度升高時,氣體顏色變深,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所以正反應是吸熱反應; 故答案為:吸熱; (3)a、反應方程式兩邊氣體的質(zhì)量不相等,密度不變,說明達到了平衡狀態(tài),故a正確; b、反應過程中,反應熱不會變化,不是變量,無法判斷是否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b錯誤; c、根據(jù)反應速率大小,無法判斷正逆反應速率是否相等,故c錯誤; d、四氧化二氮的轉化率不變,說明正逆反應速率相等,達到了平衡狀態(tài),故d正確; K=,化學平衡常數(shù)只與溫度有關,與物質(zhì)的濃度無關,所以平衡常數(shù)K不變,v(NO2)===0.4mol/L?s,則v(N2O4)=v(NO2)=0.2mol/(L?s); 故答案為:ad;不變;0.2. 點評: 本題考查了氧化劑的判斷、化學反應速率的計算等知識點,注意化學平衡常數(shù)只與溫度有關,與物質(zhì)的濃度無關.-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考化學二輪復習 高考周測卷 化學反應速率及影響因素含解析 高考 化學 二輪 復習 周測卷 化學反應 速率 影響 因素 解析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3dchina-expo.com/p-11857525.html